細辛(學名:Asarum sieboldii Miq.),又名:華細辛、小辛、少辛、盆草細辛等,屬馬兜鈴目,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直立或橫走,有多條須根;葉通常2枚,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花紫黑色;花梗長2~4cm;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果近球狀,直徑約1.5cm,棕黃色?;ㄆ?~5月。因為入藥時用的是細辛的根,其根形狀很細,味道辛辣,所以稱為細辛。
主治: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細辛既能外散風寒,又能內祛陰寒,同時止痛、鎮(zhèn)咳功效較佳。
藥用價值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細辛作為藥用植物,始載秦漢《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遼細辛根細、色灰黃、葉色綠,味辛辣麻舌。性溫,有小毒。歸心、肺、腎經。有祛風,散寒,溫肺、行水,開竅的作用。治風寒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此外,細辛還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陳代謝、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腫瘤患者化療和放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
性味歸經
辛,溫。歸心、肺、腎經。
藥理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細辛揮發(fā)油能明顯增加豚鼠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并能降壓, 而煎劑能升壓;
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細辛揮發(fā)油對組胺或乙酰膽堿致痙的氣管平滑肌有非常顯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組胺作用較抗乙酰膽堿強。
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的功效。
1.鎮(zhèn)靜、鎮(zhèn)痛作用
細辛揮發(fā)油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小劑量可使動物安靜、馴服、自主活動減少;大劑量可使動物睡眠,并有明顯的抗驚厥作用。細辛煎劑灌服也有鎮(zhèn)痛作用。其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為其治療頭身痛、牙痛等的重要藥理學基礎。
2.解熱作用
細辛揮發(fā)油灌服對多種原因如溫刺法、四氫β-萘胺、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家兔實驗性發(fā)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對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發(fā)熱也有明顯的解熱效果。還能降低正常大鼠的體溫。
3.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變態(tài)反應
細辛揮發(fā)油灌服或注射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如細辛對致炎劑角叉菜膠、酵母、蛋清、甲醛等所致的大鼠關節(jié)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能對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腫脹,抑制抗血清引起的大鼠皮膚浮腫、由組織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抑制塑料環(huán)和棉球肉芽增生。對去腎上腺的大鼠,仍有抗炎作用。
4.提高機體的代謝功能
從細辛中分離的消旋去甲烏藥堿具有β-受體激動劑樣的廣泛藥理效應,有強心、擴張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強脂質代謝和升高血糖等作用?,F(xiàn)知去甲烏藥堿含于多種藥性溫熱的中藥內,如細辛、附子、吳茱萸等,其呈現(xiàn)的藥理作用與中藥散寒或祛寒功效相吻合,因此可將其視為散寒藥效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
5.平喘、祛痰作用
細辛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而呈現(xiàn)平喘作用。離體實驗證明,細辛揮發(fā)油對組胺和乙酰膽堿所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其揮發(fā)油成分甲基丁香酚對脈鼠氣管亦有明顯的松弛作用。細辛醚也有一定平喘、祛痰作用。此外,其醇浸劑靜注,可對抗嗎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6.強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壓作用
細辛揮發(fā)油給麻醉犬、貓靜脈注射,可見降壓作用,但其煎劑卻有明顯的升壓作用,其升壓作用可能與去甲烏藥堿有關。
7.抗菌、抗病毒作用
細辛醇浸劑、揮發(fā)油等對革蘭陽性菌、枯草桿菌和傷寒桿菌有一定的體外抑制作用,煎劑對結核桿菌和傷寒桿菌亦有抑制作用。細辛揮發(fā)油對多種真菌如黃曲霉菌、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為黃樟醚。α-細辛醚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增殖的作用。
8.局麻作用
50%細辛煎劑能阻滯蟾蜍坐骨神經沖動傳導,作用可逆。其麻醉效果與1%普魯卡因接近。揮發(fā)油有表面麻醉、浸潤麻醉作用。50%細辛酊涂于人舌也有局麻作用。
用藥禁忌
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反藜蘆。
《本草經疏》: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氣虛 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風熱陰虛禁用。
《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
《注解傷寒論》:水停心下而不行,則腎氣燥。
毒性成分:黃樟醚。
①細辛對腎臟有一定毒性,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②細辛每日用量超過20g→口唇、舌尖、趾指發(fā)麻感,停藥后可以恢復。
經濟價值
性溫;味辛;歸肺、腎經。
功效
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禁忌
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
細辛的功效
【性味】 辛,溫。
《吳普本草》:"神農、黃帝、雷公、桐君:辛,小溫;岐伯:無毒;李氏:小寒。"
《藥性論》:"味苦辛。"
《用藥心法》:"辛,熱。"
【歸經】 入肺、腎經。
《湯液本草》:"手少陰引經藥。"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膽、牌四經。"
《本草經疏》:"入手少陰、太陽。"
《本草匯言》:"入足蹶陰、少陰血分。"
【功能主治】 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本經》:"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竅。"
《別錄》:"溫中下氣,破痰,利水道,開胸中,除喉痹,齆鼻,風癇癲疾,下乳結。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臟,益肝膽,通精氣。"
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
《日華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瘡肉,胸中結聚。"
《本草衍義》:"治頭面風痛。"
《珍珠囊》:"主少陰苦頭痛?!?/p>
《綱目》:"治口舌生瘡,大便燥結,起目中倒睫。"
《本草通玄》:"主風寒濕頭疼,痰歇氣壅。"
《本經逢原》:"主痰結濕火,鼻塞不利。"
治風冷頭痛,痛則如破,其脈微弦而緊。
細辛一兩(凈),川芎一兩,附子(炮)半兩凈,麻黃一分。上細切,入連根蔥白、姜、棗。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連進三服。(《普濟方》細辛散)
治偏頭痛
雄黃(研)、細辛(去苗葉,為末)等分。上二味,再同研勻。每服一字,左邊疼搐入右鼻,右邊痛搐入左鼻。(《圣濟總錄》至靈散)
治傷風鼻塞
細辛、紫蘇、防風、杏仁、桔梗、薄荷、桑白皮。煎服。(《方脈正宗》)
治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
麻黃(去節(jié))、芍藥、細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傷寒論》小青龍湯)
治鼻塞不通
細辛末少許,吹入鼻中。(《普濟方》)
細辛(去葉苗)、蓽撥。上二味等分,粗搗篩。每用半錢匕,水一盞,煎十數(shù)沸,熱漱冷吐。(《圣濟總錄》細辛湯)
治痰飲,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
茯苓四兩,甘草、干姜、細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金匱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湯)
治少陰病,始得之,反發(fā)熱,脈沉者
麻黃二兩(去節(jié)),細辛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風入腹,切痛煩冤
治口臭及匿齒腫痛
細辛煮取濃汁,熱含冷吐。(《圣惠方》)
治耳聾
細辛末,溶黃蠟丸鼠屎大。綿裹一丸,塞之。須戒怒氣。(《龔氏經驗方》聰耳丸)
治虛寒嘔噦,飲食不下
細辛(去葉)半兩,丁香二錢半。為末。每服一錢,柿蒂湯下。(《綱目》)
治暗風卒倒,不省人事
細辛末,吹入鼻中。(《世醫(yī)得效方》)
小兒客忤(按:本病癥狀是:面青,驚痛,不能說話;或頸項強硬,出現(xiàn)險象;或在夜中忽然驚啼不止):
用細辛、桂心,等分為末,每服少許放入小兒口中。
用細辛、黃連,等分為末,搽患處,漱去涎汁。治小兒口瘡,可用醋調細辛末貼敷臍上。
鼻中息肉
用細辛末時時吹入。
細辛臨床常用藥對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北細辛、漢城細辛或華細辛的干燥全草。藥性辛,溫,有小毒。歸肺、腎、心經。能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臨床應用常見藥對如下:
細辛—麻黃
細辛—川芎
川芎辛溫,氣香升散,有較強的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作用?!侗窘洝分^其“主中風入腦頭痛?!贝ㄜ红铒L止痛,為治諸經頭痛之要藥,尤善治少陽、厥陰經頭痛。細辛外可解表散寒,內可溫肺化飲,上疏頭風,下通腎氣,善于通利耳鼻諸竅、散寒止痛,為治少陰頭痛之要藥。兩藥配伍使用,能上行頭目,增強其祛風止痛作用,常用于外感風邪所致之頭痛。
細辛—白芷
白芷辛、溫,歸肺、胃經,能祛風,燥濕,消腫,止痛。二藥均善解表祛風、通竅止痛,辛香善走竄,通經力強。細辛偏于入腎經驅逐風寒,入肺溫化痰飲,擅治少陰頭痛,白芷偏于入胃經發(fā)散風寒,擅治陽明頭痛。二藥相須為用,解表通竅、止痛效力增強,為祛風、止痛、通鼻竅常用對藥。
細辛—辛夷
辛夷辛、溫,歸肺、胃經,善宣通鼻竅。細辛散寒化飲,善行能通九竅,長于通鼻竅,止痛力強。辛夷解表力弱,能輔佐細辛發(fā)散表邪,二藥配伍,解表力加強,通鼻竅效力大增。細辛配辛夷,見于《證治準繩》川芎散。
細辛—獨活
細辛—附子
附子辛、甘、熱,有毒,歸心、脾、胃經,長于溫散里寒,細辛長于疏散表寒,止痛。二藥配伍,表里兼顧,陽復表解,在內之寒附子溫之,細辛助之;在外之寒細辛疏之,附子輔之,共同加強溫陽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本草匯言》記載:“細辛,佐附子能散諸疾之冷。”細辛配附子,見于《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
細辛—干姜
干姜辛、熱,歸脾、胃、肺經。二藥均有溫肺化飲、止痛作用。干姜長于溫肺散寒,守而不走。細辛長于化飲、止痛、走竄解表。二藥配伍相須為用,溫肺散寒,化飲止痛效力增強?!侗静輩R言》記載:“細辛,佐姜、桂能祛臟腑之寒?!奔毿僚涓山?,見于《傷寒論》小青龍湯。
細辛溫通辛散,發(fā)散風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為少陰經藥。熟地黃甘溫,補血生津,滋養(yǎng)肝腎。細辛之辛散能去熟地黃之呆膩,使之補而不滯;熟地黃之滋膩可制細辛之燥散,使之散而無過。二藥伍用,一守一走,潤燥并用,補散兼施,互制其短而展其長,具有補腎強腰、祛寒止痛之妙用。 細辛、熟地黃伍用,臨床主要用于陰虛痛證。
細辛—石膏
石膏氣味寒涼,有清泄陽明胃火之功。細辛氣味香竄,氣清而不濁,辛散利竅,有較好的通絡止痛之功。二藥伍用,細辛雖性溫,但被石膏之寒涼所抑制,細辛之升浮又可引石膏上行而清頭面之熱。二藥寒熱相配,各取其用,既能清熱瀉火,又能祛風止痛,且二者皆辛散,有“火郁散之”之義而無遏邪之弊。石膏、細辛二味都具“辛”味,故《瘍醫(yī)大全》名“二辛煎”用治陽明胃火、牙齦口舌腫痛等癥。
細辛—黃連
黃連大苦大寒,清泄胃火;細辛宣散,上行止痛,二藥合用,辛苦共施,寒熱井進,辛以散火,苦以降泄,細辛引黃連達少陰腎經,黃連引細辛達少陰心經,合用清宣心腎郁火。
細辛—五味子
五味子酸澀收斂,斂肺滋腎,生津斂汗,澀精止瀉;細辛辛散溫通,溫肺化飲,發(fā)散風寒,祛風止癢。細辛辛散開肺,五味子酸收斂肺,二者一開一合,開無耗散肺氣之弊,合無斂遏邪氣之虞,為開合理肺之妙劑,止咳定喘之效尤為顯著。臨證具體應用時,用量應靈活掌握,咳嗽初起,以開宣為主,多用細辛;久咳之后,以斂肺氣為要,多用五味子。細辛配五味子,見于《金匱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湯。
細辛—皂莢
細辛—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能“解百毒而有效,協(xié)諸藥而無爭”(《紺珠經》),《藥性論》謂之“國老”?!侗静菡吩弧岸舅幍弥馄涠?,剛藥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备什轂楸娝幹?,經方少不用者,甘草是臨床最常用的調和藥性和解毒藥物。細辛為小毒之品,每與甘草配伍,相制為用,可以減低或消除細辛的毒性或副作用。
細辛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傳統(tǒng)文獻
(二)毒理試驗
LD50:水煎劑小鼠灌服的LD50為l2.875g/kg。細辛揮發(fā)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0.247g/kg。
毒性反應:犬口服細辛水煎劑0.75g,即發(fā)生嘔吐,對犬的致死量,皮下注射和口服均為lg/kg。細辛浸出液的毒性大于水煎劑。細辛揮發(fā)油對蛙、兔、小鼠,均呈先興奮、后抑制,使隨意運動和呼吸減慢,反射消失,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三)臨床觀察
有小毒。在常規(guī)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 劑量過大有惡心反應,揮發(fā)油中之黃樟醚有肝腎毒性,并是致癌物質。不宜長期服用或大劑量服用,也不宜制成中成藥長期服用。
慎用量參考古醫(yī)籍
對於細辛的用量限制,古人早有警告。據(jù)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楊春澍教授考證,漢代張仲景的湯劑方中,細辛的用量較大,由最低13.92g至最高41.76g。宋代的陳承認為細辛研末內服不能超過「半錢匕」 (錢匕是古代量藥器具。宋代的半錢匕細辛相當於0.3克),明代的李時珍將「半錢匕」改為「一錢」(明代的一錢細辛相當於3.73克)。此后,人們又常忽略了這是在細辛用作散劑時的劑量限制,逐漸演變成「凡內服細辛均不宜超過一錢」的定論。臨床上也流傳有「細辛不過錢,過錢命相連」的說法。各版《中國藥典》規(guī)定的劑量是湯劑每次用1至3g,散劑每次服0.5至1g。
【注意】
《本草經集注》:"曾青、棗根為使。惡狼毒、山茱萸、黃芪。畏滑石、消石。反藜蘆。"
《藥性論》:"忌生菜。"
《本草經疏》:"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風熱陰虛禁用。"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3——1錢。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細辛有小毒,故臨床用量不宜過大,細辛作單味或散末內服不可過錢(3G),如入湯劑便可不拘泥于此。細辛在煎煮三十分鐘后,其毒性成分黃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1)細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與羌活、荊芥、川芎等同用,治療外感風寒頭痛較劇的病癥。
(2)對于外感風寒、陰寒里盛的病癥,亦可應用,須配合麻黃、附子等同用。
(3)細辛止痛力強,對于頭痛、齒痛都有較顯著的療效,頭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齒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
(4)對于風濕痹痛,以屬于寒濕者為宜,可與羌活、川烏、草烏等配合應用。
(5)細辛能溫肺以化痰飲,所以主要用于治療肺寒咳嗽、痰多質稀色白的病癥,常與干姜、半夏等配伍應用。
(6)該品又能通鼻竅,療口瘡。用于鼻淵,常配合白芷等應用。
麻黃細辛附子湯
【來源】《傷寒論(第301條):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異名】附子細辛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四)。
【分類】 解表劑-扶正解表
【方論】方中,麻黃發(fā)汗解表,附子溫經助陽,細辛通徹表里,助麻黃發(fā)汗解表,協(xié)附子內散陰寒。故適用于素體陽虛,復感風寒之證。
【方歌】麻黃細辛附子湯,太少兩感用此方,發(fā)熱惡寒脈不起,溫經解表有專長。
溫肺粥
材料
五味子9克,干姜9克,細辛3克,大米100克。
做法
將三味中藥洗凈,用干凈的紗布包好。大米洗凈后加入適量清水,再放入用沙布包好的中藥,同煮成粥。將粥中的紗布包去掉,分早晚兩次食粥。
養(yǎng)生功效
溫肺止咳化痰。適用于冬季感受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痰色稀白者。
細辛又名細參、煙袋鍋花。屬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常用中藥?!渡褶r本草經》列為上品。因其根細、味辛,故得名。
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等證。
1.頭痛用10%細辛液穴位注射有效。
2.慢性支氣管炎用α-細辛醚60mg(30mg/片)效果較好。
3.局部麻醉以3%細辛揮發(fā)油注射劑,作浸潤麻醉和神經阻滯麻醉,進行五官科和眼科手術,麻醉效果較好。
4.心絞痛細辛揮發(fā)油50ml,加冰片16g,作成氣霧劑,于心絞痛發(fā)作時噴霧有效。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肺、腎經。
【功用主治】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1)發(fā)散風寒:用于風寒感冒或風寒所致的頭痛,可配麻黃、藁本。
(2)溫經止痛:用于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jié)痛。
(3)溫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氣管炎。
(4)宜通肺竅:用于鼻炎、鼻竇炎。
細辛有小毒,故臨床用量不宜過大,細辛作單味或散末內服不可過錢(3G) , 如入湯劑便可不拘泥于此.細辛在煎煮三十分鐘后,其毒性成分黃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不良反應機制】細辛揮發(fā)油中含有毒成分,其可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先興奮后抑制。對呼吸系統(tǒng)的抑制,逐漸使隨意運動及呼吸運動減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完全被麻痹,先于心跳而停止。
細辛的食療作用和適應人群
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遼細辛、細辛和漢城細辛的帶根全草。細辛多年生草本,生于林下坡地或山溝陰濕而肥沃處。分布于東北及河南、山西、陜西、山東等地。移栽者生長3至5年、直播者生長5至6年后采收。9月中旬挖出全部根系,去掉泥土,每1至2千克捆成一把,放陰涼處陰干。
遼細辛全草常卷曲成團。根莖呈不規(guī)則圓柱形,長3至10厘米,直徑2至4毫米,表面灰棕色,有環(huán)節(jié),節(jié)間長2至3毫米。根細長,密生節(jié)上,長10至20厘米,直徑約1毫米;灰黃色,質脆。葉基生,柄長,呈卵狀心形或腎狀心形,長4至9厘米,寬5至13厘米。表面深綠色,偶見花,紫褐色,半球形,氣芳香,葉辛辣,略有麻舌感。
細辛與遼細辛相似,但根莖細長,長5至15厘米,直徑1至3毫米,節(jié)間長0.2至1厘米,葉片較薄,心形。氣味較弱。
漢城細辛與細辛極相似。但葉背面毛較密告,葉柄有毛。
細辛補充信息
細辛適合人群
氣虛多汗者慎服;熱病及陰虛、血虛者禁服。
細辛食療作用
細辛味辛,性溫;有小毒;歸心、肺、腎經;芳烈宣散
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通竅的功效
主治外感風寒、頭痛、牙痛、風寒溫痹、痰飲咳喘、鼻塞鼻淵、風眼目翳、耳閉咽痛、口瘡口臭。
品對神經系統(tǒng)有鎮(zhèn)靜、催眠、抗驚厥、解熱鎮(zhèn)痛、麻醉的作用;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具有強心作用。
細辛食物相克
細辛與藜蘆、狼毒、山茱萸、黃芪相克,不宜與硝石、滑石同用。
細辛做法指導
1.細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與羌活、荊芥、川芎等同用,治療外感風寒頭痛較劇的病癥。
2.對于外感風寒、陰寒里盛的病癥,亦可應用,須配合麻黃、附子等同用。
3.細辛止痛力強,對于頭痛、齒痛都有較顯著的療效,頭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齒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
4.對于風濕痹痛,以屬于寒濕者為宜,可與羌活、川烏、草烏等配合應用。
6.該品又能通鼻竅,療口瘡。用于鼻淵,常配合白芷等應用。
7.用于口舌生瘡,可單用一味細辛,研末敷于臍部。
不良反應
毒性成分:黃樟醚。
①細辛對腎臟有一定毒性,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②細辛每日用量超過20g→口唇、舌尖、趾指發(fā)麻感,停藥后可以恢復。
1、細辛作為一種中藥材,實際上也是有一定營養(yǎng)價值存在的,首先細辛是有揮發(fā)油存在的,而其中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油酚,同時還有黃樟醚、β-蒎烯、優(yōu)葛縷酮、酚性物質等存在,這些物質對人體來說實際上都是有一定好處的。
2、同時細辛中不僅是有大量的揮發(fā)油存在,同時其中還有一種消旋、去鉀烏藥堿的存在,這些物質對我們預防疾病是有好處的,同時在細辛中是有微量元素存在的,其中的鉀、鈉、鎂、鈣、鐵、錳、銅、鋅等各類微量元素都是非常豐富的,對人體來說無疑都有好處。
3、服用細辛的時候就可以有局部麻醉作用,對關節(jié)炎是能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產生。同時其中的揮發(fā)油是能讓血壓降低的,同時細辛還可以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抑制發(fā)熱、解熱和興奮呼吸等多種的作用存在,對我們預防疾病是有好處的。在細辛中同樣是含大量黃酮甙、氨基酸、糖類和揮發(fā)油的存在,對人體來說都有好處。
1、做為藥用植物,細辛最先出自《神農本草經》,中醫(yī)認為其性溫、味辛,有小毒,具有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等方面的功效,臨床上可以用于風寒表證、風濕痹痛以及頭痛、牙痛等疾病癥狀的治療。
2、鎮(zhèn)靜鎮(zhèn)痛。體外動物研究顯示,細辛對于機體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具有抑制作用,同時揮發(fā)油中的甲基丁香酚還有一定的局麻效果,這是細辛具有止痛功效的一個主要原因所在。
3、散寒祛風。研究顯示,細辛的散寒祛風功效與它所含有的去甲烏藥堿有關,去甲烏藥堿可以幫助提高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同時還具有強心、擴血管、松弛平滑肌等功效,這符合祛寒藥的藥理學基礎。
一說起中藥,相信我們大家或多或少有些了解?,F(xiàn)在中藥在臨床上的使用也是非常多的,比方說生姜,生姜也是一種中藥,而且生姜是辛溫解表的常用中藥材,對于風寒感冒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好的,今天要說的是一種治療咳嗽的中成藥細辛腦片。
1、功效如何
細辛腦片具有平喘、止咳、祛痰、冷靜、解痙、抗驚厥等效果。平喘:能對立組胺、乙酰膽堿,減輕支氣管痙攣;止咳:對咳嗽中樞有較強的按捺效果;祛痰:導致分泌物添加,使?jié)馓底兿。陆堤狄吼?,易于咳?冷靜:有挨近安靖的冷靜效果,明顯下降自覺活動而無按捺效果;解痙:相似氨茶堿,有松懈支氣管平滑肌效果??贵@厥:能進步大腦皮質的電影響閾,按捺電影響的突觸傳導及癲癇性電的分散,因而可防止或減輕癲癇發(fā)作。
2、副作用
服用細辛腦片后也會有少數(shù)出現(xiàn)不良反應,比如心慌、胸悶等等,出現(xiàn)休克是比較罕見的,整體來說藥物的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不過在實際用藥的時候要注意,有過敏癥狀,有出現(xiàn)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們應該要謹慎使用,而且要注意與其他藥物的作用,比如此款藥物與青霉素、紅霉素等搭配治療可以幫助提升使用效果。
3、用法用量
細辛腦片是經過長期試驗研究推出的支氣管炎病癥治療藥物,其主要成分就是α—細辛腦,此外還有三甲氨基和丙烯基苯等,作為一款常用治療的藥物,很多支氣管患者們在使用后也是得到了明顯的緩解和治療效果。細辛腦片采用口服的形成,根據(jù)成年人和兒童的用量是不同的,成年人用量每日三次,每次兩片,而兒童用藥需要根據(jù)體重來看,而且在藥片的服用上通常要分成兩次到三次。
4、細辛作用
一、治療感冒頭痛。當我們的身體因為淋雨或者是著涼等原因出現(xiàn)了感冒,或者是頭痛的癥狀時,我們就可以使用細辛來進行治療。治療感冒頭痛,是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當中最為人所了解與熟悉的一種。
二、消炎鎮(zhèn)痛。如果我們的身體因為上火出現(xiàn)了發(fā)炎牙疼的癥狀,細辛就是值得我們去使用的一種中藥。細辛的功效與作用就包括治療因為上火而導致的發(fā)炎牙疼。
三、除了治療感冒頭痛以及消炎鎮(zhèn)痛之外,并且還具有化痰潤肺的效果。我們可以利用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當中的這一點,來治療我們的支氣管疾病,對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細辛是很好的一種中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08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