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附子湯出自《金匱要略·腹?jié)M寒疝宿食病脈證治》“脅下偏痛,發(fā)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文中明確指出其針對病機為“寒”,即寒實證,大黃附子的作用是溫下。胡氏[1]認為,凡偏側痛用該方加減治療均有效。受此啟發(fā),筆者近年來用此方加減治療各類痹證引起的偏側關節(jié)腫痛取得較好的療效,特就一些典型案例及其病機方藥作一介紹,以拋磚引玉。
1 方藥介紹
1.1 方藥組成及用量
大黃附子湯原方由大黃三兩(約9 g),炮附子三枚(約15 g),細辛二兩(約6 g)組成,亦即附子、大黃、細辛用量比例關系是5∶3∶2,其中附子、細辛用量之和為21 g。根據(jù)其寒熱藥劑量比例,溫熱藥為主導,主治病證是寒結。再則,根據(jù)組方用藥及治病需要,非用大黃則不能通下,但大黃又有寒凝之虞,故附子與細辛用量之和倍于大黃。全方取大黃通下而不助寒,用附子、細辛溫陽而不燥化,諸方相互為用,以奏溫陽通下之功。
1.2 適應證
中醫(yī)“痹證”屬現(xiàn)代醫(yī)學風濕病范疇,是人體正氣不足或臟腑功能失調,風寒濕熱燥等邪為患,痰濁瘀血留滯,引起經脈氣血不通不榮,出現(xiàn)以肢體關節(jié)疼痛、重著麻木、腫脹、屈伸不利,甚則關節(jié)變形、肢體痿廢或累及臟腑為特征的一類疾病的總稱。其病機多具有“實、結”特點。筆者借用大黃附子湯宣暢氣機、化結除實作用,合用他方以相須相制,用于多種風濕病的偏側疼痛。如夾氣滯,可與小柴胡湯合用。夾郁熱,病變以上肢關節(jié)為主,與升降散合用;以下肢關節(jié)為主者,合四妙散加減。夾瘀熱,合四妙勇安湯加減。夾氣虛,合黃芪五物湯加減。夾血虛,與當歸散合用。
2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48歲,2013年6月20日就診。患者4年前被確診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慢性乙型肝炎”,長期予強的松、羥氯喹、拉米呋定及中藥等抗風濕、抗病毒治療。1周前出現(xiàn)右手掌指關節(jié)腫痛,晨起輕僵滯,勞累時痛甚。查紅細胞沉降率(ESR)、補體C3和C4、抗雙鏈DNA抗體、乙肝病毒基因等基本穩(wěn)定。故建議暫不增加強的松用量,先以中藥治療觀察。診見:右手二、三掌指關節(jié)腫痛,晨僵,伴胸悶心悸,目干,口苦,寐差,倦怠乏力,大便黏滯不暢、日一行,舌黯紅,苔淡黃膩,脈細弦緊。辨為素體稟賦不足,復有濁邪內結,肝經郁熱,橫逆犯脾,兼感風寒濕邪,引動內濁之氣,痹阻經脈,不通則痛。治以調和肝脾、化結通絡。方以小柴胡合大黃附子湯加減:炮附片5 g,細辛5 g,酒大黃3 g,干姜5 g,柴胡12 g,黃芩10 g,法半夏10 g,黨參10 g,茯苓15 g,穿山龍30 g,大棗10 g,生姜10 g,炙甘草3 g。每日1劑,水煎服,并囑適當休息。服藥7劑后,患者關節(jié)腫痛有所改善,守方繼服14劑,關節(jié)腫痛緩解。
案例2:患者,男,56歲,2014年2月17日就診。反復發(fā)作性膝、踝、手關節(jié)腫痛8年,伴持續(xù)性雙膝腫痛6個月,血尿酸520~650 μmol/L,X線片示“雙膝多骨贅形成,關節(jié)間隙變窄”,ESR 67 mm/h,C-反應蛋白105 mg/L,確診“痛風性關節(jié)炎、膝骨關節(jié)炎”,曾予美洛昔康等,療效不佳??滔拢河沂侄⑷浦戈P節(jié)、左踝關節(jié)紅腫熱痛,雙膝腫脹酸痛,屈伸不利,口苦,納呆,寐差,大便黏滯不暢、日一行,舌黯,苔黃膩,脈弦緊。辨證:痰濕內蘊,郁而化熱,濁邪痹結經絡、筋骨,不通則痛。治以清熱祛濕、化結解毒。方以大黃附子湯合四妙散加減:炮附片5 g,細辛3 g,大黃5 g,蒼術10 g,黃柏10 g,川牛膝30 g,薏苡仁30 g,木瓜15 g,澤蘭15 g,土茯苓30 g,萆薢15 g,甘草5 g。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7劑后,患者右掌指關節(jié)、左踝關節(jié)紅腫熱痛明顯減輕,膝痛略減,大便通暢、日一行。守方加減治療3個月,患者發(fā)作性關節(jié)腫痛未發(fā)生,手踝關節(jié)腫痛緩解,雙膝腫痛明顯減輕,可下蹲但較困難,上、下臺階仍有不適。守方減土茯苓合金剛丸加減鞏固治療2個月,手踝關節(jié)腫痛消失,恢復日常工作和生活,天氣變化時雙膝有輕酸痛。
案例3:患者,男,51歲,2013年12月10日就診?;颊唛L期從事鑿石、石磨職業(yè),常有碎石嵌入手臂肌膚之中,未引以為意。近20年來反復右肘酸痛,天氣變化時明顯,自敷風濕膏可緩解。3年前,因發(fā)熱、少尿,急進性腎功能損害曾于我院住院診為“系統(tǒng)性血管炎、急性腎衰竭,高血壓病3級,很高?!?,經強的松、環(huán)磷酰胺、來氟米特及降壓等治療,病情緩解后逐漸減強的松至10 mg/d、來氟米特10 mg/d,血肌酐340 μmol/L左右。2 d前又出現(xiàn)右肘關節(jié)疼痛,不能屈伸,自敷膏藥無效。診見:右肘疼痛,不能屈伸,拒按,伴口苦,寐差,大便干結、兩日一行,舌黯,苔黃略膩,脈弦略緊。辨證:勞損體虛,復有濁邪內結,兼感風濕時邪,外邪引動內濁之氣,痹阻經脈,不通則痛。急則治其標,治以祛風除濕、化結通絡。方以大黃附子湯合升降散加減:炮附片5 g,細辛3 g,大黃5 g,僵蠶10 g,蟬蛻5 g,姜黃10 g,絡石藤15 g,黃芪15 g,積雪草15 g,當歸6 g,炙甘草5 g。每日1劑,水煎服?;颊叻?劑藥后關節(jié)疼痛明顯改善,屈伸如常,3劑后未再出現(xiàn)疼痛。
案例4:患者,女,58歲,2013年10月7日就診。3年前,患者開始出現(xiàn)左肩酸痛,初未在意,自敷傷濕止痛膏等,之后肩痛漸加重,至抬手、梳頭、抓背困難,行頸椎、肩、胸等X線檢查未見異常,診為“肩周炎”,曾服雙氯酚酸等消炎止痛藥及針灸治療,癥狀反復。診見:左肩酸痛,活動困難,喜暖畏冷,入夜尤甚,天氣變化時明顯,伴久臥后肢體麻木不適,體倦乏力,寐差,大便稀軟、日一行,舌黯,苔淡黃膩,脈細弦。辨證:患者年過五旬,氣血虧虛,風濕寒雜至,濁邪痹結筋骨之間,阻礙氣血,不通則痛。治以補益氣血、化結通絡。方以黃芪五物合大黃附子湯加減:炮附片10 g,細辛5 g,酒大黃3 g,干姜5 g,黃芪15 g,桂枝10 g,當歸10 g,白芍15 g,姜黃10 g,雞血藤30 g,大棗10 g,生姜10 g,炙甘草5 g。每日1劑,水煎1服,并囑日行“爬墻功”等適當活動肩關節(jié)。服藥7劑后,患者左肩酸痛明顯改善,肢體麻木感亦減輕,守方繼服2個月,諸癥均解。
案例5:患者,男,52歲,2013年8月5日就診。2年前,患者開始出現(xiàn)雙手腕、掌指關節(jié)酸痛、晨僵、晨痛,活動后可改善,曾在院外診為“類風濕關節(jié)炎”,治療不詳。1個月前癥狀加劇,伴雙肘關節(jié)腫痛,活動受限。查類風濕因子480 IU/L,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200,動態(tài)ESR、C-反應蛋白均高,肝功能輕度損害??滔拢弘p手、肘關節(jié)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右側尤甚,畏風寒,天氣變化時明顯,口苦,納呆,寐差,溲黃,大便黏滯不暢、日一行,舌黯,苔黃膩,脈細弦緊。辨證:感受風寒濕邪,濁邪痹結筋骨之間,郁而化熱,熱入營分,瘀熱入絡,阻礙氣血,不通則痛。治以清熱涼營、化結通絡。方以四妙勇安合大黃附子湯加減:當歸30 g,金銀花30 g,玄參30 g,甘草30 g,炮附片3 g,細辛3 g,大黃3 g,鬼箭羽15 g。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7劑后,患者關節(jié)紅腫熱痛減輕,大便通暢、日一行。守方加減繼服2個月,關節(jié)腫痛明顯緩解,活動如常,但仍晨僵,查肝功能恢復正常,ESR、C-反應蛋白有所下降。守方減當歸、金銀花、玄參、甘草量,加穿山龍繼續(xù)治療。4月,自行停藥,電話隨訪,訴關節(jié)腫痛均解,經常打乒乓球,建議其定期作抗環(huán)瓜氨酸抗體、動態(tài)ESR、C-反應蛋白等相關檢查,適當藥物預防復發(fā)。
3 小結
筆者臨證發(fā)現(xiàn),關節(jié)腫痛者多有“脈緊弦”之“實、結”征,故治療以“宣暢氣機、化結除實”為法。大黃附子湯以附子、細辛溫陽化氣、宣暢氣機,大黃泄?jié)峄Y除實,全方非常切合此法。臨證若能以此適當變化劑量,可通治各類關節(jié)腫痛。對其有疑慮者,在于附子、細辛之溫散,大黃之瀉下。如夾有熱象者,可減少附子、細辛用量,增加大黃用量,或與四妙勇安湯合用,或酌加黃芩、薏苡仁、敗醬草等清熱解毒之品以制之;對脾胃虛弱見大便稀溏者,易大黃為酒大黃,酌加干姜甘草湯以溫脾防瀉,可達通陽而不助熱、泄?jié)岫粋?、散結除實祛病的目的??傊簏S附子湯在風濕病治療中具有很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胡希恕.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197-199.
本文來源:中國中醫(yī)藥信息 ? ?作者:邱明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16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麻杏石甘湯治療小兒肺炎的療效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