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国产尤物精品自在拍视频首页,亚洲精品制服丝袜综合资源网,女人高潮娇喘抽搐喷水视频,久久精品这里精品,99久久ER热在这里只有精品99,天天狠天天透天干天天怕,ΑV一卡二卡三卡免费,午夜福利男女XX00动态图片,久久亚洲日韩精品,高清白嫩偷拍视频,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视频综合网,噜噜噜66网站,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男人深夜精品网站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偏方秘方

中藥龍骨是什么,龍骨有哪些有哪些作用和功效

生活百事通 2023-09-21 13:09:33

中藥龍骨是什么

?龍骨,又稱白龍骨(《別錄》)
。呈骨骼狀或不規(guī)則塊狀。表面白色
、灰白色或黃白色至淡棕色
,多較平滑
,有的具縱紋裂隙或具棕色條紋與斑點
。質硬
,砸碎后
,斷面不平坦,色白或黃白
,有的中空。關節(jié)處膨大
,斷面有蜂窩狀小孔。吸濕力強
。無臭
,無味。以質硬
、色白
、吸濕力強者為佳

中藥龍骨的使用注意

宜忌:有濕熱

、實邪者忌服

“得人參

、牛黃良;畏石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本草經集注》)

“忌魚。”(《藥性論》)

配伍效用

龍骨配伍黃芪

、白術

龍骨收斂止血;黃芪

、白術補氣健脾
。三藥伍用
,有補氣健脾攝血之功效
,用于治療脾氣虛弱
、不能統(tǒng)血之月經過多、血稀色淡
、心悸氣短等癥。

龍骨配伍牡蠣

二者均有斂陰潛陽

、鎮(zhèn)驚安神、收斂固澀之功
。但龍骨甘澀性平
,主入心
、肝經
,功擅鎮(zhèn)驚安神
、收斂止脫
,益陰之中能潛上越之浮陽;牡蠣咸澀性涼,入肝
、腎經
,長于益陰退熱
、化痰軟堅
,益陰之中能攝下陷之沉陽。

二藥伍用

,調和陰陽,其鎮(zhèn)驚
、斂陰、潛陽
、固澀
、止血
、止帶之效更著
,用于治療陰虛陽亢之煩躁不安
、心悸怔忡
、頭暈耳鳴、健忘失眠;心腎虧虛
、肺腎不足之咳痰喘促、汗多厥脫以及久瀉久痢
、遺精淋濁、崩漏帶下等癥

龍骨配伍牛黃

、膽南星

龍骨重鎮(zhèn)安神;牛黃清心解毒

、豁痰開竅;膽南星清熱化痰定驚
。三藥共用
,有清熱化痰
、安神定驚之功效
,用于治療痰熱內擾之驚癇癲狂之癥

龍骨配伍牛膝、白芍

、代赭石

龍骨平肝潛陽;牛膝補益肝腎
、引血下行;白芍滋陰養(yǎng)血柔肝;代赭石平肝鎮(zhèn)逆。四者合用
,有補肝益腎、滋陰潛陽之功效
,用于治療肝腎陰虛、肝陽偏亢之頭目眩暈
、面紅目赤
、煩躁易怒等癥

龍骨配伍酸棗仁

、茯苓

龍骨重鎮(zhèn)安神;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茯苓補脾安神

。三者合用
,有健脾養(yǎng)心
、鎮(zhèn)靜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療心脾兩虛
、血不養(yǎng)心之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癥

龍骨配伍沙苑子

、芡實

龍骨收斂固澀;沙苑子

、芡實補腎澀精
。三藥共用,既可補腎精之不足
,亦可澀精液之外泄,用于治療腎虛遺精滑泄

龍骨的功效與作用

1、《藥性論》記載:龍骨逐邪氣

,安心神
,止冷痢及下膿血,女子崩中帶下
,止夢泄精
,夢交
,治尿血
,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2

、《全幼心鑒》記載:龍骨治泄瀉不止:白龍骨
、白石脂等分
。為末,水丸梧子大
。紫蘇、木瓜湯下
,量大人小兒用。

3

、《本草求真》記載:龍骨功與牡蠣相同
,但牡蠣咸澀入腎
,有軟堅化痰清熱之功
,此屬甘澀入肝,有收斂止脫鎮(zhèn)驚安魄之妙
,如徐之才所謂澀可止脫,龍骨牡蠣之屬
。白地錦紋,舐之粘舌者佳

4

、《方脈正宗》記載:龍骨治大人
、小兒一切癲狂
,驚搐
,風癇
,神志不寧:龍骨一兩(火煅
,研極細末)
,犀角
、丹砂
、琥珀
、天竺黃各五錢(俱研極細末)
,鉤藤
、懷生地、茯苓各一兩五錢(俱微炒燥
,為極細末),蘇合香三錢
,牛黃二錢(俱用酒溶化)。共十味
,總和一處
,用膽星八錢
,研細末
,竹瀝一碗,打糊為丸
,如梧子大。大人服十丸
,小兒服二
、三丸
,俱用生姜湯調灌

5
、《中醫(yī)雜志》記載:龍骨治湯火傷:龍骨、生石膏
、大黃、兒茶各等分
,共研極細末
,冷茶水調稀糊狀。敷患處
,敷后用紗布蓋好(面部可不蓋),每隔一日換藥一次

6

、《肘后方》記載:龍骨治久痢休息不止者:龍骨四兩
。打碎
,水五升,煮取二升半
。分五服,冷飲
。仍以米飲和丸。每服十九

7

、《本草匯言》記載:龍骨治兩耳濕爛
,久不收斂:龍骨
、亦石脂(俱火煅)、海螵蛸(水煮過)各三錢
。共研細末。先用綿紙條拭干膿水
,后吹末藥。

8

、《梅師集驗方》記載:龍骨治鼻衄出血多
,眩冒欲死:龍骨研細
。吹入鼻耳中
。凡衄者并吹

9

、《本草經讀》記載:龍骨治驚癇顛痙
,皆肝氣上逆,挾痰而歸迸入心
,龍骨能斂火安神,逐痰降逆
,故為驚癇顛痙之圣藥
。痰
,水也
,隨火而生,龍骨能引逆上之火
、泛濫之水,而歸其宅
,若與牡蠣同用,為治痰之神品
。今人只知其澀以止脫
,何其淺也

10

、《日華子本草》記載:龍骨健脾
,澀腸胃
,止瀉痢,渴疾
,懷孕漏胎,腸風下血
,崩中帶下,鼻洪
,吐血,止汗

11、《梅師集驗方》記載:龍骨治遺尿淋瀝:白龍骨

、桑螵蛸等分
。為末。每鹽湯服二錢

12

、《別錄》記載:龍骨療心腹煩滿
,四肢痿枯
,汗出
,夜臥自驚
,恚怒
,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
,腸癰內疽,陰蝕
,止汗,縮小便
,尿血,養(yǎng)精神
,定魂魄
,安五藏
。白尤骨療夢寐泄精
,小便泄精。

13
、《梅師集驗方》記載:龍骨治失精,暫睡即泄:白龍骨四分
,韭子五合。上件為散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招?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酒調方寸匕服

14

、姚和眾 記載:龍骨治小兒因痢脫肛:白龍骨粉撲之

15

、《景岳全書》龍骨散 記載:龍骨治血崩不止:龍骨(煅)
、當歸
、香附(炒)各一兩
,棕毛灰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
,空心,米飲調下
。忌油膩、雞
、魚
、炙博物

16

、《圣惠方》記載:龍骨治產后虛汗不止:龍骨一兩,麻黃根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
。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

17

、《本經》記載:龍骨主咳逆
,泄痢膿血
,女子漏下
,癥瘕堅結
,小兒熱氣驚癇。

18

、《魏氏家藏方》龍骨丸 記載:龍骨治白濁:糯米飯(曬干)四兩,赤石脂(炒令焦黃)、龍骨(煅
,別研)
、白茯苓(去皮)各二兩
。上為細末
,醋煮面糊兒焙干
。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送下
,食前服。

19

、《普濟方》神仙止血散 記載:龍骨治金瘡出血:龍骨一兩(五色緊者),訶子一兩
,白石脂半兩
,苧麻葉半兩(系五月采來陰干者)
。上為細末
。水調服之。

20

、《本草述》記載:龍骨可以療陰陽乖離之病。如陰之不能守其陽
,或為驚悸,為狂癇
,為譫妄
,為自汗盜汗
。如陽之不能固其陰
,或為久泄
,為淋
,為便數(shù),為齒衄
、溺血,便血,為赤白濁
,為女子崩中帶下,為脫肛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蜿幉粸殛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陽亦不為陰固
,為多夢泄精
,為中風危篤
,種種所患,如斯類者
,咸得借此以為關捩子,而治以應證之劑

21、《本草經百種錄》記載:龍骨最粘澀

,能收斂正氣
,凡心神耗散
,腸胃滑脫之疾
,皆能已之。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
,所以仲景于傷寒之邪氣未盡者亦用之。

22
、《綱目》記載:龍骨益腎鎮(zhèn)驚,止陰瘧
,收濕氣
,脫肛
,生肌斂瘡
。澀可去脫,故成氏云龍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
,固大腸而鎮(zhèn)驚。又主帶脈為病。

23

、《醫(yī)宗三法》記載:龍骨治陰囊汗癢:龍骨、牡蠣粉撲之

24

、《活人心統(tǒng)》記載:龍骨治勞心夢泄:龍骨
、遠志等分。為末
,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蓮子湯下

25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記載:龍骨治淋巴結結核(適應于干酪化者
,或結核破潰者):煅龍骨、煅石膏
、滑石各等量。共研末
。將已煉好的豬油溶化
,投入藥末
,攪拌成糊狀,貯存?zhèn)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先將病灶清除干凈,再用上藥膏制成的油紗布條填塞創(chuàng)面
。每日換藥一次
。開始時膿汁增多
,一般3~4天后創(chuàng)面干凈
。連續(xù)應用1~2周。

26、《千金方》記載:龍骨治好忘:龍骨

、虎骨、遠志各等分
。上三味,治下篩
。食后服方寸匕,日二

27、《金匱要略》記載:龍骨治失精家少腹弦急

,陰頭寒,目眩
,發(fā)落
,脈極虛芤遲
,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
,男子失精
,女子夢交:桂枝
、芍藥
、生姜各三兩
,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
。上七味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27
、《方脈正宗》記載:龍骨治心虛盜汗:龍骨五錢(火煅)
,茯苓一兩
,人參六錢,蓮肉三兩(俱微炒)
,共研為末
,麥門冬(去心)四兩,酒煮
,搗爛成膏為丸梧子大
。每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

29

、《圣惠方》記載:龍骨治小兒臍瘡久不差:龍骨煅
。細研為末,敷之

30、《傷寒論》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記載:龍骨治傷寒脈浮

,醫(yī)以火迫劫之,亡陽
,必驚狂,臥起不安者:桂枝(去皮)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牡蠣(熬)五兩,蜀漆(去腥)三兩
,龍骨四兩。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
,減二升,納諸藥
,煮取三升,去滓
。溫服一升。

31

、《千金方》記載:龍骨治婦人無故尿血:龍骨五兩
。治下篩。酒e方寸匕,空腹服
,日三

32、《本草經疏》記載:龍骨味澀而主收斂

,凡泄痢腸辟及女子漏下崩中
,溺血等癥
,皆血熱積滯為患,法當通利疏泄
,不可使用止?jié)畡址e滯瘀血在內反能為害也
。惟久病虛脫者,不在所忌

中藥龍骨的藥用價值

性味

甘澀

,平。

①《本經》:"味甘

,平
。"

②《別錄》:"微寒

,無毒。"

③《藥性論》:"有小毒

,"

④《本草正》:"甘
,平
,性澀。"

⑤《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味淡微辛

,性平。"

歸經

入心

、肝、腎
、大腸經

①《綱目》:"入手足少陰

、厥陰經
。"

②《本草經疏》:"入足厥陰、少陽

、少陰
,兼入手少陰、陽明經
。"

功能主治

重鎮(zhèn)安神鎮(zhèn)驚安神

,斂汗固精
,止血澀腸
,生肌斂瘡
。治驚癇癲狂,怔忡健忘
,失眠多夢,自汗盜汗
,遺精淋濁
,吐衄便血,崩漏帶下,瀉痢脫肛
,潰瘍久不收口

①《本經》:"主咳逆,泄痢膿血

,女子漏下,癥瘕堅結
,小兒熱氣驚癇。"

②《別錄》:"療心腹煩滿

,四肢痿枯,汗出
,夜臥自驚,恚怒
,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
,陰蝕
,止汗
,縮小便,尿血
,養(yǎng)精神,定魂魄
。安五藏
。""白龍骨療夢寐泄精
,小便泄精
。"

③《藥性論》:"逐邪氣,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膿血

,女子崩中帶下
,止夢泄精
,夢交,治尿血
,虛而多夢紛紜加而用之。"

④《日華子本草》:"健脾

,澀腸胃,止瀉痢
,渴疾,懷孕漏胎
,腸風下血,崩中帶下
,鼻洪
,吐血
,止汗
。"

⑤《珍珠囊》:"固大腸脫。"

⑥《綱目》:"益腎鎮(zhèn)驚

,止陰瘧
,收濕氣
,脫肛
,生肌斂瘡
。"

現(xiàn)代研究

主要成分

主要為碳酸鈣
、磷酸鈣
,亦含鐵、鉀
、鈉、氯
、硫酸根等.

藥理作用

1. 鎮(zhèn)靜、催眠

、抗驚厥作用

實驗表明:20%龍骨混懸液20ml/kg給小鼠灌服

,能顯著增加戊巴比妥鈉的催眠率;對回蘇靈所致驚厥亦有對抗作用.

2. 其他作用

20%龍骨混懸液20ml/kg給小鼠灌服

, 有縮短正常小鼠凝血時間的作用.

臨床應用

1. 治療尿崩癥

生龍骨、生牡蠣

、枸杞
、菟絲餅
、川黃柏各9g,砂仁
、炙甘草各3g,北沙參15g,炒杜仲12g.水煎服.一般10~20劑均告痊愈, 經1~4年隨訪
,無1例復發(fā).〖江蘇中醫(yī)雜志 1964;(11):19〗

2. 治療燙傷

龍骨、生石膏

、大黃
、兒茶各等份
, 共研極細末,用冷茶水調成稀糊狀, 敷患處
,用紗布蓋好(面部可不蓋)
, 隔日換藥1次.治療燙傷
,療效較好.〖中醫(yī)雜志 1957;(4): 212〗

3. 治療化膿性疾病

冰片、生龍骨

、當歸各20g,朱砂25g,煅石膏40g,煅爐甘石200g,共研細末
, 涂薄層于創(chuàng)面
,膠布固定
, 2~3天換1次
,治療瘡瘍20例
, 全部治愈.療程7~20天.〖遼寧中醫(yī)雜志 1987;(10):47〗

中藥龍骨是什么

龍骨,別名:陸虎遺生
、那伽骨、生龍骨
、煅龍骨、五花龍骨
、青化龍骨、花龍骨
、白龍骨
。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骨胳的化石
。挖出龍骨后,除去泥土及雜質
。五花龍骨質酥脆,出土后
,露置空氣中極易破碎,常用毛邊紙粘貼

龍骨又稱白龍骨, 陸虎遺生, 那伽骨, 生龍骨, 煅龍骨, 五花龍骨, 青化龍骨, 花龍骨 (《別錄》)。呈骨骼狀或不規(guī)則塊狀

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黃白色至淡棕色

,多較平滑,有的具縱紋裂隙或具棕色條紋與斑點

質硬,砸碎后

,斷面不平坦
,色白或黃白
,有的中空。關節(jié)處膨大
,斷面有蜂窩狀小孔

吸濕力強

。無臭
,無味
。以質硬
、色白
、吸濕力強者為佳。

五花龍骨又稱五色龍骨(《廣利方》)

。呈圓筒狀或不規(guī)則塊狀
。直徑5~25cm

淡灰白色、淡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夾有藍灰色及紅棕色深淺粗紅不同的花紋

,偶有不具花紋者

一般表面平滑

,有時外層成片剝落,不平坦
,有裂隙
。質較酥脆
,破碎后,斷面粗糙
,可見寬窄不一的同心環(huán)紋。

吸濕力強

,舐之吸舌
。無臭
,無味。以體 較輕
、質酥脆、分層
、有花紋、吸濕力強者為佳

龍骨味甘

、澀
,性平
。具有鎮(zhèn)靜
,斂汗?ji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生肌斂瘡的功效
。用于神經衰弱
,心悸
,失眠
,多夢,自汗
,盜汗
,遺精
,遺尿,崩漏
,帶下等癥;外用治瘡瘍久潰不斂。

主要含碳酸鈣

、磷酸鈣,少量鐵
、鎂、鋁
、鉀、鈉
、氯、硫酸根等

血鈣占人體鈣的0.1%弱,但對神經

、心肌
、骨骼及其它組織的影響很大。血鈣含量下降時會導致神經肌肉應激性增強
,引起手足搐搦
、驚厥
、譫妄等;血鈣過高則引起神經癥狀或肌無力
。鈣進入血液后,能促進血液凝固
,并增加血管壁的致密性,以阻止白細胞及血清滲出血管外
,同時又有減輕骨骼肌興奮性的作用
。因此龍骨有鎮(zhèn)靜
、收斂、固澀
、止瀉之效
。此外
,缺鈣與結腸癌的發(fā)生有關。研究結果還表明
,嚴重缺鈣不僅對骨骼鈣化有影響,還可發(fā)生出血和癱瘓
,先是下肢癱瘓。

中藥龍骨的治病偏方

1.治大人

、小兒一切癲狂,驚搐
,風癇
,神志不寧

龍骨一兩(火煅

,研極細末)
,犀角
、丹砂、琥珀
、天竺黃各五錢(俱研極細末)
,鉤藤、懷生地
、茯苓各一兩五錢(俱微炒燥
,為極細末)
,蘇合香三錢
,牛黃二錢(俱用酒溶化)
。共十味,總和一處
,用膽星八錢
,研細末
,竹瀝一碗,打糊為丸
,如梧子大
。大人服十丸
,小兒服二、三丸
,俱用生姜湯調灌。(《方脈正宗》)

2.治傷寒脈浮

,醫(yī)以火迫劫之
,亡陽
,必驚狂
,臥起不安者

桂枝(去皮)三兩
,甘草(炙)二兩,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牡蠣(熬)五兩
,蜀漆(去腥)三兩,龍骨四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
,先煮蜀漆,減二升
,納諸藥,煮取三升
,去滓。溫服一升
。(《傷寒論》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3.治好忘

龍骨、虎骨

、遠志各等分。上三味
,治下篩。食后服方寸匕
,日二
。(《千金方》)

4.治心虛盜汗

龍骨五錢(火煅)

,茯苓一兩
,人參六錢,蓮肉三兩(俱微炒)
,共研為末
,麥門冬(去心)四兩
,酒煮
,搗爛成膏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錢
,白湯下。(《方脈正宗》)

5.治產后虛汗不止

龍骨一兩

,麻黃根一兩
。上件藥
,搗細羅為散
。不計時候
,以粥飲調下二錢
。(《圣惠方》)

6.治遺尿淋瀝

白龍骨、桑螵蛸等分

。為末
。每鹽湯服二錢
。(《梅師集驗方》)

 7.治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

,目眩,發(fā)落
,脈極虛芤遲,為清谷
,亡血失精
,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精
,女子夢交

桂枝

、芍藥
、生姜各三兩,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龍骨
、牡蠣各三兩
。上七味
,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金匱要略》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8.治失精,暫睡即泄

白龍骨四分

,韭子五合。上件為散子
。空心
,酒調方寸匕服
。(《梅師集驗方》)

9.治勞心夢泄

龍骨

、遠志等分。為末
,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蓮子湯下。(《活人心統(tǒng)》)

10.治白濁

糯米飯(曬干)四兩,赤石脂(炒令焦黃)

、龍骨(煅,別研)
、白茯苓(去皮)各二兩。上為細末
,醋煮面糊兒焙干。每服五十丸
,空心鹽湯送下,食前服
。(《魏氏家藏方》龍骨丸)

11.治鼻衄出血多,眩冒欲死

龍骨研細

。吹入鼻耳中
。凡衄者并吹
。(《梅師集驗方》)

12.治婦人無故尿血

龍骨五兩。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空腹服,日三(《千金方》)

13.治血崩不止

龍骨(煅)

、當歸
、香附(炒)各一兩
,棕毛灰五錢。上為細末
。每服四錢,空心
,米飲調下
。忌油膩
、雞
、魚、炙博物
。(《景岳全書》龍骨散)

14.治金瘡出血

龍骨一兩(五色緊者)

,訶子一兩
,白石脂半兩,苧麻葉半兩(系五月采來陰干者)
。上為細末
。水調服之
。(《普濟方》神仙止血散)

 15.治泄瀉不止

白龍骨

、白石脂等分
。為末
,水丸梧子大。紫蘇
、木瓜湯下
,量大人小兒用
。(《全幼心鑒》)

16.治久痢休息不止者

龍骨四兩。打碎

,水五升
,煮取二升半
。分五服,冷飲
。仍以米飲和丸。每服十九(《肘后方》)

17.治小兒因痢脫肛

白龍骨粉撲之.(姚和眾)

18.治兩耳濕爛

,久不收斂

龍骨

、亦石脂(俱火煅)
、海螵蛸(水煮過)各三錢
。共研細末。先用綿紙條拭干膿水
,后吹末藥
。(《本草匯言》)

19.治陰囊汗癢

龍骨

、牡蠣粉撲之。(《醫(yī)宗三法》)

20.治小兒臍瘡久不差

龍骨煅

。細研為末
,敷之
。(《圣惠方》)

21.治淋巴結結核(適應于干酪化者

,或結核破潰者)

煅龍骨、煅石膏

、滑石各等量
。共研末
。將已煉好的豬油溶化
,投入藥末
,攪拌成糊狀,貯存?zhèn)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先將病灶清除干凈
,再用上藥膏制成的油紗布條填塞創(chuàng)面。每日換藥一次
。開始時膿汁增多
,一般3~4天后創(chuàng)面干凈
。連續(xù)應用1~2周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yī)療法資料選編》)

22.治湯火傷

龍骨、生石膏

、大黃、兒茶各等分
,共研極細末,冷茶水調稀糊狀
。敷患處,敷后用紗布蓋好(面部可不蓋)
,每隔一日換藥一次
。(《中醫(yī)雜志》(4):212
,1957)

中藥龍骨的食用方法

龍骨燉玉米

材料:龍骨500克,玉米棒1根

配料:鹽5克

、胡椒粉3克、雞精5克
、料酒15克、蔥片10克
、姜片8克

制法

1、玉米棒洗凈

,切塊。龍骨剁段
,飛水備用。

2
、鍋置旺火上
,加水燒開
,放入玉米棒、龍骨
,燒開后打去浮沫
,倒入沙鍋內
,加料酒
、蔥姜片,改用小火燉40分鐘
,加鹽
、雞精
、胡椒粉再燉10分鐘即可。

龍骨雞蛋

材料:龍骨10克

,雞蛋6個。

做法

將龍骨研為細末

,分作6份,雞蛋打1小孔
,將每個雞蛋內放1份,面餅糊口蒸熟
,每日早晨空腹服1個
,連服6個

功效:固脫止血,扶正保元

主治:元氣不固型無排卵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癥見出血日久

,淋瀝不斷
,出血量不多,血色或紅或淡

阿膠龍骨粥

材料:阿膠15克
,龍骨15克
,艾葉6克
,糯米50-100克

制作

先煎龍骨及艾葉

,去渣取汁,后入糯米煮粥
,臨熟
,將搗碎的阿膠放入粥中,攪勻令烊化。

用法:空腹服食

功效:養(yǎng)血

、止血、安胎
。治血虛失養(yǎng)
、沖任虛寒而致妊娠胎動不血等

來源:《太平圣惠方》

龍骨湯一

組成

龍骨1兩半

,桑根白皮1兩半
,赤石脂1兩半
,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半
,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半
,麻黃(去節(jié)根)1兩半
,白芷1兩
,黃連(去須)1兩
,地榆1兩,桂(去粗皮)1兩
,當歸(切,焙)1兩
,木香1兩,白術1兩
,訶黎勒皮(煨)1兩,黃芩(去黑心)半兩
,肉豆蔻(去殼)2枚。

用法

上銼

,如麻豆大。每服3錢匕
,水1盞
,加生姜1棗大(切)
,煎至6分,去滓溫服

龍骨湯二

藥物組成

龍骨1兩

,黃耆(銼)1兩
,肉蓯蓉(酒浸,切
,焙)1兩
,白薇3分
,牡蠣(煅)3分,附子(炮裂
,去皮臍)3分,甘草(炙,銼)半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

,加生姜3片,大棗2枚(擘破)
,煎至7分,去滓
,空心
、食前溫服
,日3次。

玉米海帶龍骨湯

材料:老玉米1個

、海帶結200克
、胡蘿卜1根
、大蔥2-3段、生姜3-4片
、龍骨2斤
、鹽少許

做法

1.排骨洗凈

,飛水略焯去掉浮沫撈出備用;

2.砂鍋中添水

,放入剛才炒好的龍骨
,此時,將胡蘿卜洗凈切滾刀塊
,玉米洗凈切段
,海帶結洗凈備用;

3.水開后加之蔥姜,調至中火加入排骨慢燉30分鐘,30分鐘后加入玉米、海帶和胡蘿卜

,繼續(xù)小火燉1小時即可;

4.燉好后

,調入適量鹽即可

中藥龍骨泡酒

中藥是指在中國傳統(tǒng)醫(yī)術指導下應用的藥物,是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來在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

,通過實踐
,不斷認識
,逐漸積累起來的
。中藥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藥
、中藥材。

中藥主要起源于中國

,除了植物藥以外
,動物藥如蛇膽
,熊膽,五步蛇
,鹿茸
,鹿角等;介殼類如珍珠
,海蛤殼;礦物類如龍骨,磁石等都是用來治病的中藥
。少數(shù)中藥源于外國
,如西洋參

酒,素有"百藥之長"之稱

,將中藥與酒"溶"于一體的藥酒,不僅配制方便
、藥性穩(wěn)定
、安全有效,而且因為酒精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
,中藥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藥借酒力
、酒助藥勢而充分發(fā)揮其效力
,提高療效

經過數(shù)千年的積累,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了大量中藥泡酒的配方
,這些配方進過收集整理就成了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
,在中藥泡酒的過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

注意事項

1

、泡酒的選用

(1)一定要是真正純糧食酒

酒的選用是泡藥酒最為關鍵的一步

,大家都知道
,最近據(jù)媒體接連報道
,說市場上70%多的白酒都是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兌而的
,中低端更達95%以上,很多打著純糧釀造旗號卻是食用酒精勾兌而成

這兩種酒最大的不同在于

,純糧釀造酒是天然發(fā)酵釀造而成
,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天然物質,而這些天然形成的物質會和藥材發(fā)生反應
,如此才會產生神奇的保健醫(yī)療作用

而食用酒精勾兌酒由于加入一些添加劑成分本身對人體無益

,更會影響破壞藥材的功效。

所以選擇泡酒很重要

,一不小心選擇酒精勾兌酒當泡酒
,再好的藥材也只會浪費掉,甚至起到反作用
。因此,泡藥酒一定要選用純糧釀造的酒
,好藥材配純真正純糧食酒,才能達到藥酒最大功效

(2)度數(shù)

炮制藥酒一般采用含酒精量在50~60度的優(yōu)質純糧食白酒最佳

,從中藥材分析
,不論中草藥,還是動物藥材
,都含有水分
,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細菌和病菌
,而只有稍高的度數(shù)才能殺死細菌和病菌。

還有

,藥材水分的滲出會稀釋酒精度
,所以選擇度數(shù)偏高一些的酒才是合適的
。而酒度數(shù)低,不利于中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從而影響治療和保健效果

事實上

,之所以選用高度數(shù)的酒
,還在于藥酒的保存上
。低度數(shù)的酒,不易保存
,非常容易就會變質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酒的度數(shù)也會逐步的下降
。所以如果大家想要最好的發(fā)揮龍骨泡酒的功效
,就應該選擇50到60度的酒哦!

(3)不宜選擇塑料桶裝酒

市場很多PET塑料桶裝酒

,價格便宜,其實是很不好的
,一定要選擇陶瓷或者玻璃瓶裝酒,切記不能用PET塑料桶裝的酒
,雖說PET塑料桶裝水很安全,但酒和水不一樣
,酒具有很強腐蝕作用
,尤其是高度白酒
,和塑料接觸,酒里極容易融入一些塑料有害成分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
,最好不要選用塑料桶裝酒泡酒。

2

、泡藥酒藥材的選用和處理

動物藥材

,應除去內臟和污物,毒蛇要去頭
,然后清水洗凈后,太陽底下自然曬干或用火爐或者烤箱烘烤
,以達到除水滅菌的效果。植物藥材
,要盡可能地除去泥污和雜質,陰干后使用
,之所以要陰干
,就是要保持藥材的藥力

3

、泡藥酒容器的選擇

泡藥酒的器皿一定要選擇陶壇或者玻璃器皿,有條件最好選擇陶壇

,陶壇比玻璃更適合存酒放酒
,我們熬制中藥
、古時候存酒都是土陶,可以加速酒的老熟
,不能選用塑料和金屬器皿。

塑料和金屬中容易逸出有毒物質

,或者產生毒化反應。而玻璃和陶瓷
,就不會產生上述情況

很多中藥在擁有顯著的藥用功效的同時也具有毒性
,如果使用錯誤必然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負面的影響
。而在泡酒的藥材中
,很多就屬于具有毒性的藥材,所以我們在泡酒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避免錯誤的使用
,盡量跟隨醫(yī)生的指導哦

醫(yī)師強調,在泡酒過程中有四類中藥需要特別留意

,因為近幾年來因這四類中藥引起藥酒中毒的事件屢有發(fā)生

一是“馬錢子”,該藥毒性較大

,必須泡制后才可藥用
,超量或長期服用可引起毒性反應
,嚴重者可導致昏迷;

二是“川烏”

、“草烏”
,此藥泡制和煎煮后,對人體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有麻痹作用
,生的川烏、草烏毒性極大
,嚴禁作為中藥飲片直接泡酒

三是“水蛭”,中醫(yī)用于破血逐瘀

、通經
,超量或長期服用可引起內臟出血和腎損害
,故有出血傾向的病人禁用。

四是“蒼耳子”

,對心臟有抑制作用
,能使心率減慢
、收縮力減弱。

市民如需自制藥酒預防或治療某些疾病

,應由正規(guī)的醫(yī)療機構對疾病做出明確診斷,并在醫(y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和購買藥材
,不可隨意在街邊采購中草藥,也不能隨便摘抄不了解的秘方
,自配中藥方劑

藥材切片有講究

很多人在泡酒的時候都會忽略掉藥材的處理過程

,而是直接使用
。事實上,想要充分的發(fā)揮出藥材的功效
,泡出理想的藥酒
,那么我們就應該對藥材做好處理。而對于不同的藥材來說
,處理的方式其實也不一樣。大家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哦

醫(yī)生指出

,一般制備藥酒的藥材都要切成薄片或者搗碎成粗顆粒狀

首先

,要按照醫(yī)生處方配齊所用藥物的種類
、劑量
,然后將這些藥材洗凈曬干
,一般比較堅硬的皮
、根
、莖類的藥物
,切成3厘米厚的薄片即可,草質的根莖
,切成3厘米長度的段
,種子類藥材則可擊碎

有些藥物還需經過一定的加工泡制處理。民間驗方的中藥

,一定要先弄清其品名
、規(guī)格
,要防因同名異物或異名同物而搞錯藥材

此外

,應將動植物藥材分別浸泡
,服用時再將泡好的藥酒混合均勻

 中藥龍骨的藥典記載

1.《注解傷寒論》

龍骨

、牡蠣
、鉛丹,收斂神氣而鎮(zhèn)驚

2.《綱目》

益腎鎮(zhèn)驚

,止陰瘧
,收濕氣
,脫肛,生肌斂瘡
。澀可去脫
,故成氏云龍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固大腸而鎮(zhèn)驚
。又主帶脈為病

3.《本草經疏》

龍骨味澀而主收斂

,凡泄痢腸辟及女子漏下崩中
,溺血等癥
,皆血熱積滯為患
,法當通利疏泄
,不可使用止?jié)畡?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恐積滯瘀血在內反能為害也
。惟久病虛脫者,不在所忌

4.《本草述》

龍骨可以療陰陽乖離之病

。如陰之不能守其陽
,或為驚悸,為狂癇
,為譫妄,為自汗盜汗。如陽之不能固其陰
,或為久泄
,為淋,為便數(shù)
,為齒衄
、溺血
,便血
,為赤白濁
,為女子崩中帶下
,為脫肛?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蜿幉粸殛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陽亦不為陰固
,為多夢泄精,為中風危篤
,種種所患
,如斯類者
,咸得借此以為關捩子,而治以應證之劑

5.《本經逢原》

澀可以去脫,龍骨入肝斂魂

,收斂浮越之氣。其治咳逆
,泄利膿血
,女子漏下
,取澀以固上下氣血也
。其性雖澀
,而能入肝破結。癥瘕堅結
,皆肝經之血積也;小兒熱氣驚癇
,亦肝經之病,為牛黃以協(xié)濟之,其祛邪伐肝之力尤捷

其性收陽中之陰

,專走足厥陰經
,兼入手足少陰,治多夢紛壇
,多寐泄精,衄血吐血
,胎漏腸風,益腎鎮(zhèn)心
,為收斂精氣要藥。

有客邪
,則兼表藥用之
。又主帶脈為病
,故崩帶不止,腹?jié)M
,腰溶溶若坐水中
,止?jié)幹屑佑弥V龟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收濕氣
,治休息痢
,久痢脫肛,生肌斂瘡皆用之?/p>

但收斂太過

,非久痢虛脫者,切勿妄投;火盛失精者誤用
,多致溺赤澀痛,精愈不能收攝矣

6.《本草經百種錄》

龍骨最粘澀

,能收斂正氣,凡心神耗散
,腸胃滑脫之疾
,皆能已之
。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
,所以仲景于傷寒之邪氣未盡者亦用之

7.《本草求真》

龍骨功與牡蠣相同,但牡蠣咸澀入腎

,有軟堅化痰清熱之功
,此屬甘澀入肝
,有收斂止脫鎮(zhèn)驚安魄之妙,如徐之才所謂澀可止脫
,龍骨牡蠣之屬。白地錦紋
,舐之粘舌者佳。

8.《本草經讀》

驚癇顛痙

,皆肝氣上逆
,挾痰而歸迸入心
,龍骨能斂火安神,逐痰降逆
,故為驚癇顛痙之圣藥。痰
,水也,隨火而生,龍骨能引逆上之火
、泛濫之水
,而歸其宅
,若與牡蠣同用,為治痰之神品
。今人只知其澀以止脫
,何其淺也。

9.《醫(yī)學衷中參西錄》

龍骨

,質最粘澀
,具有翕收之力
,故能收斂元氣,鎮(zhèn)安精神
,固澀滑脫。凡心中怔忡
、多汗淋漓、吐血衄血
、二便下血、遺精白濁
、大便滑泄
、小便不禁、女子崩帶
,皆能治之

其性尤善利痰
,治肺中痰飲咳嗽,咳逆上氣
。其味微辛,收斂之中仍有開通之力
,故《本經》謂其主瀉痢膿血
,女子漏下,而又主癥瘕堅結也

徐(大椿)氏議論極精微,所謂斂正氣而不斂邪氣

,外感未盡亦可用之者,若仲景之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諸方是也,愚于傷寒
、溫病,熱實脈虛
,心中怔忡,精神騷擾者
,恒龍骨與萸肉、生石膏并用

龍骨既能入氣海以固元氣

,更能入肝經以防其疏泄元氣,且能入肝斂戢肝木
,愚于忽然中風
、肢體不遂之證
,其脈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風內動
,恒用龍骨同牡蠣加于所服藥中以斂戢之,至脈象柔和
,其病自愈。

愚用龍骨約皆生用

,惟治女子血崩
,或將漏產
,至極危時
,恒用煅者
,取其澀力稍勝
,以收一時之功也。

10.《本經》

主咳逆

,泄痢膿血
,女子漏下,癥瘕堅結
,小兒熱氣驚癇

11.《別錄》

療心腹煩滿

,四肢痿枯,汗出
,夜臥自驚,恚怒
,伏氣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
,陰蝕
,止汗
,縮小便
,尿血
,養(yǎng)精神
,定魂魄
,安五藏
。白尤骨療夢寐泄精,小便泄精

12.《珍珠囊》

固大腸脫

13.《日華子本草》

健脾

,澀腸胃,止瀉痢
,渴疾
,懷孕漏胎
,腸風下血
,崩中帶下,鼻洪
,吐血,止汗

相關文章: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醫(yī)案

,加減運用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醫(yī)案及加減運用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加減辨治心悸的臨床經驗

桂枝龍骨牡蠣湯加味治療糖尿病汗證臨床研究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合炙甘草湯加味治療術后盜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16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川升麻揩齒散
處方 : 川升麻半兩
,白附子1分(炮裂)
,密陀僧1分,露蜂房1分
,槐枝灰半兩
。制法 : 上為末,別入生地黃汁1合
,拌令勻
加味地黃丸
加味地黃丸《古今醫(yī)統(tǒng)》卷九十:加味地黃丸處方 : 熟地黃(煮爛,搗)120克 山茱萸肉 山藥各60克 澤瀉30克 牡丹皮 白茯苓各15克 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 : 上藥為末
,面糊丸,如黍米大
和中解托湯
和中解托湯處方 : 柴胡1錢
健脾增力丹
處方 : 陳皮1斤,厚樸1斤
,蒼術1斤
,神曲1斤,麥芽1斤
,山楂1斤
,甘草半斤
,黑豆半斤。制法 : 上為細末
黃蓍酒
處方 : 黃蓍
、防風
、桂心
、天麻
、萆薢
、石斛
、虎骨(酥炙)、白芍藥
、當歸
大效五丁飲子
處方 : 白豆蔻5個(每個分作5塊),生姜(切如皂子大)25塊
,京棗5個(每個分5塊)
,半夏25個,甘草5寸(每寸分作5塊)
。功能主治 : 瘧發(fā)作重者。用法用量 : 上于未發(fā)前1日至晚作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