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 半夏10克 秫米15克
功能主治 : 化痰和胃。主痰飲內(nèi)阻,胃氣不和,夜不得臥。
用法用量 : 上二味,以流水600毫升,煮取360毫升,每次服18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
摘錄 : 《靈樞》卷十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上氣。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漬1宿,煮取2升7合,分3服。更加甘草3兩,人參2兩,前胡2兩,紫蘇1兩。
注意 : 忌羊肉、桃李、雀肉、醋物。
摘錄 : 方出《外臺(tái)》卷十引《必效方》,名見(jiàn)《普濟(jì)方》卷一八三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上焦壅熱,食飲不下,嘔吐,兩脅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留飲不除,胸中痰冷。冷痰癖飲,胸膈痞滿,嘔逆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以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切),同煎取1盞,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三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咳嗽嘔吐,心胸滿悶,不下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上氣,嘔逆不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加生姜5片,漿水1盞,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七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上氣嘔吐,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大棗3個(gè)(擘破),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七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脾積,冷氣痞結(jié),胸滿痰逆,四肢怠墮。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小麥凈淘半合,生姜半棗大(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日午、夜臥各1服。如病人瘦弱,加桂心、柏子仁各1兩。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肺積,息賁咳嗽。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大棗3個(gè)(擘破),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溫服,食后、夜臥各1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一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腳氣沖上入腹,腹急,氣上胸膈,真氣欲絕。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空腹、日午,晚間各1次。初服稍停藥力,恐氣上不得下,宜減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功能主治 : 溫中下氣。主脾寒,言聲憂懼,舌本卷縮,嗔喜無(wú)度,惛悶恍惚,脹滿。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滓,下大麻脂,更上火1沸,分3服。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合《近效》白術(shù)附子湯、桂枝湯、二陳湯三方,但加麻仁、五味以滋術(shù)、姜、半夏之燥,而風(fēng)毒化脾寒散矣。
摘錄 : 《千金》卷八
功能主治 : 腳氣上入腹胸,急上沖胸,氣急欲絕。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為3服。初稍稍進(jìn),恐氣沖上,格塞不得下,小小服,通人氣耳。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腳氣用補(bǔ),乃證治之變。此以病久正氣傷憊,濁邪亢劇,不得已而用四逆加人參湯,更加半夏、蜀椒、桂心、細(xì)辛專散入腹沖胸濁陰之氣為急,若兼攻外毒,則救里勢(shì)分不能克濟(jì)專攻矣。觀方后服法,一以元?dú)馐轿?,難勝驟補(bǔ);一以病氣悍逆,慮其格塞;一以藥力峻溫,恐其僭上,所以只宜小小服之,以通人氣,非洗心體會(huì),不知諒人元?dú)庵畩W。
摘錄 : 《千金》卷七
制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腳氣。
用法用量 : 以生姜汁1升,煎取4合,空心頓服。間日服1劑。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
制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腳氣沖心,煩悶氣急,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 : 以水7升,煮取2升,去滓,分溫3服,如人行4-5里1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功能主治 : 承氣,泄實(shí)熱。主脾勞實(shí),四肢不用,五臟乖反脹滿,肩息,氣急不安。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脾勞津耗則濁氣逆滿不安,故以橘、半、苓、術(shù)滌痰,宿姜、大棗安中,杏仁、竹葉泄熱,芍藥收斂陰氣。
摘錄 : 《千金》卷十五
功能主治 : 中氣虧敗,以致津液凝聚成痰,阻塞經(jīng)絡(luò),妨礙升降,以致水液不能回滲,獨(dú)流大腸,而為溏泄,小便短少。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水煎熟,空心服。
摘錄 : 《杏苑》卷四
功能主治 : 妊娠2月,氣血不足,胎氣始盛,逆動(dòng)胃氣,惡心嘔吐,飲食少進(jìn)。
用法用量 : 加生姜1片,水1鐘,煎7分,食遠(yuǎn)服。
摘錄 : 《葉氏女科》
功能主治 : 水逆而喘。
用法用量 : 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 : 《古今醫(yī)徹》卷二
功能主治 : 妊娠阻惡不食。
用法用量 : 加竹茹1團(tuán),生姜3片,熟砂仁末7分,水煎服。內(nèi)熱,加條芩1錢;胃寒,加藿香1錢;虛,加人參1錢。
摘錄 : 《古今醫(yī)徹》卷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太陽(yáng)與陽(yáng)明合病,不利但嘔者。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水1盞,加生姜、大棗,煎5分,熱服。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五十三引《神巧萬(wàn)全方》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后上氣,咽喉不利,胸膈多痰,氣逆。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
功能主治 : 干嘔吐逆痰沫出者。
用法用量 : 以漿水1升半,煮取1半,頓服之。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一九引《王氏集驗(yàn)方》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膽實(shí)熱,口苦,冒冒氣滿,食飲不下,咽干心脅痛,不能轉(zhuǎn)側(cè),頭目連缺盆皆痛。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5片,生地黃半分(切),煎至8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二
制法 : 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霍亂,心下痞滿。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6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
處方 : 半夏1升,生姜1斤,茯苓5兩,桂心5兩。
功能主治 : 逆氣,心中煩悶,氣滿嘔吐,氣上。
用法用量 : 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小半夏茯苓湯”。少氣,加甘草3兩。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金匱》小半夏加茯苓湯治心下痞,膈間有水氣,眩悸?!肚Ы稹纷妗逗⒎健芳庸鹨晃?,上攝虛陽(yáng),下導(dǎo)水逆,豈但治嘔吐而已哉。
摘錄 : 《千金》卷十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咽喉生瘡,嗽唾如鯁,語(yǔ)聲不出。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病久者,加大黃1兩半;初秋夏月暴雨冷,及天行暴熱,喜怒伏于內(nèi),宜加生姜2兩,干姜、茱萸、枳實(shí)各1兩。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三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咽喉中如有物妨悶。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2個(gè)(擘破),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二四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婦人數(shù)經(jīng)分娩,血風(fēng)委積,肌體羸瘦,面無(wú)顏色。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半分(切),同煎7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妊娠卒下血不止,腹痛,手足寒熱,腰背酸疼。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蔥白2寸,生姜半分(切),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五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產(chǎn)后咳嗽痰壅。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同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四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乳石發(fā)熱,干嘔煩熱。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乳石發(fā),體黃瘦,不能飲食,心腹痞結(jié),起居腰背急痛,嗜臥。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兩盞,加生姜1棗大(拍碎),大棗2枚(擘),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八四
功能主治 : 脾胃虛寒,吐瀉,及有冷痰。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大盞,加生姜6片,煎至4分,不拘時(shí)候溫服。
摘錄 : 《衛(wèi)生總微》卷十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霍亂氣厥,嘔噦不得息。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切),豉50粒,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
功能主治 : 肉虛極,體重,脅引肩背不可以動(dòng),動(dòng)則咳嗽,脹滿,留飲痰癖,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醫(yī)方類聚》卷一五○引《濟(jì)生》
功能主治 : 胸中客熱,心下煩滿,氣上,大小便難。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胸中大熱者,沉冷服之。大小便澀,加大黃3兩。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胸中客熱,良由風(fēng)熱內(nèi)陷所致,故以前胡、黃芩、杏仁開(kāi)提于上,枳實(shí)、半夏、生姜疏豁于中,參、術(shù)、苓、甘護(hù)持正氣,不使傷犯津液,自然胃氣安和,二便如常矣。
摘錄 : 《千金》卷十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消食,溫胃,止逆。主冷痰。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四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霍亂轉(zhuǎn)筋,吐瀉不止。
用法用量 : 渴者涼水調(diào)下,不渴者溫水調(diào)下,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保命集》卷中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胎衣不下,或子死腹中,或血沖上昏悶,或暴血下,及胞干而不能產(chǎn)者。
用法用量 : 先服四物湯2-3服,次服半夏湯3錢,加生姜3片,水1盞,煎去3分。食后如未效,次服下胎丸。
摘錄 : 《保命集》卷下
制法 : 上為銼散。
功能主治 : 消痰逐飲。主瘧疾,暑毒。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水1盞半,加生姜10片,煎至7分,溫服。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九八引《衛(wèi)生家寶》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痰瘧,頭痛,才食即吐。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半,食后熟湯調(diào)下,和滓服。以吐涎為度;未吐更進(jìn)1服。
摘錄 : 《續(xù)易簡(jiǎn)》卷三
功能主治 : 痰飲。
用法用量 : 上以白水淹過(guò)得藥1寸許,同煮干,仍用溫水浴過(guò),銼片,曬干為末,加丁香、縮砂各半兩,甘草1兩半,再入熟粟米粉半升,空心,沸湯點(diǎn)服。
摘錄 : 《朱氏集驗(yàn)方》卷五引羅監(jiān)稅方
制法 : 上銼散。
功能主治 : 脾勞實(shí)熱,四肢不和,五臟乖戾,脹滿肩息,氣急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7片,大棗2個(gè),煎7分,不拘時(shí)候服。
摘錄 : 《三因》卷八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上氣,五臟閉塞,不得飲食,胸中脅下支脹,乍去乍來(lái),虛氣結(jié)于心中,伏氣住胃管,唇干口燥,肢體動(dòng)搖,手足疼冷,夢(mèng)寐若見(jiàn)人怖懼。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先煮麻黃1沸,去上沫,更入水1升及諸藥,煮取5升,分為5服,日3夜2。
注意 : 忌羊肉、生蔥、生菜、餳等。
摘錄 : 《外臺(tái)》卷十引《古今錄驗(yàn)》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霍亂,心下逆滿,吐逆。冒悶。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九
功能主治 : 胸滿有氣,心腹中冷。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1服7合,日3次。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以姜、半開(kāi)胸中痰滿,桂心散腹中冷氣。
摘錄 : 《千金》卷十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痞滿嘔噦,心下悸,不能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五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胃熱腸寒,冷熱不勻,善食數(shù)饑,入腹脹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盞,去滓,稍熱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七
功能主治 : 酒僻蔭胸,心脹滿,骨肉沉重,逆害飲食,乃至小便赤黃。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茯苓丸治胸中寒飲,故用蜀椒、干姜;半夏湯治胃中熱痰,故用黃芩、生姜。此方中前胡、甘草則前方杏仁之意,此方中大戟即前方甘遂之意,其余則兩方并用,總皆健運(yùn)中氣之品,中氣健運(yùn)雖根本,虛勞藥無(wú)不應(yīng),酒疸無(wú)容留之患矣。
摘錄 : 《千金》卷十
功能主治 : 逆氣心腹?jié)M,氣上胸脅痛,寒冷心腹痛,嘔逆及吐不下食,憂氣結(jié)聚;亦治霍亂后吐逆腹痛。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人強(qiáng)者,作3服。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此方專以破氣為主,故于七氣湯中除去人參、甘草,易入橘皮以破滯氣。
摘錄 : 《千金》卷十七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腳氣沖心,煩悶氣急,坐臥不安。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以微利為度。
摘錄 :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見(jiàn)《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二
功能主治 : 急下涎,定喘下痰。主
用法用量 : 水1碗,煮去半,頓服。
摘錄 : 《蘇沈良方》卷五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嗽。
用法用量 : 水2碗,煎1碗服。
摘錄 : 《朱氏集驗(yàn)方》卷五
功能主治 : 嘔逆,寒在上焦,脈緩者。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1盞,加生姜7片,煎至一半,去滓食后服。不嘔吐者止,不止者再服。
摘錄 : 《云歧子脈訣》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胃氣逆冷,食已嘔噦,即欲吐。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五
制法 : 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 : 痰飲不利,胸膈痞悶,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1-2錢,沸湯點(diǎn)之。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六五
功能主治 : 婦人胸滿,心下堅(jiān),咽中貼貼如有炙腐,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6升,煮取3升,分3服。
摘錄 : 《千金翼》卷五
功能主治 : 虛勞,悶不得眠。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二三三
功能主治 : 小兒吐瀉發(fā)搐,覺(jué)有痰者。
用法用量 : 水煎服。吐了痰,瀉亦止,驚自退。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三九五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脾胃痰滯,傷寒4日嘔噦頻煩,頭疼大渴。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惠》卷九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江東腳氣,始腳脛酸重,惡心,頭旋嘔吐,腹中刺痛,胸中塞悶,時(shí)憎寒壯熱如瘧狀。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大棗2個(gè)(擘破),生姜1分(拍碎),煎取7分,去滓,空腹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四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咽喉不利乳。
用法用量 : 水3升,煮1升,稍稍服。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三十四引《嬰孺方》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下氣除熱。主肝勞實(shí)熱,悶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獨(dú)臥,目視不明,氣逆不下,胸中滿塞。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溫服,空腹、食后各1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虛勞上氣咳嗽,兼肺勞涕唾稠粘,及有膿血,皮膚干焦,作則寒熱,飲食不下,喘息不調(diào),日漸瘦悴,坐臥不得。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棗2個(gè)(擘),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日午、夜臥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虛勞。寒熱進(jìn)退,痰飲不消,四肢拘急,手足時(shí)冷。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盞,去滓,空腹分溫2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制法 : 上六味,除杏仁外,粗搗篩和勻。
功能主治 : 虛勞。脾胃氣滯,胸膈痰壅,食即嘔吐。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用水1盞半,加大棗2個(gè)(擘破),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盞,去滓,分溫2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虛勞,發(fā)煩不得眠。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以東流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1盞,去滓,空腹溫服,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止痛益氣。主脈極虛寒,咳嗽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甚則咽腫喉痹。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1盞,去滓,分溫2服,早、晚、食后各1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霍亂,心下堅(jiān)滿,妨悶。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切,煎至1盞,去滓溫服,如人行8-9里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八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肉極虛寒,脾咳右脅下痛,陰陰引肩背痛,不可以動(dòng),動(dòng)則咳,脾脹滿,留飲痰癖,大小便不利,少腹切痛,膈上寒。
用法用量 : 每用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1盞,去滓,分溫2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九十二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眼赤腫疼痛;偷針,熱客目眥,結(jié)成腫皰。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拍碎),同煎7分,去滓,食后、臨臥再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三
功能主治 : 膽腑實(shí)熱,精神恍惚,寒熱泄瀉,或?qū)嫼乖黠L(fēng),善太息。
用法用量 : 長(zhǎng)流水煎服。
摘錄 : 《校注婦人良方》卷三
制法 : 上(口父)咀,分作2劑。
功能主治 : 氣逆,食則嘔吐。
用法用量 : 每劑水5盞,煎取2盞,去滓,分溫2服,空腹飲之。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七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傷寒發(fā)汗不解,變成狐惑,寒熱無(wú)常,心中燥悶,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棗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九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百合,兼下利不止,心中愊愊,堅(jiān)而煩嘔。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棗3個(gè)(擘破),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九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后腳氣,心煩滿悶,不下飲食,嘔逆多痰。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半盞,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三十三
處方 :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 : 散寒通陽(yáng),滌痰開(kāi)結(jié)。主少陰客寒咽痛,伏氣咽痛;伏氣之病,謂非時(shí)有暴寒中人,伏氣于少陰經(jīng),始不覺(jué)病,旬日乃發(fā),脈微弱,法先咽痛,似傷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利者;少陰病,咽中痛,惡寒嘔逆;少陰病,為寒邪所客,痰涎壅塞,其人但咽痛而無(wú)燥渴、心煩、咽瘡、不眠諸熱證。
臨床應(yīng)用 : 咽痛:鄭某某,女。身體素弱,有痰嗽宿疾,因娶媳期屆,心力俱勞,引起惡寒、發(fā)熱、頭痛等證,咽喉疼痛尤劇,臥床不起,吞咽困難,脈象兩寸浮緩,咽部顏色不變。治以《傷寒論》半夏湯原方,囑徐徐咽下,服2劑;寒熱、痰嗽、咽痛等頓消,繼以扶正而愈。
用法用量 : 半夏桂枝甘草湯(《活人書》卷十七)、半夏桂甘湯(《直指》卷二十一)。
各家論述 : 1.《古方選注》:少陰之邪,逆于經(jīng)脈,不得由樞而出,用半夏入陰散郁熱,桂枝、甘草達(dá)肌表,則少陰之邪,由經(jīng)脈而出肌表,悉從太陽(yáng)開(kāi)發(fā),半夏治咽痛,可無(wú)劫液之虞。2.《傷寒經(jīng)注》:方中半夏辛溫滌痰,桂枝辛熱散寒,甘草甘平緩?fù)础?/p>
摘錄 : 《傷寒論》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心腹虛冷,游痰氣上,胸脅滿,不下食,嘔逆,胸中冷。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心中急及心痛,加桂枝4兩;腹痛,加當(dāng)歸4兩。
注意 : 忌羊肉、餳。
摘錄 : 《外臺(tái)》卷八引《范汪方》
功能主治 : 胸中乏氣而嘔欲死,及干嘔。
用法用量 : 以蜜納6升水中,燒之百過(guò),以余藥合投中煮得3升,分4服。
注意 : 忌冷食。
摘錄 : 《醫(yī)心方》卷九引《范汪方》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傷寒干嘔,不下食。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五
功能主治 : 飲食輒噎。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酒5升,水1斗煮,加大棗20個(gè),去滓,合煮取3升,分3服。
摘錄 : 《千金》卷十六引《集驗(yàn)方》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傷寒咳嗽,頭痛。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
制法 : 上為散。
功能主治 : 傷寒3-4日,不能臥,但欲起,胸中結(jié)熱煩悶,脈洪大者。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大棗2個(gè),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惠》卷十三
制法 : 上切細(xì)。
功能主治 : 胸脅不利,腹中脹,氣急妨悶。
用法用量 : 以水8升,煮取2升4合,絞去滓,分溫5服,服別相去如人行6-7里,進(jìn)1服??炖麨槎?。
注意 : 忌羊肉、餳、生蔥、油膩。
摘錄 : 《外臺(tái)》卷七引《廣濟(jì)方》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腳氣,因熱頻服冷藥傷胃,胃中痰冷,嘔逆不下食,心下堅(jiān)滿。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1棗大(拍碎),同煎至6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日3次。氣未散者,加檳榔5枚(銼),旋覆花3分。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八十三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噎。
用法用量 : 以酒2升,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注意 : 忌豬羊肉、海藻、菘菜、餳、生蔥等。
摘錄 : 《外臺(tái)》卷八引《必效方》
處方 : 半夏1升,生姜1斤,桂心4兩,甘草2兩,厚樸2兩,人參3兩,橘皮3兩,麥門冬3兩。
功能主治 : 肺勞虛寒,心腹冷,氣逆游氣,胸脅氣滿,從胸達(dá)背痛,憂氣往來(lái),嘔逆,飲食即吐,虛乏不足。
用法用量 : 人參厚樸湯(《三因》卷八)。腹痛,加當(dāng)歸2兩。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勞乏而胸中陽(yáng)氣不布,濁陰上攻逆滿,原非本虛之謂,故用參、桂、姜、半溫中,麥冬、甘草滋肺,即兼厚樸、橘皮開(kāi)泄滯氣,胸中陽(yáng)氣得人參、姜、桂守護(hù)之力,則濁陰不復(fù)上矣。
摘錄 : 《千金》卷十七
功能主治 : 痰飲,辟氣,吞酸。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2升半,分3服。老少各半,日3次。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此以曲直作酸,故用吳茱萸通達(dá)肝氣以佐半夏、附子,仍用生姜開(kāi)豁痰澼也。
摘錄 : 《千金》卷十八
制法 : 上銼,如黑豆大。
功能主治 : 膽熱,精神不守,昏困多睡。
用法用量 : 每服先以長(zhǎng)流水3盞,加秫米半合,煎去1盞半,去米,揚(yáng)之1000遍,入藥5錢匕,煎取8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二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脾實(shí)熱,面黃目赤,季脅痛滿。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地黃、生姜各半分(切),同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四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脾胃虛冷,飲食不化,嘔逆多痰。
用法用量 : 每服2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1個(gè)(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五
制法 : 上切細(xì)。
功能主治 : 胸膈不利,腹中脹,氣急妨悶。
用法用量 : 以水8升,煮取2升4合,絞去滓,分溫5服。服別相去如人行6-7里,進(jìn)1服,快利為度。
注意 : 忌羊肉、餳、生蔥、油膩。
摘錄 : 《外臺(tái)》卷七引《小品方》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胸痹,心下堅(jiān)痞,急痛徹背,短氣煩悶,自汗出。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水2盞,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 : 《普濟(jì)方》卷一八七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霍亂,心下痞逆。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加生姜3片,白蜜半匙,水1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四十
功能主治 : 心結(jié)堅(jiān)實(shí),飲不下,嘔逆欲死,并霍亂后吐下不止,短氣煩滿,小兒大吐下。
用法用量 : 水4升,煮取1升半,200日兒服3合。腹痛,加當(dāng)歸3分;嘔逆甚,加陳皮3分。
摘錄 :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嬰孺方》
制法 : 上切。
功能主治 : 腹內(nèi)左肋痃癖硬急氣滿,不能食,胸背痛者。
用法用量 : 以水9升,煮取2升7合,去滓,分溫3服,如人行8-9里久。
注意 : 忌豬羊肉、餳、莧菜等。
摘錄 : 《外臺(tái)》卷十二引《延年秘錄》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目暴腫癢痛。
用法用量 : 每用5錢匕,水2盞,加生姜5片,煎取1盞,去滓,食后溫服,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一○六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痰飲在心,久不散,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1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六
功能主治 : 除喘。主肉實(shí),坐安席不能動(dòng)作,喘氣。主脾病,熱氣所加關(guān)格。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須利,下芒消3兩。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肉虛則宜溫養(yǎng),肉實(shí)則宜溫散,實(shí)乃肌表之盛,故借越婢、青龍、射干麻黃等法,以麻、杏、細(xì)辛開(kāi)泄肺氣,姜、半、橘皮滌除胃濕,射干解散內(nèi)結(jié),石膏化導(dǎo)標(biāo)熱,里氣通而表氣松,實(shí)從外解之法也。
摘錄 : 《千金》卷十五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三焦咳,腹?jié)M不欲食。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入竹葉少許,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日3次,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四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心腹卒脹痛,吐痰不止。
用法用量 : 每服3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溫服,日2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七
制法 : 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 胸痹,心下堅(jiān)痞,急痛徹背,短氣煩悶,自汗出。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2盞,加生姜1分(切碎),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3次。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一
制法 :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 胸痹短氣。
用法用量 : 每服5錢匕,水2盞,加生姜5片,大棗3個(gè)(擘破),用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 : 《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一
功能主治 : 妊娠9月,卒得下痢,腹?jié)M懸急,胎上沖心,腰背痛不可轉(zhuǎn)側(cè),短氣。
用法用量 : 上(口父)咀,以水9升,煮取3升,去滓,加白蜜8合,微火上溫,分4服,痢即止。一方用烏雌雞1只,煮汁以煎藥。
各家論述 : 《千金方衍義》:今以孕母卒得下痢,腹?jié)M懸急,故用半夏以辟腸垢;姜、萸以散腹?jié)M;歸、膠以護(hù)榮血;冬、棗以行津液,此皆恒用之品,其理易明。獨(dú)是白蜜奧旨崇古未講,蓋蜜能通腸,而利反用之,必四服痢止腸垢去而正氣復(fù),胎自安矣。
摘錄 : 《千金》卷二
枳實(shí)半夏湯
【來(lái)源】《圣濟(jì)總錄》卷一六三。
【組成】枳實(shí)(去瓤,麩炒)半夏(為末,生姜汁制作餅,焙)木香干姜(炮)各15克五味子22克人參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甘草(炙,銼)各30克
【用法】上八味藥粗搗篩。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擘破,同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主治】產(chǎn)后短氣不足。
提醒您:枳實(shí)半夏湯 此中草藥名方來(lái)源于網(wǎng)絡(luò),使用前請(qǐng)遵醫(yī)囑。
目錄1拼音2《雞峰》卷十八 2.1方名2.2組成2.3主治2.4前胡半夏湯的用法用量2.5制備方法 附:1古籍中的前胡半夏湯 1拼音 qián hú bàn xià tāng
2《雞峰》卷十八
古籍中的前胡半夏湯 《仁術(shù)便覽》:[卷二喘病]【豁痰湯】 治一切痰疾,為滾痰丸相副。蓋以小柴胡為主,合前胡半夏湯,以南星、紫蘇、陳皮、濃樸之類,出入加減。素...
《醫(yī)燈續(xù)焰》:[卷八心腹痛脈證第六十三]附方 上以海蛤入栝蔞內(nèi),干濕得所為丸。每服五十丸。前胡半夏湯治痰盛。前胡半夏(姜制)茯苓(各二錢)陳皮木...
《證治準(zhǔn)繩·類方》:[第四冊(cè)]痛痹 。余制此劑,為滾痰丸相副。蓋以小柴胡為主,合前胡半夏湯,以南星、紫蘇、橘皮、濃樸之類出入加減。素抱...
《證治準(zhǔn)繩·類方》:[第二冊(cè)]痰飲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姜五片,煎一盅,食遠(yuǎn)服。前胡半夏湯治痰盛。前胡半夏(姜制)茯苓(各二錢)陳皮木...
《醫(yī)燈續(xù)焰》:[卷八]心腹痛脈證第六十三
藥物組成
栝蔞實(shí)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非現(xiàn)代之白酒,實(shí)為黃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方歌
栝蔞薤白半夏湯,祛痰寬胸效顯彰;三味再加酒同煎,寬胸散結(jié)又通陽(yáng)。
主治
痰盛瘀阻胸痹證。癥見(jiàn)胸中滿痛徹背,背痛徹胸,不能安臥者,短氣,或痰多粘而白,舌質(zhì)紫暗或有暗點(diǎn),苔白或膩,脈遲。
半夏藥材性狀
1、半夏: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l~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diǎn)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zhì)堅(jiān)實(shí),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法半夏:本品呈類球形或破碎成不規(guī)則顆粒狀。表面淡黃白色、黃色或棕黃色。質(zhì)較松脆或硬脆,斷面黃色或淡黃色,顆粒者質(zhì)稍硬脆。氣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3、姜半夏:本品呈片狀、不規(guī)則顆粒狀成類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質(zhì)硬脆,斷面淡黃棕色,常具角質(zhì)樣光澤。氣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4、清半夏:本品呈橢圓形、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見(jiàn)灰白色點(diǎn)狀或短線狀維管束跡,有的殘留栓皮處下方顯淡紫紅色斑紋。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略呈角質(zhì)樣。氣微,味微澀、微有麻舌感。
以上內(nèi)容參考?——瓜蔞薤白半夏湯、——半夏
1、材料:栝蔞實(shí)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非現(xiàn)代之白酒,實(shí)為黃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2、藥方用法:水煎分三次溫服 (成人常用劑量:5劑)。
3、主治:痰盛瘀阻胸痹證。癥見(jiàn)胸中滿痛徹背,背痛徹胸,不能安臥者,短氣,或痰多粘而白,舌質(zhì)紫暗或有暗點(diǎn),苔白或膩,脈遲。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pianfang/93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wú)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lái)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ái)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半夏正氣丹
下一篇: 半夏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