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互根、陰陽互用、陰陽互藏的理論意義
什么是陰陽的互根互用?陰陽的互根互用是指陰和陽不僅存在著相互對立的關(guān)系,同時又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陽必須依存于陰,陰必須依存于陽,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而單獨存在。比如:熱與寒相互對立,熱為陽,寒為陰;沒有熱,就無所謂寒;沒有寒,也就無所謂熱。天與地相互對立,天為陽,地為陰,沒有天也就無所謂地;沒有地,也就無所謂天。
互根互用:陰陽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對方而單獨存在。如:沒有上就沒有下。在相互依存的基礎(chǔ)上,某些范疇的陰陽還體現(xiàn)出相互滋生、相互為用的特點。
陰陽的依存互根
陰陽的依存互根,是指陰陽兩個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聯(lián)結(jié)的,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另一方單獨存在。
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重性,也就是說,沒有陰,就沒有陽;沒有陽,也就沒有陰。
日常所接觸的周圍事物的例證比比皆是,如動為陽,靜為陰,沒有動就無所謂靜,沒有靜也就無所謂動。上為陽,下為陰,沒有上就無所謂下,沒有下,就無所謂上。左為陽,右為陰,沒有左,無所謂右,沒有右,無所謂左。熱為陽,寒為陰,沒有熱,無所謂寒,沒有寒,也無所謂熱。外為陽,內(nèi)為陰,沒有外,則無所謂內(nèi),沒有內(nèi),也就無所謂外。
又如呼吸,呼為陽,吸為陰,沒有呼就不可能有吸,沒有吸也不可能有呼。沒有運動變化也不可能進行新陳代謝。
可見,相互對立的陰陽兩方面是陽依存于陰,陰依存于陽。每一方都以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即所謂“陰生于陽,陽生于陰”、“孤陰不生,獨陽不長”,由于陰陽這種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故稱“互根”。
陰陽互藏的理論意義
陰陽的互藏關(guān)系及其意義,所謂陰陽互藏是指陰或陽任何一方都蘊涵有另一方。陽不是絕對純粹的陽,陰也不是絕對純粹的陰。判定事物陰陽屬性時是要根據(jù)其所涵屬陰或?qū)訇柍煞值亩嗌俣ā6庩柍煞值亩嗌儆质且罁?jù)所涵陰陽成分的隱顯狀態(tài)加以判斷的。如果事物屬陽的顯象狀態(tài)成分多而明顯,而屬陰的顯象狀態(tài)成分少而隱匿時,于是就判定其屬性為陽;反之則判定其屬性為陰。
這就是“陰中有陰,陽中有陽”(《素問·金匱真言論》)及“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素問·天元紀大論》)之意。陰陽互藏不但是事物內(nèi)部,或者兩個事物之間陰陽雙方發(fā)生一切關(guān)系的前提,同時也是所有事物能夠共同存在的必需條件,因此說“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陽無陰以生,陰無陽以化”。
陰陽互藏,是指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含有另一方,即陰中藏陽,陽中寓陰,有時也稱“陰陽互寓”、“陰陽互含”。宇宙中的萬物皆由陰陽二氣氤氳聚合而化生,故宇宙中的任何事物和現(xiàn)象都含有陰與陽兩種不同屬性的成分。也就是說,此事物或現(xiàn)象雖然屬陰,但含有陽性成分;彼事物或現(xiàn)象雖然屬陽,但含有陰性成分。如《類經(jīng)·運氣類》說:“天本陽也,然陽中有陰;地本陰也,然陰中有陽。此陰陽互藏之道?!?/p>
陰陽互藏之道,源于古人對自然現(xiàn)象的觀察和體悟。陰陽本以對待而言,如上為陽,下為陰,但上中有下,下中寓上,即陰中有陽,陽中寓陰。誠如《春秋繁露·陽尊陰卑》說:“陰之中亦相為陰,陽之中亦相為陽。諸在上者皆為其下陽,諸在其下者皆為其上陰。”再如水為陰,火為陽,但水中內(nèi)明,火中內(nèi)暗,即陰中寓陽,陽中藏陰。這些樸素的直觀認識用帶有哲學意味的八卦卦象來表達,則水應(yīng)坎,火應(yīng)離??矊訇?,但內(nèi)寓陽爻;離屬陽,則內(nèi)含陰爻。這表明水中有火,火中有水,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由此看來,陰陽的互藏互寓實為古代哲人的一種樸素的自然觀。
按照漢代倡導的“氣一元論”的觀點,氣為宇宙萬物的共同構(gòu)成本原,氣別陰陽,以成天地。即所謂“清陽者薄靡而為天,濁陰者凝滯而為地”(《淮南子·天文訓》)。但在“積陽為天”之時,地陰之氣已寓其中;在“積陰為地”之際,天陽之氣已含其內(nèi)。因此,天為陽,但內(nèi)寓地陰之氣;地為陰,但內(nèi)含天陽之氣。如《素問·天元紀大論》說:“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庇钪嬷兄f物,本由天地陰陽二氣氤氳交感,合和凝聚而成。宇宙萬物所稟受的陰陽之氣的多少不同,性質(zhì)有別,故表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色澤、動靜趨勢、運動形式等,因而也就具有了不同的陰陽屬性。屬陽的事物中也有陰性成分,屬陰的事物中也寓有陽性成分。誠如《春秋繁露·基義》所說:“物莫無合,而合各有陰陽。陽兼于陰,陰兼予陽?!薄吨熳诱Z類·卷九十四》說:“統(tǒng)言陰陽只是兩端,而陰中自分陰陽,陽中亦有陰陽。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雖屬陽,而不可謂無陰:女雖屬陰,亦不可謂其無陽。”
前已論述,《老子》所說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與《易傳》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指出了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含有陰陽兩個方面,是宇宙的最基本規(guī)律。據(jù)此推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即陰陽的互藏互寓,自然也是宇宙萬物普遍存在的規(guī)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enjichu/401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陰陽生五行與八卦,五行與八卦又分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