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對中醫(yī)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又如孔子的養(yǎng)生觀也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本節(jié)匯編多家文章而成,特致謝意。
(一)孔子三戒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 孔子在這里很明確地指出要根據(jù)人體的生長發(fā)育不同年齡時間段來養(yǎng)生,這一理念在《內(nèi)經(jīng)》中也有論述,青少年時,由于身體發(fā)育尚不成熟,注意不要早婚,不要性生活太頻,據(jù)此古人提出男二十而婚、女二十而嫁的觀念,如《壽世保元、保生雜志》說:“人生十歲, 五臟始定...二十歲,血氣始盛?!比绻凶悠脐柼鐒t傷其精氣,女子破陰太早則傷其血脈”《養(yǎng)生四要》則認為:“譬如園中之共紳發(fā)必先痿也。”
所以,必須“戒之在色”,即不應(yīng)早婚,婚后亦應(yīng)節(jié)制房事,更不能放蕩不羈;到了壯年時候,體魄強壯,精力旺盛,脾氣也大,不要與人爭強好勝,以免傷身勞神。再者人到中年便要開始注意抗御衰老?!?a href="/ddjy_100/45.html">黃帝內(nèi)經(jīng)》 說:“年四十, 陰氣自半,起居衰矣?!边@里的所謂“斗”,據(jù)王圭闡發(fā)說:“夫凌晨者, 非特頭號狠相掛為斗胸中有勝心即自傷和。學(xué)未明而傲,養(yǎng)未成而驕,志不行則郁而病矣,自暴自棄,言不及義而狂矣?!币粋€人如此理解“斗”、 警戒“斗”,自然就能保養(yǎng)身心。到了老年,身體已經(jīng)虛弱,氣血不足,就不要再患得患失了。知足者常樂。這里的“得”,據(jù)孔安國注云:“得, 貪得。”所貪者包括名譽、地位、財富在內(nèi)。王圭闡發(fā)得相當淋漓盡致:‘
“蓋因馬念車,因車念蓋。未得之,慮得之;既得之,慮失之。趙趄囁嚅而未決,寤寐驚悸而不安?!比绱嘶嫉没际?,貪婪不已,以天才心神浮躁、寢食不安,必然有害于身心健康。因此,王氏又進一步提出:“蓋年老養(yǎng)生之道不貴苛求,先當以前賢之詩洗滌胸中憂結(jié),而名利不苛求,喜怒不妄發(fā),聲發(fā)不因循,滋味不耽嗜,神慮不邪思,無益之書莫讀,不急之務(wù)莫勞?!崩夏耆巳绻茏龅叫┮?,自然就能健康長壽。
孔子對生理年齡段的劃分,與一生的事業(yè)密切相關(guān)。《論語.為政》說:“吾十有 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十五、三十歲屬青少年時期要遠色志學(xué),四十、五十屬壯年時期要戒斗知命,六十以后是老年期要明得??鬃印皬男乃钡搅耸裁闯潭饶?孔子說:“仁遠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就是說,他i想要仁善,仁善就會到來。
(二)恬淡虛無
孔子另一養(yǎng)生特點是恬淡虛無、清心寡欲,如他對顏回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表示贊嘆:“賢哉回也!” (《論語.雍也》) 孔子最反對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精神狀態(tài),提倡“樂以忘憂”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告誡弟子們要“君子坦蕩蕩”( 《論語.述而》),“不憂不懼”
《論語●顏淵》),“在邦無怨, 在家無怨”( 《論語.顏淵》),“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憲問》)。這種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有益于身心健康,是可取的。
孔子還說:“知者樂水, 仁者樂山。....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孔子所說的“仁者”就是“仁愛”、“仁厚”、“仁義” 的人??鬃拥乃枷牒诵氖侨?,其中心點是指人與人互相親愛。意思是:聰明人的快樂,像水一樣,永遠是活潑的;仁愛的人的快樂,像山一樣,崇高、偉大、寧靜。聰明人不斷探求知識,思維是活動的;仁愛的人有涵養(yǎng),看事情是冷靜的。探索知識求得樂趣;寧靜有涵養(yǎng),不容易生氣,壽命自然會長的。孔子談人格修養(yǎng),講了三個重點:“知者不惑, 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意思是說:“真正 有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真正仁愛的人,不因環(huán)境不好而動搖,不患得患失,沒有憂煩;真正勇敢的人,堅持正義,為人民做好事,沒有什么可怕的。”“仁者不憂”, 說起容易做到難,“生 老病死”是自然法則,人生一世哪有不遇到困難挫折的。近人梁啟超說:“ 蓋人生歷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順境亦居十三四”(《論毅力》。
雖然每個人的境遇不一樣,但誰都有過逆境。我們歲數(shù)大的人,年老力衰,不順心的事可能會多些。怎樣對待?就得做好“仁者不憂”?!熬?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述而》),也是孔子的名言。君子(仁者)襟懷開朗,無論得意或失意的時候,都是樂觀的,不驕不躁,“不怨天, 不尤人(《論語.憲問》),“不遷怒, 不貳過”(《論語 ●雍也》“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論語.述而》)。 小人處世以自己為中心,以求利為半徑,總覺得自己吃虧,所以心理上常是苦悶的?!熬犹故幨帯?早已深人人心。在孔子身后一千五百年的五代,人們塑造了布袋和尚(欲稱“彌勒佛"),整天笑呵呵地,該是“君子坦蕩蕩”的典型形象??鬃痈鼘夏耆苏佌伕嬲]說: ...及其老也, 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論語.季氏》)。
這個“得”字不外逐名逐利,歲數(shù)越大,越應(yīng)警惕,晚清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中描寫一個當過官的老人,久病在床,早就“門前冷落車馬稀”了,可是在病危的時候,還要過把官癮。于是兩個仆人站在房門口,拿出舊名片來,一個念道:“某某官 長駕到!”另一個人說:‘“ 老爺欠安,擋駕?!边@樣演習(xí)了幾遍,他才合上了眼睛。試想這樣對失去官位耿耿于懷的人,還能長壽嗎?
“仁者”是長壽的。怎樣的人不是“仁者”呢? (《論語.學(xué)而》):“子日: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陽貨》)又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边@是《論語》中罕見的重復(fù),可見孔子對“巧言令色”的反感了。什么是“巧言”?就是吹、拍、蓋。什么是“令色”?就是會使臉色作偽。這樣的人假言偽行,裝腔作勢,煞費心機,就難怪“小人常戚戚”了。唐代韓愈對孔子所說的“仁” 作了高度概括:“博愛之謂仁” (《進學(xué)解》)。 仁者,就要有一片愛心,胸懷廣闊,淡泊名利,心理平衡。這些都是長壽的根本?!叭收邏邸?,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ww.rzgz.net 文章錄入:秦玉峰責任編輯:秦玉峰。作者:佚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qimenjichu/405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