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yè) >> 諸子百家 >> 儒家

      《孝經(jīng)》全文

      2023-11-02 16:41:34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
      ,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
      ,以順天下
      ,民用和睦
      ,上下無怨
      。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參不敏
      ,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
      ,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復(fù)坐
      ,吾語汝
      。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
      ,不敢毀傷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揚(yáng)名于後世
      ,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夫孝
      ,始于事親,中于事君
      ,終于立身
      。《大雅》云:‘無念爾祖
      ,聿修厥德
      。’”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
      ,不敢惡于人
      ;敬親者,不敢慢于人
      。愛敬盡于事親
      ,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蓋天子之孝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陡π獭吩疲骸蝗擞袘c
      ,兆民賴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
      ,高而不危;制節(jié)謹(jǐn)度
      ,滿而不溢
      。高而不危,所以長(zhǎng)守貴也
      。滿而不溢
      ,所以長(zhǎng)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
      ,然後能保其社稷
      ,而和其民人
      。蓋諸侯之孝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对?shī)》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口無擇言
      ,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
      ,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
      ,然後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对?shī)》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


      ○士章第五

      資于事父以事母,而愛同
      ;資于事父以事君
      ,而敬同。故母取其愛
      ,而君取其敬
      ,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
      ,以敬事長(zhǎng)則順
      。忠順不失,以事其上
      ,然後能保其祿位
      ,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对?shī)》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
      ,分地之利,謹(jǐn)身節(jié)用
      ,以養(yǎng)父母
      ,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
      ,孝無終始
      ,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
      ,孝之大也!”子曰:“夫孝
      ,天之經(jīng)也
      ,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jīng)
      ,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
      ,因地之利
      ,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
      ,其政不嚴(yán)而治
      。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
      ,而民莫遺其親
      ,陳之于德義,而民興行
      。先之以敬讓
      ,而民不爭(zhēng);導(dǎo)之以禮樂
      ,而民和睦
      ;示之以好惡
      ,而民知禁
      。《詩(shī)》云:‘赫赫師尹
      ,民具爾瞻
      。’”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
      ,不敢遺小國(guó)之臣
      ,而況于公
      、侯、伯
      、子
      、男乎?故得萬國(guó)之歡心
      ,以事其先王
      。治國(guó)者,不敢侮于鰥寡
      ,而況于士民乎
      ?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
      ,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妻子乎
      ?故得人之歡心
      ,以事其親。夫然
      ,故生則親安之
      ,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
      ,災(zāi)害不生
      ,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对?shī)》云:‘有覺德行,四國(guó)順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
      ,人為貴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莫大于嚴(yán)父
      。嚴(yán)父莫大于配天,則周公其人也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
      ,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內(nèi)
      ,各以其職來祭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
      ?故親生之膝下
      ,以養(yǎng)父母日嚴(yán)。圣人因嚴(yán)以教敬
      ,因親以教愛
      。圣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yán)而治
      ,其所因者本也
      。父子之道,天性也
      ,君臣之義也
      。父母生之,續(xù)莫大焉
      。君親臨之
      ,厚莫重焉。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
      ,謂之悖德
      ;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以順則逆
      ,民無則焉。不在于善
      ,而皆在于兇德
      ,雖得之,君子不貴也
      。君子則不然
      ,言思可道,行思可樂
      ,德義可尊
      ,作事可法,容止可觀
      ,進(jìn)退可度
      ,以臨其民。是以其民畏而愛之
      ,則而象之
      。故能成其德教
      ,而行其政令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对?shī)》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


      ○紀(jì)孝行章第十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
      ,養(yǎng)則致其樂
      ,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
      ,祭則致其嚴(yán)
      。五者備矣,然後能事親
      。事親者
      ,居上不驕,為下不亂
      ,在丑不爭(zhēng)
      。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
      ,在丑而爭(zhēng)則兵
      。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
      ,猶為不孝也
      。”


      ○五刑章第十一

      子曰:“五刑之屬三千
      ,而罪莫大于不孝
      。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
      ,非孝者無親
      。此大亂之道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饛V要道章第十二

      子曰:“教民親愛

      ,莫善于孝。教民禮順
      ,莫善于悌
      。移風(fēng)易俗,莫善于樂
      。安上治民
      ,莫善于禮。禮者,敬而已矣
      。故敬其父
      ,則子悅;敬其兄
      ,則弟悅
      ;敬其君,則臣悅
      ;敬一人
      ,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
      ,而悅者眾
      ,此之謂要道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廣至德章第十三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
      ,非家至而日見之也。教以孝
      ,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
      。教以臣
      ,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对?shī)》云:‘愷悌君子
      ,民之父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侵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其孰能順民如此其大者乎!”


      ○廣揚(yáng)名章第十四

      子曰:“君子之事親孝
      ,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zhǎng)
      。居家理
      ,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內(nèi)
      ,而名立于後世矣
      。”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
      ,安親揚(yáng)名
      ,則聞命矣
      。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
      ?”子曰:“是何言與
      ,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zhēng)臣七人
      ,雖無道
      ,不失其天下
      ;諸侯有爭(zhēng)臣五人
      ,雖無道,不失其國(guó)
      ;大夫有爭(zhēng)臣三人
      ,雖無道,不失其家
      ;士有爭(zhēng)友
      ,則身不離于令名;父有爭(zhēng)子
      ,則身不陷于不義
      。故當(dāng)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zhēng)于父
      ,臣不可以不爭(zhēng)于君
      ;故當(dāng)不義,則爭(zhēng)之
      。從父之令
      ,又焉得為孝乎!”


      ○感應(yīng)章第十六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
      ,故事天明
      ;事母孝,故事地察
      ;長(zhǎng)幼順
      ,故上下治。天地明察
      ,神明彰矣
      。故雖天子,必有尊也
      ,言有父也
      ;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宗廟致敬
      ,不忘親也
      ;修身慎行,恐辱先也
      。宗廟致敬
      ,鬼神著矣。孝悌之至
      ,通于神明
      ,光于四海,無所不通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对?shī)》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
      ,無思不服
      。’”


      ○事君章第十七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
      ,進(jìn)思盡忠
      ,退思補(bǔ)過,將順其美
      ,匡救其惡
      ,故上下能相親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对?shī)》云:‘心乎愛矣
      ,遐不謂矣。中心藏之
      ,何日忘之
      。’”


      ○喪親章第十八

      子曰:“孝子之喪親也
      ,哭不偯
      ,禮無容,言不文
      ,服美不安
      ,聞樂不樂,食旨不甘
      ,此哀戚之情也
      。三日而食,教民無以死傷生
      。毀不滅性
      ,此圣人之政也。喪不過三年
      ,示民有終也
      。為之棺槨衣衾而舉之
      ,陳其簠簋而哀戚之;擗踴哭泣
      ,哀以送之
      ;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為之宗廟
      ,以鬼享之;春秋祭祀
      ,以時(shí)思之
      。生事愛敬,死事哀戚
      ,生民之本盡矣
      ,死生之義備矣
      ,孝子之事親終矣
      。”


      孝經(jīng)》全文結(jié)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rujia/1370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大學(xué)》里你必須知道的人生智慧
      讀史啟迪智慧
      ,學(xué)史豐富人生
      。今天我們一起重溫《大學(xué)》這部經(jīng)典著作,從當(dāng)中領(lǐng)悟人生需要的智慧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洞髮W(xué)》為四書之一,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
      ,約為秦漢之際儒家作品
      《大學(xué)》中的財(cái)富觀
      儒家歌頌人類的創(chuàng)造之力
      ,將人視為與天地之共創(chuàng)者,以創(chuàng)造為使命
      。創(chuàng)造財(cái)富是社會(huì)進(jìn)步的動(dòng)力
      ,貧窮往往意味著苦難。任何理想社會(huì)形態(tài)的建構(gòu)都不能背離財(cái)富的支撐
      ,如何面對(duì)財(cái)富
      ,是關(guān)乎社會(huì)、人生的大課題
      。如眾周知
      ,《大學(xué)》作為儒家四書之一,講的是“修身
      、齊家
      顏回是怎么死的?孔子愛徒顏回為何英年早逝
      顏回怎么死的?在電影《孔子》中
      ,是這樣講述顏回之死的:孔子一行決定結(jié)束周游列國(guó)的行程
      ,急急忙忙趕回魯國(guó);寒冬臘月,冰天雪地
      ,他們趕著馬車駛過一條冰封的大河
      ,不料冰面開裂,載著滿是書籍簡(jiǎn)冊(cè)的大車傾覆
      ,簡(jiǎn)冊(cè)落入水中;顏回一見
      ,毫不猶豫跳入水中,一次次潛入水底
      《中庸》15則經(jīng)典名句
      ,中國(guó)人為人處世的智慧精華
      《中庸》是中國(guó)古代論述人生修養(yǎng)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xué)專著
      ,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
      ,相傳為戰(zhàn)國(guó)時(shí)期子思所作
      。其內(nèi)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biāo)準(zhǔn),把“誠(chéng)”看成是世界的本體
      ,認(rèn)為“至誠(chéng)”則達(dá)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并提出“博學(xué)之,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篤行之”的學(xué)習(xí)過程和認(rèn)識(shí)方法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吨杏埂?5則
      2023-12-26
      《中庸》15則經(jīng)典名句,中國(guó)人為人處世的智慧精華<div   id= !" onerror="nofind(this)" >
      為官?gòu)恼?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關(guān)鍵在一個(gè)“正”字
      “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鳖I(lǐng)導(dǎo)機(jī)關(guān)和領(lǐng)導(dǎo)干部帶頭沖在前、干在先
      ,是我們黨走向成功的關(guān)鍵?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xí)近平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jié)大會(huì)上的講話北宋寶元年間,西北戰(zhàn)事吃緊
      、國(guó)家財(cái)政困窘
      ,大臣宋祁憂心不已。他向宋仁宗呈奏《上三冗三費(fèi)疏》
      顏回為什么是孔子最喜歡的學(xué)生?
      孔子是我國(guó)春秋時(shí)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有弟子三千
      ,其中賢人七十二。其中以德行(德行好)聞名的有顏淵
      ,閔子騫
      ,冉伯牛和仲弓
      ,以言語(嫻于辭令)聞名的有宰我和子貢,以政事(能辦理政事)聞名的冉有和季路
      ,以文學(xué)(熟悉古代文獻(xiàn))聞名的有子游
      《論語》孔子、顏回樂什么
      顏之樂說的就是孔子和顏回為什么整天能那么開心
      ?這個(g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被各大學(xué)子不斷地解讀,甚至在歷代的科舉考試中也有出現(xiàn)
      。想要了解孔子和顏回為什么能那么快樂
      ,就要先了解他們是在什么環(huán)境下快樂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鬃拥目鞓纷釉唬骸帮埵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飲水,曲肱而枕之
      常懷慎微之心 方能行有所止
      《淮南子·人間訓(xùn)》說:“圣人敬小慎微
      ,動(dòng)不失時(shí);百射重戒
      ,禍乃不滋
      。”意思是說對(duì)待細(xì)小之事也持謹(jǐn)慎的態(tài)度
      ,這樣才可避免滋生禍患
      儒家熱門文章 100+
      更多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聲明
      道家“丹道密授”點(diǎn)擊獲取免費(fèi)學(xué)習(xí)方式
      道家“丹道密授”點(diǎn)擊獲取免費(fèi)學(xué)習(xí)方式
      萬法之王-無為法真?zhèn)?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