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其中以德行(德行好)聞名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以言語(嫻于辭令)聞名的有宰我和子貢,以政事(能辦理政事)聞名的冉有和季路,以文學(熟悉古代文獻)聞名的有子游,子夏。
在眾多的弟子中,孔子最喜歡的是顏回。顏回,字子淵,所以也稱顏淵。顏回大約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三十歲,魯國人。他十三歲時拜孔子為師,六年就學有所成。他天資聰明,又虛心好學,他和孔子情同父子,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師生之情。顏氏家族本是貴族身份,可是到了顏路、顏回父子的時候,除了保有祖?zhèn)鞯馁F族身份外,已經(jīng)窮的什么都沒有了,生活簡單,居于陋巷。顏回最受孔子喜歡,卻不幸英年早逝,死時年僅三十一歲。
在顏回去世之后,孔子非常傷心??薜脴O其悲痛。其他學生說.“您悲痛太過了!”孔子說:“有悲痛太過了嗎?不為這樣的人悲痛還為誰悲痛呢?”顏回就是這樣一位讓身邊的人都喜歡,而沒有什么地方可以挑剔的人。對顏回,孔子從不吝惜稱贊,因為孔子經(jīng)常當眾表揚顏回,很直接,很肯定。曾經(jīng)有兩次有人問起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喜歡學習?他回答的都是顏回。
第一次?!鞍Ч珕枺旱茏邮霝楹脤W?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無,未聞好學者也?!保ā墩撜Z.雍也》)孔子在這里極力贊揚了顏回,顏回不僅僅好學,還不遷怒,不貳過,修養(yǎng)極好。只是不幸短命死了,到現(xiàn)在就再也沒有這么好學的人了。這話聽起來,好像除了顏回之外,別的學生就都不行了,足見顏回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次?!凹究底訂枺旱茏邮霝楹脤W?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無?!边@次是季康子問,孔子的回答還是一樣,雖然顏回都已經(jīng)死了,但在孔子的心目中,卻永遠都是他最好學的學生,再也無人可以超越,可見孔子對顏回的喜歡程度非比尋常。
還有一次,孔子這樣贊嘆顏回:“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保ā墩撜Z.雍也》)也就說,孔子的學生中,只有顏回能夠做到連續(xù)三個月心中不違仁德,其余的學生頂多也就做到十天半個月而已。我們知道孔子是以“仁”作為修身治學的最高境界,就連他自己,也不敢說完全做到“仁”了,而顏回能做到這個程度,確實已經(jīng)很了不得了。
孔子對顏回從未有絲毫的批評。之所以如此,我看有下面幾個原因:
孔子說:“我整天對顏回講學,他從不提出什么反對意見,像個蠢人。等他退下,我觀察他私下里同別人討論時,卻能發(fā)揮我所講的,可見顏回他并不愚笨呀!”
許多人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就喜歡提出很多標新立異的說法,甚至公開和某一領域的權(quán)威叫板,以顯示自己的有知。殊不知,越是有實力的人,越是低調(diào)。學會謙虛地對待長輩,耐心地聽他們說話,即使發(fā)現(xiàn)了他們的錯誤,也不要當眾盛氣凌人地指責,可以私下里委婉地提出。相信這樣做,這些長輩會更能接受你的意見。溝通的內(nèi)容固然重要,然而,選擇合適的方法才是大智慧的體現(xiàn)。
謙虛的人最受歡迎
顏淵、季路在孔子身邊??鬃诱f:“你們?yōu)槭裁床桓髯哉務勛约旱闹鞠颍俊?/p>
子路說:“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車馬、穿的衣服,和朋友們共同使用,即使用壞了也不遺憾?!鳖仠Y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宣揚自己的功勞?!?/p>
和西方人高調(diào)地宣稱“我最優(yōu)秀”的文化不同,中國人的美德是謙虛。一個人如果總是夸耀自己的長處,那么就很容易陷入自戀的孤芳自賞中,眼中難以看到別人,而別人也不會真正地尊重你。如果你的確很優(yōu)秀,一些心胸狹窄的人甚至會因此妒忌和排擠你,最終還是不利于個人的發(fā)展。假如受到任何稱贊,你都將自己的功勞分給別人,那么其他人也會感到滿意,而更加欣賞你。適當?shù)耐俗?,實際上是更好的進取。
顏回道德修養(yǎng)好,能夠凈心求學而不旁思別騖,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安貧樂道??鬃釉叨仍u價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鳖伝刈≡谄У暮蟾啪褪乾F(xiàn)代的所謂貧民窟,非常貧窮,什么家具都沒有,只有一個竹筒盛飯吃,一個水瓢舀水喝。別人都難以忍受這種貧苦,可是顏回依然不改他的樂觀態(tài)度,依然跟從孔子學習。
一個人的修為,往往展示在其如何面對人生中大的困境??鬃拥茏又?,顏回做得最好。這也是孔子最喜歡顏回的主要原因之一?!妒酚?- 孔子世家》中一段關(guān)于子路,子貢和顏回的故事,清清楚楚顯示了顏回修為之高。原文可以在這里讀到: 史記?三十世家?孔子世家。
從"孔子遷于蔡三歲"開始,大致是說孔子困于陳蔡,沒有糧食,隨行眾人有的餓的都站不起來了,但孔子依然講學,誦歌。子路不高興,略帶諷刺的跟孔子說:“君子(這么厲害),也會困窘么?” 孔子說:“君子困窘的時候可以堅持自己的理想和節(jié)操,小人在困窘的時候,什么事都做的出來?!?nbsp;
魯哀公問:“你的學生中誰最愛好學習?”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愛學習。他從不遷怒于別人,也不犯同樣的過錯。只是他不幸短命死了。現(xiàn)在沒有這樣的人了,再也沒聽到誰愛好學習的了?!?/p>
心態(tài)樂觀,不過分注重物質(zhì)的享受
孔子說:“真是個大賢人啊,顏回!用一個竹筐盛飯,用一只瓢喝水,住在簡陋的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能照樣快活。真是個大賢人啊,顏回!”
從"孔子遷于蔡三歲"開始,大致是說孔子困于陳蔡,沒有糧食,隨行眾人有的餓的都站不起來了,但孔子依然講學,誦歌。子路不高興,略帶諷刺的跟孔子說:“君子(這么厲害),也會困窘么?” 孔子說:“君子困窘的時候可以堅持自己的理想和節(jié)操,小人在困窘的時候,什么事都做的出來?!?孔子的回答為隨后的故事埋下伏筆。
孔子為了安撫弟子,又叫子路進來,問:“難道是我們的道理不對? 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子路說:“也許我們德和智都不夠,所以別人不任用我們”??鬃臃磫柕溃骸叭绻腥实碌娜司鸵欢ū粍e人信任,那么怎么會有伯夷叔齊餓死呢?” 顯然,子路面對困境,會自我懷疑,會不自信。
孔子然后召子貢,問了同樣的問題。子貢認為,老師的學問博大精深,因而難以被當時天下所容。所以,我們應該放低要求,去容于世。子貢面對困境,有自信,但不能堅持,會選擇妥協(xié)。顯然,孔子也不甚滿意,并回應道:“好的農(nóng)夫也不一定保證總有好收成;能工巧匠做的東西也不一定讓所有人滿意。”
孔子最后召顏回。顏回說:“老師的學問博大精深,因而難以被當時天下所容。雖然如此,老師還是努力推行正道,不被包容又怎么樣呢?不被包容,才能顯現(xiàn)君子的偉大。如果我們不好好修研自己的學問,是我們的恥辱。但如果我們修研好了學問,卻不被他人任用,是他人的恥辱?!?從這段回答可以看出,顏回有自信,又能堅持,又不是盲目自大,知道自信和堅持是在修習正道的基礎上的。所以孔子對他的回答非常滿意,開玩笑說如果顏回有錢,自己愿意做其管家。
顏回沉默寡言,乍看好像有些愚笨,孔子就說:“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保ā妒酚?仲尼弟子列傳》,中華書局版第7冊2187頁)看來孔子也曾懷疑過顏回的智力,覺得他有些愚笨。但講完課回去一琢磨顏回私下里問的問題,亦有許多足以啟發(fā)自己思考的地方,因此才肯定地說,顏回并不愚笨??鬃舆€說:“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保ā墩撜Z?子罕》)可見顏回非常勤奮用功,這樣的學生所有的老師都喜歡。
顏回對于功名利祿的淡漠情懷最符合孔子的心理,故孔子曾深有感觸地對顏回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意謂國君重用我,我就出仕貢獻才智;如果不重用我,那么就隱居起來,只有我和你有這種想法和德行。
金錢只是外在的東西,億萬富豪未必幸??鞓?,沒有智慧,家財萬貫也只是沉重的負擔。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即使家境貧窮,依然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鞓泛托腋?,不能用外在的物質(zhì)衡量,普通人往往羨慕富有,嫌惡貧窮,然而一時難以改變處境,只一味地在艱難中哀嘆自己的時運不濟。其實,幸福不是擁有得很多,而是需要得很少,欲望是無底的深淵,只有珍惜擁有的,并為之感到滿足,才能讓人把握幸福的人生。
持之以恒,始終如一的堅持
孔子說:“顏回呀,他的心中長久地不離開仁德,其余的學生,只不過短時間能做到這點罷了?!笨鬃舆€說:“我看到他不斷地前進,沒有看到過他停止。”
對一件事有一時的興趣容易,對一件事有長久的堅持困難。普通人遇到事情不能堅持。當時顏回的老師孔子,遇到了一個競爭對手少正卯。許多學生對少正卯的學說感到新奇,就紛紛跑到少正卯那里聽課,只有顏回始終陪伴在老師的身邊支持。我們在生活中,不也是這樣嗎?感到新鮮,就三分鐘熱度地去追逐,失去興趣,又拋下不理。嘴上說要開始努力,沒有半天又放棄了。成功的捷徑就是,貴在堅持,一刻不停地勉勵自己變得更好。
給予別人最真誠的贊賞
孔子說:“顏回不是對我有所助益的人,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不喜歡的?!?/p>
孔子這樣說,很有“言若有憾焉,其實喜之。”的意味,并不是真的責怪顏回對他沒幫助。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人的本性注定了在得到其他人的喜愛時感到快樂。從《論語》這本經(jīng)典中,我們了解到顏回是一位性格溫和,善于傾聽的人,想必他在傾聽時,一定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真誠,和說話者也有良好的互動和交流。話語有一種力量,我們習慣于用話語去否定別人和指責別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網(wǎng)絡暴力,就是這一行為的不良后果。你的一句話,可能會讓別人難過半天,甚至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稱贊別人,并不意味著自己不如對方,反而是強大的體現(xiàn)。當每個人都對他人多些寬容,少些責難,社會就會更加和諧友愛。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rujia/1409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顏回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