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曾經(jīng)說過:“夫妻緣,好姻緣大多也不過好五年,十年!”這句話聽起來讓人有些傷感,但細細品味,卻也讓人深思。那么,為什么夫妻緣如此短暫呢?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這種現(xiàn)實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夫妻緣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就像生命中的生老病死一樣,它也是無法抗拒的?;橐鲫P(guān)系是一種復(fù)雜的情感紐帶,它涉及到雙方的性格、價值觀、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這些因素在婚后可能會發(fā)生改變,或者因為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因此,夫妻緣的長短并不是由某一方?jīng)Q定的,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
唐人元稹的詩中曾嘆道:“貧賤夫妻百事哀”,其實,就是夫婦之間,相保也有困難。我們民間有兩句俗語說:“妻共貧賤難,夫共富貴難”,一個女人如果嫁一個窮丈夫,是很難和這位窮丈夫共患難的。相反的,一個男人到了中年以上,發(fā)財以后,一有功名富貴成就,就會打主意娶小老婆或者金屋藏嬌了,這也是人之常情。
我們就由人生的緣開始,稍微縮小一點,談?wù)勀信驄D的因緣,透過這個觀念來了解佛法的問題。中國人有句俗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這句話還不透澈,一針見血的講法,應(yīng)該說人人有本難念的經(jīng)。難念的經(jīng)都是從因緣來。佛學講因緣,有三項內(nèi)含、四種關(guān)系。三項內(nèi)含即是善緣、惡緣、無記緣。所謂無記緣,就是不善不惡的緣。譬如我們做人幾十年,有許多接觸過的人,不是自己有意去找他,偶然一次,過去了也就忘了。蘇東坡有句詩說:事如春夢了無痕。一切事情都等于一個夢,夢醒便忘,這種緣屬于無記緣。至于佛說緣的四種關(guān)系:親因緣、增上緣、所緣緣、等無間緣,說明我們這個生命不只這一生,有前生;不只是這一世的前生,還有很多很多的前生;而今生同樣有很多很多來生,數(shù)不完。這是從三世因果及六道輪回來講因緣的四種關(guān)系。
現(xiàn)在我們把因緣的范圍縮小,談?wù)劥蠹冶旧碜钣H切的經(jīng)驗,也就是男女間、夫婦間的問題,從此來體會很難解說清楚的三世因果、六道輪回。我也常常提到杭州城隍山城隍廟門口的一幅對聯(lián)。小時候讀書看了很有趣,記了下來。后來從幾十年的人生經(jīng)歷中,看自己,看別人,深深了解這幅對子,包括了佛家、儒家、道家的人生哲學。這對子上聯(lián)描寫夫婦關(guān)系: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夫妻不一定是好因緣,有的吵鬧一輩子,痛苦一輩子。下聯(lián)說的是兒女問題: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有債務(wù)關(guān)系,才有父母兒女。所以,人生由男女感情結(jié)為夫婦,然后生兒女,美其名曰天倫之樂,其實從人生深一層的體會來看,沒有樂,只有苦,不過人都是喜歡苦中作樂罷了。城隍廟的這副對子,將整個人生因緣道理,差不多都概括在內(nèi)了。
從因緣的方面來看,比一般人要來得深刻。以佛學的觀點看人生,真正的好姻緣、善緣,不管有沒有結(jié)為夫婦組織家庭,大都不超過五年十年的。例如有些小說,像《紅樓夢》、乃至西洋名著《茶花女》等等,大家看了,覺得男女間感情的你儂我儂,非??蓯?,令人欣羨,但是你不能加以科學分析,一分析他們所謂的濃情蜜意時間的持續(xù)也不過幾年的美景而已。因為它是短暫的、片段的,所以就覺得很美很有味道。人人都希望維持這種詩情畫意般的感情幾十年,甚至永遠,這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的。因此,佛經(jīng)上稱我們這個世界為娑婆世界。娑婆兩個字的中譯就是堪忍。這個世界缺點很多,沒有一個人生是圓滿的。幸福的家庭很快地就拆散了、破碎了。失望和痛苦忍不了,還是要能忍,還是要接受。
今天我們的文化與社會的層面,看來很安定很繁榮,但是每個人心理都很痛苦。我看看許多朋友夫妻兩人很可憐,兒女長大了成家的成家,搬到外面成立小家庭,兩個人待在家中,我看看你也不像年輕時時那般漂亮,你看看我頭發(fā)都白了,沒得看了,早已不是當年一起買電影票看電影那種愛情了。將來中國社會這種情況恐怕愈來愈嚴重,談到人生的經(jīng)驗,到了中年,哀樂就不大分了,悲哀與快樂都差不多木然了。因此過了中年到老年,奉勸大家最好是學佛。小時候我家有個廟子,從宋朝幾百年下來的家廟,歷來曾經(jīng)出過很多高僧,我父親告訴我,其中有位高僧的對子很好:“得一日糧齋,且過一日。有幾天緣分,便住幾天”,就是說明空的灑脫境界。人生有如此解脫的心境,那么對自己一輩子的因緣遭遇便能處理得非常美滿了。
妻共貧賤難”,一對夫婦結(jié)婚,很貧窮沒有地位,妻子能一心一意過日子,不想離婚,很難得!“夫共富貴難”,男人們、做丈夫的,到了中年以后發(fā)了財,如果不出花樣,那這個是好丈夫、好男人!有些就想辦法玩花樣去了--回來的時候,“我公司忙”,或者是“我生意忙”,就是這樣。一般來說,世界上的人,錢越多造業(yè)越大,尤其是我們這些男性的朋友,男女之間結(jié)了婚,到了中年,太太帶著孩子,丈夫發(fā)了財,有了地位、有了錢,就不乖了。他很窮的時候,想不乖他也沒辦法,有了錢就靠不住了。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錢財并不是好東西。
那么,那些好姻緣大多也不過好五年,十年!究竟是怎樣的經(jīng)歷呢?
1. 彼此磨合期:五年是一個夫妻關(guān)系的磨合期。在這個階段,雙方需要不斷適應(yīng)彼此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這個過程可能會很痛苦,但也正是這個過程讓雙方更加了解對方,從而更加珍惜彼此。
2.感情平淡期:十年是一個夫妻感情的平淡期。在這個階段,雙方已經(jīng)度過磨合期,彼此已經(jīng)非常熟悉對方。這時,雙方可能會對彼此產(chǎn)生一些厭倦感,這也很正常。但這個階段也是一個夫妻關(guān)系的重要時期,雙方需要不斷地進行溝通、理解和包容,以維護婚姻關(guān)系。
在這個階段中,夫妻雙方可能會遇到許多挑戰(zhàn)和困難,例如經(jīng)濟壓力、子女教育、婆媳關(guān)系等等。但是,只要雙方能夠用心去面對這些問題,用愛去化解矛盾,就能夠共同度過這些難關(guān)。
既然夫妻緣是如此短暫,那么我們該如何應(yīng)對呢?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婚姻關(guān)系是一種動態(tài)的、不斷變化的關(guān)系。在婚姻關(guān)系中,我們需要不斷地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方式,以適應(yīng)對方的變化和需求。同時,我們也需要學會在婚姻關(guān)系中保持自我,不要為了迎合對方而放棄自己的價值觀和興趣愛好?!晕覀儢|方哲學來說,《易經(jīng)》看這個世界,始終都是在變化中,而它的變化始終是不圓滿的?!兑捉?jīng)》從“乾”、“坤”兩卦開始,最后一卦是“未濟”?!拔礉币部梢哉f是沒有結(jié)論的。以《易經(jīng)》來看世界,任何事都沒有結(jié)束......所以人生是一個沒有結(jié)論的人生,而這個沒有結(jié)論的人生,永遠是缺憾的。佛學里對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翻譯成中文就是能忍許多缺憾的世界。本來世界就是缺憾的,而且不缺憾就不叫做人世界,人世界本來就有缺憾,如果圓滿就完了。
像男女之間,大家都求圓滿,但中國有句老話,吵吵鬧鬧的夫妻,反而可以白首偕老;兩人之間,感情好,一切都好,就會另有缺憾,要不是沒有兒女,要不就是其中一個人早死。《浮生六記》中的沈三白和蕓娘兩人的感情多好!其中就一個早死了。拿小說來講,言情小說之所以美,只是寫兩三年當中的事,甚至幾個月中間的事情。永遠達不到目的的愛情小說才美,假使結(jié)了婚,成了柴米夫妻,才不美哩!有人學哲學,學得不好的,反而覺得人生沒有意思,你說搞了半天有什么結(jié)論?沒有結(jié)論。這個世界就是一個缺憾的世界。但是也有人通了的,曉得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個缺憾的世界。像曾國藩在晚年,就為他的書房命名為“求闕齋”,要求自己有缺憾,不要求圓滿。太圓滿就完了,做人做事要留一點缺憾。
人與人之間意見會不同。不要講別的,沒有一對夫妻的意見完全是相同的,但也因為兩人的面貌不同、個性不同,才能結(jié)婚,完全一樣是不能結(jié)婚的,結(jié)了婚會早死一個。吵吵鬧鬧的反而可以吵一輩子,吵完了又沒事了。這種情況我看得多了,如果一直吵架的老伴走了,剩下的一個沒有吵的對象也就差不多了。
其次,我們需要學會溝通和理解。在婚姻關(guān)系中,溝通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傾聽對方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對方的意見和需求。同時,我們也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讓對方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只有通過有效的溝通和理解,才能夠建立健康、穩(wěn)定的夫妻關(guān)系。
最后,我們需要學會寬容和包容?;橐鲫P(guān)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和矛盾,這時我們需要學會寬容和包容對方。不要因為一時的情緒沖動而做出傷害對方的決定或行為。只有通過寬容和包容,才能夠讓夫妻關(guān)系更加穩(wěn)定和長久。
總之,夫妻緣是一種自然規(guī)律,它有起有落,無法抗拒。但是,只要我們能夠用心去面對婚姻關(guān)系中的各種問題,用愛去維護夫妻關(guān)系,就能夠共同度過難關(guān),讓婚姻關(guān)系更加美好和長久。
最后我想說的是:婚姻是一段旅程,夫妻緣分是這段旅程中的一段路途。在這段旅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但是只要我們攜手同行、相互扶持、共同成長,那么這段路途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和充實!讓我們珍惜每一份夫妻緣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rujia/1518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透視南懷瑾的人際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