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曾鞏在《墨池記》中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 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方才氣候大成,而這也是歷代書法家對其的公允評價。曾鞏說:后代學書的人比不上他,是功夫下得太少了。那么,如果下了同樣的功夫,是否就可以與之比肩了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要成就一個“王羲之”,條件需要眾多方面。
衛(wèi)鑠
學書資源
王羲之的書法老師那可不是隨便拉幾個人出來就可以的。他的啟蒙老師是姨媽衛(wèi)鑠。衛(wèi)鑠,人稱衛(wèi)夫人,族中世代工書,她又曾向鐘繇學習過,擅寫楷書。唐人評價她的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臺、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可見,以清俊嫻雅作為代名詞是再適合不過了。
小王跟隨姨媽學習的過程中,衛(wèi)夫人發(fā)現(xiàn),雖然這個外甥平日不怎么愛發(fā)言,有點小抑郁,但對書法理論的領悟,有著驚人的造詣。于是,便對他進行著重培養(yǎng)。與此同時,作為西晉第一書畫家的叔父王廙,也閑來無事教習畫畫。而說到更具奇緣的,還是《筆論》一書。
此書原本是蔡邕之作,記錄了其書法原理。蔡邕死后,被女兒蔡文姬背出,又傳到韋誕手上。韋誕一人獨占,鐘繇求閱不得。韋誕死后將書帶入了棺材,鐘繇不得已上演了《盜墓筆記》。鐘繇學有所成后,臨死又將書帶入了棺材。學生宋翼過了五十年后,效仿老師的方法,再次挖墳取書。于是,《筆論》重見天日。經(jīng)過一番波折后,流落到王羲之的父親王曠手上。
王曠將其視為至寶,害怕被人偷去,藏在枕頭里。沒人的時候小心翼翼拿出來學習。就是這一小小的舉動,被王羲之看到了,于是偷窺了父親的寶書,從此步入到新的階段。在過江北游歷后,又見過了各種各樣的碑帖,從此下定決心向古人學習。至于那句狂話:學衛(wèi)夫人書,徒費年月。大有后人編纂之疑。重道之人,又怎會不去尊師
王羲之《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
學書法的最高境界,不是寫出來賣個幾百塊錢。而是將其視為終身求樂的理想。除了將墨池的一泓清水,變成百年老墨。王羲之最為人傳唱的,恐怕還是饅頭蘸墨水的故事。
蘸了幾年墨水,娶妻之后,在岳父的推薦下,開始步入仕途。王羲之說自己“素自無廊廟志”,卻依舊推卸不了光復家族的重任。自從王敦事件后,王氏子弟不受重用,王導多次推舉,可他就是固守不出。這次出來做官,也是半隱居狀態(tài)。
永和九年(353年),時任會稽內(nèi)史的王羲之叫了一幫好朋友來開party。這時他已經(jīng)五十一歲了,從他的生命長度看,妥妥地步入晚年。
修禊習俗源自周朝,每年春秋兩巳,或者一些重大的節(jié)日都可以舉行。方式就是將美酒倒入水中,以蘭草蘸了揮灑在身上,代表著除去污穢,賜福消災。大家參加完這個儀式,開始圍著水池坐下。侍女將酒杯放于上游,任其漂下,停在誰面前,就飲酒一杯,并要求作詩,作不出來的,罰酒三杯。
在這場大腕云集的雅會上,王羲之存詩兩首。第一首四言詩較為簡單。 代謝鱗次,忽焉以周。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迤攜齊契,散懷一丘。第二首有“雖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馀馨”之句,可表當時的心情。然而,真正令他出名的,卻是為眾人詩集所寫的序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蘭亭集序》: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這話是說誰呢 不就是他自己嘛。這個世界上有人熱衷于求官進職,有人癡迷于女色金錢,可是這些最終只會令你心生感慨。彼時老之將至,嘆亦無用。在王羲之看來,甚至他的叔叔王導都是這樣。與其像他們那樣不開心地活著,不如投身到自己熱愛的事業(yè)中忘乎所以呢。所以后世之人若沒有這般心境,臨摹起來經(jīng)典來也是風馬牛不相及。隱士生活
永和十一年(355年),王羲之在父母墳前宣誓陳詞,表達了自己要歸隱的意愿。這就是他的另一篇名帖—《告誓文》。王羲之歸隱后,住在浙江剡縣金庭鄉(xiāng)。王羲之的生活,除了練字之外,就沒有什么來充塞了。此時,筆法已入化境。我想這與他的思想也有很大關系。羲之一生篤信五斗米教,幸虧又受儒家思想影響頗深,沒有像他的兒子王凝之那樣釀成大錯。他也熱衷于服“五石散”,后來的死亡也與此大有關系。王羲之所住之處不遠有白云洞,傳說是當年王子晉吹笙之處。王羲之滿腦子都是這鳳凰之音,也想著有朝一日能夠羽化升天。雖然最終沒有做到,不過卻有幸像他養(yǎng)的那些白鵝一樣,過了幾年無憂無慮的生活。王羲之《告誓文》公元361年,年僅59歲的王羲之因病逝世,便葬于此地。梁武帝蕭衍說: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zhí)扉T,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唐太宗熱衷書法,常與魏征論筆,更是直言: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區(qū)區(qū)之類,何足論哉!因為社會動蕩,原作盡失,至今留下的精摹本,據(jù)說還是出自米芾手下。王羲之曾為蘭亭聚會的主筆,而米芾又是734年后西園雅集的捉刀。中國歷史上兩次可以相媲的聚會,兩群風度冠絕的人物,兩位一脈相承的書法大師。似乎是冥冥之中說不盡的玄妙吧。-作者-
黛珂,原名孔堯。熱愛生命,熱愛文學,熱愛詩詞。一個清純樸素的文藝青年;一個難以自拔的紅迷;一個性空靈的古詩詞作者!現(xiàn)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請在后臺輸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區(qū)回復喔)。
唐詩宋詞唐詩宋詞300首唐詩宋詞三百首唐詩宋詞元曲 唐詩宋詞精選回復“唐詩”、“宋詞”,即可查詢詩詞。
1. 偉人的故事讀后感作文四百字
到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勤奮好學,報效國家感人故事,展現(xiàn)他們的才智。我最喜歡岳飛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岳飛小時侯家境貧寒,從小就幫家里做些雜活,但他非常好學。尤其喜歡讀《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及《吳子》這類的書。他小時侯力氣非常大,十多歲的時候就能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因此,他平時在讀好書的時候,也常常練劍習武。期間,他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fā)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槍”。當時,北方的金兵常常入侵中原,母親鼓勵岳飛報效國家。從軍之前,母親在他的背上刺上“精忠報國”。岳飛不忘母訓,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岳飛建立起一支紀律嚴明,作戰(zhàn)英勇的抗金軍隊?!霸兰臆姟贝驍×私鸨墒亲詈筮€是被奸臣秦檜和昏君趙構(gòu)給害死了,我覺得秦檜是卑鄙小人,太壞了。我真想狠狠地揍他一頓。岳飛有兩句名言,我非常喜歡,“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叭γ麎m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他那熱愛祖國,保衛(wèi)國家,刻苦學習,不畏困難而戰(zhàn)的那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岳飛雖愚忠,但忠的有骨氣,他的好身手,對人民對祖國的愛讓我感動,但他的死卻是一個遺憾,沒有使他的偉大升華到更智慧的境界,始終是一個遺憾啊。我們只有把對岳飛的感嘆實現(xiàn)在學習他的忠和勇,讓他的精神保留在中華大地上,永遠流傳......
2. 名人故事讀后感400字
假期里我在圖書館借了一本叫《名人成長故事》的書.它以通俗簡潔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個著名人物的身世和經(jīng)歷.使我明白了怎樣做人和學習.
在《名人成長故事》中我認識了曠世奇才---諸葛亮,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天才畫家---凡.高.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音樂之子---冼星海.
洗星海,廣東省番禺人,出生于澳門,是我國現(xiàn)代杰出的作曲家.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一個船戶家庭.他是個遺腹子,母親帶著他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求學和刻苦努力終于成為著名音樂家.
像冼星海這樣奮斗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是經(jīng)過自我學習而成功的.在我的快樂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事例.
記得有一次,我約一位同學到圖書館借《淘氣包馬小跳》.到了約定時間了,我已到了約定地點,我放眼一看,四周連個人影都沒有,我不禁生起氣來,心想:這壞家伙,明明說好1:30分到圖書館去,都不來,氣死我了,真是個不講誠信的家伙,以后不跟他玩了!想到這里,我便去看自己的書了.當我借完書正準備回家的時候,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原來是他!我想,看得這么津津有味,連約定時間都會忘記了,肯定是在看漫畫.我上前碰了碰他,沒反應,看得這么入神啊!我看了看他閱讀的那本書的名字叫《讀名著.學語文》,我吃驚了,他竟然在看歷史書,連他都這么認真看書,我更要認真了.我沒打擾他,自己埋頭看起歷史書來.
宋慶齡曾經(jīng)說過:“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jié)果.”是啊!無任是誰,只要刻苦學習,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以后要每天認真上課,按時完成作業(yè),積極參加課外班和讀課外書!
3. 《名人故事》讀后感 400
我閱讀了——《名人故事》這本書后,從中感受到了古今中外的名人的勤奮好學。這本書說的是:司馬光,李嘉誠,比爾。蓋茨等等中,外名人勤奮好學的故事以及展現(xiàn)他們的才智的事例。比如:《喜歡讀書的陶行知》
這個故事述說了陶行知六歲應該上學,陶家沒錢給學費,但他聰明好學,因此被附近開館子的秀才免費收為學生,受到了啟蒙教育,九歲時被外婆送到吳爾寬的經(jīng)館伴讀,這才正式入學,練出了一手好書法。十歲時,聽說有一位品學兼優(yōu)的王先生主持學館,便去求學,王先生被他感動就讓他免費伴讀。崇一學堂校長見他聰明好學,又允許他免費入學,畢業(yè)時名列第一。后來陶行知成為一個教育家。
從這個故事中我想到我們現(xiàn)代的小學生,想到現(xiàn)代嬌生慣養(yǎng)的“小皇帝”,“小公主”,想到現(xiàn)在整天只想著玩,上網(wǎng)的學生,我們應該看看教育家陶行知小時候是多么勤奮,多么努力,他才能取得這么大的成就。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向陶行知學習嗎?像他一樣,成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你難道不想成為嗎?所以,我們應該像陶行知一樣有這種精神,好好學習,奮發(fā)圖強,無論你長大是不是個教育家,只要你努力奮斗,就會成功,就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出息的人。
4. 古今中外名人勤奮成才的故事 王羲之
入木三分
晉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難得的才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回時在父”晉帝答當時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詞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fā)現(xiàn)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
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4]
5. 讀《名人故事》有感的作文怎么寫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過不少課外書。其中,令我深受啟發(fā)的一本書是《名人故事》,這本書里的一個個故事,讓我百看不厭、受益匪淺?!睹斯适隆防锏男」适隆稑穳捌疵伞薄分v敘了我們最喜歡的音樂家聶耳的故事。聶耳自幼喜歡音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他考上了上海明月歌舞劇社,成了一名小提琴練習生。當時,劇社條件非常艱苦,但愛好音樂的聶耳卻十分知足。聶耳知道自己基礎差、起點低,于是在大家去逛商店,或看雜耍的時候,聶耳卻抓住這寶貴的時間,勤加苦練,每天至少要練上七八個小時。因此,被人們稱為“拼命三郎”。正是憑著這股勤奮和拼命勁兒,聶耳在他短暫的一身中,留下了許多光輝的作品?!赌氐墓适隆分v述了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的故事??釔蹠ǖ耐豸酥刻烨趯W苦練。有一次,他在書房練字,書童給他送來饅頭和蒜泥,勸他趁熱吃,而他心思全在練字上,母親來書房看他,卻見王羲之右手拿著筆,左手拿著半個饅頭蘸著墨汁往嘴里送。王羲之每次練完字后,總要到門口的池塘邊清洗毛筆和硯臺。起初,池塘里的的水還很清澈,可由于他不停地練習書法,不停的清洗筆和硯臺,天長日久,清澈見底的池塘竟變成了黑黑的墨池……讀完《名人故事》這本書,使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功并沒有什么捷徑可走,也沒有天上掉餡餅這等好事,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只有經(jīng)
6. 讀書法家故事有感作文四百字
暑假里,我在新華書店看見了《書法家故事》這本書,于是買了。到家后我馬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肮Φ阶匀怀伞边@個故事講的是王羲之學書法的事。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他小時候練字時,寫了一段時間就沒有耐心了。于是,他就跑出去玩,不一會兒,他肚子餓了,于是,他來到一戶人家。那家住著一個雙目失明的老婆婆,聽說他餓了,就給他做餅。只見她在鍋里抹上油,抓起一個面團捏了幾下,拍平,手一抬就向鍋里扔去。轉(zhuǎn)眼間,餅甩了一鍋,十幾個大小一樣,一個挨一個,沒有一個重疊。王羲之看的目瞪口呆,好奇的問婆婆是如何練出這等好功夫,老婆婆笑著說:“功到自然成嘛!”王羲之恍然大悟,從此不再灰心臨池,埋頭苦練書法,終于成為我國歷史上的大書法家。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堅持,失敗了要永不灰心,要有耐心,恒心,就一定能成功??赐赀@書,我的臉紅了又紅,我也練毛筆字,剛剛開始寫的時候,寫了一會兒我就覺得沒意思,堅持不下去了,沒有耐心寫了,所以我的字進步也不大。聯(lián)想現(xiàn)在,有的同學他經(jīng)過不斷努力,可考試還是沒考好,他就垂頭喪氣,灰心了;還有的同學上美術課做手工,一做就要幾十分鐘,他沒耐心了,索性跑出去玩了······大家想想,這樣的人學習能好嗎?將來能建設我們美麗的祖國嗎?
可想而知,要學習好,要對國家有貢獻,那做每一件事就一定要有耐心、恒心,失敗了要永不灰心,跌倒了再可以爬起來,在困難面前要永不放棄,追求自己的目標,這樣才會成功,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同學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努力吧!
7. 王曦之故事四百字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圣”之稱。
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后為會稽內(nèi)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xiàn)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xiàn)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書圣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yǎng)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tài)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yǎng)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
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jīng)》,便將拿些鵝送給他
王羲之欣然答應,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8. 勤學苦練的王羲之五百字讀后感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的大書法家,今天我讀了有關他的故事。他出身土族,才華過人。王羲之有個癖好,就是不管走到哪里都好收集好鵝買回去觀賞。
王羲之一生的墨跡很多,最著名的屬《蘭亭序》,這是他同朋友們游蘭亭時為唱和集所寫的,共28行,324個字。他信手寫來,瀟灑流暢,成為中國行書的絕代佳作。如今,不但浙江紹興的蘭亭序成為了游覽名勝。而且,全國各地的旅游勝地都有他的作品。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在武漢黃鶴樓里就看見一處墨池。旅游的人們在蘭亭之側(cè),鵝碑前,墨池畔,講述著這位書圣的故事。
王羲之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他小時候七歲才開始學習書法,與別的同學相比,不膽毫不出眾,而且還不如人家。但他無論吃飯還是休息,都在捉摸字體的結(jié)構(gòu)及其寫法。并邊想邊用手在身上畫,天長日久,衣服被子都被他的指頭劃破了??吹竭@里,我覺得王羲之刻苦學習、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沒人能比的。
王羲之不但勤勞苦練,而且練習的時候還全神貫注。有一次,他正在埋頭練字,家人把飯給他送到了書房。由于太專心,他就把寫字用的墨當成蒜汁蘸著吃了。他經(jīng)常在池水旁書寫練字,用池水刷筆洗硯,時間長了,池水也變黑了,所以被叫做墨池。
《王羲之》的故事告訴我: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天才,許多人都是靠后天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書圣王羲之忘我的學習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9. 名人故事大全400字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jù)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于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chǎn),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fā),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shù)貍鳛槊勒?。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yè)。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yǎng)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jīng)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zhí)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jīng)》,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fā)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jù)現(xiàn)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xié)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里。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jīng)》中受到啟發(fā),開始用心讀書。轉(zhuǎn)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jīng)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chǎn)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lián)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lián),這兩幅對聯(lián)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于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業(yè),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y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尋訪天下名醫(yī),虛心求教,終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y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xiàn)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xiāng)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zhí)著精神終于感動了陳長興,終于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chuàng)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圣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fā)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于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柳公權(quán)戒驕成名》
柳公權(quán)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fā)現(xiàn)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墻,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于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jīng)》。經(jīng)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jīng)》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yǎng),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于,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于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后人稱為“書圣”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wèi)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fā)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于,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jīng)過刻苦攻讀,他終于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里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jié)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于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于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張三豐創(chuàng)太極》
張三豐,名全一,又名君實,號三豐,又號元元子,因不修邊幅,又名張邋遢,遼東懿州(今遼寧彰武西南)人,明朝英宗時被封為“通微顯化真人”。關于他的傳奇故事當時曾經(jīng)廣泛流傳于民間,甚至把他看成了神仙。我們大家都知道太極拳吧?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柔中帶剛!你知道張三豐到底怎么創(chuàng)造的太極拳嗎?
《諸葛亮喂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瑯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后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為了上學,發(fā)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jīng)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jīng),終于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xiāng)鄰的資助下,拜陜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fā)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于練成了岳家搶,并率領王貴,湯顯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fā)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么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后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yī)學家。華佗發(fā)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 *** ,比西方的 *** 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y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yī),華佗小時候?qū)W醫(yī),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
《皇甫謐浪子回頭》
皇甫謐,魏、晉年間人,是西晉著名的學者和醫(yī)學家?;矢χk小的時候玩劣異常,被村子里的人稱為小霸王,一次,他將同窗受氣包家的棗樹的樹皮鏟掉,使得棗樹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嬸嬸的教育下,皇甫謐終于浪子回頭,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jié),“為什么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伙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fā)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后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這個辯題,我覺得,關鍵詞有2個,【成功】和【復制】
反方,尤其要抓住【復制】這個詞,向大家明確一點:【復制】,就是全盤拷貝,一成不變地照抄;如果根據(jù)自己的自身情況進行了調(diào)整,就不是【復制】,而是【借鑒】、【學習】,或者什么別的了
比如,有人要在中國【復制】蘇聯(lián)的十月革命,就注定獲得不了成功;而毛(和諧)澤{和諧}東同志吸取了蘇聯(lián)的經(jīng)驗教訓,結(jié)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就取得了成功
為什么說“成功不可以復制”呢?因為,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情況總是在不斷變化的,不會有條件完全相同的兩次事件的……
=========
還有,不得不說一下,什么叫【成功】
對方如果舉例,類似化學實驗那樣的,即使完全復制每個步驟,也鐵定會發(fā)生相同情況的,我們不能說那是【成功】,只能說,那是自然規(guī)律
對方也許可以舉出兩個“操作步驟”完全相同的“成功”案例,但是,我們依然不能認為那是在【復制】成功,只能說,兩次不同的“成功”,是各自的人員以不同的努力方式,應對不同情況之后取得的成功……
生搬硬套的【復制】,是絕對不行的,你說要素材,給你一些:
大家認為“蕭規(guī)曹隨”是成功的復制,但結(jié)果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蕭規(guī)”終于沒能堅持到最后
大渡河,國軍想要復制清軍活捉石達開的成功,但是,結(jié)果大家知道,大渡河戰(zhàn)役,成為老毛導演的又一幕威武雄壯的英雄贊歌
太多的事情,看似相似的條件,但僅因為幾點小小的不同,成功與失敗就發(fā)生了完全的逆轉(zhuǎn)。
所以,想要依靠完全的【復制】來取得成功,而不考慮不同因素的差異,是完全不可取的教條主義……
==================
回答補充:
所謂“盤問總結(jié)”,并不是每種賽制都有這個環(huán)節(jié)的。
“盤問總結(jié)”,一般是根據(jù)剛才雙方各自的盤問進行一個小結(jié),或者針對對方回答的不足進行趁勝追擊,或者對本方來不及回答,或回答不完善的地方進行適當補充,以免留下太多漏洞
與四辯總結(jié)不同的是,“盤問總結(jié)”是針對盤問階段的小結(jié),是后續(xù)更激烈的階段的前奏,出擊要有力度,防守要有強度,重在“擴”;而后者是整個辯論賽的最后一次發(fā)言機會,一般是對本方進行全面總結(jié),以及最后的觀點升華,總結(jié)要有厚度,拔高要有高度,重在“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021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