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62年,南宋第一位皇帝宋高宗趙構(gòu)宣布退位,其養(yǎng)子趙昚登基,是為宋孝宗。宋孝宗登基后僅兩個月,就頂住壓力,宣布為岳飛平反。因為岳飛是被宋高宗所殺,為了不讓宋高宗太難堪,宋孝宗在詔書中這么說:“(岳)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與追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后,特予錄用?!?/p>
宋孝宗把為岳飛平反的功勞算給了他的養(yǎng)父宋高宗。而根據(jù)《金佗稡編》記載,宋孝宗在私下召見岳飛之子岳霖時,宋孝宗卻說:
“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p>
宋孝宗在詔書中說岳飛“坐事以歿”,私下卻說“卿家冤枉”。這并非是宋孝宗心口不一,而是在面對太上皇宋高宗的時候,宋孝宗必須要展現(xiàn)出特有的智慧。
給岳飛平反后,宋孝宗要給岳飛擬定一個謚號,當時朝臣們初擬為“忠愍”,宋孝宗認為:“愍”字是使民悲傷之意,怕太上皇太過敏感,于是把岳飛的謚號改為“武穆”,這樣,既肯定了岳飛的功業(yè),也保住了太上皇的面子。
其實,為岳飛平反這件事,只是宋孝宗帝王生涯的一個縮影,歷史上的宋孝宗,雖然被后人譽為“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但他卻在“王道”和“孝道”之間,他徘徊了25年之久。
一、不虐貓的小男孩北宋發(fā)生靖康之恥之后,宋徽宗和宋欽宗被金人俘虜,宋徽宗的第九子趙構(gòu)逃出生天,在一幫宋朝遺臣的擁立下,建立南宋,是為宋高宗。宋高宗曾有一個親生兒子,名曰趙尃,3歲時就去世了。在接下來發(fā)生的“苗劉兵變”中,宋高宗驚嚇過度,疑似喪失生育能力,導致宋高宗膝下無子。為了宋朝江山社稷的傳承,宋高宗聽從大臣們的建議,決定從太祖一脈中收養(yǎng)一名養(yǎng)子。
宋高宗本是太宗一脈,他為何一定要從太祖一脈中挑選養(yǎng)子呢 有人認為,“靖康之恥”后,太宗的后裔大多被金人擄走了,只能選太祖一脈。其實,這種說法并不準確,金人擄走的只是皇室嫡支,太宗一脈的旁支還是有很多。宋高宗之所以要選太祖一脈,根本原因還是他信命,《宋史》云:
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
宋高宗認為:太宗一脈遭受國恥,皆因當時奪走了太祖一脈的江山,因果循環(huán),所以他才從太祖一脈中遴選繼承人。
因為宋高宗是宋太宗的六世孫,所以,他要從宋太祖的七世孫中挑選養(yǎng)子。經(jīng)過南宋官員仔細尋訪,當時南宋境內(nèi)宋太祖的七世孫共有1645人,而10歲以下的男孩只有10人。最終,在10人中選了兩個小男孩送給宋高宗來“面試”。
根據(jù)《揮麈錄》的記載,當官員把兩個小男孩送到宋高宗面前時,宋高宗見兩人一胖一瘦,胖孩憨態(tài)可愛,而瘦孩卻略顯拘謹,趙構(gòu)一眼看中胖孩,打算賞賜瘦孩三百兩銀子送他回家??烧谶@時,一只貓出現(xiàn)在二人面前,胖孩臨時起意,一腳將貓?zhí)唛_,而瘦孩卻鎮(zhèn)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宋高宗突然改變主意,將三百兩銀子送給了胖孩,留瘦孩在宮中撫養(yǎng),這個瘦孩就是后來的宋孝宗趙昚。
當然,這時候瘦孩還不叫趙昚,他叫趙伯琮,后來,宋高宗給他取了個名字,叫趙瑗,字元永。
二、我家添了個新弟弟趙瑗剛?cè)雽m時,年方5歲。當時宋高宗年僅25歲,他不相信自己以后生不出兒子,所以,趙瑗雖然被養(yǎng)于宮中,也只是當作備胎來堵大臣們的嘴巴而已。出于這種目的,宋高宗將趙瑗托付給了后妃張婕妤來撫養(yǎng)。
張婕妤在后宮并不是最受寵的,突然間撿到一個皇子,如獲至寶,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利害關(guān)系。
隨著宋高宗無子,張婕妤坐享其成,將來可能會成為太后。宋高宗的寵妃吳氏眼紅了,他多次在宋高宗面前提出自己也要撫養(yǎng)一位皇子,宋高宗也覺得只撫養(yǎng)一位風險太大,不如養(yǎng)兩個對比一下,所以,他又從太祖七世孫中挑選了一位叫趙伯玖的小男孩交給吳氏撫養(yǎng),改名為趙璩。
如此一來,宋高宗就有了兩個養(yǎng)子,老大趙瑗為張婕妤撫養(yǎng),老二趙璩為吳氏撫養(yǎng)。后來,宋高宗立吳氏為皇后,即吳皇后,次子趙璩則成了皇后的養(yǎng)子,意義自然不同。人們皆以為,太子之位必定歸趙璩莫屬,連宋高宗的母親太后韋氏也把寶壓在了趙璩身上,沒想到的是,宋高宗的選擇卻出乎大家的預(yù)料。
轉(zhuǎn)眼間,老大趙瑗、老二趙璩都到了壯年,宋高宗還是沒拿定主意到底立哪個為太子,一日,宋高宗突發(fā)奇想,讓人遴選20名美女入宮,分成兩撥,10人送到老大趙瑗府上;另外10人送到老二趙璩府上,過了一段時間,趙構(gòu)又下令將20名美女召回,命醫(yī)女一檢查,發(fā)現(xiàn)老大府上的10名美女都是“完璧”,老二府上的10名美女都已非處女,而且還有兩位已經(jīng)懷有身孕。
雖然宋高宗本人也好色,但他知道選一個不好色的接班人對宋朝更有利,這一點毋庸置疑。因此,到底選誰做接班人,宋高宗已經(jīng)有了答案。
當然,《宋史》認為,老大趙瑗見到10位美女時也曾把持不住,關(guān)鍵時刻,他的老師史浩提醒了他,才讓他贏了弟弟一局。但不管如何,老大能聽從老師的勸諫,也說明他是值得托付之人。
三、暴雨中的父慈子孝公元1160年,宋高宗在母親去世后逐漸倦怠,他宣布將老大趙瑗封為建王,正式立為皇子,而趙璩則被定性為“皇侄”,徹底與皇位無緣。兩年后,宋高宗宣布立趙瑗為皇太子,并將其改名為趙昚。又過了一個月,宋高宗宣布禪位給皇太子,自己退居為太上皇,趙昚因而成為南宋第二位皇帝,是為宋孝宗。
在宋高宗禪位、宋孝宗登基的那天,天降暴雨。儀式舉辦完成后,太上皇(宋高宗,下同)一身輕松,要起身回宮休息,新皇帝(宋孝宗)拋下文武百官,執(zhí)意要冒著大雨親自護送太上皇回宮,在嘈雜的雨聲中,宋孝宗用身體護住太上皇,全身都被淋濕了?!端问贰吩疲?/p>
班退,太上皇帝即駕之德壽宮,帝(指宋孝宗)服袍履,步出祥曦殿門,冒雨掖輦以行,及宮門弗止。
宋高宗非常感動,他想,親兒子也不過如此吧,在宋孝宗走后,宋高宗對身邊的宮女太監(jiān)連聲感嘆:
“付托得人,再無憾矣?!?/p>
其實,宋高宗選宋孝宗接班,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對于宋高宗來說,他在危難中建立南宋,被金人一路追趕,卑微求和,他退位后,最想得到的是被認可和尊重,恰巧,他需要的東西,宋孝宗都能給他。
對于宋孝宗來說,他本是一位落魄的“太祖后裔”,有幸被宋高宗養(yǎng)于宮中,并且還坐上了九五之尊的寶座,他對宋高宗的感激,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所以說,暴雨中的“父慈子孝”,并不是逢場作戲,這是南宋新舊兩任皇帝用真情實感來各取所需。
四、朕要北伐!宋孝宗繼位時,已經(jīng)36歲,雖然不是少年,但進取之心不減,繼位剛兩個月,就頂著巨大的壓力為岳飛平反。但為了顧及太上皇的面子,宋孝宗非常注意自己的措辭,生怕觸碰太上皇的逆鱗。
宋孝宗為何一定要為岳飛平反呢 除了因為岳飛的確冤枉外,還因為宋孝宗是一個結(jié)結(jié)實實的“主戰(zhàn)派”。他要著手北伐!他要收復失地!這是他心中的大志,所以,為岳飛平反,非常必要!
幾個月前,金主完顏亮被殺,金人內(nèi)亂了大半年,正是北伐的好時機,宋孝宗剛登基,意氣風發(fā),每次見到太上皇都“必力陳恢復大計”。太上皇不以為然,因為太上皇知道,自己剛登基那會也想北伐,后來不照樣被金人打得屁滾尿流 所以,宋高宗對宋孝宗北伐這一套是不贊成的,他早就被金人嚇破了膽了。
宋孝宗不吃太上皇這一套,他極力勸說太上皇,讓太上皇支持他北伐,太上皇最終決定不再干涉他北伐之事,宋孝宗如猛虎出山,準備大干一場。
后世認為,宋高宗時是有名臣無明君,宋孝宗時是有明君而無名臣。的確如此,宋孝宗決定北伐的時候,老將韓世忠已經(jīng)死了11年了,岳飛也已經(jīng)被害20年了,四川名將吳玠犧牲23年了,吳玠的弟弟吳璘也躺在了病榻上,宋孝宗放眼望去,當年的抗金名將僅剩下一個66歲的張浚。
為岳飛平反后,宋孝宗立即召來年過花甲的主戰(zhàn)派老將張浚入朝,張浚雖然寶刀未老,但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宋孝宗握著張浚的手說道:
“我家有不共戴天之仇,朕不及身圖之,將誰任其責 ”
從宋孝宗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是真心想北伐,并不是做樣子給誰看。
張浚在老朽之年又一次得到重用,頓時雄心萬丈,信誓旦旦地開啟了北伐之旅,史稱“隆興北伐”。
張浚的大軍趁著銳氣陸續(xù)收復靈璧、虹縣等地,無奈多年不抗金,能力大不如前,僅僅一個月過后,金兵卷土重來,張浚兵敗了,被貶南下,半路上病逝,含恨而終。
原來,金主完顏亮去世后,金世宗完顏雍繼承了皇位,此人驍勇善戰(zhàn),在北境征服了大小部落,另外,金世宗完顏雍省吃儉用,以身作則,有“小堯舜”之稱。
宋孝宗是明主,金世宗也是明主,當一個弱國的明主遇到了強國的明主,真是前者的不幸。
金世宗掌控大金之后,面對南宋的北伐,惱羞成怒,他立即命金人揮兵南下,迅速攻占淮河以南,張浚的兵馬仿佛遇到了克星,之前收復的失地,瞬間丟得一干二凈。金世宗似乎還不罷休,他打算繼續(xù)南下,威逼南宋低頭。
如此局勢,宋孝宗一句“干就完了”,太上皇坐不住了,太上皇力勸宋孝宗:
“大哥,俟老者百歲后,爾卻議之?!?/p>
意思是說:大兒子呀,你想北伐,等我死了之后,再說吧!大臣們也紛紛逼宋孝宗議和。
外有大臣掣肘,內(nèi)有太上皇驅(qū)動,宋孝宗說好的“隆興北伐”,最后卻變成了“隆興議和”。
雖然議和了,宋孝宗內(nèi)心不甘,仍惦記著北伐。宋孝宗曾起用當年在采石之戰(zhàn)中打敗金兵的文臣虞允文為相,想讓虞允文擔起北伐的重任,在虞允文去四川整頓軍備時,宋孝宗還不忘和其約定:若你從四川出兵北伐,朕還在猶豫,那就是朕負了你!若朕已經(jīng)出兵,你還未行動,那就是你負了朕!
只可惜,后來虞允文病逝,宋孝宗心心念念的北伐再一次泡湯了……
面對滿朝主和派的大臣,宋孝宗曾不解地問:
“若你家有一百畝地,被強盜奪走五十畝,你難道還會和和氣氣地和強盜商量,讓他乖乖把地還給你嗎 ”
是啊,如果是個人利益,大家都能明白,一上升到朝廷層面,那些文人們就多了許多考量,他們或許早已習慣了臨安城的歌舞升平,至于長江以北,或許無人記起那曾是宋朝的國土了。
所以說,宋孝宗時有明君而無名臣,從這一點說,宋孝宗是痛苦和孤獨的。
五、孝道還是王道 宋孝宗36歲繼位,當了27年皇帝。他在位的27年中,有25年都是陪伴太上皇宋高宗一起度過的。宋高宗活了81歲去世,當了25年的太上皇,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上文說過,宋孝宗對宋高宗的感激,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而宋高宗對宋孝宗的干預(yù),也是客觀存在的。在這25年內(nèi),宋孝宗一直在孝道和王道之間徘徊。
舉個例子,有一次,太上皇到靈隱寺喝茶,寺內(nèi)有個出家人表現(xiàn)得非常殷切,太上皇和他攀談了幾句,才知道他曾被上司誣陷,無奈才出家的。
太上皇回到宮中,要求宋孝宗恢復此人的官職,宋孝宗派人一查,此人本就是奸佞之徒,多次貪污受賄,不應(yīng)該復職。
半個多月后,太上皇再一次到靈隱寺,看到那個出家人還在寺中,回宮便大動肝火,責怪宋孝宗不把自己的話當回事,宋孝宗百般解釋也無用,最后只得讓“王道”屈服于“孝道”,將他復職。
是啊,對于宋孝宗來說,養(yǎng)育之恩本身就難以報答,再加上皇恩大于天,他只能用無底線的孝道來回報宋高宗,即使是事關(guān)國家政務(wù),他也要屈從。
宋孝宗的北伐事業(yè)、宋孝宗的人事任命,宋孝宗的日常起居,都要屈從于太上皇,他想執(zhí)行“王道”,但必須執(zhí)行“孝道”,這種糾結(jié)的日子,他過了25年。
筆者認為,在南宋歷代帝王中,宋孝宗的確最有作為,但宋孝宗一生遭遇三大無奈:
第一,宋孝宗空有北伐之心,卻無北伐之將。
第二,宋孝宗登基后野心勃勃,無奈遇上金朝雄主金世宗。
第三,宋孝宗立志要做一代明君,無奈被太上皇用“孝道”捆綁了25年。
正如蔡東藩先生在《宋史演義》中評價宋孝宗一樣:
“讀宋史者蓋不能無惜焉?!?/p>
讀宋史的人,無不為宋孝宗而惋惜!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岳飛是一位宋高宗時期被冤殺的南宋抗金名將。在岳飛死后幾十年,金國都廣泛流傳著“岳飛不死,大金滅矣”,可見岳飛的威名!
1162年,宋高宗傳位給宋孝宗。宋孝宗這一輩子只做了三件大事:給岳飛平反、北伐金人、治理國家。給岳飛平反,目的是北伐金人。治理國家,也是為了積蓄力量北伐金人。宋孝宗先是以宋高宗的名義下詔為岳飛平反昭雪,將岳飛官復原職。之后再把岳飛的遺體依禮改葬。后來又為岳飛建造“忠烈廟”以示紀念,追封岳飛為鄂王。岳飛終于沉冤昭雪,恢復了抗金名將的名譽。那么宋孝宗為何要替岳飛平反?
在岳飛死后,宋金之間達成了合議,但卻不是像澶淵之盟一樣的平等條約。條約規(guī)定南宋向金稱臣,每年向金進貢25萬兩金銀,絹25萬匹。金朝使臣每次來宋都會對宋高宗任意謾罵,使趙構(gòu)顏面盡失,毫無帝王尊嚴可言。此時的宋高宗才悔不當初,后悔害死岳飛,以至于現(xiàn)在無將可用。
岳飛之死已經(jīng)引得天下不滿,廣大知識分子和老百姓對岳飛的死始終憤憤不平,對宋高宗的不滿言論越來越多。在岳飛被殺三年后,內(nèi)侍右武大夫張伯麟在太學壁上題字:“夫差,爾忘越王之殺爾父乎?”當時宋徽宗已經(jīng)在金國受盡折磨而死,所以大家都明白這話是諷刺宋高宗的。
宋孝宗心里明白,不為岳飛平反,難以收攬民心,難以激勵將士抗敵,對宋王朝統(tǒng)治不利。但是如果為岳飛平反,勢必會得罪宋高宗,此時的宋高宗是太上皇,身居高位,在朝廷上還是很有話語權(quán)的。再加上此時秦檜已死,于是宋孝宗就把冤殺岳飛的責任全都推到秦檜頭上,造成了冤殺岳飛的罪魁禍首不是宋高宗趙構(gòu),而是奸相秦檜的假象。
真正的罪魁禍首宋高宗并沒有被追究,反倒是秦檜成了替罪羊。
公元1127年11月27日夜,宋太祖趙匡胤六世孫秀安僖王趙子偁的府里,人聲嘈雜。不久,就聽到從夫人的房間里傳出了嬰兒“哇哇”的啼哭聲,原來是趙子偁第二個兒子出生了。這個孩子出生的時候,紅光滿室,如日正中。讓趙子偁想不到的是,這個小孩在六歲那年,碰到了宋高宗選嗣,在數(shù)千人中被挑選上了,成為了皇位的候選人之一,他就是后來南宋的第二代皇帝:宋孝宗趙昚。
宋高宗的無奈宋高宗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后代,眾所周知,大宋江山是由宋太祖趙匡胤開創(chuàng)的。據(jù)野史記載,趙光義在“燭影斧聲”弒兄奪位后,不僅謀害了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還炮制了“金匱之盟”的謊言。從此以后,北宋的皇帝便沒再從趙匡胤的后人中出現(xiàn)過,按理說,趙昚是沒有機會登上皇位的,這個天大的狗屎運是如何砸到他頭上的呢?
靖康二年(1127年)剛剛滅掉遼國的金國一鼓作氣,南下攻破了北宋首都東京,將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全部俘虜,同時還抓走了宗室子弟、后宮嬪妃、大臣共計3000多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
當時僥幸逃過一劫的康王趙構(gòu)在南京應(yīng)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稱帝,是為宋高宗。宋高宗趙構(gòu)雖然后宮嬪妃眾多,但是只有潘賢妃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即為元懿太子趙旉。
公元1129年,金兵夜襲揚州城,正在行宮與嬪妃淫樂的宋高宗聽到這個消息后,一下子受到了驚嚇,從此便失去了生育能力。不久,宋高宗又碰上了苗傅與劉正彥密謀叛亂。苗傅逼迫宋高宗退位,立年僅三歲的趙旉為傀儡皇帝。宰相張浚舉兵討伐苗劉叛軍,維持了二十多天的苗劉兵變失敗,趙旉由此受到驚嚇而生病。有一天,有一個宮人在趙旉房中一不小心將金香爐碰倒,落地聲把趙旉嚇得全身抽搐,病情每況愈下,不久就夭折了。
趙旉死的時候,年僅二十三歲的宋高宗年輕氣盛,加上后宮嬪妃無數(shù),剛開始沒把皇嗣問題當成大事。可是過了兩年,始終不見哪個嬪妃傳出喜訊,這就不能不引起朝臣的猜測。而宋高宗也似乎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每天愁眉不展,密詔太醫(yī)診治,三餐補藥不斷,但是,想重振往日雄風的愿望依舊渺茫。
宋高宗不能生育之事也讓群臣們感到不安起來,為了保證大宋江山后繼有人,于是就有人上書皇帝,提議從宗室后裔中挑選品行賢良的人暫時攝皇太子位,以待宋高宗的子嗣出生。如果宋高宗將來生出皇子,到時候再廢除皇太子之位,行封蕃處理,這樣既可以告慰太祖的在天之靈,又可以堵住眾人之口。
就在這個時候,隆祐太后做了一個怪夢,驚了她一身的冷汗。隆祐太后思前想后,仍覺得事態(tài)嚴重,還是告訴宋高宗為好。隆祐太后說:“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太祖了。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他的后裔更是凋零離散,實屬不易。當今皇帝無嗣,應(yīng)當把皇位歸還。”宋高宗聽到,沉默不語,雖然不悅,可是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實又擺在面前。經(jīng)過反復考慮之后,宋高宗也認為形勢所趨,如今之計只能依群臣的建議,從宗室子弟中選出一個人暫時作為儲君培養(yǎng)。
于是,宋高宗就找來朝臣商議此事,朝臣看到宋高宗親提此事,也就不再避諱,紛紛上書皇帝,或稱贊太祖高風亮節(jié),勝過堯舜百倍,或請宋高宗盡快挑選宗室賢良之人作為皇儲培養(yǎng)。
于是,在紹興二年(1132年),趙匡胤的第七世孫,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被宋高宗選中,將其收養(yǎng)于宮中。30年后,趙昚在宋高宗退位后,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是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了宋太祖一系。
皇太子的考驗趙昚被宋高宗收為養(yǎng)子,絕非偶然。公元1132年,朝廷正式派人選嗣。經(jīng)過統(tǒng)計,宋太祖七世孫共有一千六百四十五人。在這些人中,七歲以下小孩共有十人,最終選出兩個相貌、才學、品德出眾的孩子供宋高宗定奪。兩個孩子一個胖,一個瘦,宋高宗認為胖小孩容易養(yǎng)活,決定留下胖小孩。于是,命人取出三百兩銀子送給瘦小孩,打發(fā)他回去。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只野貓從跟前經(jīng)過,瘦小孩紋絲未動,而那個胖小孩飛起一腳,將野貓?zhí)吡顺鋈?。宋高宗覺得胖小孩太過于輕狂,心有不善,將來對社稷不利,于是,宋高宗臨時決定,留下了瘦小孩。
這個瘦小孩就是趙昚。宋高宗為了培養(yǎng)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不僅為他安排了天下最好的老師,還在趙昚成年后,不斷加封,可是就是不肯將他封為太子。其實,宋高宗也有自己的想法,宋高宗當時才二十五六歲,不管是放在今天,還是在古代,這個年齡都不算太大。他對自己不能生育的事實仍不死心,他覺得經(jīng)過太醫(yī)院的調(diào)理和自己的努力,也許有朝一日,還會生一個兒子。
與此同時,在宮中頗感孤獨的吳才子提出也想撫養(yǎng)一個孩子,宋高宗就把當初淘汰的小胖孩重新召進宮中,這個小胖孩就是趙琢。趙琢長得胖乎乎的,頗有帝王福相,所以深受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的喜歡。這樣一來,趙昚就不是唯一的儲君候選人了,由此引起了朝廷內(nèi)外群臣議論不斷。大將張浚于是上書皇帝,讓皇帝早日正式冊立儲君,以平朝臣口舌。宋高宗支支吾吾解釋,現(xiàn)在宮中收養(yǎng)了太祖后代二人,當今讓他們學習文化知識,至于將來立誰為儲,還需仔細考察。
隨著年齡的增長,兩個孩子逐漸都長大了。趙昚也經(jīng)常就時政發(fā)表一些看法,多數(shù)還與宰相秦檜不同,所以,跟秦檜的關(guān)系一度非常緊張。秦檜于是就趁著病重之際撂了挑子,企圖讓其子代替自己繼續(xù)執(zhí)政。趙昚聽說后,就向宋高宗反映。
秦檜死后,群臣又一次將立儲提了出來。宋高宗這個時候,也覺得自己生子無望,就順應(yīng)了朝臣的請求,確定在趙昚和趙琢之間選擇一位立為皇太子。宋高宗為了弄清楚兩人之間誰更有帝王之才,就想出來了一個辦法。他同時賜給兩人宮女各十名,看看他們在女色面前的表現(xiàn)。趙昚的老師看穿了宋高宗的用意,于是就提醒趙昚不要動宮女的主意。果然,沒過多久,宋高宗又將宮女全部召回,派人一檢查,發(fā)現(xiàn)賜給趙琢的十名宮女,全部失去了處女之身,而賜給趙昚的十名宮女完璧如初。
就這樣,趙昚通過了宋高宗的考驗,于1160年2月,宮廷內(nèi)正式舉行了隆重的皇子冊封儀式。趙昚,歷盡艱難,終于成為了皇位的唯一繼承人。
1161年,金國再次南下侵宋。宋高宗在趙昚的陪同下,親率宋軍前往建康督戰(zhàn)。金國退兵后,宋高宗一直奉行的求和政策受到了軍民的一致聲討。于是,宋高宗在第二年的5月,頒布了一道詔書,說自己年齡大了,而皇太子賢圣仁孝,共下共知,久得民心,皇太子可即帝位,自己稱太上皇。到此,趙昚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是為宋孝宗。
后世普遍認為宋孝宗趙昚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在期間,不僅平反了岳飛的冤案,還大膽啟用主戰(zhàn)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對內(nèi)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乾淳之治”。
岳飛是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但是由于受到秦檜等人的誣陷入獄,最終被殺害。后來,秦檜等人的罪行得到昭雪,岳飛也得到了平反。具體來說,宋孝宗趙昚是平反岳飛的主導者,他下令將岳飛的遺骸遷葬于西湖畔的棲霞嶺,并且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此外,趙昚還下令編錄岳飛的功績,并且以各種形式宣傳岳飛的事跡和精神,從而讓岳飛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紀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33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成語故事——樹倒猢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