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曹操手里有最多的資源,且心機城府過人,一切從實際角度出發(fā),像極了出色的商人。所以,許多歷史愛好者都喜歡稱其為“曹老板”。
曹老板的人生,始終在朝著帝王的方向努力。然而令人費解的是,他曾距離皇位僅有一步之遙,可他卻始終沒有邁出最后一步,將機會留給了后代。
在建安元年以前,曹老板的事業(yè)還未出現(xiàn)任何曙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未來的前程鋪路。
建安元年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因為這一年曹老板的人生發(fā)生了巨大轉機。這年八月,曹老板來到洛陽,笑瞇瞇地進入皇宮,出來的時候拿著一道遷都許昌的圣旨。
曹老板成功了,他將天子“拐”到了許昌,自此之后他便有了一枚所有諸侯都不曾擁有的籌碼。掐著天子的小命,曹老板終于有了呼風喚雨的能力。
起初,獻帝將曹老板任命為大將軍。然而,袁紹卻對此表達了不滿,曹老板見狀立即將大將軍一職拱手相送。對于他而言,再高的官職也只是虛職,手里掐著皇帝的人才是東漢真正的掌舵人。隨著曹老板的聲望越來越高,各地諸侯都已將他視作天子的“代言人”。
漸漸地,朝中的軍國大政全都被曹老板一手控制。曹老板的影響力越大,獻帝的政治地位就越“靠邊”,到了后來獻帝連在朝堂上插嘴的機會都沒有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曹老板趾高氣昂地布局。
到了建安二十二年,不知是因為獻帝酒喝多了,還是受了曹老板的脅迫,這位天子竟允許曹老板使用與自己平級的旌旗及儀仗隊。
同年十月,獻帝贈予曹老板一頂掛著十二根珠串的禮帽。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種帶十二根珠串的禮帽,就是中國皇帝的皇冠。
可以說,這時的曹老板,只需來到小皇帝面前,親昵地對他說聲:“陛下,該退休了?!本湍軐⒉芪航降慕▏鴷r間提前個十幾年。
從曹老板這么多年的布局來看,他苦心經(jīng)營了這么多年,干了不少缺德事,目的十分單純,就是為了像前輩王莽一樣篡漢。
不過,老曹終究沒跨出這一步,而是將坐上龍椅的史詩一刻留給了兒子曹丕。為什么曹老板辛苦了一輩子,卻沒有嘗嘗勝利的果實呢
原因有三:
第一,稱帝是孫權的圈套。
孫權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曹老板是時候該稱帝了。孫權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為了騙取曹操的信任,為孫吳爭取發(fā)展空間,讓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吞并蜀漢。
眾所周知,在襄樊之戰(zhàn)中,孫權對關羽發(fā)動奇襲,間接幫了曹老板的忙。不過,此舉使吳蜀聯(lián)盟破裂,此時的孫權獨木難撐,必須獲得曹老板的支持。
倘若曹老板真的聽信了孫權的鬼話,在時機尚未成熟時坐上了不屬于他的龍椅,那么全中原的擁漢人士會集體將矛頭指向曹老板。
顯然,曹老板不是傻子,他早已洞悉了孫吳的計謀。所以,不論孫權說得多天花亂墜,曹老板絲毫不為所動。
第二,稱帝會導致朝廷內(nèi)亂。
前文我們已提到了,曹老板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擁漢派的關注。雖然在當時的朝廷里絕大多數(shù)大臣都是曹老板的“自己人”,但仍存在一些擁漢的老臣。
這些老臣起初并未與曹操發(fā)生矛盾,但在曹老板被封為魏公乃至魏王后,他們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所以,“漢”這塊招牌絕不能換成“魏”。就算要換,也得等曹家的影響力足夠,并能騰出手來壓制擁漢派再說。
第三,曹操曾多次表示不會稱帝。
自公元210年開始,曹老板每年都會發(fā)布一篇文章,告訴天下人自己絕不會覬覦皇權。在十年的時間里,老曹多次“自明本志”。
發(fā)自真心也好,演戲也罷,老曹此舉已掐死了稱帝的可能。如果現(xiàn)在突然一改口風,就是在否定自己的志向。在那個看重聲譽的年代,這種反差是致命的。
所以,不論如何,曹老板都必須把這場戲演完,直到他告別這個時代為止。
文章一開頭我們便說了,曹老板是個力求務實的生意人。只要收獲了實際利益,賺足了名聲和權力,區(qū)區(qū)皇帝之名舍棄又如何
“施于有政,是亦為政”,這八個字就是他的行動方針和思想方針。
曹老板已經(jīng)六十五歲了,當了小半輩子土皇帝的他早已對那張龍椅失去了興趣。登基的機會,還是留給年輕人吧。
3634429372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
曹操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他的才能在(三國鼎立)*時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220年(他)*在洛陽稱帝,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括號里是我認為有錯誤的地方。首先,曹操的才能是在東漢末年得到體現(xiàn)的,而不是三國鼎立時期!其次,公元220年是他的兒子曹丕在洛陽稱帝,而不是曹操自己。這時候才算進入三國鼎立時期!
修改后應該這樣表述:
曹操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他的才能在東漢末年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公元220年他的兒子曹丕在洛陽稱帝,中國進入三國鼎立時代。
曹操沒有稱帝,是因為在有生之年還沒有安排好,他就是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勢力,全部安排好。他當時如果稱帝,害怕天下人反對,他的皇帝夢就不能長久了,再一個他是因為年齡問題,等不到稱帝的那一天就已經(jīng)去世了。
三國鼎立,每個人都代表自己漢獻帝,三國的事情,他們把對方都稱作賊,比如說蜀國把魏國和吳國稱作賊,而魏國卻把蜀國和吳國稱之賊。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周瑜曾經(jīng)說過,曹操雖脫為漢相,實為漢賊。劉備也說過老賊不死,禍患未己。所以在三國時代,他們都稱對方為賊。曹操生前雖然未能統(tǒng)一天下,卻是他的后世魏國統(tǒng)一國家,而蜀國和吳國雖稱漢臣,卻雙雙亡國。
曹操成為漢賊,他確實干了對不起漢朝的事,蜀國要復興漢室,而吳國也是擁護漢室,曹操卻“俠天子一令諸侯”,得罪了天下人。當然在道德層面上是站不住腳,曹操在生前其實一直想做皇帝的,一只顧慮重重,怕天下人反對,最終也沒有稱帝。
其實曹操才是手段高明,考慮最周全,最深謀遠慮的一個統(tǒng)治者,他的格局是統(tǒng)一天下。而不像那些諸侯,稍微有點土地,就想著稱王,他采取了最利于自己的,方針和政策。而且不管正史也好,野史也好,都把他稱為賊,代代相傳,但現(xiàn)在都認為他是賊,歷史學家早就給他平反了,不但不是賊還是功臣。
曹操之客觀評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曹操是談三國的時候不得不說的一個人物。
在大家的眼中,十有八九都會認為他是奸雄,狡猾奸詐,謀朝篡位,而最令人發(fā)指的是他那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其實這基本上只是曹操的民間形象和文學形象,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是褒劉貶曹的,夸大了劉備及其眾將領的人物形象,作為反面襯托的曹操自然而然就成了奸猾之輩。民間的藝術表演又基本取材于《演義》,于是這些人物也就在老百姓的心中以《演義》的形象根深蒂固下來。
在了解上述兩種人物形象之外,其實我們還應該了解一下另一種史實的形象,即歷史形象。
剛才那句話句話是曹操在殺了呂伯奢一家之后說的。首先,殺,確實是殺了,但是是誤殺,在《三國志》、《三國演義》里面都有記載,所以應該是史實。其次,但兩個版本中曹操說這句話時的語氣是不一樣的,《演義》中描述的是理直氣壯,殺了就是殺了,這是無可救藥的奸;但在《三國志》中曹操是嘆息著說的,木已成舟,已無法挽回,只能自我安慰,因為他是將,他需要服眾,就必須為自己找個合理的理由,何況還得考慮當時的時勢...同時,這里也表現(xiàn)出了曹操的坦誠,他是真小人,想象世界上還有多少偽君子...
上述解釋并不能完全掩蓋曹操奸詐的一面,我也并不想反駁這一點,他是奸雄,我同意。但從客觀上來說,曹操并不僅僅是奸雄,而是一個統(tǒng)一的矛盾體。
曹操有奸詐兇狠的一面,殺許攸,斬邊讓...可見一斑;但他又有真誠豁達的一面,放魏種,釋陳琳...也很能說明問題。
曹操有時是閻王脾氣,有時又表現(xiàn)得兒女情長。他的臨終遺囑就充分表現(xiàn)了這一點。他一生好事壞事都干了不少,影響時勢甚至歷史的事業(yè)不少,卻都一筆帶過,盡是嘮嘮叨叨了一堆的家務事,分香賣履不說,還記掛著前妻丁夫人,怕無顏去見長子曹昂。蘇東坡說:“奸偽一生,死見真性?!薄F鋵嵤求w現(xiàn)了曹操的大氣,正所謂:“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br>不再多說,總而言之,從曹操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臉,既矛盾,又統(tǒng)一,可以說是:
既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
既狡猾奸詐,又坦率真誠
既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
既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
大家風范,小人嘴臉
英雄氣概,兒女情懷
閻王脾氣,菩薩心腸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45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