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震驚全國的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以及北京紅黃藍幼兒園猥褻虐童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小編立馬尋找沒有能夠幫助爸媽們教小朋友學(xué)會愛自己的書籍。今天就分享給大家這套《學(xué)會愛自己》繪本。一共有三輯,共14冊。
為什么要推薦這套書
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是長久的,總希望每時每刻都陪在他身邊,總希望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視力范圍”內(nèi)??墒?,孩子漸漸長大,他要走進幼兒園、小學(xué),要生活在一定的群體中,要去接觸更廣泛的世界。父母若想使自己的那份愛能長久陪伴著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盡早教孩子學(xué)會愛自己。
《學(xué)會愛自己》系列將幫孩子變成內(nèi)外皆強大的自我。這是一套主題特別的圖畫書,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套非常有幫助的教科書。
家長們讀了“學(xué)會愛自己”,會更了解孩子的世界,更懂得孩子的需要。
孩子們讀了“學(xué)會愛自己”,成長中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甜美的微笑。
《學(xué)會愛自己》全三輯(共14冊)。有關(guān)兒童必備安全教育、心靈教育繪本!3-8歲學(xué)齡兒童保護自我、善待自我的功能性繪本。
繪本分輯介紹
《學(xué)會愛自己》第一輯(全3冊)
1. 《不要隨便摸我》
——如果有成年人隨便摸你,你會勇敢地大聲說“不”嗎
本書曾獲本杰明富蘭克林親子教養(yǎng)類獎,是美國很多家庭和學(xué)校對孩子進行性保護教育的教材。書中通過一個兒童性侵犯的案例,教給孩子自己身體的哪些隱秘部位是任何人都不能隨意觸摸的,以及遇到性侵犯這樣的事情時該如何處理。
《不要隨便摸我》獲得兒童性心理發(fā)展與性教育專家胡萍動情推薦。
2. 《不要隨便親我》
——如果有人給你不喜歡的親吻,你會勇敢的拒絕他嗎
這本書不但教給孩子要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好地保護自己,也告訴大人們一個道理: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對他(她)的愛,才是真正愛他(她)!
《不要隨便親我》在德國最大的網(wǎng)上書店兒童自我意識類圖書中排名No.8!
3. 《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
——如果有陌生人要帶你走,你會智慧地拒絕他嗎
說的雖然是大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主題,但是,其中介紹的一些應(yīng)對危機的方法卻是孩子們真正需要的,可以給孩子們很多幫助。
學(xué)會愛自己第一輯開創(chuàng)了兒童安全教育圖畫書之先河,成為該主題的必備之選。相對第一輯 孩子受到的外部威脅,第二輯更 避免孩子的內(nèi)心受到傷害。學(xué)會愛自己全系列將幫孩子變成內(nèi)外皆強大的自我。
《學(xué)會愛自己》第二輯(全4冊)
教孩子勇敢拒絕不當(dāng)對待,學(xué)會愉快接受自己和尊重別人。
本輯中,威脅的實施者恰恰是孩子身邊的伙伴,因此面向雙重讀者:讓受欺負的小朋友學(xué)會反抗,讓喜歡“惹事兒”的小朋友也受到教育。
故事情節(jié)巧妙有趣,道理融匯故事之中,能夠喚起孩子強烈的共鳴。
4. 《不要隨便欺負我》
——如果有人總是欺負你,你會勇敢地大聲說“不”嗎
欺負與被欺負的事情連環(huán)發(fā)生,當(dāng)小猴子受到欺負的時候,聰明的猴子媽媽教他成為了錯誤行為的終結(jié)者和拒絕無理要求的倡導(dǎo)者,錯誤行為又反過來得到了一一糾正。
5. 《不要隨便命令我》
——如果有人總是命令你,你會勇敢地大聲說“不”嗎
比利總是命令安迪做安迪不想做的事,甚至以“你要是不去,我就再也不跟你玩了!”來威脅他。慢慢地,除了害怕,安迪也習(xí)慣了被命令,但是他很不快樂。直到安迪忍無可忍地拒絕比利一次之后,才發(fā)現(xiàn):勇敢地拒絕無理要求,并不會讓自己失去朋友!
6. 《不要隨便嘲笑我》
——如果有人總是嘲笑你,你還能享受做自己的感覺嗎
動物們一見到鴨嘴獸就嘲笑起來沒完,因為它長得實在是太奇怪了。為了不再被嘲笑,鴨嘴獸漂洋過海,來到了一個叫做“澳大利亞”的地方。那里有肚子上有袋子的大兔子——袋鼠、長著小丑鼻子的考拉、從蛋里鉆出來的針鼴和不會飛的鴯鹋。鴨嘴獸在這里生活得非??鞓贰2荒芨淖儹h(huán)境,就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環(huán)境!
7. 《不要隨便改變自己》
——如果有人不太喜歡你,你還能勇敢地堅持做自己嗎
鯊魚看到人類那么喜歡海豚,便許下心愿讓人類喜歡自己。月亮送給它一雙腳,可當(dāng)它微笑著走上岸,卻把沙灘上的人都嚇跑了。利欲熏心的壽司店老板在鯊魚身上發(fā)現(xiàn)了商機,讓鯊魚在料理臺上做配料表演。很多人出于好奇來到這里,可是鯊魚覺得這和海豚受歡迎的方式不一樣,它最終領(lǐng)悟到:我還是去海里威風(fēng)地生活吧,那樣的我才像我啊!
《學(xué)會愛自己》第三輯(全7冊)
“學(xué)會愛自己”可以讓孩子:
①擁有自主意識,學(xué)會保護自己,懂得合理拒絕,積極尋求幫助。
②學(xué)會管理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懂得適可而止,不隨便放縱自己,養(yǎng)成良好習(xí)慣。
③拒絕校園暴力,更好地融入集體。
④肯定自我,為自己喝彩。
書中提供了“寫給家長的話”或者建議頁,使家長和孩子得到更加實用和專業(yè)的建議指導(dǎo)。
8.《不要隨便發(fā)脾氣》
——如果感到很生氣,你知道該怎樣發(fā)泄憤怒情緒嗎
9.《不要隨便對待自己》
——學(xué)會善待自己,做對自己負責(zé)任的主人!
10.《不要隨便順從別人》
——面對哪些情況時,你可以大聲說“不”呢
11.《不要隨便保守秘密》
——不是所有的秘密都要保守,你要學(xué)會保護自己!
12.《不要隨便放縱自己》
——如果你對喜歡的東西總想擁有更多,該怎樣學(xué)會控制自己
13.《不要隨便排擠別人》
——如果受到了排擠,你該怎樣重新融入呢
14.《不要隨便否定自己》
——如果跟別人不一樣,你能充滿自信地做自己嗎
書的最后,教育專家給家長們寫了一些建議:
對孩子們來說,父母是重要的傾訴對象。如果你的孩子突然不愿意去上學(xué);晚上常常感到害怕,睡不好;帶去學(xué)校的東西常常無緣無故地丟失或遭到破壞;對你說他喜歡激怒同學(xué)……出現(xiàn)這些情況時,毫無疑問,欺負與排擠的現(xiàn)象一定存在。
面對這個問題,家長應(yīng)該做些什么呢 非常重要的是要對孩子有耐心,要 孩子的感受與情緒;還可以找孩子的老師談?wù)?,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于被欺負和受排擠的孩子,要注意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引導(dǎo)他們學(xué)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并指導(dǎo)和幫助他們?nèi)シe極應(yīng)對所面對的問題。
對于欺負和排擠行為的實施者,父母和老師要教他們學(xué)會正確地扮演“領(lǐng)導(dǎo)者”角色,學(xué)會合作以及遵守規(guī)則。
父母可以采取的具體做法有:
●重視孩子的感受,幫助孩子承認和接受各種特別的、陌生的感受,進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
● 以身示范,讓孩子感情移入,學(xué)會在群體生活中設(shè)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尊重別人的感受。
●認真傾聽并給予積極的回應(yīng),成為值得信任的傾訴對象。
●發(fā)現(xiàn)并贊賞孩子取得的成績、孩子自身的優(yōu)點和潛藏的能量,與孩子一同分享他的成功經(jīng)歷,讓他即使身處困境中也充滿勇氣。
●讓孩子多參與群體活動以及重要的事情,增強他的參與感。
媒體、讀者好評
通過小男孩與媽媽敞開心扉的聊天,講述了孩子應(yīng)該如何處理不想要的以及不合理的觸摸。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真實感受,維護他們拒絕的權(quán)利。前言中寫給家長的一封信給出了教孩子保護自己的有用建議。
——美國《學(xué)校圖書館雜志》對《不要隨便摸我》做出的評論
讓孩子變得強大,只要自己不愿意,就可以說不。這就是我對于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設(shè)想。
——《不要隨便親我》作者談創(chuàng)作設(shè)想
正如作者提到的“何時停止享受 何時開始形成良好的習(xí)慣 ”《不要隨便放縱自己》中列舉了多個事例,不僅喚起家長和孩子強烈的共鳴,也讓他們讀完后再次反思和改進孩子的日常行為。
——《驢耳朵》雜志(德國專業(yè)少兒媒評)
對于成人來說,拒絕別人都是難以開口的,更不要說是孩子。《不要隨便順從別人》引申出的主題是自我意識。書中的“阿不”是一個虛擬出的形象,它教小朋友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情景說“不”。
——德國讀者EricaStone
希望世界上所有小朋友都能明白“做對自己負責(zé)的主人,不要隨便對待自己”這句話的含義,能更加珍惜和愛護自己。
——《不要隨便對待自己》作者蔡仁善
書中精美插畫
甄選各具特色的美、德、日、比四國畫風(fēng),在寓教于樂的故事中,領(lǐng)略不同國家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在這個變態(tài)層出不窮的社會里,誰來保護我們年幼的孩子 只有我們家長。
只有我們家長,才能做孩子的鎧甲,做孩子的城墻,將那些惡貫滿盈的歹毒拒之門外。
只有我們家長,才能充當(dāng)孩子的匕首,做孩子的鋼槍,不僅讓那些傷害他們的人付出代價,而且要讓整個作惡鏈條上的所有人血債血償。
《學(xué)會愛自己系列》全14冊小編推薦:168元/套
全國包郵,貨到付款,敬請放心購買。
由于新疆、西藏運費較貴,每套需補收30元運費差,請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單。
點擊 直接購買,可貨到付款!
神秘的“出入證”事件
疫情期間,早早學(xué)校憑出入證進出學(xué)校。
上學(xué)第一天,早早就發(fā)生了一個 “出入證事件” 。
第一天放學(xué)回家,早早爸爸發(fā)現(xiàn),她出入證的外罩破一個大口子,并且大小和原來的外罩也不一樣了。
爸爸問:
“這個出入證外罩怎么劃了這么大一個口子,好像不是你那個,這個是誰的???”
早早脹紅著臉,不說話。
爸爸感覺到早早當(dāng)下不太想回應(yīng)這個事,也就沒再逼問她。沒有死纏爛打,窮追不舍,他找了膠帶給早早把出入癥的外皮粘好了。
然后他把這件事情轉(zhuǎn)述給了我。
我認為爸爸這點做得特別好。
當(dāng)孩子不想說的時候,父母要允許孩子跟讓自己感到有壓力的事情多待一待,要有等待的耐心。
這樣一來,孩子自我排解壓力的能力會逐漸提高。
后來又過了兩天,我假裝很不經(jīng)意地問早早。
“早早,你那個出入證是怎么回事?”
“是我們班XXX的?!?/p>
“我能看看你的出入證嗎?”
“可以。”
“你可以給媽媽講講是怎么回事嗎?”
“她的出入證撕破了,她把我的出入證拿過去,把她的卡拿出來,把我的卡也拿出來,換了一下,換完之后就還給了我這個壞的?!?/p>
我接著問:
“好,那你當(dāng)時看到她換了嗎?”
早早臉就一紅,沒有說話。
基于我對孩子的了解,我認為她看見了,現(xiàn)在只是不想承認。
因為她知道這個出入證是自己的,應(yīng)該保護好才對,但她當(dāng)時沒有這么做。
我沒有拆穿她, 而是換了一種問法:
“孩子,小朋友把你的出入證外皮換了,你心里舒服嗎?”
“不舒服?!?/strong>
“既然感到不舒服,為什么不告訴他不能這樣做呢?”
“不是什么大事兒?!?/strong>
“對,不是什么大事兒,就是一個小皮皮,那如果以后你再碰到這樣的事,你覺得要怎么做會比較好?”
“我就告訴他,你別換我的卡,你別換我的證?!?/strong>
這個事兒就這么過去了。
“親”早早事件
說來也挺可愛的。
早早還跟我說過另外一個事兒:
他們班有個小男生總是愛舔她,舔頭發(fā)、舔手……舔所有能舔到的地方。
下課后就在操場上追早早,追到后抱住就開始舔,吃午飯時,這個小男生也坐在她旁邊,逮著個機會就舔她。
后來開家長會時,我和早早的班主任了解了一些她在學(xué)校的情況。
班主任跟我說:
“早早在學(xué)校做事非常謹慎,雖然表面不怎么說話,但是她心里特別有數(shù),是一個善良又寬容的孩子,社交也特別好。
有的時候下課了,會看到其他班的小朋友拉著早早的手,我都不知道小朋友是哪個班的。她人緣很好,不過,也想提醒您,早早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是要加強一些?!?/p>
我就把出入證的事兒跟老師也轉(zhuǎn)述了一下。
班主任的反饋是: 早早現(xiàn)在不太會說“不”,不會拒絕別人。
聽老師講完,我覺得老師給我敲響了一記警鐘!
早早是一個女孩,她需要知道: 既要能和善寬容地對待別人,同時也要有效地保護好自己。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要做出2個反應(yīng)
在解決上面兩個“小事件”時,我想分享給你我的經(jīng)驗:
1、找到“霸凌”的界限,分析事件本質(zhì)
有的家長聽完上面的兩件事,就覺得:
“我的孩子被欺負了!”
“我的孩子被霸凌了!”
事實上,沒有那么嚴重。
那些小孩兒對早早形成的不是霸凌也不是侵害, 是孩子還無法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
換證的小女孩兒,我推測是因為她自己的證兒破了,害怕家長批評她,于是她就分散壓力,把自己和別人的證調(diào)換了。
她不是主觀惡意,而是在自我保護,只是方法沒選對。
另一個舔他的小孩兒明顯是喜歡早早,他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表達。
心理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男孩在情商、心智發(fā)育上稍晚于女孩。
所以,通常在初中之前,男孩對女孩表達喜歡的方式都是令人生厭的,比如拽小辮兒、故意弄壞東西等。
2、平時就教孩子將安全意識的紅線拉起來。
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時,要分析事件的本質(zhì)。 判斷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被霸凌”或“被侵害”。
具體如何判斷,比如,什么是霸凌?
兩個指標:
1、對方主觀惡意,并且對孩子所實施的不好的行為是持續(xù)且重復(fù)性出現(xiàn)的。 滿足這兩個條件,那就是霸凌。
2、無論對方是否主觀惡意,他的行為讓孩子覺得非常不舒服了, 那么家長就要警惕了。
以上無論是哪種情況,都一定要做好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的培養(yǎng)。
我們都想要培養(yǎng)善良、溫和的孩子,但這絕不能以犧牲孩子的自我安全為代價。
這時候,就特別需要爸爸媽媽去引領(lǐng)孩子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其實在課上,老師也會帶領(lǐng)小朋友刻意練習(xí)說“不”。
比,當(dāng)別人做了你不喜歡的行為,或者對你說了你不想聽到的話,你就要大聲告訴對方:
“我不喜歡你這樣”;
“不要再這樣做了”;
“不要再說了”;
……
是 用那種強調(diào)的語氣和大的音量去說 。
因為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對方就感受不到你不愿意的態(tài)度。
老師說,早早也會說,但她是很溫和地說,所以小朋友就感受不到她真正的情緒,就會認為你默認這個 游戲 了,無論是操場上的追逐,還是抱住就舔。
贏得好人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也要將安全意識的紅線拉起來。
那次我和爸爸一起去開的家長會,爸爸聽完說“壞了,我最近一直在跟早早講, 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
我說:
“我天,你太超綱了。孩子的發(fā)展是一步一步往前遞進的。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當(dāng)你羽翼更加豐滿,能量更加充沛時,能有效地保護自己后,你才有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威力,你才有不怒自威的勁兒。
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概念?!?/p>
事實上, 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已經(jīng)在教早早大聲說“不”,甚至還讓她用小拳頭攥得緊緊地去打沙發(fā),大聲喊“不要動我”“不要碰我”。
目的就是讓她有 “熟練度練習(xí)” ,這樣,即使她遇到不好的事,也不會由于很陌生而感到恐懼。
我也經(jīng)常會跟早早聊起學(xué)校里面的發(fā)生的事兒,像我現(xiàn)在就會問:
“怎么樣?早早,那男孩又舔你了嗎?”
早早說:
“不舔我了,他的位置被老師調(diào)換了?!?/p>
說到這里,關(guān)于孩子自我保護的另一個關(guān)鍵點就是—— 家校溝通。
家長和老師常溝通,互相配合好,才能一起促成這件事兒。
后來早早跟我說:“
那個誰不舔我了,但是換了一個誰老來親我,但是他親我時,我就非常大聲的就告訴他,我不喜歡你,還會輕輕地把他給推向一邊?!?/p>
你看, 當(dāng)我們家長給孩子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時,孩子是可以接納的。
但前提條件是,你不能總?cè)シ穸ê⒆印澳阍趺茨敲窜浭磷友??”“你怎么能讓人家想怎么欺負就怎么欺負??
現(xiàn)在小學(xué)階段,我們還是會繼續(xù)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教導(dǎo)孩子安全自保是長期不間斷的過程,從幼兒園到小學(xué)到中學(xué)……
父母必須學(xué)會隨著孩子成長,不斷更新自保知識技巧,并及時傳遞給孩子。
如何建立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讓孩子一生溫暖純良是我們的教育目標,但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我不是個軟柿子,任人可欺。
我印象非常深,家長會的時候,有一個中國老師,一個外國老師。
中國老師跟外國老師說:
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早早。
我們要兩手都要抓,既不能讓孩子受欺負,也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小霸王。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聰明的父母會借助一些有效的輔助工具。
我認為 ,繪本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用的工具。
有兩套非常好的繪本推薦各位父母進行親子閱讀。
第一套: 《別讓傷害靠近你》
這套書教孩子遠離 隱性霸凌 和 身體侵害 。
共5冊,用5個同理心溫暖小故事、安全小貼士和講故事神器 “角色扮演手指偶” 讓孩子掌握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原則。
所謂的霸凌不只體現(xiàn)為毆打這類顯而易見的情況,也包括一些不易察覺的形式,比如隱性霸凌、 情感 霸凌、言語霸凌等等,它們對孩子的身心傷害同樣不容輕視。
如果孩子遭遇不斷的惡意人身攻擊和言語貶低怎么辦?
如果孩子被壞孩子盯上了,總被推推搡搡怎么辦?
如果孩子被孤立、被排擠、被造謠怎么辦?
如果孩子總是被開過分的玩笑怎么辦?
如果孩子遭遇性侵害的威脅,要怎么遠離危險?
我們應(yīng)該教會孩子及時辨別霸凌行為和侵害行為,遠離威脅,解決問題,而不是默默忍受。
及時辨別危險,主動遠離傷害。
在最短時間內(nèi)和家長溝通,讓父母不再擔(dān)心孩子的安全!
第二套: 《學(xué)會愛自己》
這套書教孩子免受性侵犯!學(xué)會保護自己。
如果孩子遭遇不好的事情,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真實感受,維護他們拒絕的權(quán)利。
讓孩子變得強大,只要自己不愿意,就可以說“不”。
除了教會孩子學(xué)會說不,同時告訴他們不能讓友情變?yōu)榍迷p的工具。
希望世界上所有小朋友都能明白 “做對自己負責(zé)的主人,不要隨便對待自己”。
學(xué)會抵御心理傷害,培養(yǎng) 健康 性格!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課題。
共勉。
愛心貼士: 這些書在我的抖音櫥窗正在以最優(yōu)惠的價格售出,大家可以在抖音搜索 “王小騫親子說“ , 打開主頁,進入商品櫥窗購買, 里面有更多好書推薦哦~
王小騫
著名主持人,親子教育專家,“王小騫親子說”創(chuàng)辦人,中科院心理所“婚姻與家庭心理輔導(dǎo)師”,中國婦女基金會“家庭成長計劃”愛心推廣大使,“愛育未來”家庭早期教育公益項目專家顧問。深入研究自我、家庭系統(tǒng)與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持續(xù) 探索 實用、可操作的兒童養(yǎng)育理念及家庭解決方案。因在家庭教育領(lǐng)域的踐行和強大的使命感與踐行力,深受百萬爸爸媽媽信賴。
從事教育工作這么多年了,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心得了。我個人的建議,循序漸進的教育,讓他逐步的認清現(xiàn)更好。
的成年人的世界總是非常的現(xiàn)實和殘酷,勾心斗角,情感中的爾虞我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既希望孩子能夠天真可愛,又害怕他們被社會傷害。循序漸進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
而我們在教育中就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教會孩子辨別能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非觀是孩子很重要的價值體系基礎(chǔ),是孩子判斷社會良善丑惡的基礎(chǔ),也是孩子辨別善惡、趨利避害的基本原則。想要讓孩子了解到社會的復(fù)雜不簡單,同時保有最基本的生活熱愛,就需要讓孩子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對錯的邊緣在哪里。
很多時候,生活中的殘酷就在于對錯的不等位,而一個人的價值觀會影響到他日后的生活態(tài)度,在面對生活的挫折時候,是積極應(yīng)對還是沉淪從流,這都需要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作為支撐。父母想要孩子有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就要從小慢慢開始塑造他們心中的正向價值觀。
2、教會孩子善良
在孩子的教育之中,有很關(guān)鍵的一點就在于對孩子良知的教育,一個有良知的人不僅僅是有基礎(chǔ)的是非觀,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擁有感知善良和選擇善良的能力。與人為善,播種善良往往能夠讓我們收獲到更多內(nèi)心的安寧與穩(wěn)定。
3、豐富孩子對生活的不同認知
誠然社會會有各種各樣的殘酷現(xiàn)實,但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很多閃光之處,有很多美好的地方,并且我相信生活中大部分時候都是明媚快樂的。
所以,我們的生活又怎么能因為那些隱秘的,不定的打擊而放棄掉自己本能擁有的光明
作為家長的我們想要在教育中賦予孩子良好的心態(tài),就要讓孩子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教會孩子與人為善。更要在生活中豐富孩子對社會的不同認知,讓孩子去交更好的朋友,體會更多人際上的正能量。
孩子之間的矛 盾在什么情況下,需要家長介 入?
1. 孩子主 動開口尋 求幫助的時候
“家長要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受欺 負了,因為有些家長喜歡詢問孩子在學(xué)校有人欺 負你沒?這樣會造成孩子沒被欺 負也跟家長說自己挨欺 負了。如果是家長沒有詢問,孩子主動說出自己在學(xué)校被欺 負了,那么家長要留意些。
通常來說,如果孩子自己覺得受 傷比較大,老 師都會主動跟雙方家長溝 通,如果是老師疏 忽了,沒有溝 通到,家長也可以主動找老 師溝 通下,相信老 師不會因為這種事兒就對家長或者孩子有看法。
2. 孩子和同學(xué)長期不和的時候
假如孩子總是說自己被欺 負了,問他/她的時候總說擔(dān) 心和同學(xué)處不好,或者關(guān)系不好很難過,那么家長應(yīng)該要引起重 視了。
3. 某些類型的沖 突反復(fù)發(fā)生的時候
當(dāng)詢問孩子具體細節(jié)的時候,發(fā)現(xiàn)反反復(fù)復(fù)總是差不多的沖 突,那么再說這些都是偶然的沖 突,就有點說不過去,應(yīng)該存在一些問題。
4. 有危 險的時候,或者帶 傷回來的時候
如果看到孩子之間的矛 盾升 級到暴 力,如打、咬等,明顯有人會受到傷 害,家長就應(yīng)該立刻介 入并制 止。但是,也不要馬上呵 斥進 攻 者,而是先救 出并安 慰受 傷的孩子。
當(dāng)孩子帶 傷回來,那么過 問一下也無 可 厚 非,只是,如何處理,追 究到什么程度,應(yīng)該在家和孩子商量好,充分尊 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5. 孩子總是愁 眉 苦 臉
孩子愁 眉苦 臉的原因可以有很多,被老 師批 評了,成績不理想了,和同學(xué)發(fā)生矛 盾了,都有可能。
可以委 婉地和孩子溝 通一下,“你最近總是愁 眉苦 臉,媽媽/爸爸很擔(dān)心,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媽媽/爸爸說哦~”不強迫孩子說,允許孩子保 留自己的秘 密,但也表達了一種傾 聽的愿 望,孩子會感受到你的尊 重,也體會到你的關(guān)心。這不僅有利于發(fā)現(xiàn)孩子和同學(xué)間的矛 盾,對親 子關(guān)系也是很有好處的哦~
介入時,家長不能做的和應(yīng)該做的事?
1. 相互指 責(zé)對方孩子
反而把矛 盾激 化了。這樣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而且家長粗 暴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會給孩子不好的影響。
2. 替孩子向?qū)Ψ降?歉
這樣的家長大多是很謙 讓和通 情達 理的,卻不知這樣的“謙 讓”意味著放棄了培養(yǎng)孩子責(zé) 任 感的良 機,也會傷 害孩子的自 尊 心,混 淆孩子的是 非 感。
如果你的孩子是攻 擊 者,要先把被 攻 擊孩子的注意力吸 引走,而后把你的孩子帶到一邊,然后平靜地、毫無怒 氣地、簡單地解釋他的行為是不被接 受的,并告訴他:“你踢了小東,他疼了?!蹦憧梢跃?告他再次攻 擊他人的后果:“要是你再這樣,我們就回家了。”發(fā)出這樣的警 告后,一定要說話算數(shù)。
然后道 歉的事,讓孩子自己來做,這樣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zé) 任 感。
3. 教孩子躲 開
首先,這種方式對于小孩兒來說有可能反應(yīng)不過來。
另外,當(dāng)自己孩子被欺 負時,逃 避不是辦法。經(jīng)常有些家長對孩子說:“咱惹 不起躲 得起。”但這并不是很好的辦法,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退 縮 性 人 格,甚至?xí)兊霉?僻、冷 漠、焦 慮。
兩個孩子發(fā)生沖 突,首先不能當(dāng)著弱的孩子去批 評那個強的。因為越批 評強的孩子,弱的孩子就會顯得越 弱。要讓那個強的先到一邊去,這會引起他的憐 憫心,讓他去憐 憫這個弱的孩子。只要他產(chǎn)生這種憐 憫心,就可以讓他道 歉后離開。然后我們再跟弱的孩子研究怎么對付這個強的。問問他,你是怎么被 打的,他為什么要打你,然后研究下次他再打你時,我們該怎么對 付他。
5. 總問孩子是否被欺 負
家長總?cè)ピ?問孩子是否在學(xué) 校挨欺 負了,這不光對孩子眼下會形成誤 導(dǎo),對孩子長遠的心理發(fā)展也不利。
總之,假如真的要介 入,家長決不能一邊倒,一定要理 性分析,控 制情緒,找到問題的根 源,然后心平氣和地去解決。要有一種呵 護的心態(tài),不僅對自己的孩子,也對別人的孩子多一些理 解和尊 重。
在家長解決問題的時候,孩子在一邊看著,也是學(xué)習(xí),父母假如能夠理 智、有策 略地處理問題,孩子也能學(xué)到不少東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scgf/1153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山居七年》:原來生活可以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