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400項符合查詢結果,庫內數據總量為1,733,326項。(搜索耗時:0.0202秒) [XML]
...呢?“抓藥”一詞說來話長,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與唐代孫思邈有關。人稱“藥王”的孫思邈,是唐代著名醫(yī)藥學家。他自幼聰穎好學,自謂
欄目:雜談 作者:醫(yī)案日記
大半夏湯唐·孫思邈《千金翼方》:大半夏湯處方 : 半夏(湯洗)、茯苓,各三錢。功能主治 : 治傷寒膈間有寒痰。用法用量 : 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煎至一鐘,不拘時服。摘錄 :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金匱要略》...
欄目:偏方秘方 作者:中醫(yī)世家
前世今生藥王茶藥王就是孫思邈,西魏大統(tǒng)七年(公元541年)出生于今陜西耀州區(qū)孫原村。他歷經 了西魏、北周、隋、唐4個朝代,于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去世,高壽141歲。世人公認孫思邈是懸壺濟世的神醫(yī)。一代藥王,名副其...
欄目:茶常識 作者:品茶
...醫(yī)博士,隋大業(yè)六年(610)主持 編撰《諸病源候論》。孫思邈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陜西省耀縣)人,581~682年。人們尊稱他為“藥王”。他從小勤奮好學,七歲讀書,每日背誦一千多字,有“圣童”之稱。到了二十歲,已精...
欄目:雜談 作者:醫(yī)案日記
...經形成了一種風俗與文化現象。而它的由來,據說和藥王孫思邈、名醫(yī)李時珍都有關系。相傳唐代孫思邈
欄目:雜談 作者:醫(yī)案日記
...宗名山圣地,唐以前稱玉磬山、北五臺。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541—682)長期隱居此山,采藥制藥,研究藥理醫(yī)術,看病行醫(yī),治好諸多疑難雜癥,被時人尊為“藥王”,后人為紀念孫思邈的善行,將山名改為“藥王山
欄目:雜談 作者:佚名
...堆,而是倒在路上。有關此種習俗,相傳有段故事。唐代孫思邈雖為一代名醫(yī),依然慈悲為懷,游醫(yī)民間,為百姓診病療疾。有一次,孫思邈行醫(yī)途經一個小鎮(zhèn),見一老漢正把一砂鍋的中藥渣傾倒于門外
欄目:雜談 作者:佚名
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食治方》中,:“安身之本,秘資于食,救疾之速,必憑于藥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藥忌者,不能以除病也。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悅神爽志,以資血氣。若能用依平疴,釋情遣疾者,可謂...
欄目:雜談 作者:醫(yī)案日記
...金方》又稱為《千金要方》和《備急千金要方》,是藥王孫思邈所著的中國古代中醫(yī)學經典著作之一。孫思邈靠著診治病人獲得的臨床經驗與對前人的醫(yī)學研究,大約在永徽三年撰成了醫(yī)學著作《千金要方》,共三十卷。其中,...
欄目:歷史探究 作者:說歷史
...頭昏眼花等癥。遍請名醫(yī),屢服良藥都不見好轉。湊巧,孫思邈途經此地順道探望近親。少尹聞訊,急令相請。孫思邈坐定,按其
欄目:雜談 作者:醫(yī)案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