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以突然發(fā)作、呼吸喘促、喉間哮鳴有聲,甚至張口抬肩,鼻翼扇動,呼吸困難為特征。本病分發(fā)作期和緩解期,病位主要在肺,與脾腎有密切關系。
典型的支氣管哮喘,發(fā)作前有先兆癥狀,如打噴嚏、流涕、咳嗽、胸悶等,如不及時處理,可因支氣管阻塞加重而出現(xiàn)哮喘,嚴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現(xiàn)紫紺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平喘藥物治療后緩解。某些患者在緩解數(shù)小時后可再次發(fā)作,甚至導致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此外,在臨床上還存在非典型表現(xiàn)的哮喘,如咳嗽變異型哮喘,患者在無明顯誘因咳嗽2個月以上出現(xiàn)哮喘,夜間及凌晨常發(fā)作,運動、冷空氣等誘發(fā)加重,氣道反應性測定有高反應性,抗生素或鎮(zhèn)咳、祛痰藥治療無效,使用支氣管解痙劑或皮質激素有效,但需排除引起咳嗽的其他疾病。
一、發(fā)作期
(一)癥狀
哮喘以突然發(fā)作,呼吸困難,喉問哮嗚音甚至張口抬肩、鼻翼扇動為特征,發(fā)作期除上述表現(xiàn)外,多惡寒發(fā)熱,喘急。
(二)治法
(1)選穴 大椎、定喘、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及前胸、尺澤、曲池及上肢內側、列缺。(見圖2-3-1、圖2-3-2、圖2-3-3、圖2-3-4、圖2-3-5)
(2)定位 大椎: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定喘:在背部經外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O.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天突:位于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膻中:位于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四肋問,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列缺: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3)刮拭順序 先刮頸部大椎,背部定喘、肺俞,然后刮天突、中府、膻中及前胸,再刮上肢內側,重刮尺澤、曲池,最后重刮列缺。
(4)刮拭方法 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頸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輕柔,不可用力過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為度。刮拭背部肺俞穴至定喘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刮拭胸部正中線,天突穴以角點刮30次。從中府穴向下刮至膻中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然后由內向外橫式刮法,每一個肋間隙刮30次左右,中府、膻中穴加強。雙上肢內側肺經、心包經、心經,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重刮尺澤至列缺,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以出痧為度,最后重刮曲池。
二、緩解期
(一)癥狀
哮喘以突然發(fā)作,呼吸困難,喉問哮鳴音甚至張口抬肩、鼻翼扇動為特征,緩解期可伴有脾腎虛弱癥狀如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等。
(二)治法
(1)定位 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志室及腰部、太淵及前臂內側、足三里。(見圖2-3-1、圖2-3-4、圖2-3-6)
(2)定位定喘:在背部經外穴,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旁開O.5寸。
風門:在背部,當?shù)诙刈导幌?,旁開1.5寸。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脾俞:在背部,當?shù)谑恍刈导幌?,旁開1.5寸。
腎俞:在腰部,當?shù)诙导幌?,旁開1.5寸。
志室:在腰部,當?shù)诙导幌?,旁開3寸。
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3)刮拭順序 先刮背部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志室及腰部,再刮前臂內側,重刮太淵,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4)刮拭方法 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刮背部時先刮頸椎,順督脈向下由大椎刮至腰骶部,再刮督脈旁側的膀胱經,其中定喘、肺俞、氣喘、志室穴重刮,以出痧為止。前胸天突穴以角點刮30次,任脈由上而下刮,膻中穴加強。然后由內向外行橫式刮法,每個肋間隙刮30次左右,中府、俞府穴加強。雙上肢內側肺經、心包經、心經,由上而下刮30次左右,不一定出痧。雙上肢外側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由上而下刮30次,不一定出痧。雙側足三里重刮30次,不出痧。
三、病例
患者,趙某,女,26歲?;颊邊⒂^花卉展時,突感鼻癢、打噴囊、流清涕,隨即出現(xiàn)胸悶、憋氣,逐漸加重,伴大汗淋漓,雖噴吸“舒喘靈”氣霧劑,但效果不佳。既往有“哮喘”病史,其母有同類病史。查體:神清,煩躁,呼吸急促。雙肺彌漫性哮鳴音,未聞及水泡音,心率100次/分,律整。心音有力、無雜音,雙下肢無浮腫。診為“支氣管哮喘”,取大椎、定喘、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及前胸、尺澤、曲池和上肢內側、列缺,在涂刮痧油之后,各刮至出痧,20分鐘后癥狀明顯緩解。
我患支氣管痙攣四年能治好嗎回答者:胡振旭病情分析:你好,建議繼續(xù)服用這個藥物,同時在服用孟魯司特鈉片治療指導意見:還可以采用中醫(yī)的針灸刮痧等方法來輔助治療
去年發(fā)生過支氣管痙攣哮喘時暈厥過回答者:黃紅遠病情分析:你好,支氣管痙攣通常是哮喘的一種表現(xiàn),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氣道的慢性炎癥性疾病,指導意見:治療應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發(fā)作的變應原和其他非特異性刺激,哮喘發(fā)作時應兼顧解痙、抗炎、去除氣道粘液栓,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繼發(fā)感染。緩解期治療需要增強體質,參加必要的體育鍛煉,提高預防本病的衛(wèi)生知識,穩(wěn)定情緒等對于防止復發(fā)有一定的作用。
一感冒就支氣管痙攣,能治好嗎?回答者:胡振旭病情分析:你好,這個疾病可以服用孟魯司特鈉片和賽庚啶治療指導意見:同時建議你防止感冒,一定要要禁煙 ,平??梢钥诜涿塾泻芎玫奶岣呙庖吡椭箍葷櫡蔚淖饔?
我母親大約每半月發(fā)作一次支氣管痙攣有好回答者:gkgys病情分析:你好,根據(jù)你的描述考慮是,喘息性支氣管炎也叫哮喘性支氣管炎,指導意見:是一種過敏性質的、常與呼吸道感染有關的疾病??梢栽卺t(yī)生指導下應用喘安、阿莫西林等治療。
一、前言
刮痧以中醫(yī)理論為基礎,以臟腑經絡學說為指導,取針炎、按摩、放血、拔罐等非藥之所長。是一種物理的、非藥物的自然療法。
二、刮痧方法
刮痧是用刮痧器具礁刮痧油刮拭患者一些部位的皮膚,使皮膚出現(xiàn)紅、紫、黑瘡或黑斑,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排毒、開醒神、治療或預防疾病的一種自然療法。
三、刮痧療法的作用:
1.鎮(zhèn)痛;
2.擬制或興奮神經;
3.調氣活血;
4.增強免疫能力;
5.養(yǎng)顏美容。
四、刮痧器具:
1.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工具:但它的種類繁多,形狀不一樣。其中以水牛角制品為佳。但無論何種刮板邊緣必須光滑、圓純,以保護皮膚,加強效果,減輕患者痛感為原則。
2.刮痧介質:為了減少刮痧阻力,避免皮膚損傷,增強刮痧療效。操作前應在刮痧部位涂上介質。常用的刮痧介質有水、植物油、刮痧油。
五、刮痧療法的種類:
1.刮痧法;
2.拍痧法;
3.直接刮或間接刮;
4.夾痧(土法)
5.有關詞語解釋:
瀉刮……刮痧的力大,速度快;
平補平瀉……刮痧的力大,速度慢;
補刮……刮痧的力小,速度慢。
六、刮痧的手法:
1.取刮痧板以45o的斜度,平面朝下刮拭。
2.點、面、線相結合,以疏通調整經絡為主,重點穴位加強為輔。
3.刮拭經絡時,應有一定長度,在穴位處重點用力。
4.用力適中,在同一經絡出痧后,再刮其他部位。
七、痧情分類:
1.粉紅色:病情短,病情輕。
2.紫黑色:病情長,病較重。
3.青紫色:慢性病,病情嚴重。
八、刮痧原則:
以上向下,先輕后重,以免產生抵觸情緒,前后對刮:如:背——腹。
九、刮痧注意事項:
1.高血壓發(fā)作和突然昏迷者不能刮。
2.糖尿病人,應輕刮。(油要多)
3.血小板減少者不要刮。
4.靜脈曲張者應下向上刮。
5.孕婦禁刮腰腹部。
6.皮膚感染者、潰瘍、腫瘤患者禁刮。
7.刮痧時要避風,刮痧后要喝溫開水,半小時可洗熱水澡,不能洗冷水澡。
十、人體分部位刮痧方法:
A、頭部
1.前額:由正中線分開,兩側由內向外刮。
2.偏頭:從太陽穴至風池穴。
3.頭頂:從百位穴由上向下刮,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刮。
4.后頭:從百位穴開始到后頭發(fā)際。
5.作用與功效:能醒腦開竅,改善頭部血循環(huán),疏通全身陽氣??煞乐胃哐獕?,頭痛,腦血栓,失眠,脫發(fā)等。
6.注意事項:頭部刮痧不需涂油,方法應采取補平瀉,每個部位30次左右。以頭部發(fā)熱為宜,若刮拭避部有痛、酸、脹、麻感屬正?,F(xiàn)象。
B、面部:
1.前額部:由正中線分開,分別由內向外刮。
2.兩雚部:分別由內向外刮。
3.下頜部:分別由內向外刮。
4.作用與功效:美顏、袪斑、美容。還可以防治五官病癥。(如:鼻炎、眼耳病,三叉神經痛)
5.注意事項:保健刮痧以補刮為主,遇有炎癥應涂油禁用瀉刮。
C、頸部:
1.先從頸部督脈部位由上向下刮,從啞門穴至大框穴,再刮頸
兩側,從風池穴至肩井。
2.功能與主治:可消除疲勞,防治頸椎病,肩周炎,感冒,頭
痛,近視,咽喉等。
3.注意事項:不可用力過大,以免傷及脊椎。
D、背部:
1.用刮痧先刮拭背部正中線(督脈),再刮脊柱旁1.5寸和3寸部位。(包括胸柱、腰柱和骨底椎部分)
2.功能與療效:可防治全身五臟六腑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低血壓、心絞痛、中風、心律不齊、心肌梗塞、高熱、哮喘、支氣管炎、肺氣腫、咳嗽等。
3.注意事項:刮痧手法以平補平瀉為宜。
4.背部可分上、中、下三焦。上焦主心肺,中焦主脾胃,下焦主肝、膽、腎、膀胱、大小腸。
E、胸部
1.先刮拭胸部兩側,從正中線由內向外刮拭,再角刮任脈,由上向下,加強膻中穴。
2.主治病癥:可防治心、肺疾病,婦女乳腺炎、乳腺癌。
3.注意事項:刮拭時用平補平瀉,刮拭面盡量拉長。
F、腹部
1.先刮任脈(從鳩尾穴至水分穴,從陰交穴至曲骨穴)再刮腹部兩側。
2.主治病癥:可化脂減肥,防治肝膽、脾胃、腎與膀胱、大小腸病變及婦科病。
3.注意事項:不宜在空腹或飯后半小時內刮拭。遇有胃出血肝硬化腹水,剛手術縫合,腸穿孔者不宜瀉刮。
G、四肢
1.沿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由上向下刮拭。
2.功能與主治:可防治全身病癥,四肢麻木,腫痛,關節(jié)炎。
3.注意事項:刮拭時應盡量拉長,皮膚破潰、腫瘤處不要刮,靜脈曲張患者應從下往上刮。
常見病癥刮痧舉例
一、口酸、口苦、口嗅: 刮拭穴位:大陵、陽輔、足三里。
二、盜汗: 刮拭部位:后頸椎下、手背、手腕掌側。
注意
親 答題不易解題更難 您的支持是我繼續(xù)答題的動力麻煩采納 謝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uina/107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肺癆的刮痧療法
下一篇: 咳嗽的刮痧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