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天樞穴,中脘穴,支溝穴
便秘就是大便不通。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常發(fā)生在久坐、缺乏運動、粗纖維食物攝入過少的人群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便秘。主要癥狀為大便秘結(jié)不通、糞便干燥艱澀難解。可能有食欲減退、口苦、腹脹、焦慮等表現(xiàn)。患便秘的人易疲勞、乏力、失眠、頸肩僵硬,女性易出現(xiàn)月經(jīng)不調(diào)、粉刺、雀斑、皮膚粗糙等癥狀。
特效穴位:
1、按揉天樞穴
位置:肚臍兩側(cè)約3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按壓天樞穴半分鐘,然后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并向整腹部放散為好。
功效:治療便秘、腹痛、腹脹、腹瀉、痢疾等胃腸病,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等婦科疾患。
2、按揉中脘穴
位置: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平躺,按摩者用拇指或中指向下按壓中脘穴半分鐘,然后順時針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便秘、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等,此外對目眩、耳鳴、精力不濟、神經(jīng)衰弱也很有效。
3、按揉支溝穴
位置:手背腕橫紋正中上約4橫指寬處,在前臂兩骨頭之間的凹陷中。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手指指面或指節(jié)向下按壓,或順時針方向按揉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習慣性便秘、脅痛、肩臂酸痛、小便困難、產(chǎn)后乳少等。
4、按揉大腸俞
位置:腰部,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兩側(cè)各約2橫指寬處。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位,按摩者用拇指或掌根按揉兩側(cè)大腸俞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便秘、腹痛、腹脹、腹瀉、腰背疼痛,還可治療男子早泄等。
5、揉按八髎穴
位置:在骶椎上,分為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8個穴位,分別在第1、2、3、4骶后孔中,合稱“八髎穴”。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臥位,按摩者站于一側(cè),兩手掌指交替著力,一手扶其腰部,另一手緊貼慨部兩側(cè)八髎穴處,自上而下揉擦至尾骨兩旁約2分鐘,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治療腰骶部疼痛、便秘、小腹脹痛、盆腔炎、小便不利、月經(jīng)不調(diào)、痔瘡等。
輔助穴位:
腹部:氣海、關元
腰背部:胃俞
上肢:曲池、合谷
下肢:陽陵泉、上巨虛
局部按摩:
圓瓶滾腹:手邊有玻璃圓瓶如飲料瓶時,可以順手拿來,在腹部上下滾動,對便秘很有好處。
按揉腹部:雙手虎口交叉,掌心對準肚臍,緊貼肚皮,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120次,至微微發(fā)熱為佳。
溫沖肚臍:洗澡時可以用噴頭對著肚臍周圍沖擊腹部,水溫適當,可以促進胃腸的運動,預防便秘。
足底按摩:
每次按摩30?40分鐘,每日1次,15?20天為1療程。
病理反射區(qū):腎、輸尿管、膀胱、肺、胃、小腸、升結(jié)腸、橫結(jié)腸、降結(jié)腸、直腸等。
1、依次食指扣拳法頂壓腎、膀胱反射區(qū)各50次,按摩力度以局部脹痛為宜。
2、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輸尿管反射區(qū)50次。
3、拇指指腹推壓法推按肺反射區(qū)50次。
4、食指扣拳法頂壓胃、小腸反射區(qū)各50次。
5、由足跟向足趾方向拇指指腹推按升結(jié)腸反射區(qū),從右向左推按橫結(jié)腸反射區(qū),從足趾向足跟方向推按降結(jié)腸反射區(qū),從足外側(cè)向足內(nèi)側(cè)推按直腸反射區(qū),各50次。
小貼士:
便秘者應定時起床、經(jīng)常跑步,并養(yǎng)成散步的好習慣,每天至少步行20?30分鐘,可以幫助胃腸消化、蠕動;早餐前喝杯熱開水,能幫助腸蠕動;多吃麩皮、麥片、蔬菜、水果,特別是韭菜、菜心梗等有纖維的青菜,避免食用辛辣、油炸食品,減少煙酒。
便秘的食療藥膳:
1、蜂蜜2?3羹匙,芝麻焙熟研細末2?3羹匙,對入開水(溫涼均可)200?300毫升,調(diào)成糊狀口服,早、晚各1次。
2、蜂蜜、香蕉適量,將香蕉剝皮以其肉蘸蜂蜜生食,每日數(shù)次,此法最適用于老年人 及習慣性便秘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uina/232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膽囊炎按摩部位
下一篇: 咽喉炎按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