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天樞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大腸俞穴
腹瀉是指排便次數(shù)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克,或含未消化食物、膿血、黏液等。如嬰幼兒近期有傷食史,糞便稀溏,夾有食物殘渣,氣味酸臭,伴有惡心、嘔吐,則為傷食所致;如嬰幼兒出現(xiàn)腹痛即瀉,大便急迫,色褐而臭,肛門灼熱,則為濕熱所致。若出現(xiàn)面色萎黃、無力、少食,則為脾胃虛弱所致。
推拿處方:
摩腹,分推腹陰陽,揉天樞,按揉足三里,揉板門,推脾經,按揉脾俞和胃俞、大腸俞穴,推上、下七節(jié)骨,重揉龜尾。
若為傷食所致,則清大腸;
若為脾胃虛弱,則加推三關、捏脊;
若有濕熱,則加推六腑(退六腑);清大腸、清小腸,推三關。
按摩方法:
1、嬰幼兒仰臥位,暴露腹部,施行以下手法。
1-1摩腹
按摩者用四指或全掌摩于嬰幼兒整個腹部,3?5分鐘。
1-2分推腹陰陽
按摩者以梅指自中脘穴向兩旁斜下方即肋弓邊緣分推50?100次。
1-3揉天樞按摩者用扭指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揉動嬰幼兒天樞穴(臍兩側旁開2寸),50?100次。
1-4按揉足三里
按摩者用掊指按揉嬰幼兒的足三里穴(在膝蓋外側凹陷下行3寸處),50?100次或3?5分鐘。
1-5揉板門(運板門)
按摩者以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用另一手柄指指端在嬰幼兒大魚際中點揉手掌大魚際平面50?100次。
1-6推脾經
按摩者以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梅指在嬰幼兒招指橈側赤白肉際處直推,來回推50?100次。
2、嬰幼兒俯臥位,施行以下手法:
2-1按揉脾命、胃俞
按摩者可用招指指端揉嬰幼兒脾侖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各3?5分鐘。
按摩者可用扭指指端揉嬰幼兒胃俞穴(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各3?5分鐘。
2-2按揉大腸俞
按摩者用兩手招指按揉嬰幼兒大腸俞穴(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各3?5分鐘。
2-3推上七節(jié)骨
按摩者用招指橈側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下向上直推,50?100次。
2-4推下七節(jié)骨
按摩者用挺指橈側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上向下直推,即自嬰幼兒命門穴至長強穴,50?100次。
2-5重揉龜尾
按摩者可用掊指指端或中指指端重揉嬰幼兒尾椎骨末端5?10次。
對癥加減:
1、如為傷食所致,加以下手法。
1-1清大腸
按摩者使嬰幼兒手掌側放,以另一手扭指橈側面或指腹,自嬰幼兒虎口沿橈側緣直推至食指尖,50?100次。
2、如為脾胃虛弱所致,加以下手法:
2-1推三關
嬰幼兒坐位或臥位,按摩者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用另 一手扭指指腹沿嬰幼兒前臂橈側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即陽池至曲池,50?100次。
2-2捏脊
按摩者以拇指指面與其余四指指面相對用力,由尾部向頸部大椎,沿嬰幼兒背部正中線以及兩旁的肌肉向上輕輕提捏,3?5遍。
3、如為濕熱所致,嬰幼兒取坐位,加以下手法。
3-1推六腑(退六腑)
按摩者用扭指指面或食指、中指指面沿嬰幼兒前臂尺側自腕橫紋尺側推向胂肘50?100次。
3-2清大腸
按摩者使嬰幼兒手掌側放,以另一手括指橈側面或指腹,自嬰幼兒虎口沿挽側緣直推至食指尖50?100次。
3-3清小腸
按摩者握住嬰幼兒手掌,用扭指螺紋面或橈側面,沿小指尺側邊緣從嬰幼兒小指指根直推向指尖方向,50?100次。
3-4推三關
按摩者一手握住嬰幼兒的手,用另一手扭指指腹沿嬰幼兒前臂橈側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即陽池至曲池,50?100次。
小貼士:
1、注意飲食衛(wèi)生:食品應新鮮、清潔,凡變質的食物均不可喂養(yǎng)嬰幼兒,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
2、提倡母乳喂養(yǎng):出生后最初數(shù)月內應以母乳喂養(yǎng),因母乳最適合嬰幼兒的營養(yǎng)需要和消化能力。
3、按時添加輔食:嬰幼兒生長發(fā)育迅速,應按時添加輔食,以滿足其營養(yǎng)需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uina/233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兒尿床按摩部位
下一篇: 慢性腹瀉按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