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中脘穴,天樞穴,足三里穴,外勞宮穴,肺俞穴,膻中穴,足三里穴
積滯是指小兒傷于乳食,積滯停留體內(nèi)不消化形成的一種脾胃病癥,也是消化不良的一種表現(xiàn)。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夏秋季節(jié)發(fā)病率略高,任何年齡段兒童都可患此病,但以嬰幼兒為多見。積滯在臨床上主要表現(xiàn)為不思乳食,食而不化,嘔吐腐酸乳食,大便不調(diào),腹部脹滿,形體瘦弱等。本病預(yù)后良好,經(jīng)過適當(dāng)處理,大多會痊愈,但如果積滯曰久,或遷延失治,脾胃功能嚴(yán)重受損,飲食失調(diào),最終會影響生長發(fā)育。
乳食內(nèi)積型。本證為乳食內(nèi)積腸胃,不能運化,釀成積滯,多為實證。臨床表現(xiàn)為脘腹脹痛,煩鬧啼哭,睡眠不寧,噯氣酸腐,嘔吐乳片或食物,小便黃或如米泔,大便氣味臭穢,質(zhì)稀而夾未消化食物,便后則腹脹減輕,或有腹痛,低熱,舌苔膩,舌苔色白或黃,脈滑數(shù),指紋紫滯。治療應(yīng)用瀉法,消食導(dǎo)滯和中。
脾虛夾積型。本證為虛實夾雜之證。本有脾虛,又有乳食積滯之實。表現(xiàn)為面色萎黃,形體消瘦,困倦乏力,不思乳食,食則飽脹,腹?jié)M喜按,嘔吐酸餿乳食,大便溏薄酸臭,或夾食物殘渣,夜臥不安,唇舌色淡,舌苔白膩,脈沉細(xì)而滑,指紋淡紫,治療應(yīng)用瀉法中蘊補法,健脾助運消積。
小兒積滯的基本按摩手法:
1、補脾經(jīng)100次(圖1)。
2、運內(nèi)八卦50次(圖2)。
3、摩腹5分鐘(圖3)。
4、分推腹陰陽150次(圖4)。
5、按揉中脘穴1分鐘(圖5)。
6、按揉天樞穴1分鐘(圖6)。
7、按揉足三里穴1分鐘(圖7)。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在脛骨前肌上。
8、捏脊5?10遍(圖8)。
不同積滯類型的按摩手法:
五心煩熱型
體質(zhì)特征:煩躁不安、眼睛發(fā)紅、愛流眼淚、手腳潮熱、睡著后出汗。
按摩手法:
1、在基本按摩手法上加推三關(guān)100次。三關(guān)在孩子前臂陽面靠大拇指那一直線,用大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從孩子腕推向肘(圖9)。
2、揉外勞宮300次(圖10)。
3、加推肝經(jīng)500次(圖11)。
4、推腎經(jīng)300次(圖12)。
5、運內(nèi)勞宮100次(圖13)。
咳嗽痰喘型
體質(zhì)特征:不思飲食、食而不化,伴咳嗽痰喘。
按摩手法:
1、加補肺經(jīng)400次(圖14)。
2、揉肺俞2分鐘。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圖15)。
3、揉膻中穴,膻中在孩子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圖16)。
便秘型
體質(zhì)特征:脘腹脹滿、煩鬧啼哭、小便黃或如米泔、大便氣味臭移。
按摩手法:
1、基本手法加推大腸經(jīng)200次。從虎口向食指尖直線推動(圖17)。
2、自上向下直推,稱推下七節(jié)骨。推下七節(jié)骨200次。七節(jié)骨在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用大拇指自上而下直線推動(圖18)。
3、推板門200次(圖19)。
小兒積滯合并腸炎的按摩手法:
無心煩熱型
體質(zhì)特征:吃得少、經(jīng)常腹瀉、面黃肌瘦、弱不禁風(fēng)。
按摩手法:
1、推脾經(jīng)200次。即在孩子的大拇指面按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推動。
2、按揉足三里穴1分鐘。(圖20)。
3、推三關(guān)300次(圖21)。
4、運內(nèi)八卦50次(圖22)。
5、摩腹5分鐘。取仰臥位,用一手掌,在孩子臍部及其周圍用掌摩法,持續(xù)數(shù)分鐘后,再在臍部及腹部做掌揉法或掌根揉法,讓孩子感覺到較強的溫?zé)岣?圖23)。
6、推六腑100次(圖24)。
7、推四橫紋3分鐘。四橫紋在手掌面,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間關(guān)節(jié)橫紋處。用拇指指甲掐揉,稱為掐四橫紋;四指并攏從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處,稱推四橫紋。也有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改善積滯,效果也很好(圖2 5-1、圖 25-2、圖25-3、圖25-4)。
8、分推腹陰陽150次(圖26)。
9、揉外勞宮。外勞宮在手背,與內(nèi)勞宮相對。用拇指按順時針方向揉1分鐘 (圖27)。
10、揉按孩子手掌大魚際。大魚際在大拇指下方,在手掌肌肉隆起的地方(圖28)。
11、按揉中脘穴1分鐘(圖29)。
12、按揉天樞穴1分鐘(圖30)。
13、捏脊3?5遍(圖31)。
小兒積滯的飲食療:
1、白蘿卜粥:
白蘿卜1個,洗凈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大米50克同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用于小兒消化不良,腹脹。
2.山藥粥:
大米100克,淘洗干凈后與山藥片100克一起入鍋煮,至米爛。食用時加適量白糖,有調(diào)補脾胃,滋陰養(yǎng)液功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uina/234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兒感冒按摩部位
下一篇: 小兒盜汗按摩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