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煙臺-梁同學:@濟南馬同學?馬師兄 王陽明晚年提出“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里的“為善去惡是格物”是否與全文宗旨不一致? [抱拳]
濟南馬同學:@杭州,煙臺梁同學?是的,這是王陽明的觀點。所以道學不講格物,只講窮理,格物不能達到窮理盡性的境界。
圖片僅作為配圖使用,與原對話場景無關
杭州上海--錢同學:格物與窮理有何區(qū)別 @濟南馬同學?師兄
濟南馬同學:@杭滬-錢同學? 可以這樣理解:格物是以分別心研究事理,而窮理最終要達到?jīng)]有分別的境界。格物只是窮理的一部分。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杭州上海-錢同學:請教@濟南馬同學?師兄:道家無為與枯禪有何區(qū)別
濟南馬同學:@杭滬-錢同學?枯禪就是昏沉,禪門都瞧不起枯禪。怎么和無為比
杭州上海-錢同學:剛才看到一篇好文章,不知哪位高手寫的,把“無為”與“枯禪”作了對比:與大家分享一下。無為:一個運營狀態(tài)良好的企業(yè)老板,過得很滋潤,很輕松,偶爾去單位看看即可。一切都按赤序、按規(guī)章自動良好地運行?!习宀惶苁隆?荻U:企業(yè)運營不下去了,各部門運行癱瘓了,老板跑路了?!习宀还苁?!
黃老師答:真正的無為,乃是無不為。這是“三玄”的境界了。無不為,是造物主的特征,與“不能為”有本質(zhì)區(qū)別。所以,無為不是旁門臆測的“什么都不做”,而恰恰是在什么都不做之表象下,同步的把所有事情都做完美。
因此,老子才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黃帝則“端拱垂裳而天下治”。
另外,格物,也含有“格除物欲”的意思,我們的“雌雄慧劍”,就是格物的升級版。
轉(zhuǎn)發(fā)請聲明原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tyxsdy/62275.html.
上一篇: 再論美與丑
下一篇: 道學是強者之學,而不是"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