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是一年之中濕氣最盛的時期。濕氣重,常會導(dǎo)致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癥狀,給人體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然而中醫(yī)祛濕的方法包括化濕、燥濕、利濕、滲濕等,不同的方法針對不同類型的濕和不同類型的病癥。
夏末初秋濕氣重 這么做最祛濕
1、清熱解表多用化濕法
化濕藥多為辛溫芳香之品。濕邪在上焦或在表者,表現(xiàn)為怕寒、低燒、頭重而脹、肢體酸軟沉重、胸脘脹滿等。用香薷、扁豆花、厚樸花、藿香等芳香類的藥可以解表化濕,代表方劑香薷飲、藿樸夏苓湯。
當濕與熱相結(jié)合,會導(dǎo)致發(fā)熱、口渴、咽腫、尿赤等,這時需芳香化濕藥與清熱解毒藥并用,代表方劑甘露消毒丹。熱重于濕者,病變中心偏重于胃,常選用芳香之品,如藿香、佩蘭、荷葉梗、白扁豆、砂仁等。濕重于熱者,病變中心偏于脾,常選用扁豆花、茵陳蒿、厚樸花等。
2、滲濕法適宜體虛有濕或濕邪不嚴重的人
滲濕的藥物作用平和,還兼有滋養(yǎng)的功效,如茯苓、薏苡仁、赤小豆等,使?jié)裥皬男”闩懦觥?/p>
3、祛濕最根本的是扶陽
當人體陽氣充足時,濕邪就不會造成影響。因此,要防止?jié)裥扒忠u人體,就要避免身體的陽氣受損,包括少吹空調(diào)、多運動、勤出汗、不貪食生冷瓜果等。
4、脾胃病癥多用燥濕法
燥濕藥多具苦味,藥性有寒溫之別,分別針對寒濕和濕熱所致的中焦脾胃病癥。
濕熱內(nèi)蘊多表現(xiàn)為口干口苦、腹脹、大便稀爛熱臭、舌苔黃膩,可選用黃連、黃芩、黃柏、苦參、龍膽草等苦寒性質(zhì)的藥來清熱燥濕。寒濕中阻可表現(xiàn)為畏寒肢冷、惡心嘔吐、腹脹泄瀉、舌苔白膩,可選用橘皮、蒼術(shù)、厚樸等,燥濕與散寒同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xiajiys/2098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夏天氣虛容易出汗怎么回事?
下一篇: 夏天祛濕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