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中醫(yī)書籍

      自我調(diào)養(yǎng)巧治病神經(jīng)衰弱在線閱讀

      中藥大全 2023-09-22 04:44:14

      《自我調(diào)養(yǎng)巧治病》神經(jīng)衰弱


      神經(jīng)衰弱是指患者精神活動長期過度緊張

      ,導致腦的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diào)
      ,屬神經(jīng)官能癥的一種類型
      。本病癥狀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興奮占優(yōu)勢的癥狀,包括頭痛
      、頭暈
      、耳鳴、情緒不穩(wěn)定
      、易激動
      、心慌、氣短
      、多汗
      、失眠、多夢
      、易驚醒等
      ;二是抑制占優(yōu)勢的癥狀,包括記憶力減退
      、注意力不集中
      、思維遲鈍、精神萎靡
      、乏力
      、性功能減退等。以上兩大類癥狀常并存
      ,發(fā)病初期常以興奮占優(yōu)勢
      ,以后以抑制占優(yōu)勢。

      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屬于驚悸

      、不寐
      、健忘、眩暈
      、虛損等病癥范疇
      。多由情志所傷,精神過度緊張
      ,或大病
      、久病之后,臟腑功能失調(diào)所致

      (一)起居調(diào)養(yǎng)法

      由于神經(jīng)衰弱多由長期過度緊張

      ,生活沒有規(guī)律所引起,所以平時應注意起居有時,工作
      、生活有規(guī)律,如果因?qū)W習工作過于緊張忙碌
      ,應適當自我調(diào)節(jié)
      ,做到勞逸結(jié)合,松弛有度

      (二)心理調(diào)養(yǎng)法

      平時除應注意保持心情愉快

      ,還要注意心理素質(zhì)的鍛煉,才能做到遇事不亂
      ,井井有條
      。在發(fā)病后,一定注意不要焦躁
      、悲觀
      、失望,只要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放松調(diào)整
      ,有些患者不必針藥即可獲愈
      。可重新制定生活作息表
      ,盡量放松
      ,可通過與人交談、讀書
      、旅游等方式轉(zhuǎn)移注意力
      ,使自己完全擺脫焦急恐慌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
      ,可通過聽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來幫助放松
      ,興奮癥狀突出的患者可聽一些舒緩典雅的樂曲,如春江花月夜
      、藍色多瑙河
      、漁舟唱晚等;抑郁較突出的患者可聽一些歡快明朗的樂曲
      ,如步步高
      ,喜洋洋、舒伯特樂曲等

      (三)飲食調(diào)養(yǎng)法

      神經(jīng)衰弱患者飲食宜滋潤平補

      ,忌食過溫或過寒以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失眠患者忌睡前飲用濃茶
      、咖啡
      ,以免刺激大腦神經(jīng)引起興奮更難入睡。飲食要定時定量
      ,避免過飽或過饑而影響精神

      食療方兩則:

      (1)茯苓細粉

      、米粉、白糖各等分
      ,加水適量
      ,調(diào)成糊,烙成薄煎餅
      ,經(jīng)常隨量小吃

      (2)豬瘦肉250克,蓮子30克

      ,百合30克
      ,共放砂鍋中加水煮熟,調(diào)味后服用

      (四)藥物調(diào)養(yǎng)法

      1.中成藥

      (1)朱砂安神丸:每次9克

      ,每日2次,溫開水送下
      。適于心煩失眠多夢的患者

      (2)刺五加片:每次5~8片,每日服1~3次

      。適于體虛乏力
      ,健忘心悸,腰膝酸軟的患者

      (3)知柏地黃丸:每次1丸

      ,每日服2次。適于心煩多夢
      ,潮熱盜汗
      ,口干咽痛、耳鳴
      、目眩的患者

      2.驗方單方

      (1)干花生葉20~50克,水煎10分鐘

      ,睡前溫服
      ,連服3天以上。

      (2)小麥60克

      ,甘草15克
      ,紅棗10枚,水煎服
      ,每日1劑

      (3)丹參30~90克,夜交藤30~60克,生地30克

      ,百合30克
      ,五味子15克。水煎服
      ,午休和晚睡前1小時溫服

      (五)針灸調(diào)養(yǎng)法

      令患者取坐位,局部消毒后

      ,先在安眠1(耳后翳風穴和翳明穴之間)快速進針1~2寸,捻轉(zhuǎn)加提插
      ,待患者半邊頭有酸麻脹感即起針
      。再用中等手法針刺內(nèi)關(guān)透外關(guān)穴,捻轉(zhuǎn)提插后起針
      。然后在大椎穴上點刺5~7針
      ,深約0.5寸,針后立即拔罐20~30分鐘
      ,用酒精棉球擦去針眼上凝血
      。5~7天可重復1次,一般需治療1~3次
      ,每次治療在睡前為宜

      (六)推拿調(diào)養(yǎng)法

      1.頭部自我按摩

      每晚臨睡前半小時先擦熱雙掌,然后將雙手掌貼于面頰

      ,兩手中指起于迎香穴
      ,向上推至發(fā)際,經(jīng)睛明
      、攢竹
      、瞳子窌等穴,然后兩手分開向兩側(cè)至額角而下
      ,食指經(jīng)“耳門”返回起點
      ,如此反復按摩30~40次。如按摩后需工作
      ,可用輕手法
      ,想睡眠時則用重手法。

      2.“坎離交融”法

      臨睡前用溫水泡足

      ,水浸至小腿肚
      ,兩足輕輕揉擦,15分鐘后抹干
      。盤膝坐
      ,把腳放在對側(cè)膝上。用左手摩右足心,右手摩左足心
      ,各1000~2000轉(zhuǎn)
      ,摩時以手心勞宮部位,圍繞足心涌泉穴
      ,先由中心至周圍
      ,后由周圍至中心,有順序的內(nèi)外旋轉(zhuǎn)按摩
      ,用力柔和適中
      ,先摩左足,再摩右足
      ,摩至手足心滾燙
      ,放松入睡。見效后還須堅持鞏固

      (七)氣功調(diào)養(yǎng)法

      1.養(yǎng)神動靜功

      該功法通過自然有規(guī)律性的輕度震動

      ,促使全身放松,減少外界環(huán)境對大腦的不良刺激
      ,對神經(jīng)衰弱有顯效
      。方法是首先集中思想,排除雜念
      ,人靜
      ,用普通呼吸調(diào)息2分鐘。兩腳平行同肩寬
      ,兩膝微屈收腹
      ,頭平含胸,直腰沉肩
      ,垂肘彎掌
      ,十指微張,兩眼瞼輕垂
      ,舌抵上腭
      ,全身重心移至足跟。然后兩膝微彎抖動
      ,使全身上下震動
      ,足跟時時受壓。左右兩手輪流前后甩動
      ,幅度從小至大
      ,順勢輕擊腹部、骶部
      ,隨著甩動幅度增大
      ,依次輕扣腹
      、骶、腰背
      、肩背
      ,而后緩慢停止震動,恢復原式
      。再以意順次松頭
      、頸、肩
      、臂
      、胸背、腰腹
      、腿
      、膝、脛
      、足底。先用鼻吸氣
      ,同時默念“靜”字
      ,呼氣時意守涌泉穴。然后兩手緩慢抬起
      ,食
      、中、無名指微微彎曲
      ,以中指為主
      ,余二指為輔,叩擊頭部的角孫
      、聽宮
      、太陽、攢竹
      、睛明等穴
      ,再移至頭頂部,叩玉枕
      、風池穴
      。最后兩手搓熱,浴面
      ,緩慢睜眼
      ,舌離上腭,散步收功

      2.站樁功

      接預備式后

      ,兩膝微屈
      ,彎曲度逐漸增加,兩臂緩慢下沉
      ,放于身體兩側(cè)
      。兩手心向下,兩肘微微彎曲
      ,約與臍平
      。兩肩放松,上半身向左右兩側(cè)微微伸展
      ,腰要挺直
      ,臀部似向下坐,頭部放正
      ,頸部不彎
      ,兩眼平視前方,口微閉似張
      ,全身放松
      ,但松而不懈。

      神經(jīng)衰弱與精神因素關(guān)系密切

      ,氣功治療本病的療效主要取決于病人的入靜程度
      。入靜時間越長,程度越深
      ,療效就越好
      。因此,在練功中務必做到祛除雜念
      ,安定情緒
      ,避免七情過度刺激。特別要注意避免在情緒波動時練功
      ,以防出現(xiàn)偏差


      針灸培訓Www.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ongyibook/932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道醫(yī)中醫(yī)養(yǎng)生學第十六章第五節(jié) 老年保健在線閱讀
      《中醫(yī)養(yǎng)生學》第十六章第五節(jié) 老年保健人體于60歲以后進入老年期
      。一、生理和心理特點《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說:老年人“精耗血衰
      ,血氣凝泣”
      ,“形體傷憊……百骸疏漏,風邪易乘”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脈,診關(guān)上脈第五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五·色脈 診關(guān)上脈第五關(guān)上浮而數(shù)
      ,胃中熱
      。關(guān)上浮大,風在胃中
      ,腹脹急
      金匱要略在線: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之空青
      味甘寒
      。主眚盲,耳聾
      。明目
      ,利九竅,通血脈
      ,養(yǎng)精神
      。久服,輕身延年不老
      。能化銅鐵鉛錫作金
      。生山谷
      。吳普曰:空青,神農(nóng)甘
      ,一經(jīng)酸
      ,久服,有神仙玉女來時
      ,使人志高(御覽)
      。名醫(yī)曰:生益州及越巂山有銅處,銅精熏則生空青
      自我調(diào)養(yǎng)巧治病類風濕在線閱讀
      《自我調(diào)養(yǎng)巧治病》類風濕本病指一種慢性的具有對稱性多關(guān)節(jié)炎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醫(yī)屬于“痹證”范圍,認為由于年老體虛
      ,氣血不足
      ,外邪乘虛侵入,致筋脈失養(yǎng)所致
      。病因尚不明確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第59章,氣府論在線閱讀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第59章 氣府論足太陽脈氣所發(fā)者七十八穴:兩眉頭各一
      ,入發(fā)至項三寸半
      ,傍五,相去三寸
      ,其浮氣在皮中者凡五行
      ,行五,五五二十五
      ,項中大筋兩傍各一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腸腑方風眩第四
      屬性:(論一首
      、方九首
      、灸法一首、食禁一首)前卷既有頭面風方
      ,風眩不當分出
      ,蓋以此是徐嗣伯方
      ,不可以余方相雜,故此特立風眩方條
      ,專出徐氏方焉
      。徐嗣伯曰∶余少承家業(yè),頗習經(jīng)方名醫(yī)要治
      ,備聞之矣
      。自謂風眩多途,諸家未能必驗
      ,至于此術(shù)
      ,鄙意偏所
      2023-09-20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四小腸腑方風眩第四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補益,五臟氣虛第五
      《千金翼方》卷第十五·補益 五臟氣虛第五方九首五補湯主五臟內(nèi)虛竭,短氣咳逆?zhèn)麚p
      ,郁郁不足
      ,下氣復通津液方∶麥門冬(去心) 小麥(各一升) 粳米(三合) 地骨皮 薤白(各一斤) 人參 五味子上一十味, 咀
      ,以水一斗二升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瘡癰上,候癰疽色法第三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三·瘡癰上 候癰疽色法第三論曰∶夫癰疽初發(fā)如微,人多不以為急
      ,此實奇患
      ,唯宜速治之,治之不速
      ,病成難救
      ,以此致禍能不痛哉。且述所懷以悟后賢
      ,謹按黃父癰疽論
      道醫(yī)中醫(yī)傷科按摩學編寫說明
      《中醫(yī)傷科按摩學》編寫說明本書是根據(jù)三年制教學計劃及全國中等按摩專業(yè)統(tǒng)編教材編審委員會討論制定的教學大綱編寫的
      。供中醫(yī)按摩醫(yī)士專業(y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