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蜀漢、東吳紀傳體斷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度龂尽啡珪寰恚段簳啡?,《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為了避免曹魏的《魏書》與南北朝時期北魏的《魏書》相互混淆,在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將三書合為一書,最終成書。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產(chǎn)物。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歷史全貌。
《三國志》是一部紀傳體國別史書,以曹魏為正統(tǒng),記載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在它以前,雖然有寫三國歷史的,但大都只是局限于寫某一國。而陳壽打破了這種局面,以三國形成的歷史期限作為斷史的依據(jù),所記歷史自東漢靈帝光和末年(184年)開始,直到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結束,共計100余年。全書共65卷,其中《魏志》30卷、《蜀志》15卷、《吳志》20卷?!度龂尽窞椴懿?、曹丕、曹叡分別寫了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而《蜀書》則記劉備為先主傳、劉禪為后主傳;孫權稱吳主傳,記孫亮、孫休、孫皓為三嗣主傳,均只有傳,沒有紀。在記載魏、蜀、吳三國時,該書所采用的風格各不一樣。其中,《魏志》記載較詳細;《蜀志》雖簡明,但所記之事較多,而且敘述得體;《吳志》則比前兩個差一些?!度龂尽吩跀⑹率址ㄉ弦浴昂喢鞫笠睘橹?,體例只采用紀傳,這兩點使《三國志》在文學性和體例完整性上存有缺陷?!度龂尽匪涊d之史料較為翔實可靠,是研究三國歷史的重要文獻。
求賢如饑渴,受諫而不厭?!度龂尽菚垈鳌?/p>
仁者不以盛衰改節(jié),義者不以存亡易心?!度龂尽の簳げ芩瑐鳌?/p>
為上者不虛授,為下者不虛受?!度龂尽の簳っ鞯奂o》
爵高者憂深,祿厚者責重?!度龂尽な駮ぴS靖傳》
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度龂尽の簳て垙獋鳌?/p>
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貴神速?!薄度龂尽の簳す蝹鳌?/p>
海以合流為大,君子以博識為弘?!度龂尽な駮で劐祩鳌?/p>
茍得其人,雖仇必舉;茍其非人,雖親不授?!度龂尽な駮ぴS靖傳》
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度龂尽菚ぶ荑鳌?。
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度龂尽菚り戇d傳》
案兵束甲
“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薄度龂尽な裰尽ぶT葛亮傳》
傲慢無禮
“視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謂傲慢;傲慢則無禮,無禮則不臣,不臣則犯罪,犯罪則陷不測矣?!薄度龂尽侵尽と弥鱾鳌?/p>
愛人好士
“圣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愛日惜力
“且志士愛日惜力 ,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恥非其次。”——《三國志·吳志·孫和傳》
豐屋之禍
“《易》曰:‘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閴其無人’。王者以天下為家,言豐屋之禍,至于家無人也?!薄度龂尽ば僚罡犯咛寐鳌?/p>
感恩戴德
“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薄度龂尽ゑ樈y(tǒng)傳》
感恩懷德
“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義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懷德,投命無悔,或利害有機,奮發(fā)以應會,詔所稱聶政、介子是也。”——《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
翻然改圖
“將軍若能翻然改圖,易跡更步,古人不難追,鄙土何足宰哉?”——《三國志·蜀志·呂凱傳》
公規(guī)密諫
“時太子未定,而臨菑侯植有寵,階數(shù)陳文帝德優(yōu)齒長,宜為儲副,公規(guī)密諫,前后懇至?!薄度龂尽の褐尽せ鸽A傳》
刮骨去毒
“矢鏃有毒,毒入于骨,當破肩作創(chuàng),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薄度龂尽な裰尽りP羽傳》
《三國志》主要善于敘事,文筆也簡潔,剪裁得當,內容與文字表述的統(tǒng)一,因而廣受贊許。后人更是推崇備至,認為在記載三國歷史的史書中,獨有陳壽的《三國志》可以同《史記》《漢書》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國史相繼泯滅無聞,只有《三國志》還一直流傳到現(xiàn)今?!度龂尽肺牟伸橙?,描寫精彩。比如赤壁之戰(zhàn),陳壽把赤壁之戰(zhàn)渲染的有聲有色,尤其是其中吳蜀雙方,各自君臣之間的對話,非常傳神。陳壽還能在敘事中做到隱諱而不失實錄,揚善而不隱蔽缺點。《三國志》良史實錄。陳壽所處時代,各種政治關系復雜,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糾纏在一起,陳壽在用曲折方式反映歷史真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陳壽雖然名義上尊魏為正統(tǒng),實際上卻是以魏、蜀、吳三國各自成書,如實地記錄了三國鼎立的局勢,表明了它們各自為政,互不統(tǒng)屬,地位是相同的?!度龂尽沸形暮喢?,富有文學價值,它常用簡潔的筆墨,寫出傳神的人物,為如今對歷史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史料。
一、百衲本,據(jù)宋紹興、紹熙兩種刻本配合影印
二、清武英殿刻本,據(jù)明北監(jiān)本校刻(鉛印、石印各本都據(jù)武英殿本翻?。?/p>
三、金陵活字本,據(jù)明南監(jiān)馮夢禎本校印
四、江南書局刻本,據(jù)毛氏汲古閣本???/p>
裴松之《三國志注》
劉勰:“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唯陳壽《三國志》,文質辨洽,荀、張比之遷、固,非妄譽也?!?/p>
范頵:“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朋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愿垂采錄?!?/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huzibaijia/1582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晉書》
下一篇: 《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