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鎮(zhèn)的麻竹溪是一個有名的寨子,寨上的人都姓張,是同一祖宗子孫。這里出名的原因是因為古時候這里就有個叫“九儒夢”的大商號無人不曉,雖然時過境遷,但沿河附近的老年人也常在擺龍門陣時常提及。這里尚存的木樓古房如今棟棟都還保存得比較完整。在改革開放,城鄉(xiāng)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今天,要想看到完整的傳統(tǒng)木樓,可能要算這里留下得比較多些。不是這里的人們建不起新房,而是祖上遺留的老房漂亮得令人難以割舍。許多民族文化愛好者都曾多次到這里考查,對這里的古代建筑很感興趣。因此,民宗局也把這里列入民族村寨的保護對象。建議人們保留,同時把古籍調(diào)查的任務交給我。今年清明前后一直是陰雨綿綿,我想等天晴后才去,便于好多拍幾張照片。這天早上我起來一看,天色明晃晃的,我滿以為要晴,就決定出發(fā)。誰知走到村口又下起雨來,辛好我作兩手準備,還不忘記憶“晴帶雨傘”,不然又要淋濕。
這里的地形是三溝雨岔,山間田壩較多,時窄時寬,水田邊上小溪環(huán)繞,松嶺林立??可竭呑淞阈钦樱闹苤衲居羰[,農(nóng)房半隱半現(xiàn),加之時晴時雨的山間,薄霧繚繞,就象一幅水墨山水畫一樣非常壯觀。
麻竹村其實是個小寨子,村名是以這里掛名。它座落在三座山峰托起的平臺地上,地形就象一把椅子,寨子集中建于這個平臺。下面是一灣水田,居高臨下,就像一個人在太師椅上坐著十分神氣。怪不得人家都說這里是一塊風水寶地,認真琢磨,還真有看頭。
我順著村公路走進去,寨子里靜悄悄的,年輕人都勞動去了,只有幾個老人家坐階檐坎下閑聊。我一攏去,他們還以為我是推銷什么產(chǎn)品的,問我賣什么,當我說明來意后,才遞過板凳。我便和他們吹起了龍門陣剛。打開話夾子,他們村支書來了,他向我提供了一些全村基本數(shù)據(jù)。麻竹全村516戶、1668人,土家族占1630人。這個村的范圍有4平方公里,1100畝耕地,其中田560畝,土450畝,全村總產(chǎn)值700萬元,人均年收入4196元。麻竹溪的寨子較古老的實其是指我和老人們擺龍門陣的寨子,很多故事都發(fā)生在這里。村干部們都較年輕對這里的歷史也不太了解,他們又忙著下隊,我只好又和那幾個老年人們繼續(xù)擺談。
麻竹溪的麻竹(斑竹)在那里呢?沒有,只有荊竹。而麻竹溪地名原來是叫“馬出氣”。寨子后面的山是個馬頭,有個巖芊,里面常冒熱氣出來,就像馬在出氣一樣,故得此名。后來覺得這個地名不好聽,就變音叫“麻竹溪”。
寨上的人都姓張,是同一祖宗子孫,相傳張氏祖公是清初從中嶺山搬遷過來的,起先在寨前叫巖芊口的地方居住一段時間,因?qū)覍也豁?,才請陰陽先生在馬出氣這個地方端盤查看,認為這個地方是風水寶地,就從巖芊口移居到這里。
過去請沿馬路要從這里經(jīng)過,張家祖公自遷來后,也還真的走運。他們利用地理環(huán)境開起小店做起了生意,后有錢一就請先生來辦起了竹溪書院,重點培養(yǎng)子女們?nèi)雽W讀書。張家子弟個個成績都很好。有一夜張氏祖公做了一個夢,見有一位百頭老翁告訴他“你辦學方便了周圍子弟入學是件大好事,行善積德,終有好報,你們張家后代一定會連中三元,九代儒生?!睆堊婀押蠓街粔?。后過好多年后張家的三個兒子分期中舉做官都是六品七品,有的在省城,有的在地方,都是名角。官府給在麻竹溪寨上樹了三圍子,世代名聲大振,今寨子上都還有一根插圍子的石座完好存在于上寨一家院壩前面。
張氏子弟做官后人稱大老爺、二老爺 、三老爺。他們囑咐家里人要低調(diào)做人,得勢不可逞強,稱霸要善待他人。張家生意后來從小到大,開起了鹽米號安田買地,縱橫幾十里都有他們的莊子,具有上千畝土地和十多只商船,號稱“九儒夢號”,上到思南,到涪陵。張家的傭人、管家、長工、短工每天進進出出幾十號乃至上百號人。據(jù)說沿河城內(nèi)黑巷子有半條街都是張家門鋪。因此,在那個時候唯有張家名聲大振沿河。
張家在大擴經(jīng)營的同時,確實注意處世為人,凡弟兄叔侄,過經(jīng)客商,以及落難之人都得飯吃,連討米的叫花子都被張家呼得團團轉(zhuǎn)。
他們吃飯后就是紅巖芊中睡覺,張家忙時,這些叫花子也很懂義氣,立為他們出力幫忙。由于張家樂善好施,人氣很旺,好多人都來這里賣貨物,自然而然,讓麻竹溪也趕起了集。這里老人們指著今凹口的一塊長方形老屋基說,過去這里開過賭場,每天就有一百余人,小小的麻竹溪,可見當年熱鬧程度不亞于沿河官舟。古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張家的“九儒夢號”就掌握了這個經(jīng)營之道。行善之家必有余慶,一點不假。
老人繪聲繪色地給我講完“九儒夢”故事,我又單獨到寨子里走一圈,的確這個寨子真的不錯,祖輩遺留下來的木房中有吊腳樓,長五間,四合院子,一棟棟都雕有花窗,配有相房,裝修得整整齊齊,十分漂亮。雖然時過幾百年之久依然完好如初。
在寨子左前方還有一座高墻大院的殘存屋基,木料已被燒毀,但石頭做的朝門還在,是石工精心雕刻而成。內(nèi)有兩重臺階,兩重堂,全是石院壩,中間還有一口刻著詩文的大水缸子。由于正下雨,沒法看清是什么內(nèi)容。右邊有半節(jié)相房中有個老人住在里內(nèi)里居住,他告訴我,這房子過去是全寨最深亮的,寨上三處朝門是同一年修的。這房主的后人很熱鬧,有個去了臺灣,他家還有個女孫也在寨下居住,可能是第五代了。有人說她最清楚,我從上寨跑到下寨,找到了她,她叫張鳳霞,她說這房子是1965年搞集體生產(chǎn)時,隊上曬碗豆草失火燒的,房子燒后我姑媽對我說過,當時傳出一個故事,說為行這房子的木石二匠籌備了十余年時間,有一次不知道是為那一點得罪了石匠師傅,被他在水缸上作了手腳,畫了一個人舉火把的圖案,說只管四十年時間,從燒后推算剛剛四十年,說明這房子是一九二五年修的。說破這密密的老人家住譙家,她常告訴后人,修房造房做好事一定要善待匠人,還常拿這棟房子的例子教育子女。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它有許多科學尚無解破的奧密。
過去為保護這個寨子,山上還做有圍墻,今有擂鼓的地方,就是為防致人入侵而擊鼓通知而設。今說城子頭(又名城子巷)有曾城墻痕跡,極可能是麻竹溪 “九儒夢”這一代人為保護麻竹溪寨子時所建。
【版權聲明】轉(zhuǎn)發(fā)分享,傳播中華孝道宗祠文化,功德無量?。?!轉(zhuǎn)載自《沿河旅游》,轉(zhuǎn)載注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若有不當,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處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zswh/132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為什么這些少數(shù)民族也姓張
下一篇: 省級文物!一座保存完整的張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