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小麥 : 6克
茯苓 : 5克
麥冬 : 3克
提到“藥”字,人們都很忌諱,然而生活中隨處可見中藥,如枸杞、菊花等等,一些人喜歡用它自制中藥茶,以起到防病祛病、保健養(yǎng)生的功效。下面為您介紹幾種常見的養(yǎng)生小藥茶,你將會受益終生。
桂花茶:治口臭
正常人每天分泌1—1.5升唾液,除了幫助進(jìn)食和消化,它們還是口腔里的天然清洗劑,如果唾液分泌減少,很容易引起口臭。正因為這個道理,經(jīng)??诟傻娜藨?yīng)該多喝些桂花茶。不但生津止渴,還能防治口臭。桂花又名九里香,香味清新,將桂花蒸餾而得的“桂花露”,是醒脾開胃、疏肝理氣的上等飲品,還常用于緩解咽干口燥、口臭牙痛,泡桂花茶也有相似的作用。
藥茶制作方法:由于桂花性味辛溫,因此在春季最好用性質(zhì)偏涼的綠茶或烏龍茶與桂花相配,取干桂花3克,綠茶或烏龍茶5克,沸水沖泡6分鐘,即可飲用。
提醒:體質(zhì)虛寒、經(jīng)常胃寒的人,可以煮點山楂桂花水喝。12克桂花配6克山楂和3克黨參,放入500毫升水的小鍋里煮沸,然后調(diào)至最小火煮約20分鐘。將水瀝出,可加少量冰糖,晾涼后當(dāng)茶頻飲即可。
每天盯著電腦看七八個小時,再好的眼睛也受不了。起初,眼睛還會抗議,用淚水提醒“主人”。時間久了,淚液分泌跟不上,眼睛干澀便成了“電腦族”的通病。這里為大家推薦一個養(yǎng)眼的小藥茶——杞菊茶。杞菊茶其實就是由枸杞子和菊花組成,別小看這兩味中藥,它們搭配起來治療眼病至少有200年的歷史。中醫(yī)名方“杞菊地黃丸”就是以枸杞子、菊花為主要成分。
藥茶制作方法:枸杞子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每次可取8—10粒,菊花疏風(fēng)清熱、平肝明目,5—6朵即可,加300毫升熱水浸泡代茶飲。
提醒:眼干用白菊,眼脹選黃菊。到藥店買菊花時要注意,黃菊花擅于疏散清瀉,適合視疲勞時眼睛酸脹有分泌物的情況,白菊花養(yǎng)肝陰作用較強,更適合眼睛干澀,沒有眼淚的人。
陳皮茶:助消化
遇到美食時,不免會多吃一些,可肚子又脹得難受不適,甚至影響之后好幾天的胃口,這時不妨泡杯陳皮茶。
藥茶制作方法:取5克陳皮加兩片生姜,再加適量紅糖,用沸水沖泡15分鐘,代茶飲即可,1次1杯,1天2—3次,便有效果。
提醒:陳皮茶性味偏溫,如果伴有口苦等“上火”癥狀,以及陰虛火旺者不宜飲用。同時,泡藥茶時,千萬不可把鮮橘皮當(dāng)陳皮。這是因為,鮮橘皮不僅不具備陳皮的藥用功效,而且表面可能還會有農(nóng)藥和保鮮劑污染。
玫瑰花:解郁圣藥
脾氣急躁,遇事愛發(fā)火,在中醫(yī)看來這類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肝郁氣滯、肝郁化火。不妨喝點小藥茶調(diào)理一下,玫瑰花養(yǎng)生茶就是不錯的選擇。玫瑰花有“解郁圣藥”的美稱,具有理氣解郁、活血散淤的功效,脾氣急躁或心情抑郁時可適量飲用玫瑰花茶。此外,浸酒、做糕點蜜餞和制作菜肴時,也可添加。
藥茶制作方法:最簡單的方法是每天取9—15克玫瑰花,放入透明的玻璃杯,開水浸泡5分鐘即可代茶飲。另外,如果舌苔黃、口苦,還可在藥茶里加9克杭菊花。老覺得累屬氣虛的人可加3—5枚大棗。如果火氣比較旺,可加入3克百合和3克橘絡(luò),以增強疏肝理氣、清心安神之力。
提醒:玫瑰花并非“女性專用藥”,只要符合適應(yīng)癥,男性一樣適用。另外,玫瑰花最好不要與茶葉一起泡,因為茶葉含大量鞣酸,會影響玫瑰花的功效。此外,經(jīng)期月經(jīng)量過多的女性不要喝。
槐花茶:清肝瀉火
中醫(yī)認(rèn)為,槐花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來治療便血、痔血、尿血、風(fēng)熱目赤等病癥。又因其味清香甘甜,因此是很好的藥食同源之品,除了制成經(jīng)典食品“槐花糕”,還可配成小藥茶飲用。“槐花”是開放的花朵,未開放的花蕾稱為“槐米”。兩者藥性基本相同。
藥茶制作方法:取槐花、菊花、夏枯草各10克,加水煮30分鐘,即制成“清肝飲”,能清肝明目、清熱瀉火,常用于因肝火熾盛引起的目赤腫痛、頭暈頭痛。如果癥狀較輕,可取槐花和菊花各10克,放入杯中加開水悶泡半小時后代茶飲。
提醒:脾胃虛寒者或者陰虛無實火者要小心服用,以防止寒涼敗胃,損傷身體。
麥冬茶:緩解嗓子干
麥冬具有養(yǎng)陰生津解渴、潤肺清心除煩的養(yǎng)生作用,是養(yǎng)陰類中藥里最常用的一個。久泡的麥冬會變得白胖,半透明的樣子非??蓯?。一天下來,可將其嚼碎咽下,麥冬味苦,但咀嚼后會有回甘。如果不喜歡這種味道,沖泡麥冬時可以加入適量的冰糖或蜂蜜。從中醫(yī)來講,蜂蜜養(yǎng)陰潤肺通便的作用更強一些,適于兼有皮膚干燥、便秘的人;冰糖降火去燥的作用更強些,適于心煩易怒的朋友。如果喝水并不少卻仍然小便黃,可在麥冬茶里加上少量蓮子心,具有清心除煩的作用??傊痪湓挘罕忝丶臃涿?,心煩放蓮心。
藥茶制作方法:泡茶時,可取3—5根麥冬,先用少量溫水沖泡兩三分鐘,洗去雜質(zhì);然后換200—300毫升沸水加蓋泡15—20分鐘,之后代茶頻飲。
提醒:麥冬藥性偏涼,平時胃寒怕冷、咳嗽痰多或容易著涼拉肚子的人,不適合飲用此茶。
浮小麥茶:止汗安神
人的一生中1/3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然而卻有超過1/3的人睡不好覺。有些人睡覺時會出汗,還不時會感到潮熱,更年期女性就經(jīng)常受到這種困擾。不妨泡杯浮小麥茶,幫您緩解上述種種不適。中醫(yī)認(rèn)為,浮小麥具有益氣、除熱和止汗的功效,凡由陽虛引起的自汗和由陰虛引起的盜汗患者,均可應(yīng)用浮小麥治療,再配上寧心安神的茯苓,以及清心除煩的麥冬,這例藥茶就有養(yǎng)心、安神、斂虛汗的作用,能改善睡眠,益智安神。
藥茶制作方法:30克浮小麥,茯苓、麥冬各9克,把它們研成粗末,裝入紗布藥袋。泡的時候可放到保溫杯里,沖入600—800毫升沸水,旋緊瓶蓋,20分鐘后,就可以代茶喝。
提醒:浮小麥茶偏涼,虛寒體質(zhì)及經(jīng)期的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服用。
桂圓茶:緩解疲勞
你最近是否因為工作繁忙,時常失眠,和以前相比,覺得自己更容易疲勞,照鏡子看看,臉色也不那么紅潤了。這很可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xiàn),不妨每天泡些桂圓喝。桂圓又叫龍眼肉,它甘溫味濃,能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是一味性質(zhì)較平和的滋補良品。
藥茶制作方法:氣血不足的人每次可選3—5顆桂圓,剝皮后直接將桂圓肉放入保溫杯泡水代茶飲即可。要注意,第一杯最好用開水泡20分鐘左右再喝,桂圓泡過3次后,肉質(zhì)與核自然剝離,便可吃下。
提醒:感冒、發(fā)熱、咳嗽有痰等體內(nèi)有痰濕及熱病患者不宜食用桂圓或喝桂圓茶。懷孕的女性尤其不能吃。這是因為孕婦通常陰虛偏虛,容易生內(nèi)熱,表現(xiàn)出大便干燥、小便黃、口干等癥狀,這時吃桂圓非但起不到補益養(yǎng)生作用,反而增加內(nèi)熱,可能引發(fā)見紅、腹痛、腹脹等先兆流產(chǎn)癥狀。
胖大海茶:嗓子疼別喝
感冒時,有的人怕冷發(fā)燒的癥狀明顯,有的人主要是鼻塞、流鼻涕,還有的人則是最先受到咽喉疼痛、咳嗽的困擾。對于最后一種情況,不妨泡杯胖大海喝。胖大海是落葉喬木胖大海的干燥成熟種子。中醫(yī)認(rèn)為它性寒味甘,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清肺利咽,二是清腸通便。因此,常用于感冒咽痛、干咳無痰、慢性咽炎、熱結(jié)便秘等病癥。風(fēng)熱感冒常會引起咽喉腫痛。
每次泡上1—2枚胖大海,代茶飲3—5天能明顯緩解咽喉不適。
提醒:用胖大海泡茶有兩個注意事項。一是要辨證。胖大海性寒,適合用于熱證引起的咽痛干咳或便秘,風(fēng)寒感冒或肺陰虛也會引起咳嗽、咽喉不適,不能用它。而且,脾胃虛寒的人喝它容易引起腹瀉。二是不可長期喝。胖大海有小毒,長期飲用會給肝腎造成負(fù)擔(dān),還可能引起大便稀薄、飲食減少、胸悶等不適。因此,連續(xù)喝胖大海茶不宜超過7天。
大棗泡茶:養(yǎng)血安神、補脾益氣
具有補脾益氣、養(yǎng)血安神功效的大棗,向來是老百姓家里的養(yǎng)生明星,然而大家是否知道,一個沖泡的細(xì)節(jié)可能使大棗損失不少藥效。大棗果皮堅韌不好消化,如果整顆沖泡,很難將其有效成分完全溶出,因此最好將其掰開再沖泡。
還要注意的是,新鮮的紅棗不宜沖泡或煎煮。這是因為它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是鮮桂圓的6倍、蘋果的82倍、鮮荔枝的26倍,因而被譽為“維生素之王”,而用熱水煮泡會嚴(yán)重破壞維C。
另外,大棗有益健康,但并非多多益善。中等大小的紅棗,一次食用最好別超過15個,過量食用有損消化功能,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女性月經(jīng)期間出現(xiàn)眼腫或腳腫、腹脹現(xiàn)象時,不適合吃紅棗;體質(zhì)燥熱的婦女不適合在月經(jīng)期吃紅棗,否則會造成月經(jīng)量過多。
3種藥茶別長期喝
這3種藥茶指用中藥甘草、胖大海、決明子泡制的藥茶。 一些老人愛用中藥材泡茶,覺得養(yǎng)生保健,預(yù)防疾病。殊不知,飲用藥茶要選用適當(dāng)?shù)牟牧?,如果不對癥,長期飲用,會出現(xiàn)反效果,比如胖大海、決明子、甘草等,很多人把它們當(dāng)作日常飲用茶,其實,這三種茶不適合老人長期飲用。
一般情況下,由風(fēng)熱感冒導(dǎo)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可以對癥飲用胖大海;出現(xiàn)上火癥狀,目赤澀痛,大便秘結(jié)時可以飲用決明子;常有心慌氣短癥狀時可以飲用甘草。但飲用的量和時間必須依據(jù)病情輕重加以調(diào)整。
長期飲用胖大海會產(chǎn)生大便稀薄、胸悶等副作用,突然失音及脾虛的老年人更應(yīng)慎用。決明子雖然有降血脂的作用,但性寒涼,多食損傷正氣,傷害脾胃功能,長期會引起腹瀉。甘草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等功效,但也有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作用,多食能升高血壓,導(dǎo)致水腫和低血鉀。
配酸棗仁:酸棗仁既能養(yǎng)心血而寧心神,又能斂心液而止虛汗;浮小麥枯浮體輕,最善走表止汗,且可除虛熱骨蒸。藥合用,養(yǎng)心斂汗之功更著,宜用于心氣不足、體倦汗出之證。
配大棗、甘草:婦人臟躁實屬心陰血虛之證,可見煩躁、多汗、失眠等。以浮小麥甘涼人心,滋心陰,益心氣,配合大蹬甘溫人心養(yǎng)血,輔以甘草調(diào)和藥性,三藥合用,即為各方“甘麥大棗湯”,為治療心陰血虛臟躁證之良方。
浮小麥的副作用
化學(xué)成分:
普通小麥含淀粉53%—70%,蛋白質(zhì)11%,糖類(蔗糖、葡萄糖、棉子糖、麥芽糖、蜜二糖)2%—7%,糊精2%—10%,脂肪約1.6%,粗纖維約2%;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allantoin)、精氨酸、淀粉酶、蛋白分解酶及微量維生素B、E。
化學(xué)鑒定:
薄層角譜:取本品細(xì)粉0.1g,加70%乙醇1ml,冷浸過夜,上清液作點樣用。并以果糖、蔗糖、棉子糠溶液做對照溶液。分別點樣于硅膠G-1%CMC薄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層液展開,展距10cm,重復(fù)1次。噴以a-萘酚硫酸溶液,加熱后果糖、蔗糖、棉子糖顯藍(lán)紫色。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炒焦研末。
用藥禁忌
陰陽兩虛所致的自汗盜汗者不宜用。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無汗而煩躁或虛脫汗出者忌用?!?/p>
浮小麥的食用方法
浮小麥麻黃根豬展湯
材料:
浮小麥(30克),麻黃根(10克),豬展(100克)。
做法:
豬展切小塊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后轉(zhuǎn)小火煲1小時即可。喝時以少許鹽調(diào)味,分2—3次喝。
象牙絲浮小麥豬骨湯
材料:
象牙絲(10克),浮小麥(30克),排骨頭(100克)。
做法:
(1)排骨頭斬小塊焯水。全部材料加適量清水煮沸后轉(zhuǎn)小火煲1小時即可。
(2)喝時以少許鹽調(diào)味,分2—3次喝。
糯稻根浮小麥酸棗仁茯苓瘦肉湯
材料:
浮小麥30克,糯稻根15克,酸棗仁10克,茯苓10克,瘦肉150克。
做法:
(1)瘦肉切小塊焯水。全部材料加5碗清水煮沸后轉(zhuǎn)小火煲1小時即可。
(2)喝時以少許鹽調(diào)味,分2次喝,連續(xù)喝3日。
浮小麥黃芪泥鰍湯
材料:
泥鰍250g,浮小麥15g,黃芪30g,大棗12粒,姜適量。
做法:
(1)浮小麥洗凈。
(2)大棗清水洗凈。
(3)黃藥剪短一些并洗凈。
(4)泥鰍洗凈,瀝干水份。
(5)熱鍋倒入點油,將洗凈的泥鰍倒入鍋中,爆香一下,撈起。
(6)燉盅里放入浮小麥,黃芪與大棗。
(7)再將泥鰍放入,注入2碗清水。
(8)加蓋,隔水燉2小時。
浮小麥大棗粥
固表斂汗,養(yǎng)胃健脾
浮小麥即小麥未成熟的穎果,以水淘之,浮起者為佳。其主要含多量淀粉及B族維生素等,性味甘涼,有止汗作用,用治療自汗、盜汗,可免去患者過多損失津汁。糯米味甘,性微溫,能補脾胃,益脾氣。大棗益氣和血,養(yǎng)心安神。三者合成此粥,可以起到固表斂汗,養(yǎng)胃健脾的功效。每日早晚1次溫服。
原料:浮小麥50克,大棗6枚,糯米60克。
做法:將浮小麥、大棗、糯米分別洗凈,去雜,放入鍋內(nèi),加入適量水,先用旺火,再中火,后文火煮成粥。
特點:粥粘潤,爛熟,稍甜,喂幼兒也可加點糖。
【 妙方應(yīng)用 】
獨圣散:浮小麥45克,將其炒焦,研為細(xì)末即可。每日不拘時用溫開水或米湯送服。此方能夠滋陰斂汗,主治盜汗及虛汗不止。
浮麥止汗湯:浮小麥60克,紅棗30克,將兩味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30分鐘,取汁即可。每日1劑,分2—3次溫服。主治盜汗、虛汗、多汗。
浮麥黑豆湯:浮小麥、黑豆各20克,水煎30分鐘,取汁。每日1劑,分2次溫服。此湯具有退虛熱、止盜汗之功效,主治小兒盜汗癥。
浮小麥粥:浮小麥20克,糯米30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浮小麥燉甲魚:浮小麥20克,人參10克,甲魚500克,食鹽、味精各2克,蔥、姜各5克,燉至甲魚爛熟即可。佐餐食用。
浮小麥蒸烏雞:浮小麥、人參各20克,烏雞250克,食鹽、味精各2克,蔥段、姜片各5克,料酒6毫升,蒸制。佐餐食用。
小麥紅棗茶:浮小麥、紅棗各10克,將兩味放入杯中,沖入適量沸水,加蓋悶15分鐘即可飲用。
上一頁全文完(共 11618 字) 展開全部內(nèi)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193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