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國送禮文化的最集中體現(xiàn),是身份、等級、地位的象征物。權力與金錢決定了什么茶能成頂級茶,什么茶只能是低端茶,也決定了茶市行情。
1961 年春,周恩來陪外賓造訪龍井茶著名產地之一梅家塢,喝完最頂級的“明前”龍井后,特意向周圍人強調:“龍井茶的味道這么好,倒掉太可惜?!毖援?,將茶根倒入口中咀嚼咽下。周恩來懂茶,愛綠茶,但喝完茶湯后吃掉葉子顯然不是綠茶之道。
梅家塢建起了周總理紀念室
這應該是向毛主席喝茶習慣的公開致敬,毛澤東喝茶喜歡吃掉茶葉是公開的秘密,而周恩來吃茶葉的記載僅見此一次。1961 年雖不像后來的文革,但前有高崗、饒漱石,后有彭德懷,而周恩來先是 1953 年變成只管外交的總理,后雖因高崗倒臺恢復部分權力,但 1956 年后多次令毛不快,1958 年被迫連續(xù)三次公開檢討,毛對前兩次頗不滿意,特令不得由秘書代寫檢討。
不過,總理將剩茶倒入口中的吃茶動作并不專業(yè),毛澤東的吃法是用三指直接捏了茶葉送入口中——這是喝熏茶留下的習慣。熏茶,為湖南寧鄉(xiāng)、平江、望城、湘潭、湘陰、湘鄉(xiāng)等地鄉(xiāng)村獨有的茶葉加工方式,系將新鮮茶葉在鐵鍋中殺青后,再用柴草、谷糠用類似熏臘肉的方式烘干而成,雖屬綠茶,卻呈黑色,聞起來有股兇猛的煙火味。
熏茶
熏茶不像一般綠茶只摘春茶取其嫩葉,故茶葉粗糙經泡耐嚼,茶味濃郁甚至略有回甘,所以熏茶區(qū)人民喝茶,喝完茶湯后,都會用三指捏了茶葉放入口中咀嚼,這是標準動作。中共高層中,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等人皆生于熏茶區(qū),積久成習,毛澤東后來雖天天喝龍井,卻是把它當熏茶來喝的。
毛澤東喝茶專用的“主席瓷”
當年周恩來喝完茶后特意留下幾角錢以為茶資,喝掉的那點茶實際賣不到這個價,但普通人也無法以這個價買到它。今天,正宗龍井或碧螺春等頂級綠茶,依然是首長們的最愛,但要和首長們喝到一樣的茶,就得花上比不那么出名的好茶高幾十甚至上百倍的價。
茶和煙、酒一樣,在中國是帶有強烈送禮特征的特殊商品,送禮會導致極大的差價,這使得中國煙、酒、茶的價差舉世罕匹。香煙雖然是高度工業(yè)化和標準化的產品,完全不講產地、時令,但最低端和最高端的價差仍達 500 倍,市面上能見到的白酒,最大價差近千倍,若算上拍賣會上的天價,則會接近十萬倍。
中國茶葉生產高度分散,沒有廠商品牌只有產地品牌,非常講究產地、時令和故事,制造價差的理由極為強大,所以,最便宜的磚茶與最貴的茶就有上萬倍的價差,若算上各種拍賣會上的天價,價差可達 50 萬倍。所以你去茶葉專賣店,銷售通常會問你是送禮還是自用。
武夷山大紅袍的母樹,從這里出產的茶葉曾在上海拍賣出 1 克近 1 萬元的天價,武夷山市副市長則對此非常滿意,表示“上海是我們的福地”
只是,能賣出天價的產茶地,茶農所得也遠不像人們想象得那么多。能從當?shù)仄放偏@得最大溢價收入的茶農,大概當屬被認定為正宗西湖龍井的幾個村落,即便好年景,一畝茶田所得三五萬元,這已是上限。
而售價堪比毒品的茶葉,雖在中國多不可數(shù),但茶葉均價并不高,2012 年茶葉行業(yè)的生產總值,每斤不過 27 元,出口茶葉則半之。由于農藥殘留的惡名,2011 年 10 月歐盟實施的新法規(guī),對中國出產的茶葉顯然有針對性歧視,譬如限定抵達的空港及海港,由隨機抽查改為 10%的強制檢查,費用由企業(yè)承擔。
自用茶還是送禮的“商務茶”,外觀就能區(qū)分出來,無論花茶、綠茶、紅茶、烏龍茶,自用者包裝簡單樸素,往往僅以滿足密閉不易變質的要求即可,而商務茶包裝則唯務隆重奢華,有時包裝成本甚至會高于茶葉成本,無論是綠茶還是烏龍茶,多用紅、紫、金,風格類乎 2001 年 APEC 會議上的唐裝,濃濃的中國風。
頗具火鍋底料風格的綠茶包裝
當然,直接送給中央首長的茶,包裝上依然秉承一貫的低調樸素,與人民群眾喝的廉價花茶、綠茶外包裝并無顯著區(qū)別,要么是尋常的鐵罐內封一錫紙袋裝的茶,要么就是內襯防潮錫紙的牛皮紙包裝,外面再套一塑料袋。外包裝上簡單地印上產地名。
能占據(jù)頂級生態(tài)位的茶,只限于綠茶、烏龍茶和普洱茶,花茶、紅茶即便有少數(shù)名品,也只能占據(jù)中端生態(tài)位。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花茶、紅茶素來與產地關系不大,尤其是與那種能精確到某一山頭甚至某一棵樹的說法無緣。而品質與精確地域掛鉤,正是綠茶、烏龍茶和普洱茶的強項。
2014 年中國茶葉產量品種結構(數(shù)據(jù)來源:《2015-2020 年中國茶葉市場全景評估及行業(yè)前景預測報告》)
綠茶格外講究水土、時令、炒工等特別容易制造傳奇的素材,而且風味保持對存儲和物流要求極高,所謂不開包一年,開包一個月,自古以來最頂級的生態(tài)位就為少數(shù)綠茶把持,西湖龍井自1949年以來持續(xù)獲現(xiàn)當代政治名人加持,美譽度最高,太平猴魁2002年后突然爆紅,2012年相對滯銷,亦是如此。
烏龍茶是后來居上者,較之綠茶,不足之處是九十年代才打開知名度,缺少偉人加持的歷史——1949 年毛澤東在福建代表送來大紅袍時,就曾批示以后留在地方,不做特供,但大紅袍九十年代上位后,只能硬著頭皮制造一個毛澤東將大紅袍送給尼克松當國禮的故事,還為周恩來想出了一段極不得體的機智幽默。
好在烏龍茶背后有福建茶商專業(yè)而強大的商業(yè)能力,尤其是它還伴隨著九十年代從臺灣傳入的茶道,穿著奇怪傳統(tǒng)服裝的小姑娘極具儀式感表演茶道時,官場和商場上打拼的中年男人,頓覺被南懷瑾附體,俯仰之間吐納的都是文化。
普洱茶是不按上述牌理出牌,卻大獲成功的異數(shù):除了磚茶,所有茶葉都唯恐包裝封閉不嚴,導致串味、走味,譬如頂級綠茶,古人為防止受潮,會先用小壇密封,置于大壇之中,再填充以木灰,木灰還要定期更換,略不講究者,也會以生石灰作為防潮劑。獨普洱茶不必在意收藏、流轉甚至把玩時生成包漿、霉變,似乎越是吸塵器和除臭劑的茶餅越是名貴。
故宮清代貢品普洱,無價之寶。該茶陳化、淡薄,但多數(shù)普洱專家認為,無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極品
普洱茶的原茶,傳統(tǒng)上至多被認為二流,其加工工藝也未必比得上十元一公斤的磚茶——發(fā)“金花”是茯磚茶的標準工藝——近年專家認為,生成金花的菌種叫冠突散囊菌,不但對人有益,且能抑制其他菌種,普洱茶雖無此工藝,但也頗認金花養(yǎng)生之說,若帶點黃斑,哪怕它只是黃曲霉,就足夠藏家為手中的金花普洱激動半天。
茯磚茶金花與金花普洱
成功人士需要頂級好茶顯示身份,但頂級好茶和普通好茶之別,一般人的舌頭實在分不出來,而且假冒又如此之多,所以,通過普通銷售終端銷售的,最多只是中高價位的茶葉,價每斤數(shù)千甚至過萬元的頂級好茶,只能依賴熟人的流轉才能獲得信任背書。
成功解決信任問題的是烏龍茶。遍布全國的茶莊茶樓,一邊做普通人的生意,一邊以會員制方式,與當?shù)馗叨丝蛻艚⒎€(wěn)定私密的關系,這使得頂級烏龍茶的消費者,即使與產地相距遙遠,也會相信他得到的茶確實來自不凡的山頭。
茶莊會所多中式裝修風格
缺少足夠過硬關系和渠道的高級綠茶愛好者,就很難確認與其身份匹配的遠方綠茶是否真的來自傳說中的山頭,于是,出產綠茶但知名度又不夠的地方遂有了名茶的上位機會——本地能出產頂級綠茶自然就解決了信任問題——這需要專家挖掘本地傳說,篩出最好的山頭,嚴格工序標準,便有了每斤數(shù)千甚至上萬元的名茶。
當然,好茶、名茶并非自行宣布就算數(shù)。雖然傳統(tǒng)的“十大名茶”流行版本各一,但貿然加塞并不容易,好在還有全國性評比,譬如較有公信力的“中茶杯”,自 1995 年以來兩年才舉辦一次,相當嚴肅,并不是參加就能獲獎,以第七屆為例,21 個省、市、區(qū)選送的 476 個樣品,“經過專家認真審定”,有 306 個獲獎,獲獎率 64.3%,其中特等獎 76 個,一等獎 230 個。
要做大做強本地名茶,還要有廣闊的國際視野。對廣大三四線名茶來說,2015 年是一個參加 1915 年巴拿馬博覽會并獲得金獎的難得機會。這一年,有 70 多個地方名茶在米蘭世博會上獲得百年世博會金獎。
2015 年 7 月,湖南安化慶祝臥龍源功夫紅茶在米蘭世博會上獲得巴拿馬世博金獎暨百年紀念
不過,扎堆拿到國際金獎后,即使出動電視臺、報紙集中宣傳,慶祝時只有本地領導面孔,不見一個洋人,國際化的說服力還是略顯薄弱。云南滇紅集團的手筆就大得多。2013 年 11 月 17 日,“英國皇室卡特琳娜公主”抵達昆明,參加“中英茶文化高峰論壇”,并為滇紅授牌“中英友好茶園”皇家特供莊園。
2013 年 11 月 20 日,“英國皇室成員卡特里娜公主”一行在滇紅集團茶科院與滇紅集團采茶姑娘合影留念
什么茶是好茶,保健醫(yī)生的意見當然也很重要。綠茶天然符合今日流行的綠色、原生態(tài)自不必說,即使更喜歡紅茶口味的西方人也將信將疑,至于對人的各種好處,凡中年男女最關心的,除了壯陽,每種茶都能提供全方位救助:抗癌、降血脂、減肥、養(yǎng)顏、抗衰老……
除了對烏龍茶有根深蒂固偏好的福建、廣東,中國無論是何民系,官員普遍更鐘情綠茶,除了傳統(tǒng)慣性,它還有沖泡方便、易體現(xiàn)簡樸的特性,適合在保溫杯中久泡,而烏龍、普洱和各種紅茶都是入水慢,出湯快,若領導杯里泡的是烏龍茶,講一個小時,茶湯已經苦得無法入口。
烏龍茶和普洱茶顯然更適合在私密場合,當喝茶作為一種社交媒介時,儀式感越強,茶具越復雜講究,越能營造寬松舒適的社交氛圍,尤其是它們不像綠茶,開水入壺后,茶湯必須迅速倒入勻杯,乘熱分給眾人,頗能體現(xiàn)共享、共贏之意。若每人面前各擺一杯清茶,多少會讓精心布置的會所顯得包裝過度。所以企業(yè)家們談合作,官員了卻公務親近凡塵時,烏龍茶和普洱茶才是更好的媒介。
凡事皆有例外,2009 年盧展工自福建赴任河南省委書記,河南官員們紛紛由綠茶改喝紅茶,在盧展工親切過問下,原來只產綠茶的信陽茶廠,四個月就研發(fā)出了信陽本土的紅茶:信陽紅,結束了河南不生產高端紅茶的歷史。
“沒有盧展工,就沒有‘信陽紅’”
剛剛過去的 2015 年,雖有無數(shù)茶廠斬獲各種國內、國際金獎,但對整個行業(yè)而言,實在是一個寒冬年份,由于反腐,大批高端茶葉的價格慘遭腰斬。而政商茶第一品牌福建八馬,上市計劃不幸遇到八項規(guī)定,最后于 2015 年歲末勉強上了新三板,全國各產茶之鄉(xiāng),唯一大有收獲的,是以生產黑磚茶著名的湖南安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30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因茶制宜正確保存鐵觀音的鮮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