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藝天然和功效獨特等特性。中醫(yī)藥理證明,白茶性清涼,消熱降火,消暑解毒,具有治病之功效。清代名人周亮工的《閩小記》中載:“白毫銀針,產(chǎn)太姥山鴻雪洞,其性寒涼,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藥?!? 特別是隨著近年來歐美國家對白茶進行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其他茶類,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黃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類,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輻射、抗腫瘤,人體免疫力細胞的干擾素分泌量增加5倍等作用。
茶樹特征
福鼎大白茶原產(chǎn)于福鼎太姥山。據(jù)傳說,太姥山古名才山,堯帝時(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種蘭為業(yè),為人樂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將其所種綠雪芽茶作為治療麻疹圣藥,救活很多小孩,人們感恩載德,把她奉為神明,稱她為太母,這座山也因此名為太母山。到漢武帝時,派遣了侍中東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為太姥山,福鼎太姥山還留有相傳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樹綠雪芽古茶樹、太姥娘娘發(fā)現(xiàn)綠雪芽的山洞和澆灌綠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約1857年),有柏柳鄉(xiāng)竹欄頭村(現(xiàn)為點頭鎮(zhèn)過筧村竹欄頭自然村)陳煥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樹高1.5—2米,幅寬1.6—2米,樹勢半開張,為小喬木型。分枝較密,節(jié)間尚長。樹皮灰色。葉橢圓形,先端漸尖并略下垂,基部稍鈍,葉緣略向上。通常大12×5.4厘米,長寬比平均為2.2。葉色黃綠、具光澤。側(cè)脈明顯,7—11對。鋸齒較整齊、明顯,27—38對。葉肉略厚,尚軟。一芽二葉長5.1厘米,百芽重23克。花型較大,雄蕊低于雌蕊,盛花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花量多,結(jié)果率高,茶子大而飽滿。
發(fā)芽期在3月上旬,11月中旬停止生長。生長期全年達8個月。生長勢旺盛,抗逆性強,耐旱亦耐寒,雖在零下3—4℃或更低亦不受凍。繁殖力強,壓條、扦插發(fā)根容易,成活率高達95%以上。產(chǎn)量比當?shù)夭瞬韪摺V瞥?strong >紅茶、綠茶、白茶品質(zhì)均佳。采制銀針以芽潔白肥壯、茸毛多最為特色。
白茶功效
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黃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類。而且福鼎白茶具有清熱祛火的功效,白茶提取物對引起葡萄球菌感染、鏈球菌感染、肺炎等細菌生長具有預防作用。福鼎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喝紅葡萄酒飲白茶,一紅一白結(jié)合,福鼎白茶可以解決飲用紅葡萄酒容易上火的難題,可以說是現(xiàn)代成功人士社交應酬的好伴侶。
制作工藝
1、采摘
白茶根據(jù)氣溫采摘玉白色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凈采。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采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2、萎凋
采摘鮮葉用竹匾及時攤放,厚度均勻,不可翻動。攤青后,根據(jù)氣候條件和鮮葉等級,靈活選用室內(nèi)自然萎凋、復式萎凋或加溫萎凋。當茶葉達七、八成干時,室內(nèi)自然萎凋和復式萎凋都需進行并篩。
3、烘干
初烘:烘干機溫度100-120℃,時間:10分鐘;攤涼:15分鐘。復烘:溫度80-90℃;低溫長烘70℃左右。
4、保存
茶葉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內(nèi),放入冰庫,溫度1-5℃。冰庫取出的茶葉三小時后打開,進行包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32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哪些···
下一篇: 福建名茶之正山小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