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以百草為藥
,茶亦居其中。傳說“神農(nóng)嘗百草1茶的營養(yǎng)價值
唐代劉貞亮在《茶有十德》中曾提到:“以茶散郁氣”
唐代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寫道:“茶之為用
2.1解港消暑
飲茶除了給人體補充水分外,還能刺激口腔粘膜
2.2興奮和利尿作用
飲茶能提神
,主要是由于茶葉中含有咖啡堿等嘌呤堿的作用,咖啡堿能興奮人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人振作精神,消除疲勞,提高思維能力。飲茶能利尿,增強腎臟排泄功能, 其主要原因有:①瞟呤堿類的利尿作用;②槲皮素等黃酮類成分和芳香物質的利尿功能;③茶湯的可溶性糖類被吸收后提高了血液滲透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2.3助消化和解毒作用
茶湯中的咖啡堿和兒茶素能使人體消化道松馳,提高胃液分泌量
,促進食物消化;另外,茶中還含有一些具有調節(jié)脂肪代謝功能的成分2.4殺菌消炎、抗病毒作用
在古代
,我國民間就有用茶渣或茶汁處理傷口, 防止發(fā)炎的做法。現(xiàn)代研究表明,茶葉中起殺菌消炎作用的主要成分是兒茶素類化合物和茶葉皂甙氣兒茶素類化合物對口腔細菌、螺旋桿菌、大腸桿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黃色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黃色鏈球菌、流行性霍亂和痢疾等多種病原菌的生長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從茶葉中提取的皂甙化合物具有較強的抗微生物活性,對皮膚致病真菌有較強抑制作用。此外,近年研究還發(fā)現(xiàn),兒茶素類化合物對流感病毒具有明顯抑制作用, 可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增殖。2.5健齒防齲
、消除口臭作用茶葉的防齲效果早已被證實
,主要是茶葉中有含量較高的氟素,氟可置換牙齒釉質中羥磷化石的羥基變成氟磷灰石,增強牙釉質硬度和抗酸能力。在國際上已廣泛采用在牙鷹中添加氟化鈉以預防齲齒的發(fā)生。茶湯中的多酚類物質可直接對齲齒細菌產(chǎn)生抑制作用,抑制細菌在牙表的粘附以及抑制葡萄糖基轉移酶,使不溶性葡萄糖的形成受抑制,減少細菌在牙表的粘附機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茶葉的抗癌、抗突變作用一直是茶葉藥理學最活躍的研究領域
2.7抗輞射作用
茶葉抗輻射作用最早是日本發(fā)現(xiàn)的
。經(jīng)調査,在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中,凡長期習慣性飲茶的人存活率高,放射病表現(xiàn)較輕;蒙難者遷移到茶區(qū)居住并飲用大量綠茶的人2.8預防褒老
目前
2.9抗高血壓和防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飲茶可抗高血壓
,降脂減肥,防治心血管疾病。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和黃酮甙類化合物2.10降低血糖和防治糖尿病作用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不足或血糖過多導致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而引起的
2.11防治肝病的作用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
2.12其他作用
此外
3飲茶的禁忌
雖然飲茶具有以上諸多好處
無論飲用茶或藥茶都要講科學
一忌飲茶過度
。這是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過度飲茶會引起焦慮、煩躁、失眠、心悸等癥,從而導致睡眠不安。此外,還會抑制胃腸蠕動,妨礙消化,降低食欲。因此要注意飲茶適量。二忌飲濃茶。茶水一般在人體內(nèi)能滯留3小時左右
,而濃茶滯留時間則更長,茶堿在人體內(nèi)積聚過多, 致使神經(jīng)功能失調。茶葉中的鞣酸,可使腸粘膜分泌粘液功能下降,發(fā)生便秘。同時,缺鐵性貧血患者也不宜飲濃茶,因為鞣酸可以與食物中的鐵元素發(fā)生反應,生成不能被人體吸收的物質。茶量一般每天以5-109.分兩次泡飲為宜。三忌飲久泡茶水。飲茶要現(xiàn)飲現(xiàn)泡
四忌空腹飲茶。古人曾說早時一杯茶
,勝似強盜人窮家,意即早晨空腹不宜飲茶,因為空腹飲茶,沖淡了胃液,降低了胃酸的功能,妨礙消化,并影響對蛋白的吸收,易引起胃粘膜炎癥。五忌睡前飲茶
。睡前兩小時最好不飲茶,否則會使精神過于興奮而影響人睡,甚至引起失眠。老年人睡前飲茶,易致心慌不安、多尿,更會影響睡眠。六忌發(fā)燒及服用某些藥物時飲茶
。有些發(fā)燒的人仍照常飲茶,這樣不但不能降低體溫,還會導致體溫增高七忌飲劣變茶和高農(nóng)殘的茶
茶文化與中醫(y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