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茶女子。
我們,來自五湖四方,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
也許認(rèn)識,也許不認(rèn)識,
我們,
都遇見了,那盞茶湯。
我們,
也許,只是百花叢中的一縷清秀,
也許,只是漫天云彩中的一羽清裳,
也許,只是江海碧濤中的一襲清浪,
也許,只是普通,再普通的,
一個女子。
2
因了和茶的相遇,
我們慢慢地,改了模樣。
眼睛愈發(fā)清澈,
宛如秋夜的星光。
秀發(fā)輕挽,
一低頭的溫柔里,
不似舊日模樣。
纖手皓腕,綻放佳人的芬芳,
流云輕啜,齒間掠過風(fēng)的清涼。
而我們,似乎也不是尋常的,
那個女子。
3
我們,也許沒有炫目的背景,
我們,也許沒有喧鬧的輝煌,
我們,也許沒有俊美的容顏,
我們,也許沒有富麗的宮堂。
但是,
我們有手里的這盞茶湯。
拿起或者放下,
我們在茶里,懂取舍;
時短還是時長,
我們在茶里,知進(jìn)退;
抬頭或者低頭,
我們在茶里,悟炎涼。
4
我們是,茶女子,
我們很普通,
但是我們因茶,
又有了不同的模樣。
我們也有自己小小的夢想,
我們也有生活的短長。
我們,踏踏實實的走在路上,
不急不徐,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
我們一心篤定,
我們身心,散發(fā)著茶香。
每個平凡的女子都有不同的模樣,
讓我們,
共享人生的,這盞茶湯。
我們是,
茶女子!
武夷茶女散文
武夷山是我國目前不多的幾處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的自然風(fēng)光之一。在武夷山還沒有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之前曾去過一次,這次隨作協(xié)采風(fēng)筆會再去是第二次了。我們一行人,有作家、詩人,也有報刊編輯、記者,一路之上,評山論水的歡聲笑語自然不絕于耳。大家對武夷山作為自然遺產(chǎn)倒是一致認(rèn)同,也許是我們這些所謂的“文化人”對文化這個詞的敏感吧,議論得最多的,也是我想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這武夷山憑的什么而作為“文化遺產(chǎn)”,而且還是“世界”的。
巧舌如簧的導(dǎo)游員出于職業(yè)習(xí)慣,導(dǎo)游過程中除卻介紹武夷山風(fēng)光,就是滔滔不絕地給我們介紹武夷山的茶,將武夷山的茶說得天花亂墜。說得最多的,也是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武夷山的“大紅袍”茶。為什么叫“大紅袍”當(dāng)然也有美妙的傳說。為了見見那神奇的“大紅袍”茶樹,雖然我們前一天頂著秋陽爬了一天的山,第二天我們還是照樣出發(fā),奔向“大紅袍”的所在地九龍窠。
剛踏進(jìn)峽谷,只見得遠(yuǎn)處身旁,坡上崖下,無處不是綠蔥蔥的茶園。那些團(tuán)團(tuán)簇簇的茶樹,或?qū)訉盈B疊,成片成行,或單株孤叢孑然立于山崖上的亂石叢中,蓬蓬勃勃地生長著。我的家鄉(xiāng)也產(chǎn)茶,而且還有些名氣,只是我家鄉(xiāng)的茶生長的地方跟這里的茶有些不同罷了。
標(biāo)準(zhǔn)的旅游通道,在峽谷中遠(yuǎn)遠(yuǎn)看去象是一根被人隨手丟下的.繩子,起伏彎曲地臥在峽長的山澗里。走著走著,看到前邊的峭壁,以為前邊沒路了,該看到“大紅袍”茶樹了。抬頭一看,通道斜插進(jìn)了崖坡上,依然蜿蜒而上。腳有些累了,畢竟九龍窠那叢神奇的茶樹之王“大紅袍”太負(fù)盛名,也太有誘惑力了,于是大家還是不遺余力地走向大紅袍。
關(guān)于大紅袍的名稱的由來,我倒是聽說過幾種,其中之一就是據(jù)傳說,古代某朝的一位皇帝到武夷山游覽,突然患病不起,當(dāng)?shù)厝双I(xiàn)上被今人稱著大紅袍的這株茶樹上的茶葉泡的茶水。那位皇上大人飲后,病痛立即全消?;噬蠟榱烁心钅侵昃攘怂幻牟铇?,以示敬意,脫下自己身上的大紅袍給茶樹披上,這株長于山野的茶樹便有了一個令長于神洲大地的茶樹眼饞的美名“大紅袍”。我愿意相信這個傳說,因為它沾些皇氣。于是乎,從此以后,這里的人們便將武夷山的茶演繹得神乎其乎,也給那株武夷山的茶樹抹上了傳奇而又瑰麗的色彩。就憑這些美妙的傳說,我們這些喜歡捕風(fēng)捉影的“文化人”如此不辭勞苦地攀越而來,應(yīng)該還是可以理解的吧。
當(dāng)我們一個個氣喘吁吁,疲憊不堪地來到九龍窠盡頭,只見得約三五米高的峭崖坡上煢煢然立著幾株蒼老的茶樹,不由得大失所望。這幾株茶樹枝稀葉瘦,色調(diào)深沉,論模樣與我們在武夷山看到的任何茶樹并無絲毫差別;論色彩還不及我們一路走來所看到的茶樹鮮嫩,如若不是那幾株茶樹旁邊的峭壁上刻著“大紅袍”三個涂了紅油漆的大字,我們幾乎會認(rèn)為那是幾棵荊棘或是其它什么雜木。
也許是大家的期望值過高的緣故吧,我們這群一向激情內(nèi)斂“文化人”也顧不得自己的“身份”,一聲高似一聲地大呼:“被忽悠了,被忽悠了”。我在一旁聽得“心驚肉跳”,小聲點吧,還是一群“文化人”呢,花了錢,受了累不說,千里迢迢的跑到這里來被忽悠了,你就來一個“啞巴吃黃連,苦在心里”不就得了,還這樣大呼小叫的,也不怕人笑話。在回程的路上大家顯得有些怏怏不快,說實話,捫心自問,是不是我們對“大紅袍”寄于了太高的期望,這種感覺說不清楚。
大家?guī)е嗌儆行┯魫灥男那椋S著導(dǎo)游來到一家茶莊,這種情緒才稍稍有些緩解,這是游程之一。茶莊坐落在公路旁,乍一看去是一棟很不起眼的農(nóng)舍,不算簡陋,也算不得豪華,看到這棟房舍自然也就讓我想起了九龍窠崖坡上那幾株名噪天下的“大紅袍”一樣,心想著也就是導(dǎo)游帶我們來這里買茶葉罷了。
進(jìn)得房屋內(nèi),一間不大的房子中間擺著一長溜椅子,主人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一會兒出來一位漂亮的女子,只能稱之為“女子”,因為不知道她的芳齡,更不知道婚否。這位女子香腮染赤,耳墜明珠,舉措嬌媚,淡眉如秋水,眼波懾人魂。女子先作自我介紹,姓陳,是這里的專職茶藝表演兼職解說、推銷員。有好事者見其年青漂亮,頗有幾分姿色,顧不得禮數(shù),問起芳齡,女子答曰:
“大庭廣眾,問女人的年齡是不禮貌的行為。”把問話者鬧了個大紅臉,同行的人出手相助:
“他還沒有對象,見你生得如此漂亮,想跟你處對象?!?br>
女子再答曰:“我們家有兩多,一是茶林多,二是女孩子多,有三個,沒有男孩,我們家只招上門女婿,也就是要‘倒插門’,你愿意嗎?你要是愿意,我們家陪嫁的就是十畝茶林,一畝茶林可是要值十多萬元的。”眾人哄笑,好一個伶牙俐齒的女子。
不卑不亢談笑之中,女子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質(zhì)工作”,向我們介紹起了武夷山的茶,首當(dāng)其沖的當(dāng)然也是“大紅袍”。
“我們武夷山的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紅茶,一類是綠茶,按加工方法,前者為發(fā)酵,后者為不發(fā)酵,在我們武夷山,人們習(xí)慣稱這種茶為武夷巖茶,因為我們武夷山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里地處亞熱帶邊緣,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再加上我們這兒的土壤大都為酸性砂壤土,這些都是茶葉生長難得而又必需的條件,所以,武夷山的茶就成為了茶中的上品?!?br>
作了茶的介紹以后,陳女子拿出大紅袍來要泡給我們品賞,看慣了家鄉(xiāng)“茅尖”、“雀舌”、“龍井”的我們對陳女子手中的茶實在不敢恭維,黑黑的有如家鄉(xiāng)農(nóng)家做的“鹽菜”一般,女子似乎看出了我們的疑惑,說:
“我們武夷巖茶外表看起來象乞丐,因為它其貌不揚,但是,喝起來象皇帝,因為它品質(zhì)高貴?!?br>
“你說的這個武夷巖茶就是‘大紅袍’嗎?”有人問。
“是的,武夷巖茶又叫‘大紅袍’”。
“你這是我們在九龍窠看到的那棵茶樹上的采的大紅袍嗎?”這話問得有點故意為難人家,女子聽這話大概是聽得多了,并不以為然:
“真正的那幾株大紅袍茶樹一年也產(chǎn)不了幾兩茶葉,那也只是我們武夷山茶的一種象征?!?br>
其實,人人都知道眾口爍金之物仿佛都難免有些名不符實,就憑大紅袍那副寒傖的“尊容”,也能神奇到哪里去。就在女子向我們講述大紅袍的工夫,旁邊的電水壺的水也燒開了。只見女子熟練地用一個特制的茶具投一撮茶葉于一個茶壺中,注些許水在手中輕搖,然后將水倒出,邊倒邊向我們解釋:
“這叫洗茶?!?br>
洗完茶后,再注滿水,上好蓋。片刻工夫,剛一揭開壺蓋,滿房立刻彌漫著一股特有的芬芳茶香味。這時有人為我們每個人送上一個白色陶瓷茶杯,很小,這種茶具如果在我們家鄉(xiāng)用于招待客人,一定會被客人認(rèn)為主人“小氣”。
我們聞著茶香,一個個拿著小茶杯傻傻地等著為我們倒茶,一會兒,每個人的小茶杯里斟上了茶水。茶杯太小,女士們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將小茶杯端起來,小指和其它的手指則可以翹成蘭花指。這個小小的茶杯可難為了我們這些五大三粗的男人們,有的人也跟女士們一樣,也用拇指和食指端著茶杯,另外的三個手指沒了“崗位”,也只得象女士們一樣翹著,陳姓女子看見后,說話了:
“在我們武夷山,喝茶是很有講究的,女士端茶杯可以翹蘭花指,男士就不行了,為了體現(xiàn)男士的陽剛之氣,男士的另外三個手指要向手掌心收攏?!?br>
聽到這句不知道是揶揄還是當(dāng)?shù)仫L(fēng)俗文化的話,男士們?yōu)榱梭w現(xiàn)自己的陽剛之氣,紛紛將沒有崗位的三個手指收攏,一個個聽話得象幼兒園的小朋友。我是男人,當(dāng)然也得照著講解員說的做。動作做是做了,但是心里總有些不服氣,心想,你這是在向我們展示一種文化,還是在變著法的罵我們呢?管它呢,入鄉(xiāng)隨俗吧,反正我們也不懂你的這些規(guī)距,就當(dāng)著文化來學(xué)吧。
茶倒上了,該喝了,有的男士為了體現(xiàn)自己的“陽剛”將小小茶杯里還不夠一口的茶水,一下倒進(jìn)了嘴里,不知其味地一口吞了下去,陳姓女子看見又說話了:
“喝我們武夷山茶,是不能一口喝下去的,要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品呷,口里還要咂出聲音來。喝了茶以后要再吸一口氣,慢慢呼出,這樣才能品出我們武夷山茶的味來?!?br>
第一杯我們一飲而凈,不懂,可以“原諒”,同樣的錯誤不能有兩次。再上茶的時候,我們都照著講解員說的,輕輕的呷一口,再在嘴里慢慢品。那茶初入口,味道就象喝中藥,苦中帶澀。過了一會兒,吸了幾口氣,便覺得一陣甘冽之氣從喉嚨深處緩緩襲來,再吸一口氣便倍覺口舌鼻腔都是香味。
幾杯茶后,這些“文化人”個個來了精神,作協(xié)柯主席帶著異常詭秘的神態(tài),彌樂佛般笑瞇瞇問坐在他旁邊的詩人楊棄先生:
“怎么樣?”
這個看似頗為簡單的提問,回答起來就很難了,多虧了楊先生是詩人,想象力豐富,不緊不慢地說:
“這茶喝第一口那感覺就象一位蒙古姑娘,細(xì)細(xì)一品就象一位溫柔多情的日本姑娘。”
楊先生對柯主席“怎么樣”的回答可謂妙不可言,他將茶先苦澀后甘爽的感覺,轉(zhuǎn)換成一位熱情奔放的草原姑娘的形象,再細(xì)細(xì)品來,那滋味就象日本姑娘一樣多情而又溫柔,說得對,講得妙,眾人哄堂大笑,笑聲里有對作家與詩人豐富想象力的稱贊,也有對武夷山茶的贊許。在我看來,武夷山茶就象那位陳姓女子一樣。
一般喝茶的女生都比較有品味,有耐性,和其他的女生比較起來就會顯得很有檔次,男生一般都比較欣賞這樣的女生,他會覺得這樣的女生和那些胭脂俗粉比較起來更清新脫俗,更有人格魅力,現(xiàn)在的大部分女生都是追求一些物質(zhì)上的享受,想著買各種包包,首飾,還有衣服,會讓男生覺得沒有新鮮感,碰見這種養(yǎng)生的女生就比較有好奇心,讓男生想去了解一下這個女生。
即使兩個人談戀愛啦,這樣的女生也是比較知性的,當(dāng)男生遇到壓力的時候,這種女生往往能夠給人很好的減壓,兩個人在一起也很舒適,偶爾還可以喝女生泡的茶減減壓,緩緩頭腦,這樣的女生也比較能夠讓人放松自己,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都比較淡定,因為養(yǎng)生的女生都比較不容易去發(fā)脾氣,這是慢慢的養(yǎng)成的性格,所以男生從各個方面的欣賞。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45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一般用語之茶功
下一篇: 茶的物業(yè)之茶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