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是人說話的方式,茶器是茶說話的方式。不同器形的泡茶器以及茶杯,可以將同一款茶表現(xiàn)得完全不一樣,甚至喝的人,都會疑惑:這是一樣的茶嗎?
對泡茶器而言,通常用得多是壺和蓋碗。壺像是中年持重的男人,內(nèi)壓大、渾厚、出水慢,湯稠而蘊藉——熟普、紅茶這樣完全發(fā)酵的茶,用壺,是穩(wěn)對穩(wěn),一脈相承地向內(nèi)走;而蓋碗,開放、敏銳、起伏大,像是一個聰慧而善言的女子,只要她能感受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單叢、巖茶,這類半發(fā)酵層次豐富的茶,用蓋碗,可以演繹得姿態(tài)萬千。用心觀察,這兩種器的選擇,往往也代表了兩種性格。但是也可能同一個人,這段時間用壺,過段時間用蓋碗,是心境改變的外化。有一段時間,我不僅用壺,而且用水平壺,蓋子蓋上,從豆大的壺嘴入水——壺拎高一點,把水流拉成一條線,穿針一樣,直直慢慢地落到壺嘴里。這樣的方法,內(nèi)壓更大,近乎于萃取,哪怕是最后一道茶了,滋味依然飽滿。那段時間,我很自閉,很多話想了又想,最后還是決定不說了。最終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最好的表達,就是不說。
還有一種用得不多的,就是碗泡:用一只有流的大碗,或者功力夠,就用平常的碗。完全無遮擋,不悶不蓋,這句話說來,就像是“隨便說,暢所欲言”一樣難說。因為無界限的另一個意思就是:你沒有依傍,得靠你自己。比如綠茶這樣嬌嫩不發(fā)酵的茶,要還原其甜美又要不破壞其鮮嫩,已經(jīng)近乎于一句禪機,不可說,一說就破,也不可不說,不說……不說就沒茶喝。而且既然說了,就要點到,溫度要夠,不能用降水溫這一偷懶的辦法,像是拒絕,溫和而堅定。器具是敞開的,內(nèi)力是凝聚的,水溫是高的,速度是慢的,一碗水端平,端的是,不容易。有次看老古用碗泡古法制作的恩施雨露,針形綠茶,碗泡碗出湯,分湯杯杯均勻,喝到嘴里,清甜繚繞如見青山綠水。最后的葉底,不焦不黃,如剛采摘的鮮葉。這話說的,圓滿。
如果說泡茶器是說話的一個態(tài)度,那么杯子就是措辭,或者口音。薄胎白瓷聚口杯,就是普通話:標準,不夸大不縮小,對茶湯的還原最接近真實狀態(tài)。初學泡茶者必備,說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但是不能詞不達意。準確,是說話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不同的器形、釉色、燒結溫度,可以變幻出千變?nèi)f化的茶之語。一次,喝蜜蘭香單叢,用一只柴燒倒鐘杯和一只青瓷斗笠杯做實驗——柴燒倒鐘杯入口:澀、滯、掛喉;而青瓷斗笠杯:滑、香、爽口。這是因為柴燒杯不好嗎?不是。是因為單樅生烈香猛,單叢就是《紅樓夢》里的尤三姐,美艷帶刺——要是不依著儂的脾氣,就是杏目圓睜柳眉倒豎;要依著儂的脾氣,把語氣放和軟,才能親近香澤。
所以青瓷是平滑的,斗笠的器形是敞開的,好說好哄,茶湯在里面才肯顯露嬌媚溫柔。真真是,從來佳茗似佳人。但是同樣是這兩個杯子,用來喝熟普,青瓷斗笠杯就不夠力道了——熟普已經(jīng)夠圓滑,柴燒倒鐘杯深聚的形狀,恰好箍得住這一汪圓滑,把成熟立起來。而來自柴窯火氣的剛勁,把厚度又強調(diào)出來,恰是一句聽上似是而非的話,把意義抓了出來,然后得到深化。有時候這樣的茶喝到嘴里,往往都不像是水,而是扎扎實實的食物,比如像甜棗香的羊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47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為什么男性更要多喝茶,
下一篇: 茶葉放久了有雜味試試這樣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