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老了褪去了幼稚的容顏
愿與你一起在平靜的山水之中
享時光的唯美,受生命的安然
當我們老了
再也走不動了
就泡一壺茶,聽一首歌
讓時間慢慢的從壺中流走
當我們老了
不能去很遠的地方了
我們就在院子喝茶
聽蟬鳴鳥叫,看云卷云舒
當我們老了
心已經(jīng)安定了
在家,泡一壺茶
回憶我們共同的青春
當我們老了
厭倦了城市的繁華
就去一個安靜的地方
一起喝茶,攜手到老
當我們老了
年華已經(jīng)逝去了
兩鬢已經(jīng)斑白了
剩余的時光已經(jīng)不多了
讓我們的故事跟隨著茶一直流傳下去
茫茫人海,慢慢長路;
我和你相遇,成了最美的彼此
天涯路,情未了,癡情人;
斷腸崖,風輕輕吹,雨柔柔下
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希望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曠神怡,也但愿你的心會伴隨著這悠悠裊裊的香煙,升華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是一個精通茶道的茶人,他總結泡茶的經(jīng)驗說:“活水還須活火烹?!被钪蟾嗜从猛饋碇蠓袎刂械纳饺?。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麗的羽毛,我們借助孔雀開屏這道程序,向嘉賓介紹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葉嘉”是蘇東坡對茶葉的美稱。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烏龍茶的外觀形狀。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壺的一代宗師,他所制作的紫砂壺被后代茶人嘆為觀止,視為至寶,所以后人都把名貴的紫砂壺稱為大彬壺。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其目的是洗壺并提高壺溫。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武夷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备呱搅魉磳㈤_水壺提高,向紫砂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壺蓋輕輕地刮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清沏潔凈。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仙顏
品飲武夷巖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沖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重洗仙顏”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里意喻為第二次沖水。第二次沖水不僅要將開水注滿紫砂壺,而且在加蓋后還要用開水澆淋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于茶香的散發(fā)。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沖泡武夷巖茶時要備有兩把壺,一把紫砂壺專門用于泡茶,稱為“泡壺”或“母壺”;另一把容積相等的壺用于儲存泡好的茶湯,稱之為“海壺”或子壺?,F(xiàn)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壺來儲備茶水。把母壺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壺,稱之為“母子相哺”。母壺中的茶水倒干凈后,乘著壺熱再沖開水,稱之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點頭
將海壺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聞香杯,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當海壺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回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茶藝小姐的手勢一高一低有節(jié)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征著向嘉賓行禮致敬。
過去有人將這道程序稱之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因這樣的解說充滿刀光劍影,殺氣太重,有違茶道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所以我們予以揚棄。
第八道:夫妻和合,鯉魚翻身
聞香杯中斟滿茶后,將描有龍的品茗杯倒扣過來,蓋在描有鳳的聞香杯上,稱之為夫妻和合,也可稱為“龍鳳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轉過來,稱之為“鯉魚翻身”。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鯉魚翻身躍過龍門可化龍升天而去。我們借助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賓家庭和睦,事業(yè)發(fā)達。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偉盅
捧杯敬茶是茶藝小姐用雙手把龍鳳杯捧到齊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側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點頭禮后把茶傳給他??腿私拥讲韬蟛荒塥氉韵绕窞榭?,應當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藝小姐點頭致謝,并按照茶藝小姐的姿勢依次將茶傳給下一位客人,直到傳到坐在離茶藝小姐最遠的一位客人為止。然后再從左側同樣依次傳茶。通過捧杯敬茶眾手傳盅,可使在座的賓主們心貼得更緊,感情更親近,氣氛更融洽。
第十道:鑒賞雙色,喜聞高香
鑒賞雙色是指請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龍鳳圖案的茶杯端穩(wěn),用右手將聞香杯慢慢地提起來,這時聞香杯中熱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隨著品茗杯溫度的升高,由熱敏陶瓷制的烏龍圖案會從黑色變?yōu)槲宀?。這時還要注意觀察杯中的茶湯是否呈清亮艷麗的琥珀色。
喜聞高香是武夷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即請客人聞一聞杯底留香。第一聞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奇茗
三龍護鼎是請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這樣拿杯既穩(wěn)當又雅觀。三根手指頭喻為三龍,茶杯如鼎,故這樣的端杯姿勢稱為三龍護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頭一品。茶湯入口后不要馬上咽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是指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詩云:“斗茶味兮輕醍醐,斗茶香兮薄蘭芷?!碧m花之香是世人公認的王者之香。二探蘭芷是請客人第二次聞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對茶葉的美稱?!岸吩齐椤奔凑埧腿似返诙啦琛6分饕凡璧淖涛?,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回腸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貢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來代表武夷茶?!叭迨椤奔凑宓谌啦?。“蕩氣回腸”是第三次聞香。品啜武夷巖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用鼻子聞,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從鼻腔呼出,連續(xù)三次,這樣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征。茶人們稱這種聞香的方法為“蕩氣回腸”。第三次聞香還在于鑒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巖韻
“含英咀華”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飲武夷巖茶時說:“品茶應含英咀華并徐徐咀嚼而體貼之。”其中的英和華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華即在品茶時像是在嘴里含著一朵小花一樣,慢慢地咀嚼,細細地玩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巖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無此美妙的巖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濃茶之后,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咽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再吞下去。咽下白開水后,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shù)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個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巖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請客人自己動手泡茶??匆豢磯刂械牟枧莸降趲着葸€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龍戲水”是把泡好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客人觀賞泡后的茶葉,行話稱為“看葉底”。武夷巖茶是半發(fā)酵茶,葉底三分紅,七分綠。葉片的周邊呈暗紅色,葉片的內部呈綠色,稱之為“綠葉紅鑲邊?!痹诓杷嚤硌輹r,由于烏龍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戲水,故名“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孫中山先生曾倡導以茶為國飲。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薄帮嫴柚畼?,其樂無窮”自古以來,人們視茶為健身的良藥,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在茶藝表演結束時,請賓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來結束這次茶會。
1.茶道的基本禮儀
茶道禮儀:第一、茶具一定要潔凈,包括茶杯、茶壺、托盤及裝茶葉的罐、盒。
第二、取茶葉要用專用的器皿----竹制或木制的茶勺,也可用不銹鋼或陶制的勺代替,不要用手抓 第三、要用雙手敬茶,杯把在客人的右邊。敬茶時要用茶托盤,如果沒有,也要用小茶碟,一手托著小茶碟底部,一手扶著茶杯,雙手捧上。
手指不能觸及杯沿。 第四、第一杯茶要敬給來賓中的年長者,如果是同輩人,應當先請女士用茶。
第五、淺茶滿酒。說的是給客人斟酒要倒?jié)M,敬茶只需七八分滿。
茶文化: 茶作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yǎng)顏的飲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時尚習俗,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br>
在法國人眼里,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痹谌毡?,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藥”,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范圍,發(fā)展升華為一種優(yōu)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拔娜似呒?,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載體。
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征。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
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guī)范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把思想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寓于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jīng)》中都明顯得到體現(xiàn)。
古代眾多的茶道專著,盡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飲技藝上卻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切外部表現(xiàn)形式都是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鮮香甘醇”,絕非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國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須清洗潔凈;(二)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講求水沸適度。
(四)要求使用名貴優(yōu)質茶具,并規(guī)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于茶湯香氣充分升揚。茶道 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xiàn)一定的禮節(jié)、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飲茶藝術。
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xiàn)精神。興于中國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huán)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承唐宋遺風。
茶道法則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
“十三宜”為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2.有關茶道的知識及日常禮節(jié)
茶道(拼音:chá dào 英語:tea ceremony)烹茶飲茶的藝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钡臇|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 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反之,是為“三不點”。明代為十三宜與七禁忌?!笆恕睘橐粺o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鑒賞、十三文僮;“七禁忌”為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肴雜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
3.中國的茶道禮儀,茶藝的基本禮儀有哪些
以茶待客的六大禮儀
1、茶具清潔
泡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干凈,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
2、取茶之法
如果家里或辦公場所是用大袋子裝的一包散茶,取茶時千萬不要用手去抓茶,要用茶則或茶匙將袋中的茶取出倒入泡茶器中。
其次,茶葉要適量,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沖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沖好。
3、端茶之法
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雙手奉出才為敬;持杯時不能抓杯口;以防唾沫濺入杯中,不要邊奉茶邊說話。
4、奉茶之法
注意先后順序,先長后幼、先客后主,應依身份的高低順序奉茶;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從客人的右方奉上茶,在奉有柄茶杯時,一定要注意茶杯柄要朝向客人的順手面比如右面,這樣有利于客人手拿茶杯的柄,并禮貌地請客人喝茶;如果房間里在開會或很安靜,奉茶時不要出聲,放下瓷杯子的同時要用小指墊在杯底以防瓷杯發(fā)出響聲。
5、添茶之法
如果客人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客人添茶,后再給自己添茶。
6、收茶之法
必須要等客人走后才能收茶,把茶具清洗干凈收好,以備下次待客之用。
現(xiàn)代倒茶禮儀
1.先說出預備好的茶品種,然后問喝啥茶。
2.茶一定要放在盤子上拿到客人面前。
3.擺桌的時分先把盤子放在桌子上,用兩手拿茶杯墊放在客人面前。
4.擺茶杯的時分茶杯的把手到客人的右側。
5.茶勺的憑據(jù)到客人的右側放在客人面前。
6.客人喝完茶后及時把杯子拿走。
7.不給客人看到自個的背部。
奉茶時應留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避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壞。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用茶盤端出的茶色要均勻,并要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邊際,如有茶點心,應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上茶時應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帶微笑,雙眼凝視對方。
4.茶道禮儀有什么講究
泡茶技法(一):傳統(tǒng)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沖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后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圈,用意在于刮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公威風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zhí)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
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jié)M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后用:客人離去后,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一. 泡茶茶具 茶藝泡茶的工具種類繁多。
置茶器包括茶則、茶匙、茶漏、茶荷;理茶器包括茶夾、茶匙、茶針、茶槳;分茶器包括茶海、茶盅、公道杯;品茶器包括茶杯、聞香杯、杯碟;滌潔器包括茶盤、茶船、渣方、水方、滌方、茶巾、容則;其它還包括煮水器、香爐、奉茶盤等。 以上介紹了林林總總的茶具,但喝茶的用具絕非一定繁瑣復雜,而應由簡入繁,重在培養(yǎng)自己對茶葉的基本認識。
二、泡茶的注意事項 功夫茶一般一泡只沖四次:一為皮;二三為肉,四為極。四沖之后,茶湯基本轉薄。
四泡茶浸泡時間應依次增加。 出茶四字決:低、快、均、盡。
出茶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不敬;快,使香味不容易散失,且可保持茶湯熱度;勻,表示對客人一視同仁;盡,茶水瀝盡,茶葉不浸泡過久,茶湯不會苦澀。 任何茶葉都不宜浸泡過久,茶湯應與茶葉分離,即泡即飲。
過濃的茶湯對身體不利,浸泡過久的茶湯會破壞茶葉特有的香氣和滋味。 三、泡茶用水 泡茶最好用山泉水,用江水最好用中間,用上茶濃,用下茶淡。
在古箏樂曲的伴奏下,主泡人熏香、凈手,先引茶入茶,請來賓賞茶,然后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zhèn)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
燙杯溫壺: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奉茶:以茶奉客。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最后主泡人向客人答謝品茶,鞠躬退場。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廣東的今潮汕地區(qū)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為一體的茶道形式。
功夫茶器具精致,泡工獨特,飲用程式亦相當講究。這不但是他們工余飯后的一種消遣,享受,也是他們交際往來的一種工具,更是迎賓敬客的重要手段。
功夫茶的茶具小巧玲瓏,非??季?。一套茶具,一般為一壺三杯,也有兩杯和四杯的。
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為最佳。泡制工夫茶采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
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fā)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泡制時先將水燒開后沖茶。
沖時要掌握以下幾個要領,即:“高沖”、“低灑”、“括沫”、“淋蓋”、“燒杯熱罐”、“澄清”等。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后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后火,蝦須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沖,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
首先點火煮水,并將茶葉放入沖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沖入沖罐中之后蓋沫。
第一沖杯,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里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后,再沖入蝦須水,此時,茶葉已經(jīng)泡開,性味俱發(fā),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四個茶杯并圍一起,以沖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
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在”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
最后,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第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5.茶道有哪些禮儀需要注意
茶道禮節(jié) 注意事項 1、二小時的茶會喝茶常喝到三更半夜是常有的事,一個茶會以兩小時為度,比較剛好。
因為現(xiàn)今人的時間安排,都以兩小時為一單元,若拖過二小時以上,易耽誤別人的事情。 2、茶食與茶巾及零食一般是喝茶中段以后才安排,在情緒低落時可以拿出茶食;并奉上茶巾以清潔手及口。
吃油膩食物再喝茶,會有油味,茶湯上浮有一層油會破壞茶湯。用餐完,也是一樣,要先喝一杯水清潔一下口腔, 擦手拭嘴后再喝茶。
【奉茶次序】 長幼的原則,先遇到先奉的原則。 【【奉茶法】 從客人右側倒茶時,用右手。
從客人左側倒茶時,用左手。正面倒茶時;左右手皆可。
【【客人禮節(jié)】 主人倒茶時,用手扶杯或扥以表謝意,不要自顧聊天。
6.關于茶的知識及相關禮儀
茶道的禮儀有很多講究,最早由記述的就是中國茶道,說道茶,就要說到茶的禮儀,禮儀是茶道的一部分也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即使是剛剛接觸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認為茶道的做法簡易,也有的認為茶道的禮儀做法十分困難。同樣的茶道禮儀,因為理解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效果,那么下面就同我一塊了解下茶道的基本禮儀。
我國歷來就有“客來敬茶”一民俗。古代的齊世祖、陸納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劉貞亮贊美“茶有十德”,認為飲茶除了可健身外,還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劉禹錫、皮日休、韋應物、溫庭筠、陸游、歐陽修、蘇東坡等,他們不僅酷愛飲茶,而且還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頌和描寫過茶葉。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干凈,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凈,然后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后,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余茶洗凈,然后在用熱水洗凈茶筅,最后輕敲兩下后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嘗茶的時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個方向轉動呢?這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為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并離開茶碗的正面后,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后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復。契踱啦茶泡好了,你就準備好享受它完全的滋味,美麗的顏色、茶的芳香和口味,以及周圍環(huán)境。在你自己創(chuàng)造的輕盈和秀麗中呼吸。其中蘊含的道理是:當你使周圍的世界平安美麗時,你的心和頭腦就有了相同的心境。奧登啡以上是茶道的一些基本禮儀的介紹,茶道的禮儀細節(jié)很多,喜歡茶道茶藝的人可以學習和借鑒一下,其實最基本的奉茶之道,就是客戶來訪馬上奉茶。奉茶前應先請教客人的喜好,如有點心招待,應先將點心端出,再奉茶。
7.茶禮儀有哪些
1)奉茶者的禮儀
茶不要裝得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
同時有兩位以上的訪客時,端出的茶色要均勻,并要配合茶盤端出。左手捧著茶盤底部,右手扶著茶盤的夕卜線。如有點心則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應擺在點心右邊。
上茶時應向在座的人說聲:“對不起!”再以右手端茶,從客人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注視對方并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奉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不同的客人,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公司的接待同仁。
以咖啡或紅茶待客時,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著客人的右邊。此外要替每位客人準備一包砂糖和奶精,將其放在杯子旁(碟子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2)飲茶者的禮儀
注視奉茶者,并誠懇地說聲:“謝謝?!?
在商務活動中,當別人奉茶時不要以手去接,以免增加奉茶者的困擾。但若是領導或長輩親自給你奉茶,則要起身雙手恭敬地迎接。受人招待奉茶時,如無法說感謝,要以和藹的眼神予以奉茶者回應,絕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是非常失禮的行為。如需調和糖與奶精,應在調好之后茶匙橫放在碟子上,再以右手端起杯子(除非你慣用左手)。
喝茶時,不需將杯墊一起端起,以單手端起茶杯,另一手輕扶杯墊,預防杯墊掉落即可。但若坐在矮茶幾旁,則必須連同杯墊一起端起,以免不慎打翻。喝茶時不可出聲,尤其是喝功夫茶時,不要因怕將茶葉喝人口中而用嘴濾茶,女口果發(fā)出聲音是十分不雅的,女士喝茶先用化妝紙將口紅輕輕擦掉些,以免口紅印留在杯子上。
8.茶道的基本禮儀是怎樣的
在茶道的禮儀作法中,有清洗茶筅的部分,初次清洗茶筅時,應當要將茶筅清洗干凈,而在客人面前,將茶筅洗凈,然后輕敲三下舉起兩下后,便完成了清洗的動作,而在結束的時候,則是先用熱水將茶碗中的余茶洗凈,然后在用熱水洗凈茶筅,最后輕敲兩下后舉起,如此便完成了結束時的清洗動作。
即使同樣是茶筅,但是開始和結束時的意義卻有不同,請不要加以混淆。 除此之外,在品嘗茶的時候,在手中茶碗要往哪個方向轉動呢?這也是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
在喝茶的時候轉動茶碗,是為了要避免從正面飲用的意思,將茶碗轉動一圈半,并離開茶碗的正面后,便可以開始飲用,而飲用完后再加以清潔嘴角所碰觸之處,然而將茶碗轉回正面,如此重復。 茶泡好了,你就準備好享受它完全的滋味,美麗的顏色、茶的芳香和口味,以及周圍環(huán)境。
在你自己創(chuàng)造的輕盈和秀麗中呼吸。其中蘊含的道理是:當你使周圍的世界平安美麗時,你的心和頭腦就有了相同的心境。
然而,諸如此類的茶道禮儀作法,事實上是有相當?shù)囊饬x的。
不同的花茶泡法不同。
具體:
一、茉莉花茶(JasmineFlower)
茉莉花茶有著淡淡的茉莉香,特別適合那些胃弱,有著慢性病,或者支氣管炎等呼吸器官疾病使用。
沖泡方式:沖泡茉莉花茶一般是使用一大勺的茉莉花茶加上自己喜歡的茶葉一起沖泡。
二、紫玫瑰(Rose)
紫玫瑰花茶散發(fā)著淡淡的玫瑰花香,紫玫瑰可以很好的保護我們的肝臟胃腸,可以降火氣,并且促進血液循環(huán)等。
沖泡方式:5克的玫瑰,與500cc的水,泡至5-7分即可。
三、紫羅蘭(Violet)
淡紫色的湯汁,加入檸檬汁后則變粉紅色的湯汁,主要可治療咳嗽及感冒,是一種去痰劑。
沖泡方式:3克的紫羅蘭,350cc的水,使用時,切一小邊的檸檬片在旁,可隨時加入,以觀賞色澤之變化。
四、熏衣草(Lavender)
能舒解壓力,松弛神經(jīng),幫助入眠,另一方面也可放置于衣櫥內代替樟腦丸。
沖泡方式:2克的熏衣草,350cc的水。
五、金盞花(WholeMarigold)
治療消化系統(tǒng)潰瘍有極佳的療效,保護消化系統(tǒng)。
沖泡方式:2克的金盞花,350cc的水。
六、薄荷(Mint)
對胃漲氣的患者,有明顯的療效,可使人清省。
沖泡方式:3克的薄荷,350cc的水。
七、迷迭香
有效治療頭痛的絕佳飲品。
沖泡方式:2克的迷迭香,350cc的水。
擴展資料
花茶的保存方法
買到好的花茶后,如何保存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買回家的花茶應注意預防蟲蛀與受潮,也要避免陽光直射而使花草變脆或變質。
綠茶的沖泡解說:西湖龍井及類似名優(yōu)細嫩綠茶的沖泡
沖泡西湖龍井及類似細嫩名優(yōu)綠茶的茶具,以小巧、精致為上,使其與名茶的名貴相匹配,并以潔凈、透明度高為好。目前,選用較多的是透明度好的無花直筒玻璃杯,它使茶的沖泡變成了一個具有觀賞性的動態(tài)過程。
沖泡水溫一定要適宜:通常要求將沸水先注入水壺內,待水溫降至80度左右時,再行沖泡,就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沖泡方法:
(1)。備具除茶樣罐、開水壺、品茶杯外,還須有茶巾、賞茶盤、茶荷、茶匙等,茶具搭配,應錯落有致,大小相稱,色澤相配。
(2)。在沖泡前,致詞:歡迎各位朋友來到……,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茶具……,茶葉特征……
(3)?,F(xiàn)在我來為大家表演茶藝,A.溫具洗杯 B.賞茶 開啟茶樣罐,端于客人前,雙手奉上,稍欠身,供客人觀賞聞香。C.置茶將原先倒置的茶杯翻轉,使其口沿向上,一字擺開。然后,將茶罐打開,用茶匙將所需茶葉撥入茶荷,并將茶葉一一撥入茶杯中待泡。D.浸潤泡向杯中傾入適當溫度的開水,用水量為杯容量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放下水壺,提杯向逆時針方向轉動數(shù)圈,目的在于使茶葉浸潤,吸水膨脹,便于內含物質浸出。時間掌握在1分鐘以內。E.沖泡提壺沖水入杯,通常用“鳳凰三點頭”法沖泡,使茶杯中茶葉上下翻滾,從而使茶湯濃度上不一致。期間,客人可觀看茶的動態(tài)舞姿,以及茶的舒展變形。一般沖水入杯至茶杯總容量的七成滿為止,這種沖泡方法叫中投法。但對一些外形緊結重實的細嫩名優(yōu)綠茶,諸如蒙頂甘露、廬山云霧等可采用上投法沖泡。即杯中先沖上七分滿的水,再取茶投入,茶葉就會徐徐下沉,逐漸舒展。F.奉茶要面帶微笑,雙手欠身奉茶。茶杯擺放的位置,以方便客人取飲為原則。茶放好后,應向客人伸手掌示意,說聲“請品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50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一般用語之粟紋
下一篇: 一般用語之茶有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