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茶
藏族的茶,既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一種很有講究的文化。有一個很古老的寓言故事,叫《茶酒仙女》。這個故事和在敦煌發(fā)現(xiàn)的《茶酒論》內(nèi)容非常相似,梗概是藏地有一個虛構出來的地方,國王下令以茶代酒舉行宴會。酒仙女就急了,下凡到國王面前用很多故事來游說酒的好處,詆毀茶的功德;茶仙女聽聞也趕來國王面前與酒仙女爭辯。兩位仙女爭論不休,最后國王從中調(diào)停,公正地評價了茶和酒的作用。
現(xiàn)在好多人都知道藏族人飲酒的習慣,有的內(nèi)地朋友甚至還能哼出一兩首藏族敬酒歌。但是對于藏族人喝茶這件事,可能是因為太常見太平凡了,反而不見得能說出什么講究。藏族有一句俗語:飯可以一天不吃,茶不能一天不喝。牧民們也說:牧人可以不吃肉,可以不喝奶,但是不能沒有茶。
藏區(qū)的牲畜也“喝茶”。在藏族牧區(qū)的習俗中,喝剩的茶葉渣也不會直接扔掉。他們相信茶葉能給牲畜增加體力,所以會把茶葉渣添在草料里飼喂牛馬。在很多農(nóng)區(qū)春耕之前,也會將茶葉、糌粑、酥油拌給耕牛吃,農(nóng)民認為這樣牛耕地就更有力氣。
甜茶
按照傳統(tǒng),藏族人在家要喝四到五遍茶:早上拌著酥油糌粑即是早餐;中午配著一些烤餅、牛羊肉喝茶;然后是下午茶;到了晚飯后,更是喝茶聊天直到晚上就寢。藏族人喝茶用小碗,碗雖然不大,一天喝下來也有很多。我聽過一個身體不好的老人說:我就是茶喝少了,所以才會生病!
藏區(qū)小孩從小就要養(yǎng)成一些與茶有關的習慣,比如煮好的茶必須先要斟獻給父母和長輩,敬茶的時候要用雙手捧碗,為別人斟茶的時候不拿壺的那只手要手心朝上。藏族人待客十分講究,有客人來家里一定要煮茶敬客。當然,實際上在大部分的藏族人家里,火塘或者爐子上,總是一直煨著一壺茶保著溫。藏族人家里,哪怕窮得揭不開鍋了,也會盡量給客人最濃的茶。如果到誰家喝的茶淡如水,那這家人要么實在窮到極致,要么就是吝嗇至極。所以藏族有民諺說:“想要敗壞家名,就會淡化茶酒。”給客人喝的茶碗必須是干凈、完好、沒有任何破損的,主人還必須隨時給客人添茶保持茶碗的滿盈。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外地的客人來家里拜訪,媽媽趕緊煮了一壺香濃的酥油茶。他很有禮貌地喝完一碗,媽媽馬上為他斟滿,他又趕緊喝幾口,又被馬上斟滿,再喝,再斟……最后他面有難色地說:我實在是喝不下了……大家才想起漢藏禮儀之間的差異,隨后哈哈大笑。
所以在藏族人家里做客,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禮儀知識。比如要雙手接過主人敬來的茶;喝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發(fā)出響聲,更不能一喝到底;不想再喝了,要在主人再次斟茶時“捂碗謝茶”表示不能再喝。但是,絕對不能只喝一碗就叫停,因為只喝一碗表示對主人有嫌隙之心,要知道拉薩還有句民諺叫“一碗成仇人”。
就在這些最平常的生活細節(jié)里,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來;對待這些細節(jié)的態(tài)度,往往就能看出一個民族的性格。文化不是形容詞的堆砌,也不是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大全,而是用一個一個看似平常,但又是活生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生活細節(jié)建構起來的。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多樣性與民族文化研究部主任
茶文化與禮儀
茶文化與禮儀,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中國自古習慣以茶會友,茶是連接友誼的媒介。以茶待客,不僅是我們最高的待客之道,更是歷史形成的一種禮儀文化。那么茶文化與禮儀有哪些呢?
茶文化與禮儀1 1.茶三酒四禿桃二
在茶盤上放三個杯,是由俗語“茶三酒四禿桃二”而來,總認為茶必三人同喝,酒必須四人為伍,便于猜拳行酒令,可是外出看風景游玩就以二人為宜,二人便于統(tǒng)一意見,滿足游興。
2.頭沖腳惜(音同),二沖茶葉
主人沖茶時,頭沖必須沖后倒掉不可喝,因為里面有雜質(zhì)不宜飲用,因此有“頭沖腳惜(音同),二沖茶葉”之稱,要是讓客人喝頭沖茶就是欺侮人家。(新鮮綠茶、黃茶等可不倒掉)
3.酒滿敬人,茶滿欺人
因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會被燙,而茶是熱的,滿了接手時茶杯很熱,這就會讓客人的手被燙,有時還會因受燙致茶杯掉下地打破,給客人造成難堪。
4.先客后主,司爐最末
在敬茶時除了論資排輩,按部就班之外,還得先敬客人來賓然后自家人。在場的人全都喝過茶之后,掌管司爐的,俗稱“柜長”(煮茶沖茶者)才可以飲用,否則就是對客人不敬,叫“蠻主欺客”、“待人不恭”。
5.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主人:到人家跟前說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后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
客人:在接受斟茶時,要有回敬反應。
喝茶者是長輩的,用食指在桌上輕彈兩下,表示感謝;
喝茶者是小輩平輩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輕彈二次表示感謝。
6.喝茶皺眉,表示棄嫌
客人喝茶時不能皺眉,這是對主人的示警動作,主人發(fā)現(xiàn)客人皺眉,就會認為人家嫌棄自己的茶不好,不合口味。
7.強賓壓主,響杯檫盤
客人喝茶提杯時不能任意把杯子在茶盤沿上檫,茶喝完放杯要輕手,不能讓杯發(fā)出聲響,否則是“強賓壓主”或“有意挑釁”。
8.新客換茶
賓主喝茶時,中間有新客到來,主人要表示歡迎,立即換茶,否則被認為“慢客”,“待之不恭”。換茶葉之后的二沖茶要新客先飲,如新客一再推卸叫“卻之不恭”。
9.無茶色
主人泡茶時,茶水從濃到淡,數(shù)沖之后便要更換茶葉,如不更換茶葉會被人認為“無茶色”?!盁o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無色還在沖,是對客人冷淡,不盡地主之誼。二是由于上一點引申對人不恭,辦事不認真,效果不顯著,欲有“某人無茶色”。
10.暗下逐客令
主人熱情好客,每以濃茶待人,但有時因自己工作關系飲茶時間長會耽誤工作,或是與客人話不投機,客人夜訪影響睡眠,主人故意不換茶葉,客人就要察覺到主人是“暗下逐客令”,應抽身告辭,否則會惹主人沒趣。
茶文化與禮儀2 為什么倒茶七分滿
俗話說,倒茶七分滿,留得三分人情在;似乎有道理,然而照此說法,杯子倒?jié)M難道就沒有人情了嗎?
酒席上熱烈的氣氛和豪言壯語似乎比品茶時濃得多。淺是茶,細細味來,還是很有道理。
如果水太滿,容易溢出杯子,既燙了手,又浪費了茶葉,還弄得桌面不整潔,敗壞了品茶的興致。
淺,作為一種審美的狀態(tài),大致對應的是東方文化中的簡約、含蓄、克制,精致,自律……是以少勝多,是刪繁就簡,是標新立異,是雄辯為銀后的沉默是金,是眾綠中的一點紅,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淺還包含笑傲人生、淡泊名利的`意思。
如何回謝茶禮
還有就是要是在給別人倒茶的時候,要是對方敲了幾下桌子,他的意思就是在向你道謝的,這也是茶桌上的一種茶文化中的禮儀,這種行為據(jù)說在廣東那邊比較流行。
他們在別人給自己倒茶的時候,敲幾下桌子,是在向對方表示感謝的,而這一禮儀在我國歷史上的乾隆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經(jīng)過時代的演變就成現(xiàn)在的謝茶禮了。謝茶禮可也是很講究的,對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手指來敲的。
1.晚輩向長輩
五指并攏成拳,拳心向下,五個手指同時敲擊桌面,相當于五體投地跪拜禮。一般敲三下即可。
2.平輩之間
食指中指并攏,敲擊桌面,相當于雙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尊重。
3.長輩向晚輩
食指或中指敲擊桌面,相當于點下頭即可。如特欣賞晚輩,可敲三下。
茶文化與禮儀3 中國茶禮儀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文化已經(jīng)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待人接物,穿衣打扮都有講究,用來待客的茶,更是蘊藏著很深的茶文化禮儀,無論是泡茶的主人,還是飲茶的客人,懂這些才能更好的展示你的風采。
【 先古遺風 】
先看看古人遵循的法則
古人品茶講究六境: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huán)境和品飲者的修養(yǎng),其一招一式有極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guī)范。
宋代
宋代品茶法則,稱“三點”:
新茶、甘泉、潔器為一;
天氣景色宜人為一;
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明代
明代品茶要求更為嚴格細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
“十三宜”即: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吟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賞鑒,十三文僮。
“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點不得法;二惡具,茶具不清潔;三主客不韻,主人,客人舉止粗俗;四冠裳苛禮,過于拘束禮儀;五葷肴雜陳,茶貴清,一案葷腥,不能辨味;六忙,沒有品茶的工夫;七壁間案頭多惡趣,環(huán)境布置俗不可耐。
那么到了現(xiàn)代,我們在泡茶和品飲的時候又該遵循哪些禮儀呢?
茶席擺放
簡約大方,不使用的器具盡量在桌面以外。花器等裝飾品,應符合主題,顏色、材質(zhì)應細細選擇,盡量與主要茶具、茶席融為一體,以免喧賓奪主。放置茶壺時壺嘴不能正對他人,否則表示請人趕快離開。
茶具清潔
所有茶具從外觀上看必須是干凈的,不可有茶垢、雜質(zhì)等。
選茶和賞茶
主人在泡茶前,應先拿出一些名優(yōu)茶放在茶盤中,供客人挑選,以表達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同時讓客人仔細欣賞茶的外形、色澤和干香。
取茶
從茶罐中取茶時應使用茶匙取茶,不能手抓。若沒有茶匙,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或杯輕輕抖動,使適量的茶葉落入壺或杯中。
逆時針原則
在進行回轉注水、溫杯、燙壺、游山玩水等動作時,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時針方向,類似于招呼手勢,寓意“來、來、來”表示歡迎。反之則變成暗示揮斥“去、去、去”了,若為左手則為順時針。
由左至右原則
一般以右手持壺或公道為賓客倒茶時,應自左到右,這樣壺口或公道口是倒退著為賓客分茶,因為如果自右到左逆時針則口向前沖著為賓客倒茶,壺嘴不斷行向前如一把利刃,變成一種含侵略性的動作。當然,如習慣左手持壺,則可逆時針。
座位安排
為了配合長幼有序的禮節(jié),盡量安排長輩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這樣一來,斟茶將會按照自左向右順序,最后到自己。
分茶和斟茶
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無厚此薄彼之義。分茶時,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斟茶時要低斟,這是以免香氣散失,也是防止茶湯濺出。斟茶時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話說:“茶滿欺客”,茶滿不便于握杯啜飲。
敬茶
將泡好的茶端給客人時,最好使用托盤,即使沒有,也不要將手碰到杯沿。端至客人面前,應略躬身,雙手奉上,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時說請。
主人茶
習慣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適量,每一泡茶,都應由茶主人進行掃尾。茶主人應隨時關切每一道茶湯的變化,以便隨時調(diào)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發(fā)揮茶湯的品質(zhì)。
續(xù)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頭,應盡快續(xù)杯。如果發(fā)現(xiàn)客人的杯子有茶渣,應該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換杯。主人應熟悉茶品狀況,若茶湯已現(xiàn)水味,應及時換茶。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適當注意觀察,在喝的盡興時候,也應該掌握茶局結束的時間。
茶點
正規(guī)場合,品鑒好茶時不宜食用茶點。食用的茶點,不推薦重口味的蜜餞、奶糖類茶食,堅果類比較適宜。茶到深夜,當備茶點。
續(xù)水
如遇賓客多需要助泡協(xié)助燒水壺續(xù)水時,可以在需要續(xù)水時適當打開壺蓋示意,避免高聲要水,使賓客感到尷尬。
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
修生養(yǎng)性的生活方式
每個地區(qū)都有每個地區(qū)的習俗,而我們?nèi)ッ晒怕糜位蛘咦隹偷臅r候,藏族人民在接待客人時主要用三口一杯的禮節(jié),這種禮節(jié)其實是藏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獻酒禮節(jié)。客人接過主人倒?jié)M的酒杯后,需要先用無名指蘸點酒往空中彈三下,以示敬天敬地祭眾神。當你喝一口后,主人會添滿酒杯讓你再喝一口,然后再添滿請你喝第三口,最后再滿杯喝干。
財富充足,寓意頗深。若客人到來,女主人會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擺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壺輕輕搖晃數(shù)次(壺底須低于桌面),斟滿酥油茶后雙手端碗躬身獻給客人。
每釀新酒,必先以“酒新”敬神,然后依循“長幼有序”的古訓首先向家中的長才敬酒,其后家人才能暢飲。在節(jié)日婚慶或眾多人聚會場合,飲酒一般是先向德高望重的長者敬獻,然后按順時外方向依次敬酒。
在彈酒敬神后,受酒者應先飲一口,敬酒者續(xù)滿酒杯,受酒者第三次飲一口斟滿后將杯中酒一飲而盡。滴酒不剩者,才是最有誠意的。聚會飲酒時酒器是大家共用的,能在一起飲酒者,其關第可視為一家人。
有酒就有歌,聚會飲酒時,歌是必不可少的。向他人敬酒時,敬酒人一般要唱酒歌。若不唱,受酒者可以拒絕飲用。敬酒人獻上酒,受酒者接過酒杯,即可要求敬酒人唱酒歌。
如果你不會飲酒,可以用右手無名指蘸酒向天上彈三下,主人便不再強勸。倘若不完成以上禮儀,則是嚴重的失禮行為,會使得主人不高興。
這個習俗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知識,比如你的上司和客戶的杯子里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做。是不知道該說什么好的時候最好的掩飾辦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51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內(nèi)源性兒茶酚異喹啉神經(jīng)毒性物質(zhì)參與帕···
下一篇: 對一道力學復賽壓軸題的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