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悶黃這道工序
,就稱不上黃茶。
4
、普洱茶是已經經過初步加工的綠茶
,主要產于云南省,普洱散茶的加工關鍵是發(fā)酵
。普洱茶加工完成后
,味道不苦不澀,咖啡堿可以由4%升高到5.5%左右
。
5
、烏龍茶是半發(fā)酵茶
,它主要產于福建省的武夷山地區(qū),其次是福建的閩南
,再就是廣東省的潮汕地區(qū)
。烏龍茶的采制方法與紅茶、綠茶大不相同
,有以下幾方面要求:(1)茶葉不能采摘過早過嫩
;(2)烏龍茶必須在陽光下進行曬青;(3)采取“搖青”與“涼青”相結合的“做青”技術
,使茶葉達到半發(fā)酵的程度
;(4)烏龍茶的烘焙技術特別講究。
6
、花茶是選用上等茶葉做茶坯
,和濃郁芬芳的鮮花拌合窨制而成,它既有花香
,又有茶香
。
7、緊壓茶是將散茶蒸青揉捻后放入模型中壓制成形
,外形端正勻整
,便于運輸,湯色紅濃明亮
,葉底褐紅
。
面對眾多的茶葉生產企業(yè)和品牌,以及產品質量差異較大的茶葉產品
,消費者在選購茶葉時最好注意以下幾點:
一 、正確選購新茶,辨認陳茶
。 由于茶葉在儲存過程中營養(yǎng)成份發(fā)生改變,茶葉的感官品質隨著保存時間延長而變差
,因此在選購時
,應購買近期生產的茶葉,即購新茶
,少購陳茶
。
二、正確選購春茶
,辨認夏秋茶。 由于春茶芽中肥壯,色澤綠翠
,葉質柔軟
,白毫顯露,春茶比夏秋茶滋味更為鮮爽,香氣更加強烈
,保健作用更為明顯
,并且春茶成長期間一般無病蟲危害,無須使用農藥
,茶葉污染少
,因此春茶是一年中綠茶品質最好的茶。夏茶中的氨基酸
、維生素含量明顯減少
,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堿
、茶多酚含量明顯增加
,從而滋味苦澀。秋茶滋味淡薄
,而且香氣欠高
,葉色較黃。因此選購茶葉時
,認真區(qū)分春茶和夏秋茶
,正確選購春茶。
三
、正確鑒別名茶與普通茶: 1
、西湖龍井茶產于浙江杭州西湖區(qū)。茶葉為扁形
,葉細嫩
,色形整齊,寬度一致
,為綠黃色
,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
,芽長于葉
,一般長3厘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
,不帶夾蒂
,碎片,小巧玲瓏
。龍井茶味道清香
,假冒龍井茶則多是青草味,夾蒂較多
,手感不光滑
。
2
、黃山毛峰產于安徽黃山。外形細嫩稍卷曲
,芽肥壯
,勻齊,有鋒毫
,形狀有點像“雀舌”
,葉呈金黃色,色澤嫩綠油潤
,香氣清鮮
,水色清澈,杏黃明亮
,味醇厚
,回甘,味底芽葉成朵
,厚實鮮艷
。假茶呈土黃色,味苦
,葉底不成朵
。
3、碧螺春產于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
。銀芽顯露
,一芽一葉,茶葉總長度為1.5厘米
,牙為白毫卷曲形
,葉為卷曲清綠色,葉底幼嫩
,均勻明亮
。假茶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齊
,呈黃色
。
4、信陽毛尖產于河南信陽東云山
。其外形條索緊細、圓
、光
、直、清黑色
,一般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
。假的為卷曲形,葉片發(fā)黃
。
5
、君山銀針產于湖南岳陽君山。由未展開的肥嫩芽頭制成
,芽頭肥壯挺直,勻齊,滿披茸毛
,色澤金黃光亮,香氣清鮮
,茶色淺黃
,味甜爽,沖泡看起來芽尖沖向水面
,懸空豎立
,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筍出土
,又像銀針直立
。假銀針為青草味,泡后銀針不能豎立
。
6
、祁門紅茶產于安徽祁門縣。茶顏色為棕紅色
,切成0.6~0.8厘米
,味道濃厚,強烈醇和
,鮮爽
。假茶一般帶有人工色素,味苦澀
、淡薄
,條葉形狀不齊。
7
、鐵觀音產于福建安溪縣
。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
,多呈螺旋形
,色澤砂綠光潤,綠蒂
,具有天然蘭花香
,湯色清澈金黃,味醇厚甜美
,入口微苦
,立即轉甜
,而沖泡,葉底開展
,青綠紅邊
,肥厚明亮,每棵茶都帶有茶枝
。假茶葉形長而薄
,條索較粗,無青翠紅邊
,葉泡三遍后便無香味
。
四、產品包裝上的標簽標識應齊全 。 名茶有的有地域保護標識
,無公害茶和有機茶在包裝上都有國家認可的標識,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品種
,選購自己需要的產品
。
五、選擇規(guī)模較大 ,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較好的知名企業(yè)的產品
。 由于規(guī)模較大的生產企業(yè)對原材料的質量控制較嚴,生產設備先進
,企業(yè)管理水平較高
,產品質量也有所保證。
六 、消費者在品茶時
。 (1)先看茶葉外形。一般高檔條形茶
,原料細嫩
,做工精細,其條索細緊
,鋒苗顯露
,含毫量多;低檔條形茶原料粗老
,做工粗放
,條索較松。一般高檔茶色澤鮮活光潤
,低檔茶色枯缺少光澤或多粗老片
,色澤茶雜;陳茶色澤枯暗發(fā)滯。高檔茶應剔凈茶類及非茶類夾雜物
,低檔茶允許有帶有部分茶尖夾雜物,但決不允許有非茶類夾雜物存在
。聞香氣
,高檔茶香氣馥郁,鮮爽持久
;中檔茶香雖高
,但不持久;低檔茶香低
,常帶粗氣
。若有煙、餿
、霉
、焦、老火等氣味
,則為次品茶
,嚴重者應視為劣變茶。(2)辨茶湯滋味的純雜
,濃厚
,淡薄,清濁
,強弱
,鮮純,苦澀
,醇和
,有無刺激性等。茶湯以入口微苦
,回味甘甜為好
,以入口苦,味苦澀為最差
。一般紅碎茶滋味以濃強鮮爽為好
,原料細嫩的綠茶以鮮醇回甘為好;工夫紅茶以鮮甜嫩爽或鮮濃甘爽為好
;烏龍茶以醇厚回甘為好
。(3)看湯色,一般高檔綠茶湯色以嫩綠明亮
,杏綠明亮為好
,紅茶以紅濃明亮,金圈金黃明亮為好
。
茶葉是一種老少皆宜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
,所有營養(yǎng)成分較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所以對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都是很好的飲料。
雖然茶葉是一種好的飲料
,但消費者在飲用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飲隔夜茶有利弊。隔夜茶因時間過久
,維生素大多已喪失
,且湯中蛋白質、糖類等成為細菌
、霉菌繁殖的養(yǎng)料
,故不宜飲用。但未變質的隔夜茶在醫(yī)療上自有妙用
,隔夜茶中含有豐富的酸素
,可阻止毛細管出血,如患口腔炎
,舌痛
,濕疹,牙齦出血
,瘡口膿瘍等
,可用隔夜茶治療。眼睛常流淚或有血絲
,也可每天幾次用隔夜茶洗眼
,有較好的療效,清晨刷牙前后或飯后
,含漱幾口隔夜茶
,更可使口氣清新,并有固齒作用
。
2
、臨睡前,服藥后
,飯前飯后
,酒后不宜飲茶。
3
、睡覺易失眠者
,感冒發(fā)熱者,胃潰瘍患者
,孕婦不宜飲茶
。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是喜歡學習茶藝的
,而且茶道入門基本知識是有很多的
,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茶道入門基本知識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
茶道入門基本知識1 一、3分鐘教你讀懂泡茶的正確步驟
1、溫具
用沸水沖淋所有茶具
,隨后即將茶壺、茶杯瀝干
,溫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溫度
,使茶葉沖泡后溫度相對穩(wěn)定,同時還起到清潔的作用
。
2、置茶
置茶就是放茶葉,往泡茶的壺(杯)里置入一定數(shù)量的茶葉
,茶葉的數(shù)量隨不同茶葉而不同的
,還有隨個人喜好而放。
3、沖泡
置茶后
,將開水沖入壺中,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為宜
,沖泡時間一般為5分鐘左右
,沖泡次數(shù)越多,浸泡時間越長
。
4、倒茶
沖泡好的茶應先倒進茶海里,然后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
。
5、奉茶
奉茶時,需要用茶盤托著送給客人
,放置客人右手前方
,請客人品茶。
6、品茶
茶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飲用
,而是應該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
,再啜湯賞味
。
二、關于茶道入門的基礎知識
1、認識中國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規(guī)范
,為發(fā)揮各類茶性優(yōu)點
,抑制不足之處,禮序中應遵循“和儉敬美”基本要義
。中國六大類茶葉的品種數(shù)以百計
、千計,都能以相應的茶道禮序來表現(xiàn)
。
2、認識和應用茶具
要學習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種茶具及其功能
。茶道過程實踐性很強
,初學時不妨親身使用茶具泡茶,來領略茶道樂趣
。
3、基本手勢
學習泡茶時,手勢對于泡茶的效果也會產生影響
。傳統(tǒng)茶道的禮序過程有很多
,不同地區(qū)、不同流派會有差異
,而普及性大眾茶禮則相對簡約
。
4、備器
學習茶道
,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
。傳統(tǒng)的泡茶工具分別有:茶壺、茶杯
、茶匙
、茶則、茶盞
、公道杯
、茶托、茶巾
、蓋碗
、茶漏、茶盤
、煮水器
、茶針、茶荷
、茶夾等等
。
5、潔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后注入各茶具中燙洗
,這一步驟稱為清洗器皿
,即清洗茶具、溫潤器皿的意思
。
三、新手必須注意的幾個泡茶事項
(1)用保溫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壺、杯
,不宜用保溫杯
。因用保溫杯泡茶葉,茶水較長時間保持高溫
,茶葉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
,使香味減少;浸出的鞣酸和茶堿過多,有苦澀味
,因而也損失了部分營養(yǎng)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騰的開水泡茶
,會破壞很多營養(yǎng)物質
。例如維生素C、P等
,在水溫超過80℃時就會被破壞
,還易溶出過多的鞣酸等物質,使茶帶有苦澀味
。因此
,泡茶的水溫一般應掌握在70℃-80℃。尤其是綠茶
,如溫度太高
,茶葉泡熟,變成了紅茶
,便失去了綠茶原有的清香
、爽涼味。
(3)泡茶時間過長:茶葉浸泡4-6分鐘后飲用最佳
。因此時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質已經浸泡出來
。時間太長,茶水就會有苦澀哧
。放在暖水瓶或爐灶上長時間煮的茶水
,易發(fā)生化學變化,不宜再飲用
。
(4)扔掉泡過的茶葉:大多數(shù)人泡過茶后
,把用過的茶葉扔掉
。實際上這樣是不經濟的,應當把茶葉咀嚼后咽下去
,因為茶葉中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
、粗纖維和其它營養(yǎng)物質。
(5)習慣于泡濃茶:泡一杯濃度適中的茶水
,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葉
。有的`人喜歡泡濃茶。茶水太濃
,浸出過多的咖啡因和鞣酸
,對胃腸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后可續(xù)水再泡3-4杯
。
四、如何挑選好的茶葉
1、嫩度: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
,所謂“干看外形
,濕看葉底”,就是指嫩度
。一般嫩度好的茶葉
,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
、平
、直”)。此外
,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鑒別
。鋒苗好,白毫顯露
,表示嫩度好
,做工也好。
2
、條索: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guī)格
,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
、龍井扁形
、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
,看松緊
、彎直、壯瘦
、圓扁
、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松緊
、勻正、輕重
、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guī)格
。
3、色澤: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
、加工技術有密切關系
。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
、綠茶翠綠
、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但是無論何種茶類
,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
,油潤鮮活
,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
,暗而無光
,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
,品質劣。
4
、整碎: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
,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
。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
,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
,依形狀大小
、輕重、粗細
、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
。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于中層
,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
。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
。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
,滋味較淡
,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后往往滋味過濃
,湯色較深
。
5、凈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
、茶梗
、茶末、茶籽和制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