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祖國,中國人最先發(fā)現(xiàn)和利用茶。世界各種語言中的“茶”,均從中國對外貿(mào)易港口所在第廣東、福建一些地區(qū)“茶”的方言音譯轉變而來。在中國古代,表示茶的字有多個,“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設,四曰茗,五曰荈?!?《茶經(jīng)·一之源》)“茶”字是由“茶”字直接演變而來的,所以,在“茶”字形成之前,茶、槚、設、茗、荈都曾用來表示茶。
一、“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稱謂
(一)荼的含義
苦菜
《爾雅·釋草第十三》,“荼,苦菜”。苦菜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对娊?jīng)·國風·邶國之谷風》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詩經(jīng)·國風豳國之七月》有“采荼樗薪”,《詩經(jīng)·大雅·綿》有“堇荼如飴”,一般都認為上述詩中之“荼”是指苦菜。三國吳國陸璣《毛詩草木鳥獸魚疏》記苦菜的特征是:生長在山田或沼澤中,經(jīng)霜之后味甜而脆。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二十七“苦菜“條記:初春時生苗,莖中空,折斷時會流出白汁,開黃花和野菊相似,其種子附生白毛,能隨風飄揚。苦菜是荼的本義,其味苦,經(jīng)霜后味轉甜,故有“其甘如薺”、“堇茶如飴”。
茅秀
東漢鄭玄《周官》注云:“荼,茅秀”,茅秀是芽草類種子上所附生的白芒?!对娊?jīng)·國風·鄭國之出其東門》有“有女如茶”,成語有“如火如荼”,上述之荼一般認為是指白色的茅秀。茅秀是荼的引伸義,因苦菜的種子附生白芒,進而由苦菜白芒引伸為茅草之“茅秀”。
茶具苦澀味,所以,便用同樣具有苦味的荼(苦菜)來借指茶。
其他
由“茅秀”進一步引伸為“蘆葦花”,還有解釋為“紫蓼”、“陸穢”的。
(二)荼何時被用來借指茶
《爾雅·釋木第十四》,“槚,苦荼”。槚從木,當為木本,則苦荼亦為木本,由此知苦荼非從草的苦菜而是從木的茶?!稜栄拧芬粫且蝗艘粫r所作,最后成書于西漢,乃西漢以前古書訓詁之總匯,由《爾雅》最后成書于西漢,可以確定以菜代茶不會晚于西漢。
西漢王褒《僮約》中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一般認為這里的“荼”指茶。因為,如果是田野里常見的普通苦菜,就沒有必要到很遠的外地武陽去買。王褒《僮約》定于西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荼借指茶當在公元前59年之前。
(三)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稱謂
陸羽在《茶經(jīng)》“七之事”章,輯錄了中唐以前幾乎全部的茶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荼(含苦荼)25則,荼茗3則,荼荈4則,茗11則,槚2則,荈詫3則,設1則。荼、苦荼、荼茗、荼荈共32則,約占總茶事的70%。槚、設都是偶見,茗、荈也較茶為少見。況茗是荼芽,荈是荼老葉,荼、茗、荈,其實是一。由此看來,荼是中唐以前對茶的最主要稱謂。
二、茶的其他稱謂
(一)槚
槚,又作榎?!墩f文解字》:“槚,楸也?!薄伴?,梓也?!卑凑铡墩f文》,槚即楸即梓。《埤雅》:“楸梧早晚,故楸謂之秋。楸,美木也。”則楸早在早秋落葉,故音秋,是一種質地美好的樹木?!锻ㄖ尽罚骸拌髋c楸相似?!薄俄崟罚骸伴迸c梓本同末異?!瓣懎^《毛詩草木鳥獸魚疏》:“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為梓?!啊钝拧罚骸拌鳛榘倌鹃L,故呼梓為木王?!熬C上所述,槚(榎)為楸、梓一類樹木,且楸、梓是美木、木王?!睒枺嗖?《爾雅》)。槚為楸、梓之類如何借指茶?《說文解字》:“槚,楸也,從木、賈聲?!倍Z有“假”、“古”兩種讀音,“古”與“茶”、“苦茶”音近,因茶為木本而非草本,遂用槚(音古)來借指茶。槚作楸、梓時則音“假”因《爾雅》最后成書于西漢,則槚借指茶不晚于西漢。但槚作茶不常見,僅《爾雅》和南朝宋人王微《雜詩》兩見。
(二)茗
茗,古通萌?!墩f文解字》:“萌,草木芽也,從草明聲?!薄把?,萌也,從草牙聲?!?,茗、萌本義是指草木的嫩芽。茶樹的嫩芽當然可稱茶茗。后來茗、萌、芽分工,以茗專指茶(茶)嫩芽,所以,徐鉉校定《說文解字》時補:“茗,茶芽也。從草名聲?!避螘r由草木之芽演變而專指茶芽?舊題漢東方朔著,晉張華注《神異記》載:“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晉郭璞《爾雅》“槚,苦茶”注云:“早取為茶,晚取為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茶?!碧魄帮嫴柰巧蟾嫞虼?,年初正、二月采的是上年生的老葉,三、四月采的才是當年的新茶,所以晚采的反面是“茗”。以茗專指茶芽,當在漢晉之時。茗由專指茶芽進一步又泛指茶,沿用至盡。
(三)荈
《茶經(jīng)》“五之煮”載:“其味甘,槚也;不甘而苦,荈也;啜苦咽甘,茶也?!标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爾雅音義》:“荈、荼、茗,其實一也?!薄段和趸局尽罚骸拜保~似梔子,可煮為飲。其老葉謂之荈,嫩葉謂之茗。”南朝梁人顧野王《玉篇》:“荈,尺*切,茶葉老者。“綜上所述,荈是指粗老茶葉,因而苦澀味較重,所以《茶經(jīng)》稱“不甘而苦,荈也?!薄恫杞?jīng)》“七之事”引司馬相如《凡將篇》中有“荈詫“。司馬相如是西漢著名文學家,其與哲學家、文學家楊雄及文學家王褒都是四川人,而四川是中國最早飲茶的地區(qū),“武陽買茶”的武陽就是現(xiàn)今四川彭山。荈不像、槚、荼等字是借指茶,只有茶一種含義,所以,《凡將篇》中的“荈“指茶是可能的。荈為茶的可靠記載見于《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荼荈以代酒”,荼荈代酒,荈應是茶飲料。晉杜育作《荈賦》,五代宋初人陶谷《清異錄》中有“荈茗部”?!扒F”字除指茶外沒有其他意義,可能是在“茶”字出現(xiàn)之前的茶的專有名字,但南北朝后就很少使用了。
(四)設
《說文解字》:“設,香草也,從草設聲?!倍斡癫米⒃疲骸跋悴莓斪鞑菹??!痹O本義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設借指茶。西漢楊雄《方言論》:“蜀西南人謂茶曰設?!钡栽O指茶僅蜀西南這樣用,應屬方言用法,古籍僅此一見。
三、茶字的出現(xiàn)及其由來
在荼、槚、茗、荈、設五種茶的稱謂中,以荼為最普遍,流傳最廣。但“荼”字多義,容易引起誤解?!拜薄笔切温曌?,從草余聲,草字頭是義符,說明它是草本。但從《爾雅》起,已發(fā)現(xiàn)茶是木本,用荼指茶名實不符,故借用“槚”,但槚本指楸、梓之類樹木,借為茶也會引起誤解。所以,在“槚,苦荼”的基礎上,造一“搽”字,從木茶聲,以代替原先的槚、荼字。另一方面,仍用“荼”字,改讀“加、詫”音。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云:“荼,埤蒼作搽。”《埤蒼》乃三國魏張揖所著文字訓詁書,“搽”字至遲出現(xiàn)在三國初年。南朝梁代顧野王《玉篇》“廿部”第一百六十二,“荼,杜胡切?!殖忧小!彼尻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爾雅音義下·釋木第十四》:“荼,音徒,下同。埤蒼作搽。按:今蜀人以作飲,音直加反,茗之類?!俺跫忧?,直加切,音茶?!拜薄白x茶音約始于南北朝時期。“荼“(音徒)形改音未改,“荼”(音茶)音改形未改,所以,荼在讀音上及荼在書寫上還會引起誤解,于是進一步出現(xiàn)既改形又改音的“茶”(音茶)和“搽”。隋陸法言《廣韻》“下平聲,莫霞麻第九;荼,春藏葉可以為飲,巴南人曰葭荼?!薄安瑁住??!安琛弊至腥搿奥轫崱保缕铰?,當讀“茶”,非讀“徒”?!安琛弊钟伞拜薄白譁p去一畫,仍從草,不含造字法,但它比“荼“書寫簡單,所以,所以“荼“的俗字,首先使用于民間?!拜薄?音茶)和“茶”大約都起始于陳隋之際?!恫杞?jīng)》注云:“從草當作茶,其字出《開元文字音義》?!薄恫杞?jīng)》原注者認為“茶”字首見《開元文字音義》?!堕_元文字音義》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撰的一部分,已失傳。盡管《廣韻》、《開元文字音義》收有“茶”字,但在正式場合,仍用“搽”(音茶)。初唐蘇恭等撰的《唐本草》和盛唐陳藏器撰《本草拾遺》,都用“搽”而未用“茶”。直到陸羽著《茶經(jīng)》之后,“茶”字才逐漸流傳開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77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武夷茶與武夷巖茶有區(qū)別嗎,
下一篇: 從七個指標考察優(yōu)質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