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兩千多年前古印度南部,有個國家叫做迦毗羅衛(wèi)國,國王是凈飯王,他的兒子名叫喬答摩.悉達多,在一次走出皇宮的游歷中,他見到眾生飽受生老病死的折磨,目睹了生活中種種無常與苦難,他萌生了找到生命的真實意義的迫切愿望,于是在他29歲時候,他舍棄王位和奢華的生活,走上修行之路。
在最初的五年修行中,太子發(fā)現(xiàn)許多修道人所追求的,不過是往生天界的快樂,但是天界仍在輪回內(nèi),還會受到生、老、病、死的束縛,沒有獲得真實的覺悟。
太子繼而開始尋找老師,開始學(xué)習(xí)禪定的方法,然而對于如何解脫生死,禪定仍然沒有任何幫助。在無師可尋下,太子決定用自己生命去參悟無明的束縛。經(jīng)過六年苦修,太子心中漸漸的明白,解脫的大事,并不是光用肉體受苦,就可以得到,因為苦行本身反而是執(zhí)著了肉體。于是太子決定放棄苦行,前往伽耶山附近的尼連禪河畔,準備讓清凈的流水,先洗去身上的積垢,再洗去心中的塵埃。長期的苦行,悉達多十分虛弱,在接受了一位牧羊女供養(yǎng)的乳糜,恢復(fù)了體力之后,渡過尼連禪河,獨自端坐于菩提樹下,思維解脫之道,并誓言:“若再不證悟正覺涅盤的境界,誓不離開此座?!?/p>
終于在這樣精進的大愿中,太子經(jīng)過種種障礙和考驗,在夜睹明星時徹悟成道,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時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但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p>
相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日,自此,喬達摩.悉達多創(chuàng)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教育體系,他就是被佛教徒尊稱為本師的釋迦牟(móu)尼,佛教也是唯一沒有教主制的宗教,在佛陀的教法中,眾生平等,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修行,而擁有圓滿智慧,走上覺悟之路。
后人為了紀念釋迦牟(móu)尼佛,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佛教傳入我國后,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紀念釋迦牟(móu)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 “ 乳糜 rǔmí” 之物,供佛齋僧,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宋朝吳自牧在《夢梁錄》卷六寫到: “ 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shè)五味粥,名曰:臘八粥?!?/p>
明朝《永樂大典》中有記載道:“ 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jīng)糟粥以供佛飯僧 ” 。
清代道光皇帝曾作詩《臘八粥》詩云“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yīng)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鼓?!笨梢韵胍?,在當年寺院施散臘八粥和皇家食用臘八粥必然是萬頭攢動,人涌如潮。
臘八粥的傳說有多重,查來一些資料,供參考:
1. 很久以前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閑,坐吃山空,他的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斷炊了,那小伙子饑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壇壇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大人們也就借此教育我們,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2.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3.在民間,關(guān)于臘八粥這一風(fēng)俗的來歷,有相傳是明太租朱元璋留下來的。據(jù)說,朱元璋小時家中很窮,父母把他送到一財主家去放牛。這個財主對他十分虐待,他常常挨打,吃不飽飯。有一天,他牧牛歸來過一獨木板橋,沒想到老牛一滑跌下橋去,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朱元譚關(guān)進一間屋子里不給飯吃,他餓得在屋中直轉(zhuǎn),想找點吃的,突然,發(fā)現(xiàn)屋中有一鼠洞,便扒開,沒想到這是老鼠的一個糧倉,里面有米、有豆、有芋艿、還有紅棗,但都是那么一點點,他便把這些東西合并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因已餓極,吃起來覺得十分甘甜可口。 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珍肴美味吃膩了。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小時候吃老鼠洞中挖出的糧豆煮的粥,便叫御廚給他做了一餐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熬的甜粥,吃的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滿朝文武官員們見皇帝吃臘八粥,便紛紛效仿,漸漸傳到民間,便成了風(fēng)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80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什么是普洱茶的水性
下一篇: 為什么茶涼了滋味差,喝冷茶有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