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悟的是歲月
小小茶農(nóng)
2023-11-15 12:55:59
品茶悟的是歲月
品茶
,悟的是歲月。
茶有濃淡,有冷暖,亦有悲歡。

用一顆俗世的心品茶
,難免執(zhí)著于色、香、味
,則少了一份清淡與質樸。
茶有了萬千滋味
,甚至融入了世事與情感
。
用一顆出離的心品茶,便可以從容地享受飛云過天
、綠水無波的靜美
。
茶
,生于天地之間,采天地之靈氣
,吸日月之精華
。
茶里藏河,茶中有山
。一壺茶在手
,如天人合一,如撫日托月
,如捧著千山萬水
。
茶有顏色。
綠茶
,讓你仿佛來到茫茫草原;
紅茶
,人生最美莫過落霞滿天;
白茶,皚皚雪野寫滿晶瑩生命;
黃茶
,黃河黃土孕育了我的靈魂;
黑茶
,夜越黑離晨曦才越近;
青茶,一片青草一樹青葉中有我的青春……
茶有季節(jié)
。
茶里
,泡著一個夏,臥著一個秋
,藏著一個冬
,孕著一個春。
天天喝茶
,品盡四季;一生喝茶
,品盡人生。
鄭板橋品茶曾邀“一片青山入座”
,欲請一條大河作陪
。
茶最喜寧靜,人只有在天寧靜
、地寧靜
、夜寧靜、心寧靜中才能品出茶的真味與意境
,實現(xiàn)與自然“潤物細無聲”的交流
。
品茶,品的不僅是茶
,品的是花香
,品的是晨露,品的是輕煙
,品的是和風
,品的是夕陽
,品的是月光,品的是江水
,品的是春色
,品的是萬物,品的是大自然
,品的是歲月……
品茶品味品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就是在生活中產(chǎn)生的對人生的一些感觸和覺悟
。個人感悟因不同生活經(jīng)歷和個人修養(yǎng)品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也是人在特定的時間
、地點
、環(huán)境對自身經(jīng)歷事事百態(tài)突然的看的清晰通透,因個人素養(yǎng)不同所處地位不同悟性不同而不同
。下面是我?guī)痛蠹艺淼钠凡杵肺镀啡松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一】
清晨一杯茶
,美好的一天就揭開了序幕。
煮水
,泡茶
。幾分鐘過后,揭蓋
,紫砂壺里冒出縷縷熱氣
,時光便在寧靜的晨光里氤氳出它的芬芳。打開房門
,走進陽臺
,一邊欣賞田野里的美景,一邊細細品味杯中的芳茗
。山光
,水色,雞鳴
,鳥語
,花香
,碧綠的菜畦
,墨綠的稻田,都在曼妙的晨光里浮動
,與杯中的茶水
,胸中的心情,融為一體
。壺中乾坤大
,杯里日月長
,分不出哪是身外世界,哪是心內世界
。樹影
、房舍、奔跑的小狗
、勞作的農(nóng)人
,五月朝陽的柔光,給靜謐的田野帶來鮮活的生命的力
。
喜歡這種寧靜而悠閑的生活
,喜歡這種心中無事的自在感覺,不需要早早起床與時間賽跑
,不需要拼命工作掙取糧食
。日日都是好日,時時都是好時
,說的真好
!
人生是一場修行,且行且珍惜
,且行且悟
。每日里參禪論道,清心寡欲
,簡樸生活
,樂在其中。上午是沒有課的
,洗漱之后
,出去吃一碗湯粉,或者幾個饅頭一碗稀飯
,然后悠閑的在花園和樟樹
、桂樹林里散步一圈,便回家喝茶
、寫毛筆字
。品一口香茗,臨寫幾字
,心是寂靜的
,字也是寂靜的,沒有半點煙火的味道
。禪味
、茶味皆入字中,筆筆皆佛。我喜歡在寫字和走路時念佛
,休閑修行兩不誤
。每一字都是阿彌陀佛,每一步都是阿彌陀佛
,用佛攝住心念
,只覺神清氣爽,超然物外
,整個身心都充滿了正能量
。
青青翠竹皆是真如,郁郁黃花莫非般若
。山水田園
,雜草花叢,亂石沙土
,云飛蝶舞
,在我眼里無不清靜。佛說:萬法唯心造
。外面的世界就是心中的世界
,這就是宇宙的奇妙之處。沒有參悟的人
,是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的
。
第一泡水,茶香濃郁
,味澀
。我常常把把茶壺蓋拿下來,留出些許縫隙
,茶就不那么澀了
。讓茶葉出來透口氣,芳香加倍
。讓心情出來透口氣呢
?一樣的道理。一個人不要總是悶著
,應該常常把小我的心拿出來
,融入無邊的宇宙,就會得到一顆佛心
。
第二泡水
,茶香氤氳,味甘
。那甘
,是品味苦澀后覺察的甘甜,人生經(jīng)歷諸多痛苦
,后來慢慢發(fā)現(xiàn):活著
,就是痛并快樂著;生活
,就是苦中有甜
。不吃苦,就不會感覺到不苦就是甜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
,娑婆即遺憾。沒有生活的諸多遺憾
,就不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
第三泡水,茶香淡了
,茶味也淡了
。心淡了,一切都會淡
,心凈了
,一切都會凈。其實
,靜靜地喝白開水
,也會品味到水中淡淡的甜味。就是吃白米飯
,黑饅頭
,并無魚肉下飯,細細咀嚼
,也有甜味
。只要把攀比的心靜下來,就會感覺平淡的生活才是我們真正要過的日子
,粗茶淡飯
,輕車簡從,比呼風喚雨
,叱咤風云更能長久
。淡淡的情,淡淡的歲月
,就是我們要的細水長流
。
喝茶兩個動作,拿起
,放下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故事
;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心境
;但拿起放下
,是一樣的,禪境是一樣的
。
蘇州寒山寺
,有一味佛茶。茶水是淡而無味的
,不過比清水多一份竹葉淡淡的清香
。一壺碧綠的竹葉,懸而不沉
,又浮浮沉沉
。既是禪,又是茶
。人生無定
,時浮時沉。心是壺
,也是宇宙
,滄海桑田,云起云落
,花開花謝
,也如如不動,堅如磐石
;心是瓷杯
,也是慈悲,風雨如晦
,日升月落
,山河變色,亦不改初心
,潔白如玉
。心無掛礙,一切都無掛礙
;心無旁騖
,一切都在定中。寒山禪師云: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潔
。心凈
,一切都凈。
【二】
茶
,貴簡而素
。簡樸的草廬,純自然的山水
,純天然的心境。一切人為的.裝飾
,都是多余
。禪境講究虛空,清寂
。院子里的鄰居在屋后的山頂造一草庵式茶室
,杉樹皮蓋的四角屋頂,原木結構
,一個不銹鋼葫蘆狀尖頂
,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一座佛剎
,亦像一座古亭
。室內置竹椅、竹桌
,室外是亂石堆積
,竹影橫斜,蜿蜒曲折的小橋流水池塘
,斜坡上數(shù)株丹桂
,池塘里蛙鳴陣陣,泥鰍戲水
,散著數(shù)片荷葉
。每每主人閑來無事,從容不迫的煮水品茶
,或黃昏
,或清晨,或雨中
,或月下
,神仙般自在。
我喜歡原色的茶室
,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
,有一種順其自然的隨意和率性。最好是有一臥榻
,置于亭下
,倦了枕著水聲和蛙鼓入眠
,任茶香彌漫,渲染夢境
。古老的青石鋪了一路
,長滿青苔,更顯得幽寂
。因為地勢高
,可以望見全城風景,登高望遠
,心曠神怡
,連呼痛快!
佛堂往往是空曠的
,世俗的家居往往是裝修得精致而家具塞得滿滿的
。這些都如我們的心境,俗人喜歡讓心靈充實
,樂在忙碌之中
。出家之人,好虛靜
,喜歡空之又空
,直至心中空無一物,做到“無中萬般有”
。
茶室也亦空曠
,置身其間,給人一種平和寧靜的感覺
。處于其間
,可以玄思,可以冥想
,可以澄凈身心
,清靜無垢,俗念俱絕
。
率意一點
,可以隨性。樹下的石桌石椅
,開闊一點的陽臺
,干凈整潔的客廳,都是品飲場所
,簡單就好
。不需豪華的陳設,不需高檔的茶具
,不需名貴的茶葉
,也不一定有名泉佳水
。品茶,品的是心
,入的是境
。獨飲有獨飲的妙處,眾飲有眾飲的佳處
,生活就在茶中
,宇宙就在茶中,日月就在茶中
,心情就在茶中
。梁實秋先生所說“清茶最為風雅”。如有朋友愛好琴棋書畫詩
,彈琴
,下棋
,揮毫
,潑墨,吟詩
,說禪
,品茶者可以邊欣賞表演,邊聞茶香嘗茶味
,就充滿了高雅的文化品味
。閑中品茶、悟道
,是一種清福
,也是一種境界。
茶乃大自然的精靈
,質樸無華
,自然天成。每一種茶
,每一片茶葉都有自己不同的味道
。猶如我們每一個人,作為單獨的個體存在
,都有自己的苦了人生
。花茶艷麗
,磚茶濃郁
,綠茶清新,各部相同
。每一種茶都有自己的泡法
,各有情趣
,各得天然。從茶葉的品種和出處
,可品嘗出山川風情與大自然的精神
。從一片片茶葉里看世界,從一遍遍茶水里悟人生
。放下
,拿起,那就是整個人生
。沏茶
,喝茶,參禪
,悟道
,凈化。一片冰心在玉壺
,讓純凈的心靈與干凈的山水融為一體
,找回最自然的真我。喝茶
,參禪
,在明月清風中,在青山流水間
,在白云藍天下……
茶
,佛一味。佛說空即是色
。一杯茶
,用什么茶葉、水
、套杯
,都極有講究。紫砂
、陶瓷
、青竹都是極好的佳品。紫砂
,是最為推崇的一種
,茶味,也更為濃郁
。陶瓷
,也是瓷杯,佛教中常用的一種
,取諧音“慈悲”
,其實品的是茶
,體的是境。青竹
,多了一點點木拙的意味
,泡出的茶水,也多出一點點竹葉清香
,憑添一分素凈
,淡雅。禪茶
,首要是境
。講究外境,心境
、人境
。最好的是三境合一,在世外仙境遇上竹林
、方外之人
,恰恰又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钡男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自然有“青青翠竹皆是真如
,郁郁黃花莫非般若”的大境界
。一壺茶,一個宇宙
;一杯茶
,一個人生;心境
,是一個人的境界
,他心中是什么境界,他品出來的就是什么境界
。心境明徹
,禪與意通。
在青燈古剎品空寂
,在琴臺書房品優(yōu)雅
,在花間月下品風流;禪
,千人千悟
,萬人萬禪。人不同
,悟禪亦不同
,是“千江有水千江月”
。同一杯茶,可出不同的味道
,每個人經(jīng)歷不同
,閱歷或深或淺,性格或外向或內向
,不同的人境
,不同的外境,不同的心境
,各有各的緣法
,各有各的人生,口中的茶
,也是各有各的味道
。但所有的味道都是空的,一無所得
。品茶的最高境界
,悟的不是道,參的也不是禪
,心無所住
,一無所得。
禪一念
,茶一味
。觀茶而明心,萬事萬物
,皆是一物
,心無掛礙,而任云卷云舒
。
【三】
昨晚應老同學之邀
,到河東家家福大酒店赴宴,席間有兩年未曾謀面的美女同學胡江平和她的一中同事語文權威彭震球及妙齡美眉三四位
。本市農(nóng)業(yè)局田煥福局長做東
,鋼琴家鄧湘輝,舜德花園總經(jīng)理彭榮石與我一塊作陪
。酒肉穿腸而過
,佛祖心中自留,儒道釋三學在此融合
。宴罷
,老同學請茶,那是一家專售大紅袍的茶樓,進屋
,上樓
。只見吧臺旁,兩條長凳
,一塊門板
,板上鋪一白色床單,儼然擺著一具尸體
。眾人不覺心中一驚
,恍然大悟:此乃當頭棒喝!看情正濃
,花正好
,也許無常就要來到!人生苦短
,應該及早醒悟:“苦海無邊
,回頭是岸!”
二百三十元
,點一包大紅袍
,田、鄧
、彭
、何四人賓主坐定,主人泡茶
。一邊說禪
,一邊閱讀佛門典籍,頗多妙語
,大快人心
。記憶最深刻的是同學所言陽明山主持高僧經(jīng)典名句:“泡茶如泡尼姑
!”我想尼姑是最難泡的
,非方丈住持所不能為。至于泡尼姑此等高深之語
,非凡人可以領悟的
,佛門妙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茶幾上分外干凈
,茶壺瓷杯閃著樸素而呈亮的光。幾旁一榻
,上有竹枕
,可躺可眠,墻上很多禪語,楷隸行草
,各體皆備
,還有幾幅寫意畫,只是略顯擁擠
。此刻
,寧靜安然,遠離塵囂
。靜心沉思
,回首半生,各有領悟
。大紅袍
,溫而含蓄。老同學亦是謙和溫雅
,淡泊明性
。無喧囂之形,無激揚之態(tài)
,一盞淺注
,清氣馥郁。
此刻
,人和茶一樣不分貴賤
。茶道亦是人道,喝的是生活的苦與甜
,品的是生命的平等和感悟
。好茶多是久經(jīng)考驗而成,人生境界亦是久經(jīng)磨練的彌高
。
無事的我神怡心閑
,悠然自得,無牽無掛
,無憂無慮
,無欲無求?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靶臒o紅塵
,神離三界”,功名利祿聲色犬馬于我如浮云
。老同學說定要找那佛學院研究生畢業(yè)住持禪師與我切磋
。并善意相勸,只可淺嘗
,不可陷得太深
。想來也是
,誰又塵緣已盡,跳出三界
,不在五行
?從茶里品出白開水的味道,經(jīng)歷一半人生還能初心不變
,誰能呢
?
茶室環(huán)境清幽雅靜
,內心清靜
。心為“天地之鑒
,萬物之鏡”,明察秋毫
。此刻卻心有俗念
,顯然是少了“佳客”。那知己高士又在何方
?“會心”一笑
,不用言語,卻是無緣得見
。分別心湮滅
,才能見佛,可明明心底如此分別
,自是六根不凈
。世界是自己的一面鏡子,我眼中的紅塵
,就是我心中的紅塵?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T了
,罷了
。
相傳佛祖在靈鷲山為眾弟子說法,有大梵天王獻金色波羅花表示敬意
。佛祖拈花示眾
,眾弟子不知何意,只有迦葉尊者當下破顏微笑
。于是佛祖高興地宣布:我有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實相無相
、微妙法門,付于摩訶迦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