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稅[Tea tax in Tang Dynasty] 唐代茶葉稅收。
建中三年(782)九月,戶部侍郎趙贊奏請,稅竹、木、茶、漆十取其一(即10%稅率),充常平倉本錢,是為中國稅茶之始。后于興元元年(784)即罷。
貞元九年(793),因上年水災減稅,財政困難,又應鹽鐵使張滂奏請,在產(chǎn)區(qū)及通商關津要地設稅務征收茶稅,稅率仍為十分之一,當年全國茶稅達四十萬貫,次年增至五十萬貫。長慶元年(821)五月,鹽鐵使王播將茶稅稅率增加至15%,遭左拾遺李玨等上疏反對。王涯榷茶,在“甘露之變”被殺終止。開成元年(836),李石任宰相,復以茶稅歸鹽鐵,并恢復十一稅率。
會昌元年(841),鹽鐵使崔珙增江淮茶稅,諸道方鎮(zhèn)置旅店,公開攔截茶商,擅收茶稅,稱為“拓地錢”;地方軍閥與中央財政爭奪茶稅,結(jié)果茶法大壞,私販猖獗。
大中六年(852),宰相裴休立茶法十二條,茶稅達八十萬貫,創(chuàng)唐代最高紀錄。咸通六年(865),鹽鐵使于悰針對江淮茶為大模,一斤增至五十兩的情況,也加增茶稅,每斤茶增錢五文,稱為剩茶錢。唐代后期,茶稅率之高,拓地、剩茶等額外勒索花樣繁多。唐代茶葉從不稅到設稅,對茶商、園戶和廣大消費者,自然是一種索取,但對朝廷的財政收入,對于支付軍費,克服災荒等,不無小補。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82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歷代稅目之茶稅
下一篇: 現(xiàn)代茶器?怎一個驚艷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