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歷史地位晉朝、南北朝
唐朝乾符六年(879年)
宋代(960年~1279年)
,大理政權(quán)將南詔時期所設(shè)的步日瞼改為步日部,先屬威楚府,后劃歸蒙舍鎮(zhèn)管轄。此時宋朝與北方金朝連年征戰(zhàn)不止,急需戰(zhàn)馬,大理政權(quán)便在步日部設(shè)“茶馬市場”,以步日部茶葉換得西藏馬匹,再將馬匹北轉(zhuǎn)與宋朝,換取綿緞珠玩首飾。茶市擴大,促進步日各地茶葉種植加快。據(jù)《瀾滄縣志》稱:“班崴大茶樹為北宋栽種”。元代(1206年~1368年)蒙古鐵騎占領(lǐng)云南,將宋代的步日改為普日
,在思茅一地設(shè)為思么,兩地各設(shè)“甸”治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
,將普日改稱為普耳,劃歸車里軍民宣慰使司管轄。萬歷年間(1572~1620年),李時珍著藥典《本草綱目》中記有:“普洱茶出云南普洱”。明代編纂的《云南通志》記有:“車里之普洱,此處產(chǎn)茶”。兩書語若同出,一致將普洱一詞和普洱茶名固定,此后沿用不衰,至今無變。兩名固定時間,比清雍正七年(1729年)成立普洱府早109年以上。據(jù)考證,普洱一詞是由唐代的步日 、元代的普日、明代萬歷的普耳演變而來。此時期的普洱茶普遍受云南各族人士喜愛,明朝方志學(xué)家謝肇淅著《滇略》中將此情況記為:“士庶所用,皆普茶也”。清朝(1644年~1911年)
乾隆九年(1744年),普洱茶由于品質(zhì)優(yōu)良
普洱貢茶的采摘
國際地位
1793年(乾隆58年)乾隆皇帝在熱河行宮{今承德避暑山莊}
,接見英使團,并在萬樹園設(shè)宴,乾隆帝婉言不準所請,不予同意,但禮尚往來
,回贈英使團大批珍貴禮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女兒茶和(普洱)茶膏.按清朝禮例每次接 見或宴請、參觀、看戲,都宴贈送禮物,稱為“賞賜”,每次每人一 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124團、女兒茶34個
普洱茶不僅是頗具外交意義的貢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284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