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宋朝周密撰《武林舊事》記載:“仲春上旬,福建漕司進第一綱蠟茶……皆方寸小夸,進御止百夸,護以黃羅軟盝(音:lu小盒子),藉以青箬,裹以黃羅夾復,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鍍金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shù)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夸之直四十萬,僅可供數(shù)甌之啜耳?!鄙约臃g,二月上旬,福建有關部門就開始進貢第一批沖泡后表面漂著蠟油狀的茶,都是方寸小塊,進貢也只有百塊。用黃羅錦緞縫制而成的柔軟的小盒子包裝,盒內先墊上一層青竹葉,茶葉用雙層黃羅錦緞包裹,官員親自將小盒子封口,并在封口處蓋上紅色官印。外面再用紅色小匣盛裝,鎖上鍍金鎖,最后又放入細竹絲編織的小箱子里。一小塊蠟茶要包裹好幾重,而就是這么只能泡幾盅的一小塊,其價值竟然值四十萬兩銀子。
一般人家對于好茶“名茶”又是如何保管的呢?歐陽修所撰《歸田錄》有這么一段:“蠟茶出于劍、建,草茶盛于兩浙,兩浙之品,日注(日注山)為第一。自景祐(宋仁宗年號,1034~1038)已后,洪州雙井白芽漸盛,近歲制作尤精,囊以紅紗,不過一二兩,以常茶十數(shù)斤養(yǎng)之,用避暑濕之氣,其品遠出日注上,遂為草茶第一?!睘榱吮硎緦@種茶的喜愛,歐陽修還特意將此寫成了詩:“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意早,雙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yǎng)一兩芽。長安富貴五侯家,一啜猶須三日夸。寶云、日注(皆名茶)非不精,爭新棄舊世人情。豈知君子有長德,至寶不隨時變易。君不見,建溪龍鳳團,不改舊時香味色?!?《雙井茶》,見李傳軾所編《中國茶詩》,上世紀80年代末由臺灣出版,孔德成題寫書名)此詩前半介紹了雙井茶的獨特生長環(huán)境、采摘季節(jié),及其護養(yǎng)。這與筆記中所記基本相同,不過后半?yún)s翻出了新意。從“長安富貴”以品飲雙井相夸耀的風習批評了“爭新棄舊”的世人情,從寶云、日注、龍鳳團等名茶“不改舊時香味色”引申出了“至寶不隨時易變”的哲理,和以此為喻的“君子有長德”的告誡。此詩也許由于有這些“哲理”,后來廣為流傳。
誠然,“十斤茶養(yǎng)一兩芽”,歐陽修這番批評與引申,可能也包含一種隱憂:經(jīng)過“長安富貴”們的炒作和追逐,雙井以及一切所謂“名茶”,被普通人制作出來的名茶正在迅速遠離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04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紫砂壺工藝常用術語
下一篇: 三招妙方保存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