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的沖泡方法:
【一】傳統(tǒng)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沖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nèi)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后用茶匙撥茶入壺。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zhuǎn)圈,用意在于刮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guān)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guān)公威風(fēng)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zhí)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dāng)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diǎn)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diǎn)兵”。
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jié)M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以備后用:客人離去后,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二】安溪泡法
1.特色:安溪式泡法,重香,重甘,重純,茶湯九泡為限,每三泡為一階段。第一階段聞其香氣是否高,第二階段嘗其滋味是否醇,第三階段看其顏色是不有變化。
所以有口訣曰: 一二三香氣高。 四五六甘漸增。 七八九品茶純。
2.沖泡步驟:
備具:茶壺的要求與潮州式泡相同,安溪式泡法以烘茶為先,另外準(zhǔn)備聞香杯。
溫壺、溫杯:溫壺時與潮州無異,置茶仍以手抓,唯溫杯時里外皆燙。 烘茶:與潮州式相比,時間較短,因高級茶一般保存都較好。
置茶:置茶量依茶性而定。
沖水:沖水后大約十五秒中即倒茶。(利用這時間將溫杯水倒回池中)。
倒茶:不用公道杯,直接倒入聞香杯中,第一泡倒三分之一,第二泡依舊,第三泡倒?jié)M。
聞香:將品茗杯及聞香杯一齊放置在客人面前。(品茗杯在右,聞香杯在右)
抖壺:每泡之間,以布包壺,用力搖三次。(抖壺是使內(nèi)外溫度,開水沖入后不搖是為使其浸出物增多。這與潮州式在搖壺意義恰恰相反,因為所用的茶品質(zhì)不同。
注:安溪產(chǎn)茶自古聞名,安溪式的泡法是用鐵觀音,武夷茶之類的輕火茶。
【三】潮州泡法
1.特色:針對較粗制的茶,使價格不高的一般茶葉能泡出不凡的風(fēng)味。講究一氣呵成,在泡茶過程中不允許說話,盡量避免干擾,使精、氣、神三者達(dá)到統(tǒng)一的境界。對于茶具的選用,動作,時間以及茶湯的變化都有極高的要求。(類似于日本茶道,只比其遜于對器具的選用)
2.沖泡步驟:
備茶具:泡茶者端坐,靜氣凝神,右邊大腿上放包壺用巾,左邊大大上腿放擦杯白巾,桌面上放兩面方巾間放中深的茶匙。
溫壺、溫盅:滾沸的熱水倒入壺內(nèi),再倒入茶盅。
干壺:持壺在包壺用巾布上拍打,水滴盡后輕輕甩壺,向搖扇一樣,手腕要柔,直至壺中水份完全干為止。
置茶:以手抓茶,視其干燥程度以定烘茶長短。
烘茶:置茶入壺后,若茶葉在抓茶時,感覺未受潮,不烘也可以,若有受潮,則可多烘幾次。烘茶并非就火爐烤,而是以水溫烘烤,如此能使粗制的陳茶,霉味消失,有新鮮感,香味上揚(yáng),滋味迅速溢出。(潮州式所用的茶壺密封性要很好,透氣孔要能禁水,烘茶時可先用水抹濕接合處,以防沖水時水份滲進(jìn)。)
洗杯:洪茶時,將茶盅內(nèi)的水倒入杯中。
沖水:烘茶后,把壺從池中提起,用壺布包住,搖動,使壺內(nèi)外溫度配合均勻,然后將壺放入茶池中,在將適溫的水倒入壺中。
搖壺:沖水滿后,迅速提起,至于桌面巾上,按住氣孔,快速左右搖晃,其用意在使茶葉浸出物浸出量均勻。若第一泡搖四下,則第二泡,第三泡則順序減一。
倒茶:按住壺孔搖晃后,隨即倒入茶海。第一泡茶湯倒完后,就用布包裹,用力抖動,使壺內(nèi)上下濕度均勻。抖壺的次數(shù)與搖次數(shù)相反。第一泡搖多抖少,往后則搖少抖多。
分杯:潮州式以三泡為止,其要求是,三泡的茶湯須一致,所以在泡茶過程中不可分神,三泡完成后,才可如釋重負(fù)與客人分杯品茗。
注:以上只是潮州的雜派泡法。
【四】宜興泡法
1.特色此種泡法是融合各地的方法,研究出的一套合乎邏輯的流暢泡法,講究水的溫度。
2.沖泡步驟:
賞茶:由茶罐直接將茶倒入茶荷(一種盛茶的專用器皿,類似小碟)。由專人奉至飲者面前,以供其觀看茶形,聞取茶香。
溫壺:將熱水沖入壺中至半滿即可,再將壺內(nèi)的水倒出到茶池中。
置茶:將茶荷的茶葉撥入壺中。
溫潤泡:注水入壺到滿為至,蓋上壺蓋后立將水倒入茶公道杯中。(目的是為茶葉吸收水份并可洗去茶的不潔之嫌。)
溫杯燙盞:將公道杯中的水再倒入茶盅中,以提高杯的溫度,有利于更好的泡制茶葉。
第一泡:將適溫的熱水沖入壺中,注意時間以所泡茶葉的品質(zhì)而定。
干壺:執(zhí)起茶壺,先將壺底部在茶巾上沾一下,拭去壺底的水滴。
倒茶: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
分茶:將公道杯的茶湯倒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洗壺、去渣:先將壺中的殘茶取出,再沖八水將剩余茶渣清出倒入池中。
倒水:將茶池中的水倒掉。清洗一切用具,以備再用。
【五】詔安泡法
1.特色:用于沖泡陳茶,在紙巾上分出茶形,以及洗杯的講究。
2.沖泡步驟:
備具:首先將布巾折疊整齊,放在泡者習(xí)慣位置,茶盤放在壺的正前方。
整茶形:因泡茶所用的者是陳年茶,碎渣較多,所以要整形,將茶置于紙方巾上,折合輕抖,粗細(xì)自然分開。整理完茶形,將茶葉置放桌上,請客人鑒賞。
燙壺:燙壺時,蓋斜置壺口,連壺蓋一起燙。
置茶:燙壺用的水倒掉后,蓋放在杯上,等到壺身水氣一干即可置茶,將細(xì)末倒在低處,粗形倒近流口,避免阻塞。
沖水:泡沫滿溢壺口為止。
洗杯:詔安式所用茶杯為蛋殼杯,極薄極輕,洗杯時將杯排放小盤中央,每杯注水約三分之一,洗杯時雙手迅速將前面兩杯水倒人后兩杯,中指托杯底,拇指撥動,食指控制平衡,在杯上洗杯,動作必須俐落靈巧、運(yùn)用自如,泡茶的功夫高低從洗杯動作就可斷定。
詔安式以洗杯來記量茶湯濃度,第一泡以雙手洗一遍,第二泡以雙手洗一來回,第三泡則以單手洗一循環(huán),主人喝的留在最后,水溢杯后,用中指擦掉一小部分水,食指、拇指捏拿倒掉。
倒茶:持別注意要輕斟慢倒,不緩不急,以巡戈式倒法,第一杯留給自己,因為含渣機(jī)會可能比較大,茶流成滴即應(yīng)停止。以三巡為止,焙火較重的茶,三巡后,香味盡去,皆不取。
1、準(zhǔn)備茶具和水
2、溫杯和洗茶
3、沖泡飲用
經(jīng)驗步驟:
1準(zhǔn)備茶具和水沖泡烏龍茶是第一步,是準(zhǔn)備茶具和水,一定要準(zhǔn)備紫砂茶具或者功夫茶具,來沖泡烏龍茶,沖泡烏龍茶時要準(zhǔn)備水質(zhì)較好的天然山泉水,也可以使用桶裝純凈水,在泡茶以前要把水放在水壺中加熱燒開。
2溫杯和洗茶茶具和水準(zhǔn)備好以后,要用熱水注入到茶具中,把茶具全部清洗,溫?zé)嵋槐椋缓蟛拍馨褱?zhǔn)備好的烏龍茶放到茶具中,隨后將茶具中注水水的數(shù)量不用過多,十秒左右就要把茶具中的茶湯倒掉,這樣既能溫潤茶葉又能洗掉茶葉表面的浮塵。
3沖泡飲用烏龍茶在洗茶完畢以后要,直接向茶具中充水,水的溫度應(yīng)該在95度左右,沖到差距的九分滿,再燜泡一分鐘,這是里面的烏龍茶,茶湯就能泡好,取出茶湯以后去掉它表面的浮沫,裝入到品茗杯就能慢慢品飲。
更多關(guān)于烏龍茶的沖泡方法,進(jìn)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09a8471616100859.html?zd查看更多內(nèi)容
如何沖泡烏龍茶
茶知識
如何沖泡烏龍茶
烏龍茶沖泡要點(diǎn):揚(yáng)長避短!揚(yáng)長:展現(xiàn)烏龍茶的香型,高沖激發(fā)香氣,高溫低料減少香氣揮發(fā)。避短:避免苦澀,不要對著茶葉注水,要沿著器壁注水。
[沖泡用水]烏龍茶選擇中性或者弱堿性的礦泉水,礦泉水含有一定的礦物質(zhì),會使茶湯變軟,茶味變濃, 減少收斂性。
[沖泡水溫]由于烏龍茶中含有某些特殊芳香的物質(zhì),需要在高溫的條件下才能完全發(fā)揮出來,所以,需要100度的沸水。
[備茶]茶量: 7~9克茶,120mI的蓋碗,根據(jù)個人口感,去調(diào)整茶量。
茶具的選用
[蓋碗]沖泡烏龍茶首選邊緣稍微寬一點(diǎn)的白瓷蓋碗,好拿不燙手,還可以很好的觀察茶湯顏色。
[公道杯]盡量選用白瓷杯,杯身要高些,因為烏龍茶的香氣是比較高的,可以更好的保持杯底香氣。
[品茗杯]白瓷杯身比較高的最佳,留香的時間也會更久。
[壺承]高一些的可以接水的,潤茶時會倒掉一些茶水。
沖泡手法
[高沖手法]2點(diǎn)鐘定點(diǎn)拉高中水柱,收水在高處。適合條索比較勻齊,細(xì)短的單叢。
[懸壺高沖]4點(diǎn)鐘方向低沖旋轉(zhuǎn)圈再拉高,收水在空中。適合所有狀態(tài)條索不一的條索。
[拉高注水]7點(diǎn)鐘方向拉高注水。適合大條索。
出湯時間
[閩南和臺灣的鳥龍茶]第一泡,從注水、浸泡到出湯的時間,一般45秒左右出湯,第二泡60秒左右,往后每泡沖泡時間可延長10秒。
[閩北和潮州的烏龍茶]出湯要快一些,第泡,從注水、浸泡到出湯的時間,15秒左右就可以了,往后每泡延長5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06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呼吸作用
下一篇: 二氯化碳補(bǔ)償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