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一道
茶道,猶如人生之道。自古以來,文人雅士總是把品嘗佳茗,和品味人生相提并論,以茶道來省悟人生之道。
茶有二悟
一杯茶,喝入口中,先得其苦,再得其甘。人生亦如此,先苦才會后甜。喝一杯茶,拿起,放下。拿起是為了生存,放下是為了生活。
茶是三友
飲茶以客少為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茶之四氣
一曰生氣:天地得以清,生命得以動,心情得以寧靜,生氣之時意大矣;
二曰靈氣:茶氣不僅要生動,更要鮮活,有流動的感覺,稱之為靈氣;
三曰正氣:茶氣不偏不倚,平和中庸為正氣。
四曰意氣:茶氣不僅要平和,更要有一種慷概激昂的意氣在,這不僅是對茶的要求,更是對茶人的要求。
茶之五性
清:形神俱清;潔:品質(zhì)高潔;和:溫和脾胃,潤擇五臟;長:長養(yǎng)精神,益氣生津;輿:提神醒腦,養(yǎng)生益智;
茶之六味(亦是六度)
輕:入口輕揚,過舌即空;甘:后味回甘;滑:口感滑爽;嫩:無粗老之感;軟:無生硬之感;厚:無淡薄之軟。
茶有七情
喜:使人心情愉悅;愛:茶德仁,但‘哀而不傷’;幽:發(fā)人幽情;寂:使人生空寂之情;淡:使人有澹泊之志;真:發(fā)人真情。
茶之八難
一造,二別,三器,四火,五水,六投,七瀹,八飲。
采焙不精,非造也,辯形認色,非別也;鏤金刻玉,非器也;幽暗無明,非火也;粗老濁重,非水也;不知茶時,非投也;不諳茶理,非瀹也;吸香啜味,非飲也。
茶有九香
一清、二幽、三甘、四柔、五濃、六烈、七逸、八冷、九真。
干茶清香、點茶香幽、壺蓋香甘、淪茶香柔、盞底香濃、淋壺香烈、注茶香逸、涼后香冷、茶湯香真。
茶終十德
晚唐時期,劉貞亮將茶道精神稱之為茶德,即:以茶散悶氣;以茶驅(qū)腥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癘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百味;以茶養(yǎng)修身;以茶可明志;以茶恪行道。
茶有九德:清、香、甘、和、空、儉、時、仁、真。 清:可以清心。名茶多出產(chǎn)于深山幽谷中,最具有大自然的清明靈秀之氣,外形清秀,香味清幽。 香:如蘭斯馨。茶有真香,這種香氣是純天然的,香氣成份極為復(fù)雜,不宜進行人工合成,極品茶還應(yīng)具有蘭花般高雅的香氣。 甘:苦盡甘來。茶有真味,滋味甘淡清醇,小苦而后甘。 和:中氣平和。茶的香味以“和”為貴,飲茶后應(yīng)有一種“平和”之氣潤澤于五臟六腑間,久不能去。 空:“五蘊”皆空。茶的香味又以空靈為貴,飲茶后不留不滯,就叫做空。 儉:飲而有節(jié)。茶不可多飲,不可過飲;茶以及茶具不可過求奢侈,總以節(jié)儉為茶人美德。 時:知時而動。采之以時,造之以時,投之以時,瀹之以時,飲之以時。 仁:生仁愛心。仁者“愛茶”,飲茶能使人生仁愛心。 真:得天地真情。茶有真香真味,香氣清幽,滋味甘淡,能使人領(lǐng)略到大自然的清明空靈之意,不僅能澄心凈慮,更能品飲出天地真情,人間真情,甚至悟出茶中“至道”,是為真。 其中“儉”字與《茶經(jīng)》相符,也最能體現(xiàn)茶以及茶人的品德修養(yǎng);仁德,是茶九德的核心。
?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茶道一詞是誰提出的?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一詞的來源,一起來看看
茶道一詞的來源 唐代,陸羽把自己所撰的茶書稱為?經(jīng)?,唐人把喝茶品茗活動稱為?茶道?。恰如封演《封氏聞見記》中說:?因鴻漸(陸羽字)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
宋徽宗趙佶研究、敘述宋代茶事之作共二十篇,號曰《茶論》。那時,重斗茶、嗜茗戰(zhàn),所謂?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勝茗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8 g1 f& U" `/ m# t. X. p
自明代以后,喝茶品茗,返樸歸真,講究茶的自然、率真和實用。?較之唐宋大相徑庭。彼以繁難勝,此以簡易勝?。一掃宋代那種?斗巧炫華,窮其制而求耀于世,茶性之真,無不為之穿鑿?的風(fēng)氣,給中國的?茶道?賦予了新的意境:?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張源《茶錄》)。茶脈網(wǎng),茶,普洱茶,茶葉,茶具,紫砂,機械,鐵觀音,烏龍茶,文化,茶器,五行3 N X0 _( B1 _3 U$ `
歷史進入到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快步提高。所謂?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茶文化也更多地?飛入尋常百姓家?。漸入小康的中國人喝茶品茗中,加大了以?審美?為主線的茶的情態(tài)文化的含量,提升了茶文化的品位。有更多愛茶的文學(xué)藝術(shù)家以茶事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富有時代氣息的茶文化作品,大大拓展了茶文化的空間:就文學(xué)來說,除了詩詞、散文、戲曲外,還有了長篇小說、長篇傳記和影視作品;就藝術(shù)來說,除了國畫、書法、篆刻外,新增了油畫、雕塑、攝影和環(huán)境設(shè)計創(chuàng)作等等;茶具創(chuàng)作的整體水平大大提高,嘗試著用各種陶瓷材料以及陶瓷以外的多種材質(zhì)創(chuàng)作設(shè)計出一批批有著嶄新藝術(shù)語言的作品;作為茶文化重要載體的都市茶藝館,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綜合多種藝術(shù)手段,追新求變,張揚個性,創(chuàng)立了新的形象。
茶道的創(chuàng)立則是唐代飲茶文化的最高層面,即精神方面的內(nèi)容,這是唐代茶文化的突出表現(xiàn)。陸羽創(chuàng)造了以?精行儉德?為中心的茶道思想,只不過沒有使用?茶道?這個詞而已。詩僧皎然首次提出了茶道概念,把品茶過程歸納為3個層次。盧仝又在《走筆謝孟涑議寄新茶》中生動描繪了飲茶的7個層次。劉貞亮將茶葉功效概括為10項,《茶十項》一文說:?以茶散悶氣,以茶驅(qū)腥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疬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劉貞亮的茶十德比較具體,包含了茶葉對生理及精神方面的功效,其中?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4條純粹是談茶的精神作用。至此唐代茶道已經(jīng)形成。
茶道發(fā)展過程 盡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詞典》、《辭?!?、《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于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xué)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借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yǎng)性 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xiàn)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yōu)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huán)境、禮節(jié)、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guī)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yǎng)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閑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dǎo)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閑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我國浙江省余杭縣的經(jīng)山寺取經(jīng),交流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于我國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并總結(jié)出茶道四規(guī):?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guī)范仍源于中國。
中國的茶道出現(xiàn)很早,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lǐng)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fā)展這項事業(yè),也沒有規(guī)范出具有傳統(tǒng)意義的茶道禮儀,不過茶道來源于他邦。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xué)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于復(fù)雜或是過于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復(fù)雜。
事實上中國茶道并沒有僅僅滿足于以茶修身養(yǎng)性的發(fā)明和儀式的規(guī)范,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chuàng)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jié)合,使茶飲在醫(y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并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fā)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茶有九德:清、香、甘、和、空、儉、時、仁、真。
清:茶可清心。名茶多出深山幽谷,最具清明靈秀之氣,外形清秀,香味清幽。
香:如蘭斯馨。茶有真香,極品茶具有蘭花般高雅的香氣。
甘:茶有真味,滋味甘淡清醇,小苦而后甘。
和:中氣平和。茶的香味以“和”為貴,以之和氣潤澤于五臟六腑間,可逸養(yǎng)浩氣。
空:茶香以空靈為貴,飲后不留不滯,“五蘊”皆空。
儉:飲有節(jié)。茶以及茶具不可過求奢侈,總以節(jié)儉為茶人美德。
時:知時而動。采之以時,造之以時,投之以時,瀹之以時,飲之以時。
仁:生仁愛心。仁者“愛茶”,飲茶能使人生仁愛心。
真:得天地真情。茶有真香真味,香氣清幽,滋味甘淡,能使人領(lǐng)略到大自然的清明空靈之意,不僅能澄心凈慮,更能品飲出天地真情,人間真情,甚至悟出茶中“至道”,是為真。其中“儉”字與《茶經(jīng)》相符,也最能體現(xiàn)茶以及茶人的品德修養(yǎng);仁德,是茶九德的核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06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如何泡制功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