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俗是我國民間風俗的一種,它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也是人們心態(tài)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動為中心貫穿于人們的生活中,并且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斷演變,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內(nèi)容豐富,各呈風采。
在云南拉祜族,當男防去女方家求婚時,必須帶上一包茶葉、兩只茶罐及兩套茶具。而女方家長以南方送來的“求婚茶”質(zhì)量的優(yōu)劣,作為了解男方勞動本領高低的主要依據(jù)。
在貴州侗族,當男女婚姻由雙方父母決定后,如果姑娘不愿意,可以用退茶的方式退婚。具體做法是,姑娘悄悄包好一包茶葉,選擇一個恰當?shù)臋C會親自送到男方家中,對男方的父母說:“舅舅、舅娘,我沒有福分來侍奉兩位老人家,請另找好媳婦吧!”說完,就把茶葉放在堂屋的桌子上,然后離開,這門親事就這樣給退掉了。
在遼寧、內(nèi)蒙古一帶的撒拉族,男方請媒人說親,經(jīng)女方家長或姑娘同意后,雙方便擇定吉日由媒人向女方家送“訂婚茶”。訂婚茶一般是2千克,分成兩包,另外,還要加一對耳墜以及其他禮品。
藏族人把茶葉看做珍貴的禮品。藏民結(jié)婚必須熬出大量色澤紅濃的酥油茶來招待賓客,并要由新娘親自斟茶,以此象征幸福美滿、恩愛情深,這種古樸風俗一直沿襲至今。
在云南西雙版納的布朗族,舉行婚禮的這一天,男方派一對夫婦接親,女方則派一對夫婦送親。女方父母給女兒的嫁妝中有茶樹、竹蓬、鐵鍋、紅布、公雞、母雞等。不管窮富人家,在女兒的嫁妝中,茶樹是必不可少的。
居住在蒼山腳下的白族同胞,從訂婚到結(jié)婚這段時間,他們都必須以茶代禮,而且在舉行婚禮的那天,對前來鬧洞房的人,新娘新郎都得一一敬上三道茶。第一道稱“苦茶”,是茶葉放入烤熱的砂罐中,待烤至茶葉色澤由綠轉(zhuǎn)黃,且發(fā)出焦香時,注入燒沸的開水,隨即取濃茶湯飲用,此茶雖香,味卻苦澀,“苦茶”之名由此而來;第二道是“甜茶”,由核桃仁、紅糖加茶水沖泡而成;第三道叫“回味茶”,茶水中加蜜糖和花椒調(diào)制而成。三道茶“一苦一甜一回味”,寓意著生活中的甘苦以及主人的美好情意。三道茶獻罷,方可鬧房,否則會被視為不受歡迎而使婚禮不歡而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07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如何簡單判別普洱茶的優(yōu)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