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粒[Pollen grain) 雄蕊花粉囊內的粉狀體。茶樹花粉粒是直徑為30~50微米的圓形單核細胞,由外壁、內壁、原生質、細胞核等組成。有三種類型:①擬溝類型:溝細長,邊緣不平,末端尖,溝膜上具有小顆粒,胞壁紋眼粗,如福建水仙;②具溝類型:三溝較為分開,溝較寬,溝壁上有顆粒,末端尖而平,胞壁雕紋狀,如龍井種;③孔溝類型:溝淺,具較大萌發(fā)孔,溝距介于前兩者之間,胞壁雕紋顯著,如政和大白茶?;ǚ哿5膬缺谳^薄,為一層原生質膜,緊貼外壁,在紋孔處外凸,花粉發(fā)芽時即自此長出花粉管?;ǚ哿群脑|,系生命物質,花粉發(fā)芽的各種生理活動,是以原生質和細胞核為基礎?;ǚ勰讣毎谟啄刍ㄋ幍目v剖面上作鏈狀排列,其染色體是2n -30,以后由于花粉母細胞通過兩次連續(xù)分裂變成四分體,其染色體減半為15條。減數分裂在生物學上有重大的意義,在其復雜過程中可以形成新的組合,或三倍體、四倍體等,產生新的遺傳基因而成為新種?;ǚ墼谌斯づ囵B(yǎng)條件下,經植物激素的誘導,恢復潛在的全能性,發(fā)育成長為單倍體植株,為植物育種工作提供新的途徑。茶樹花粉粒的形態(tài)、大小、溝孔和紋飾等細微結構特征,因品種和地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條件而異。
花藥中的孢原細胞產生造孢細胞,再有絲分裂成花粉母細胞,再減數分裂為小孢子,即單核花粉粒,再有絲分裂為二孢花粉粒,再有絲分裂為三孢花粉粒即成熟花粉粒。
小孢子經進一步發(fā)育形成含1個營養(yǎng)細胞與1個生殖細胞或1個營養(yǎng)細胞與2個精子的成熟花粉粒.植物學課本就是這樣說的,沒有再具體的過程了~~~
花粉粒的發(fā)育過程:剛形成的花粉粒是一個單核的細胞(即小孢子),從四分體分離出來時細胞壁薄,含濃厚的原生質,核位于細胞的中央,它們從解體的絨氈層細胞取得營養(yǎng),不斷地長大。隨著細胞的擴大,細胞核由中央位置移向細胞一側,并進而分裂一次,形成兩個細胞,一個是營養(yǎng)細胞(vege-tative?cell),另一個是生殖細胞(generative?cell)。生殖細胞形成后不久,細胞核即進行DNA復制,但RNA合成少。初成時的生殖細胞球形,以后伸長,呈紡錘形,就處在營養(yǎng)細胞的原生質中。營養(yǎng)細胞比生殖細胞要大,內含大量淀粉、脂肪等物質。兩細胞的生理作用是不相同的,營養(yǎng)細胞以后與花粉管的生成和生長有關,而生殖細胞的作用是產生兩個精子細胞,直接參與生殖。
花藥的發(fā)育過程:雄蕊起始于花芽中的雄蕊原基,雄蕊原基的頂端為花藥發(fā)育的區(qū)域。花藥發(fā)育初期,結構簡單,外層
為一層原表皮,內側為一群基本分生組織。不久,由于花藥四個角隅處分裂較快,花藥呈四棱形。以后在四棱處的原表皮下面分化出多列體積較大,核亦大,胞質濃,徑向壁較長,分裂能力較強的孢原細胞(archesp-orial cell)。隨后孢原細胞進行平周分裂,成內、外兩層,外層為初生周緣層(primary parietal layer);內層為初生造孢細胞(primary sporogenous cell),初生周緣層細胞繼續(xù)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逐漸形成藥室內壁、中層及絨氈層?;ㄋ幹胁康募毎饾u分裂,分化形成維管束和薄壁細胞,構成藥隔。
花粉粒成熟后,纖維層細胞失水,所產生的機械力使花藥在裂口處斷開,花粉粒由裂口處縱軸形成的裂縫散出?;ǚ勰冶谝蚪q氈層的解體而消失,或僅存痕跡,只剩有表皮及纖維層。
花粉粒與八核胚囊的區(qū)別:
1、八核胚囊胚珠里有一個胚囊母細胞,胚囊母細胞經過減數分裂,產生四個細胞,其中一個較大的細胞發(fā)育為胚囊細胞,三個較小的細胞沒有發(fā)育前途而解體。
2、每個單核的植物蕊上的花藥(即植物精子)被稱為單個花粉粒,其大小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14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紫泥合菱展優(yōu)雅
下一篇: 紫泥款龍頭一捆竹沉著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