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口就能分辨普洱茶出自哪個年份
、哪個山頭、位于多少海拔……這種說法或多或少有些夸張的成分,然而,資深的茶人確實能通過觀形、開湯、品飲等一系列步驟,基本可以得出以上結(jié)論。云茶印象的老板詹澤明便是這樣的 “茶葉高人”之一。自小就有喝工夫茶習(xí)慣的詹澤明,10年前開始研究普洱茶
,2009年結(jié)識著名的普洱茶文化學(xué)者詹英佩女士,一同探訪云南古茶山。從此,詹澤明每年都會親自赴云南茶區(qū)定制自己想要的味道。從收鮮葉到揉捻、曬青,直至壓餅裝箱,所有環(huán)節(jié)都參與其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對茶葉的專業(yè)認(rèn)知我們?nèi)ゲ稍L的那天,小小的茶莊顯得格外熱鬧
,茶客們知道詹澤明從云南回來了,都迫不及待要來分享他從云南淘回來的寶貝。與去云南之前相比茶客們躍躍欲試
,詹澤明卻依舊淡定從容。小心翼翼地用茶針撬出一小片,放在秤上一稱,剛好10克。接著就將其放在茶托上,供客人挨個鑒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干茶墨黑油亮
,茶柱壓得非常緊實,黏結(jié)度也很好。從這些,可以初步判定是春茶。因為這么油亮而有活力的色澤泡開的茶葉
“不愧是地理老師
!”茶客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猜測茶的存放時間
詹澤明依舊不急于發(fā)表評論
“不愧是地理老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如此有理有據(jù)的推斷迎來眾茶客的贊許。
品茶如人生悟道茶葉完全泡開后
從觀形、開湯
對話:為習(xí)茶交了幾十萬“學(xué)費”
記者:喝茶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先入為主
,尤其是從小喝單樅的人,一般都很難接受除單樅以外的茶,但您貌似更愛普洱?詹澤明:我雖然生長在梅州
,但家里人都有喝單樅的習(xí)慣。我從小就喝,不過對茶的研究并不深,直到遇見普洱。第一印象并非總是正確,但卻是最鮮明、最牢固的。第一印象好,自然有了深入探究的理由。我是幸運的,也是不幸運的,因為第一次接觸普洱記者:聽說你為了習(xí)茶交了幾十萬元的“學(xué)費”
詹澤明:是的
記者:也是因為喜歡茶葉
,所以轉(zhuǎn)行開茶莊?詹澤明:首先肯定是因為喜歡,把興趣變成一項終身追求的事業(yè)
,我覺得是一件好事。同時,也想將我對茶的一點心得與愛茶人士一同分享。另外,就是想自己做一些正路的茶,未必是最高檔的,卻是我親自去茶山收料,遵循古法制作的。量也不會太大,只與懂得欣賞的人一起分享。記者:從2009年開始
,您每年都會親自赴云南定制茶品,從收鮮葉到揉捻、曬青詹澤明:剛接觸普洱茶的時候
為了收集、整理
、發(fā)掘古六大茶山的歷史、文化,尋找明、清時期的古茶園、古村落、古茶莊。詹英佩女士曾用五年的時間,先后11次走訪古茶山,在高山密林中只身徒步行程千余公里,尋訪過50多個村寨、100多位老人,拍攝了2000多張六大茶山古茶莊,古茶園、茶馬古道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18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png" alt="明、清時期官窯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