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何等規(guī)模的利潤,驅使著清代前期的山西商人在與家鄉(xiāng)相隔萬里的福建、恰克圖之間跋山涉水從事長途販運?有關清代晉商
茶葉貿(mào)易的利潤和經(jīng)營績效問題,引起了國內(nèi)國際經(jīng)濟史學界的廣泛關注,其中尤以劉建生、吳麗敏的《晉商
茶葉貿(mào)易績效分析》為代表,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剖析,但遺憾的是,由于史料闕如,這些論述多以定性分析為主,究競清代晉商茶幫的利潤率是多少,目前尚沒有定量研究成果問世。本文力圖在一個相對純的環(huán)境內(nèi),選擇嘉慶年作為時代背景,通過對茶路長度的考證、山西茶商每天運程的平均里數(shù)、當時人均每日的消耗、船、馬、駝的平均運力及消耗,得出運輸成本。以武夷山各類茶葉的均價和恰克圖茶葉的平均售價進行比較,得出茶商的平均收益,進而推算出清代晉商茶葉貿(mào)易的利潤率。
完成機構:[1]山西大學經(jīng)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山西030006 [2]南開大學經(jīng)濟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天津300071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24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余聞波:和茶在一起享受人生
下一篇:
馬式銀:普洱茶香中有他對第二故鄉(xiāng)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