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又稱為“茗戰(zhàn)”,發(fā)源于福建建安一帶,始現(xiàn)于晚唐,到宋代達到頂盛,上至宮廷,下達民間,普遍有斗茶的習俗。
斗茶是品評茶葉質(zhì)量高低和比試點茶技藝技藝的一種茶藝,這種以點茶方法進行的評茶及比試活動,除了要比較茶葉的品種、制造、出處、典故和對茶的見解外,更重要的是比較烹茶的用水、水溫和湯花的顯現(xiàn)。
斗茶是一種重在觀賞的綜合性技藝,包括鑒茶辨質(zhì)、細碾精羅、候湯燥盞、調(diào)和茶膏、點茶擊拂等環(huán)節(jié),每個步驟均須精究熟諳,最關(guān)鍵的工序為點茶與擊拂,最精彩的部分集中于湯花的顯現(xiàn)。
斗茶的關(guān)鍵:點茶擊拂
宋徽宗所著《大觀茶論》中,對斗茶中最后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部分調(diào)膏、點茶、擊拂有著非常詳細的描寫,注水共分七次:
一湯:水環(huán)繞而入,將茶末調(diào)成膏狀。
二湯:自茶面注入茶水,注水成一直線,急注急停。
三湯:邊注水邊用茶筅輕盈擊拂,至此茶面沫餑大半已成定局。
四湯:注少量開水,茶筅擊拂要舒緩一些,輕云漸生。
五湯:此時注水要看茶湯沫餑狀態(tài)決定擊拂輕重程度。
六湯:此時注水,如果沫餑勃然而生,只需緩慢攪拌。
七湯:此時注水,若沫餑厚薄達到要求,則點茶完成。
斗茶的勝負標準
宋代衡量斗茶勝負標準主要有兩條:
一、看茶面湯花的色澤和均勻程度,湯花色澤鮮白,茶面細碎均勻為佳。
二、看盞的內(nèi)沿與湯花相接處有沒有水的痕跡,湯花保持時間較長、緊貼盞沿不散退的為勝。
茶湯的表面形成的白色泡沫,宛如白花布滿碗面,稱為“乳聚面“。而由于茶液極濃,擊拂越有力,湯花便如膠乳一般緊貼盞壁而不散,稱為“咬盞”。若湯花散退,茶與水分離,在盞壁留下水痕,則稱為 “云腳散”。乳面不易云腳散,且要咬盞,才是好茶湯。而茶湯的顏色,“茶色貴白”,“以青白勝黃白”,為了黑白分明,所以斗茶喜用黑瓷茶盞。而為了延長“咬盞”時間,茶人必須掌握高超的點茶技藝,使茶與水交融似乳。誰先出現(xiàn)水痕便輸了“一水”,比賽規(guī)則一般是三局二勝,丙條標準以第二條更為重要。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26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蒸青綠茶的品飲與鑒賞
下一篇: 想品茶必須要有好的泡茶技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