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隔世之秋,舊夢遠矣,人生光景,不過如此。萬物皆有傷心處,況人乎!
常記得郵差通訊年代,月臺一別,恐再無消息,于是忍不住斷線淚下,多少人便這樣迷失于鐵道的盡頭。生命本就是一場紛揚花事,說落就落,說散就散。光陰流逝,時空注定,你我皆枝頭暫停的花瓣,風吟中行將飄墜。每朵花的最后,不凋零,即枯萎,每滴水的結(jié)局,不蒸發(fā),即融合。
團聚與離別,一枚錢幣的正反而已,團聚不是常態(tài),離別才是。米蘭·昆德拉感慨:“遇見是兩個人的事,離開卻是一個人的決定,遇見是一個開始,離開卻是為了遇見下一個離開。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彪m道了再見,再未見,時光慢遞,偶能憶起,便算好的紀念了。相見亦無事,不來常憶君,想說,述以無言。漸行漸遠,失之交臂,還是不見為好。
離去的故人無音信,本真的自我亦未現(xiàn)。世相迷離,紅塵混跡,一場模糊的霧,繚繞不散,給你的臉打了馬賽克。天邊彼岸樹,秋時全變花,墊腳無望,心即彼岸。走過往返的旅程,住過不同的市鎮(zhèn),無端何故煩惱?朝霞不見,幸好尚有晚霞可待。 孤獨是塊石頭的背影,石頭則是山邊的掛件。默不作聲、全神貫注屬孤獨的典型癥狀,梭羅在《瓦爾登湖》里自述:“當你有伴時,縱然是挺好的伴兒,沒過多久也會厭倦,使人煩躁不安。我喜歡孤獨。我沒遇見比寂寞更適合我的同伴了。”影子相隨一生,時光不會掉頭,孤旅途中,會遇到更好的自己。喜歡孤獨時,至少心態(tài)已老。起初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懷疑,一蓑煙雨任平生,后來什么便都宿命了,體力越衰弱,靈魂便越虛幻。
月臺離別的那些人,是否也同我一樣,于靜處自匿,于鬧市閉門,交往的人越來越稀,參合的事越來越少?!拔也辉傺b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愿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余華《在細雨中呼喊》中的這段話,引發(fā)過我的共鳴。
盧梭所言“一天當中,只有在這些孤獨和沉思的時刻,我才是完全意義上的我,才屬于我自己,沒有牽掛,沒有羈絆,真正成了符合大自然心愿之人”的意境,到了東方文人筆下,便簡約成了“雪夜哦詩,紙上如有冰霰;雨中作畫,筆端便染煙云。讀罷吟余,竹外茶煙輕揚;花深酒后,鐺中聲響初浮”式的性靈。凡畫有八格:石老而潤,水凈而明,山要崔巍,泉宜灑落,云煙出沒,野徑迂回,松偃龍蛇,竹藏風雨也。宋人韓拙所定圭臬,皆基于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格調(diào)。
閑暇時,取古人快意文章,朗朗讀之,則心神超逸,須眉開張。其實更多時候,枯坐一隅,百無聊賴,什么也不想,空空如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44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東方美人
下一篇: 膨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