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竹筒茶。居住在瀾滄江畔,孔雀之鄉(xiāng),鳳尾竹下,竹樓之上的傣族,喜歡飲用竹筒茶,這種竹筒茶,即有竹子的青香,又有茶葉的芳香,非常可口。
民族特色茶飲|一方風(fēng)土沉淀一方文化
【漢族】清朝時期是漢族飲茶的主要方式,凡事有朋自遠(yuǎn)方來,或者在一些重大的群眾場合,盡管招待規(guī)格有高低之分,但清茶一杯總是不會省去的。
【維吾爾族】維吾爾族平生酷愛喝茶,因此有句俗語“寧可一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他們把茶看作神仙茶,連喝過的茶渣都不舍得扔掉而是喂馬飼驢。
【藏族】藏族飲茶有喝清茶,也有喝奶茶的,也有喝酥油茶的,喝的最普遍的還是酥油茶。酥油茶既可暖身又可御寒,風(fēng)味獨特,成為了熱忱款待賓客的珍貴之物。
【蒙古族】蒙古族人民喜歡喝與牛奶、鹽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多用青磚茶和黑磚茶用鐵鍋烹煮,蒙古族喜歡喝熱茶,早上一邊喝茶,一邊吃炒米。
【傣族、拉祜族】竹筒香茶的傣語叫“臘跺”。這是傣族和拉祜族人民別具風(fēng)味的一種飲料。竹筒香茶外形是竹筒狀的深褐色圓柱,具有芽葉肥嫩,白毫特多,鮮爽回甘的特點。
【納西族】沖鹽巴茶是納西族較為普遍的飲茶方法這種茶湯色橙黃,既有強烈的茶味,又有咸味,喝起來特別解除疲勞。由于納西族地處高寒地帶,故常以喝茶代替。
【傈僳族】喝雷響茶是傈僳族的風(fēng)尚,雷響茶是酥油茶的一種,再把餅茶放在小瓦罐里烤香,然后將大瓦罐里的開水加入小瓦罐熬茶。
【布朗族】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他們習(xí)慣常年吃酸茶,酸茶的制茶時間一般在五六月份,酸茶吃時是放在口中嚼細(xì)咽下,他可以幫助消化和解渴。
【白族】白族散居在我國西南地區(qū),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個非常好客的民族,好友登門拜訪之際,主人都會以三道茶款待賓客。白族還盛行喝響擂茶。
【土家族】土家族同胞習(xí)慣喝擂茶,又名三生湯,擂茶有清熱解毒,通經(jīng)理肺的功效,因此說擂茶是一種治病的良藥,是有一定的科學(xué)道理的。
【苗族和侗族】苗族和侗族雖然衣食住行有別,但是家家都喜歡打油茶,他們認(rèn)為清茶喝多了肚脹,但是油茶吃多了反而神清氣爽,那里的人們,把油茶看作同吃飯一樣重要。
【回族】回族居住在我國大西北,因攝入蔬菜不足,所以常常飲茶,在農(nóng)牧區(qū)眾多的飲茶方式中,回族的罐罐茶最為奇特。經(jīng)熬煮而成的罐罐茶茶汁很濃,不習(xí)慣的人會感到又苦又澀。
摘要:茶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不僅漢族人民喜歡喝,少數(shù)民族也視之為必須品。不同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的茶文化,我國有58個民族,民族與民族之間由于民俗習(xí)慣的不同,在飲食上也有著一定的差異。其中,從茶文化上,我們就能感受到非常不一般的文化習(xí)俗。不同民族喝什么茶?少數(shù)民族的茶文化是怎樣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刈宓墓薰薏?br>寓居曲靖、尋甸、馬龍等縣回族同胞喜歡飲用罐罐茶。這種茶茶汁非常濃烈,像烈酒一樣,有時候還會醉人。
其實,回族喝茶名目繁多,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和不同需要,喝的茶也不相同,如夏天,多喝茉莉花茶;冬天,多喝陜青茶;清熱去火,可喝冰糖窩窩茶;腸胃寒氣,可喝紅糖磚茶;消食氣漲,可喝白糖清茶;保健滋補,可喝八寶茶,等等,不一而足。
回族除喜歡喝茶、待客敬茶外,還有與茶相關(guān)的饋贈送茶、聘禮包茶、結(jié)婚茶、齋日散茶等活動,也更富有情調(diào)。
由此可以看出,喝茶已成為回族人的重要習(xí)俗。民歌“柳樹的影子不歇涼,要打個清涼的傘哩;寧可三天不吃糧,沒茶喝精神兒短哩”,更加生動地烘托出回族人對飲茶的喜愛情況。
景頗族的鮮竹筒茶
寓居在孔雀之鄉(xiāng)德宏州三臺山竹林中的景頗族,飲用“鮮竹筒茶”,先將山地下水裝入一根碗口粗的鮮竹筒內(nèi)放在火塘的相機架上燒開,再將茶投入竹筒內(nèi)煮,而后飲用。
竹筒茶因原料細(xì)嫩,又名“姑娘茶”。除景頗族之外,哈尼族、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也喜飲竹筒茶。
傣族的竹筒茶
寓居在瀾滄江畔,孔雀之鄉(xiāng),鳳尾竹下,竹樓之上的傣族,喜歡飲用竹筒茶,這種竹筒茶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濃郁清香,其色金黃透亮,飲起來有耳目一新之感,具有生津止渴,健體美容之效,是一道傣族同胞敬奉賓客的禮儀茶飲。
布朗族和阿昌族的青竹茶
寓居在勐??h巴達(dá)鄉(xiāng)茶樹王存在的地方地的布朗族和被稱為孔雀之鄉(xiāng)的德宏州阿昌族,喜歡飲用青竹茶,這種青竹茶、山地下水、鮮竹青香與茶香味融為一體,滋味兒非常濃烈。
德昂族的砂罐茶
寓居在德宏州三臺山密林中的德昂族,喜歡飲用砂罐茶,德昂族語“點壓雨”,先用大銅壺?zé)_山祖師地下水后,用小砂罐,將茶烤至焦香,取銅壺沖入白開水施行烹茶。這種茶水味道非常濃烈,能趁早去掉消除渴和消弭疲乏。
藏族的黃油茶
寓居在滇西北地區(qū)的藏族同胞,心愛喝黃油茶,且變成柴米油鹽,這搭傳流著“寧愿三日無糧,不可以一日無茶”之說。
其作法先用大土陶罐或鍋將地下水煮漲,再把餅茶放在小土罐內(nèi)烤至焦黃后介入黃油和炒熟舂碎的核桃仁兒、及鹽、雞蛋等,便用力用木棒上下鞭打,使黃油與茶汁和混合原料混合成漿狀,倒入碗中即可飲用。
愛伲人的土鍋茶
寓居在版納州勐??h的愛伲人喜歡飲用土鍋茶,先用大土鍋將山地下水燒開后放進(jìn)南糯山上特地制造的南糯白毫,約煮5-6分鐘后將茶水舀入竹制的茶盅內(nèi)飲用。這種茶水清淡的香味可,回味沒有窮盡。
撒尼人的銅壺茶
寓居在阿詩瑪?shù)墓释谅纺峡h的撒尼人,喜歡飲用銅壺茶,將要地下水灌注紅銅壺內(nèi)燒開,介入茶煮后飲用。
布朗族的酸茶
寓居在版納州勐??h的布朗族有5.8萬人,主要聚居在布朗山,以西定、巴達(dá)等多山地區(qū)。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是云南最早種茶的撒拉族。
它們保存食酸茶的習(xí)性,通常在五六月份兒,將采回的鮮葉煮熟,放在陰光線不足和隱蔽的地方十余日讓它發(fā)霉,而后放入竹筒內(nèi)再埋埋到墳?zāi)估镏?,?jīng)月余即可抽取食用。
酸茶是放在口中嚼細(xì)咽下,它可以扶助克化和消渴,這是供自個兒食用或相互饋送的贈禮。
哈尼族喜好飲普洱茶
主要飲蒸茶、烤茶和土鍋茶。目前市場上很多普洱茶都打有哈尼標(biāo)志,知道哈尼普洱茶的人,就會很清楚,哈尼主要以小沱茶為主,很少制作餅茶。
寓居在勐??h南糯山的哈尼族直到現(xiàn)在仍有將普洱茶磚加重煎服,用以醫(yī)治球菌性痢疾的習(xí)性。
彝族的隔年陳茶
今彝族是各支系族,倮族等少量人的共同體,古代通稱蒲滿人。蒲滿人是最先發(fā)覺和利用茶的祖輩,每到茶葉大發(fā)季候,祖輩們常到大大片樹木中手動摘取野生茶作為祭神和祭祖的貢茶,并有情節(jié)趕汗的隔年茶能治病的傳述。
維吾爾族的奶茶與香茶
維吾爾族茶葉是當(dāng)?shù)厝嗣竦谋匦杵?,與吃飯同樣重要。喝的茶葉以茯磚茶為主,喝完的茶渣也舍不得丟棄,作為馬料。北疆的奶茶,家家戶戶每日必備,早、中、晚三次必不可少,牧民還得上午或者下午再增一次,有的甚至一天七、八次。南疆的香茶,用的茶葉和煮奶茶相同,只是最后加入佐料,并不是牛奶和鹽巴,而是用胡椒、桂皮等香料碾碎而成的細(xì)末。南疆喝茶也是一日三餐,必不可好。由于傳統(tǒng)游牧民族以肉、奶為食物,需要茶來助消化。
藏族的酥油茶
西藏有“世界屋脊”之稱,地勢高亢、空氣稀薄、氣候干旱高冷。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粑為主食。茶葉是當(dāng)?shù)厝嗣駹I養(yǎng)補充的主要來源,人均年消費達(dá)15公斤,是全國省、區(qū)之冠。藏族飲茶多樣,有清茶、奶茶,卻以酥油茶居多。酥油相傳源于文成公主。
酥油茶,就是把牛奶或才羊奶煮沸,用勺攪拌,倒入竹桶內(nèi),冷卻后凝結(jié)在溶液表面的一層脂肪。茶葉先用是緊壓茶類中的普洱茶。酥油茶加工方法,一般用鍋子燒水,待水煮沸后,用刀子刮些茶葉放入沸水中煮約半小時,濾去茶葉,把長汗裝進(jìn)長圓柱形的打茶桶內(nèi)。再將脂肪倒入茶筒,放些鹽和糧,不斷的舂打。最終將茶、酥油、鹽、糖等混為一體,酥油茶就打好了。
蒙古族的咸奶茶
蒙古的咸奶茶,多以青磚茶和黑磚茶為主,并用鐵鍋烹煮,烹煮時加入牛奶,最后加一些鹽巴,就算煮好了感奶茶。蒙古族人酷愛喝茶,往往是一日三飲茶,而飯只是一日一頓飯就夠了。蒙古的人均飲茶年均有8公斤,多者達(dá)15公斤。咸奶茶也是其必不可少的日常飲品。
1.竹筒茶的制作:竹筒茶的制作方法,甚為奇特。一般可分為三步進(jìn)行。
(1)裝茶:用曬干的春茶,或經(jīng)初加工而成的毛茶,裝入剛剛砍回的生長期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
(2)烤茶:將裝有茶葉的竹筒,放在火塘三腳架上烘烤,約6—7分鐘后,竹筒內(nèi)的茶便軟化。這時,用木棒將竹筒內(nèi)的茶壓緊,爾后再填滿茶烘烤。如此邊填、邊烤、邊壓,直至竹筒內(nèi)的茶葉填滿壓緊為止。
(3)取茶:待茶葉烘烤完畢,用刀剖開竹筒,取出圓柱形的竹筒茶,以待沖泡。
2.竹筒茶的泡飲:泡茶時,大家圍坐在小圓竹桌四周。一般可分兩步進(jìn)行。
(1)泡茶。先掰下少許竹筒茶,放在茶碗中,沖入沸水至七八分滿,大約3—5分鐘后,就可開始飲茶。
(2)飲茶。竹筒茶飲起來,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濃郁清香,非常可口,所以,飲起來有耳目一新之感。難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愛喝竹筒香茶。
竹筒茶既有茶的醇厚滋味,又有竹的濃郁清香,其色金黃透亮,飲起來有耳目一新之感,具有生津止渴,健體美容之效,是一道傣族同胞敬奉賓客的禮儀茶飲。
竹筒茶的做法就是在特制的竹筒里逐次逐量地放進(jìn)基本曬干了的茶樹鮮葉,把竹筒放在火塘上邊烘烤邊將茶葉舂壓進(jìn)去,直至茶葉舂滿竹筒。烘烤過程中,竹筒要經(jīng)常轉(zhuǎn)動,一是使之受熱均勻,二是避免竹筒烤焦燒著。等茶葉真正烤干后,就可以剖開竹筒取出茶葉飲用。竹筒茶飲用時需用陶壺煮飲,既有清純的茶香,又有獨特的竹香。茶、竹香氣融為一體,令人心曠神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47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工夫紅茶的制作工藝及其品質(zhì)特點
下一篇: 貯藏方式與普洱茶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