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毗鄰的湖南、廣東、貴州、云南等山區(qū)也有部分分布。
壯族的飲茶風(fēng)習(xí)很奇特,都喜歡喝一種類似菜肴的咸油茶,認為喝油茶可以充饑健身、祛邪去濕、開胃生津,還能預(yù)防感冒,對一個多居住在山區(qū)的民族而言,咸油茶實在是一種健身飲料。
做咸油茶時,很注重原料的選配。主料茶葉,首選茶樹上生長的健嫩新梢,采回后,經(jīng)沸水燙一下,再瀝干待用。配料常見的有大豆、花生米、糯粑、米花之類,制作講究的還配有炸雞塊、爆蝦子、炒豬肝等。
另外,還備有食油、鹽、姜、蔥或韭等佐料。制咸油茶,先將配料或炸、或炒、或煮,制備完畢,分裝入碗。爾后起油鍋,將茶葉放在油鍋中翻炒,待茶色轉(zhuǎn)黃,發(fā)出清香時,加入適量姜片和食鹽,再翻動幾下,隨后加水煮沸3—4分鐘,待茶葉汁水浸出后,撈出茶渣,再在茶湯中撒上少許蔥花或韭段。稍后,即可將茶湯傾入已放有配料的茶碗中,并用調(diào)匙輕輕地攪動幾下,這樣才算將香中透鮮、咸里顯爽的咸油茶做好了。
由于咸油茶加有許多配料,所以,與其說是一碗茶,還不如說它是一道菜。如此一來,有些深感自己制作手藝不高的家庭,每當(dāng)貴賓進門時,還得另請村里做咸油茶的高手操作。又由于咸油茶是一種高規(guī)格的禮儀。因此,按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客人喝咸油茶一般不少于三碗。
壯族介紹
壯族,舊稱僮族,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廣東和貴州等省區(qū)。
根據(jù)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tǒng)計,壯族人口數(shù)為16178811,目前是中國少數(shù)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有自己的語言,中國學(xué)者將之歸類為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一直超愛喝油茶,而且喝就只喝五仁的咸油茶,特不習(xí)慣牛骨髓油茶的那種味兒……
北方的氣候,似乎寒冷的時候更多一些,就比如這樣寒冷的冬天里,來上一碗熱騰騰、美滋滋的油茶,那感覺,就別提多美了。
真的是從胃里暖到了心里。
至今還清清楚楚地記得當(dāng)初上學(xué)寄宿的時候,媽媽親手炒給我的帶著蔥花香味的油茶,那時候?qū)W校的伙食特別差勁,再加上我又是一個非常挑嘴的人,幾乎每餐都吃不飽,但是,因為有了媽媽炒給我的油茶,我卻滋滋潤潤地長大了……
食材
食材明細
面粉適量 核桃仁適量 花生米適量 白芝麻仁適量 黑芝麻仁適量 瓜子仁適量
食用油適量
食鹽適量 十三香適量
步驟/方法
1
面粉放入干凈的炒鍋中,小火炒制,直至面粉呈現(xiàn)淺黃色。
2
炒好的面粉稍晾涼后過篩。
3
篩出的面塊用搟面杖搟碎,再次過篩,直至篩完。
4
核桃仁和花生米切小,但不用切成末。
5
切小的果仁輕輕吹去外皮。
6
炒鍋熱油,油量要多。油稍有熱度時便放入花生碎、核桃碎和瓜子仁。
7
炒出香味后加入黑、白芝麻仁炒勻。
8
加入之前過篩的面粉翻炒。
9
小火翻炒約五分鐘后加入十三香。
10
加入適量食鹽,食鹽的量以嘗面粉咸度稍重為宜。
11
繼續(xù)小火翻炒至面粉呈較重的黃色。晾涼后裝入可以密封的容器中,隨喝隨取。
12
喝時取適量油茶面放入碗中,加入開水,攪拌均勻即可。
END
注意事項
小貼士
1、首次炒面粉的時候不用加入任何東西,干鍋翻炒即可。
2、切果仁的時候不用切太碎,這樣,在喝油茶的時候會時不時地碰到一個小小的驚喜!
3、整個炒制過程中一定要用小火,而且要不停地翻炒,以防炒焦。
4、調(diào)料可根據(jù)個人口味換成甜口的。
5、果仁也可根據(jù)個人愛好進行調(diào)整。
6、沖泡油茶的開水一定要夠開,不然沖出的油茶會上下分層,不呈糊狀。
五仁咸油茶 食材明細
食用油?適量?食鹽?適量?十三香?適量
做法
1.面粉放入干凈的炒鍋中,小火炒制,直至面粉呈現(xiàn)淺黃色。
2.炒好的面粉稍晾涼后過篩。
3.篩出的面塊用搟面杖搟碎,再次過篩,直至篩完。
4.核桃仁和花生米切小,但不用切成末。
5.切小的果仁輕輕吹去外皮。
6.炒鍋熱油,油量要多。油稍有熱度時便放入花生碎、核桃碎和瓜子仁。
7.炒出香味后加入黑、白芝麻仁炒勻。
8.加入之前過篩的面粉翻炒。
9.小火翻炒約五分鐘后加入十三香。
10.加入適量食鹽,食鹽的量以嘗面粉咸度稍重為宜。
11.繼續(xù)小火翻炒至面粉呈較重的黃色。晾涼后裝入可以密封的容器中,隨喝隨取。
12.喝時取適量油茶面放入碗中,加入開水,攪拌均勻即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57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葉籽餅在馬鈴薯上施用效果初報
下一篇: 油茶低產(chǎn)林綜合改造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