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棣之,著名文學評論家。1940年5月生于四川新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1978屆研究生,現(xiàn)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責任教授、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任《文學評論》編委,《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編委。長期從事中西比較意義上的現(xiàn)當代文學、詩歌、理論的研究與教學。主要著作有《正統(tǒng)的與異端的》、《現(xiàn)代詩的情感與形式》、《現(xiàn)代文學經典:癥候式分析》、《現(xiàn)代詩歌理論:淵源與走勢》等,編纂圖書主要有《現(xiàn)代派詩選》、《新月派詩選》、《何其芳全集》等。
五月陰雨的一個下午,在清華大學的一處簡居里,客廳中央的“茶?!北恢魅擞门_燈的燈光從幽暗里突出出來。藍棣之教授親手泡上一壺安徽綠茶,茶過三巡,那些喝茶往事的片段,便在時間的脈絡里被他斷章成詩,隨著漫長的日子漂流而來。五十年前,在四川的一個茶館,一個突然萌生的想法帶他走上了文學的道路。如今,喝茶成為他夜半行文的精神依賴。
藍棣之在四川新津長大,他的父親創(chuàng)辦了新津的第一所學校?!澳莻€時候,爸爸下午下班,常帶我到街口的茶館,喝茶、休息,有許多像我這樣的孩子在茶館里玩。記得那家茶館就在十字路口的街角拐彎處,有很大的空間。茶館里有很多人,這些人在茶館里是很平等的,有來談生意的,甚至還有‘黑社會’在這里擺是非。茶桌上、柱子上貼有各種廣告,茶館里的茶葉也是分類的。印象中,茶館的環(huán)境、衛(wèi)生都好,否則我想像我父親這樣身份的人也不會去。等到六七歲的時候,我已經上小學了,在放學路上若是口渴,便跑去茶館,不會像現(xiàn)在的孩子買果汁啊可樂啊。那個時候在我的老家,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則,就是你可以走進任何一家茶館,只要桌子上有茶,小孩子就可以無視它的主人是誰,揭開蓋子就喝?,F(xiàn)在想,有時候喝茶的人可能剛剛泡到第二泡,人家正想喝了,就被孩子搶了,他一點辦法也沒有?!?/p>
在成都工作的15年,成都的茶館和成都人的悠閑給藍棣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霸诔啥汲俏鞯纳俪枪珗@,不僅有保路同志會的辛亥革命紀念碑,還有一個很遼闊的茶館。茶館里十分熱鬧,不但人多,服務也多。比較特別的是掏耳朵,師傅的技術是很高的,他手里拿著一大把掏耳勺,專門提供掏耳朵的服務。成都是個消閑的好地方,早在三國時期這里就相當發(fā)達。我想四川人的倔強正是由于這里沒有經受過異族侵略者的統(tǒng)治和軍閥混戰(zhàn)的原因。四川人比較溫和,性格里有奴性,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有成都這樣富有代表性的四川消閑城市。在文革期間,由于批判下棋,茶館這樣供人下棋的場所,因為社會閑人常聚集于此,因此成為被摧毀的對象。現(xiàn)在一切又都恢復了,2004年我和妻子專門坐飛機回去喝茶、吃麻婆豆腐。趕在秋天去成都茶館,可以在戶外,還是很舒服。順城街上的老店,現(xiàn)在裝修得很漂亮,整整一面墻上用黃金寫成的麻婆豆腐的來歷?!?/p>
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最初藍棣之并沒有被大學錄取,于是高中畢業(yè)的他作了工人?!肮と耸且^禮拜天的。我們工作的地方在四川的一個小鎮(zhèn),正是諸葛亮的旱地八陣圖的所在。小鎮(zhèn)上有家茶館,茶館門口有許多書賣。很難想象,就是這么個地方,竟有許多頂尖的文學期刊。1958年,在四川省的一個小鎮(zhèn),在社會這樣動蕩的情況下,還有這樣一個地方。我不知道別人怎么利用這個茶館,我常常是買一杯茶,在里面讀書。對這些期刊的閱讀,讓我有了進修文學的最初想法。當時我在這些書里讀到,中國文學所的所長何其芳站在新詩的立場,與一些學者有過論爭。盡管大家都出來批判他,他卻可以一一反駁,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因為他有話語權。作為文學所的所長,他所在機構下有一份期刊,這就是他發(fā)表觀點的陣地。當時我想,我一定要學文學,一定要有何其芳這樣的話語權。有話語權、能夠用權威的聲音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是我考研究生的動機。那時家里擁有看不到邊的土地,沒有經濟的壓力,我唯一的理想就是成為文學領域的專家?!?978年,藍棣之心愿得償,考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如今的藍教授,已經是清華文學研究所的所長。
“我喜歡茶館里的氣氛,找到書看是一種享受。我不喜歡和人群在一起,我不是政治家,我愿意讀書寫東西”。藍棣之的老師唐弢先生在《述懷》詩中這樣寫道:“平生不羨黃金屋,燈下窗前常自足。購得清河一卷書,古人與我話衷曲”?!斑@是老師的最高理想,我也喜歡這樣?,F(xiàn)在我基本上每天都喝茶,過去在北京,不吃辣椒我就覺得沒有吃飯的必要,現(xiàn)在喝茶也一樣。喝茶后,頭腦會比較興奮活躍,適合工作。很難有茶讓我睡不著,因為的確很疲勞,我從不失眠,因為我不會把問題帶到床上?!?/p>
于連的命運是其性格的悲劇
在小說《紅與黑》第四節(jié)“父與子”中有一段對于連的肖像描寫: 他的兩頰紅紅的,低頭看著地。小伙子有十八九歲,外表相當文弱。五官不算端正,卻很清秀;鼻子挺尖,兩只眼睛又大又黑,沉靜的時候,顯得好學深思,熱情似火,此刻卻是一副怨憤幽深的表情。 這段描寫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暗示了于連性格的悲劇,首先,這個年輕人長得十分清秀,這對他以后的命運有很大的影響。于連相貌清秀,身體瘦弱,但出生在木匠家庭,他身體不夠強壯不能出色的干活,所以得不到父親的喜愛反而得到的是父親粗暴的拳腳;他擁有美貌,這成為躋身貴族及上流社會并于兩位貴族女性發(fā)生戀情的資本,但同時也是鑄就他命運悲劇的一個潛在因素。另外,他喜歡深思,探尋問題。他最愛讀的書有兩本:盧梭的《懺悔錄》,從這本書里他領悟到人應該是有尊嚴的,但出生的低微又使他往往得不到尊嚴,他因之而痛苦著。另一本是拿破侖的《圣埃倫島回憶錄》,這本書是于連狂熱崇拜拿破侖,覺得拿破侖給自己開辟了一條路,:出生低微的年輕人也可以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打拼出一番事業(yè)??上в谶B出生時,拿破侖的時代已經過去,于連不得不放棄穿上拿破侖軍隊紅軍裝的理想,而改穿上教士的黑道袍,“紅”與“黑”象征著當時年輕人的兩條路。這段描寫還寫他在一轉瞬間目光里常常顯出一種仇恨的表情。于連是生不逢時的,內心有著仇恨,但在波旁王朝復辟與反復辟斗爭中他必須掩蓋住自己的仇恨,在表面上表現(xiàn)出很虔誠的篤信基督的樣子,把他的聰明才智用于背誦拉丁文的《圣經》。這也是小說名字的另一種解釋,“紅”是于連性格中善良真誠的一面,“黑”是于連性格中偽善憤恨的那一部分,“紅”與“黑”的交戰(zhàn),住在他的思想與行動,“紅”與“黑”的抗爭,注定了他悲劇性的命運。
編輯本段于連既柔弱又殘暴
小說中索黑爾父子相互敵視的緊張關系令人莫名其妙,比如書中開始便寫到老索黑爾和于連的沖突,由于老索黑爾叫了于連兩三聲沒有得到回答,他就撲上去給了于連一拳一巴掌,直打得于連暈頭轉向、鮮血直流。即使到后來于連被判死刑關在監(jiān)獄里,老索黑爾不但不悲傷,而且還要向于連收取“預付給他的膳食費和教育費”。從這些可以看出,索黑爾父子之間的人倫之情已喪失殆盡。按照榮格的“阿尼瑪”理論,人類的心靈是雙重的,不過異性的心理特征通常在人們身上不易被察覺到,它處在潛意識狀態(tài),只表露在夢中或投射到周圍的某個人身上,(通常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投射到女性身上,女性身上的男性心理特征投射到男人身上)但是從小就生長在只有男人的粗暴而沒有女人的溫柔的環(huán)境里的于連,他身上羞怯、靦腆、柔弱等特點,并隨著條件的變化和環(huán)境的改變,一旦遇到合適的理想中的女性,就會把內心中的女性心理形象投射出來,從而在他身上的男性心里會迅速升居主要地位,因而那種勇敢、冷酷、殘暴等充滿征服欲和占有欲的男性心理特征就會突現(xiàn)出來。因此,極端的溫柔和極端的殘酷的兩極性格,就會統(tǒng)一在于連一人身上。
編輯本段俄狄浦斯情結
其實,榮格的這一觀點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分析,就是我們熟知的“俄狄浦斯情結”。于連對德·瑞那夫人的投射是以其母親的形象為原型的。而德·瑞那夫人也始終在感覺上把于連當成她的孩子。盡管二者在事實上并非有血緣關系,但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存在著“俄狄浦斯情結”,從而導致“亂倫”的恐懼。尤其是當德·瑞那夫人的孩子突然病倒時,兩人頓感亂倫必遭懲罰的恐懼。為了避免導致“娶母”的結局,于連只得處處逃避,向索??死账构P下的俄狄浦斯王一樣,為了逃避神示的應驗而逃亡異鄉(xiāng)。正當于連和瑪蒂爾德的戀情將要達到“高潮”時,德·瑞那夫人便出面干預了。雖然她對于連母子式的戀情難以實現(xiàn),但嫉妒之心決不允許她把于連推到別的女人的懷抱里,于是她便采取了最為卑鄙的手段,寫信告發(fā)了于連,使于連功敗垂成。于連感到異常惱怒,表面上看是德·瑞那夫人的出現(xiàn)破壞了他即將到手的錦秀前程,實際上于連前程的斷送意味著他將重新回到德·瑞那夫人身邊。當于連認識到“娶母”的結局將無可挽回時,他只得采取槍殺德·瑞那夫人的辦法。對德·瑞那夫人刺殺的不成功宣告了于連逃避的失敗,也宣告了他對瑪蒂爾德小姐的最終拋棄。但于連實際上又怕德·瑞那夫人真的死掉。他處在既愛又怕的矛盾交織中。當他得知德·瑞那夫人沒有死時,他先是驚喜于他所愛的人并沒有死,隨之擔心的娶母結局將最終難免,于是,于連考慮到既然不能把德·瑞那夫人殺死,那就只好把自己殺死。所以當法庭判他死刑時,他拒絕任何可能生存的要求,甚至承認法庭的判決是“公正的”。
編輯本段于連的最后逃避
我不抱有任何幻想,死亡在等待著我,它是公正的。我竟然會企圖殺害最值得我尊敬和欽佩的女人。德·瑞那夫人曾經像慈母一樣對待我。我的罪行是殘酷的,而且是有預謀的。 ……在結束以前,于連又回過頭來談他的預謀,談他的悔恨,談他在那些比較幸福的日子里對德·瑞那夫人懷有的尊敬和兒子般的無限愛…… 這是于連對德·瑞那夫人戀情的真正告白。于連所認為的判決的公正性,已不再是法律的,而是道德的。并且于連只能選擇死,這是他對亂倫的最后逃避。
編輯本段于連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他的理想
仔細比較司湯達的生平與于連的經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司湯達不幸的童年、軍旅生涯、政治生活,都和于連有很多相似之處??梢哉f,《紅與黑》中的于連形象實際上就是司湯達本人,通過于連這一形象,不但表達了作者童年被壓抑的欲望,而且還體現(xiàn)了他一生屢受政治挫折的坎坷經歷;通過于連和德·瑞那夫人的優(yōu)美愛情抒發(fā)了他的戀母情結;通過于連壯烈的死,完成了他對死亡的好奇和體驗。至于于連最后在法庭上精彩的演講,則更是作者一生中遭受政治迫害的直接表現(xiàn),于連的全部人生閱歷不過是讀了盧梭和拿破侖的兩本書而已,于連對社會的認識是幼稚和膚淺的(或者說在某種程度上是膚淺的),這樣富有政治見解的精彩講演與其說演講者是于連,不如說是司湯達本人??梢哉f,整部作品就是作者全部內心世界升華的結果。
編輯本段于連性格中的來復線
小說中,德·瑞那市長要聘請于連去他家里做家庭教師,于連的父親老索黑爾在薪水、吃、穿、住等一系列問題上與市長討價還價,老索黑爾關心的只有一樣東西――金錢,而于連關心的是他和誰一起吃飯,是和主人還是仆人。也就是說如果和主人一起吃飯,他就可以去。他的這種自尊心背后掩蓋著相當嚴重的自卑。由于自己出身比較低微,所以他的這種自卑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我們在他生活中看到這樣一個來復線,就是瞬間的自卑馬上激起自尊的反抗,這種反抗如果得到了某種勝利的滿足,這個來復線周期就完畢了。但接著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感到瞬間的的自卑,他又會激起一個自尊的反抗,然后再獲得一種勝利的滿足:瞬間的自卑――自尊的反抗――勝利的滿足――瞬間的自卑……
編輯本段愛情降臨時
比如有一天在花園喝茶的時候,傍晚天色有點黑了,于連不小心碰了一下德·瑞那夫人的手,夫人立刻把手抽回去。對于一個貴婦人,這是修養(yǎng)使然。但于連馬上產生一個念頭:德·瑞那夫人瞧不起我,我的手一碰到她,她一下子就抽回去了。這樣一種自卑的意識變成自尊的反抗,他想:“無論如何我要抓住她的手?!苯涍^很激烈的痛苦的思想斗爭,他下了很大的決心,把德·瑞那夫人的手抓住了。由此開始兩人的愛情。當天晚上德·瑞那夫人非常興奮,覺得自己的生活揭開了新的一頁,甜美的愛情降臨了。而于連只是感到一種勝利,感到一種勝利的滿足,因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所以那天晚上他睡得很香,和德·瑞那夫人完全不同。
編輯本段疑慮和矛盾中的于連
無疑,《紅與黑》是一部充滿著魅力的作品。西方關于研究司湯達的作品數量足以與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紅學"等量齊觀。的確,作為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紅與黑》中對于19世紀上半期法國風起云涌的各方斗爭和矛盾都展現(xiàn)得頗為深遠,貴族、大小資產階級、教會人士一個個的粉墨登場,潛伏在表象下的實力的交戰(zhàn)刻畫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朽和虛偽。而在我看來,《紅與黑》之所以如此經久不衰,都絕不僅僅在于該作品所體現(xiàn)出的政治和社會意義。記得藍棣之老師曾經說過,一部現(xiàn)實主義作品大大不同于記錄社會的高級文件,文學的意義也絕不僅在于記錄,我想,是《紅與黑》中主人公于連充滿著無限矛盾與反差的各種思想和行為,更足以讓每位讀者看得目瞪口呆卻又如癡如醉,足以讓每一位研究者分析成千次上萬次。
編輯本段于連的性格
我們隨便從中挑一段來讀,便很容易看出于連的極端細膩和敏感。在市長家做家庭教師時,于連已經通過出色地背誦拉丁文《圣約》贏得了德·瑞納一家上下刮目相看,更憑著他清秀的長相、少年的自尊打動了德·瑞納夫人的芳心。而于連卻出于一種奇怪的自尊和一定要證明點什么的心理,望著她,仿佛她是個仇敵,他正要上前和她決斗交鋒…… 就是這樣,這個怪異的于連牢牢抓住了讀者們的心。于連的敏感和細膩、倔強是天生的,他還擁有著超群的記憶力,而他的高傲和自尊、崇拜權勢則是后天環(huán)境的賦予。于連確實是十分自我的,在他的心目中,尊嚴被提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可以放棄輕而易舉就能到手的錢財,因為他需要的是別人的尊重。但他對于"自尊"的理想和追求又最終把他引向了歧途。
編輯本段于連的觀念
于連雖然有著民主的思想和英雄主義的熱情,但當他得到了拉莫爾公爵的賞識時,他卻逐步地向貴族勢力妥協(xié)了,這時的于連仿佛只知道為拉莫爾公爵的一場政治陰謀走足報信。在他的個人奮斗歷程中,他經歷著一次次的反抗和妥協(xié)。他是機智聰明的,然而在很多方面,我們只能說他是天真而無知的,比起整個社會中精心鉆營的人們來,他是無力的,也是無助的。 左拉在《論司湯達》中是這樣寫的:"他(司湯達)停留在一種抽象的意愿里,他要人這種生物不包括在自然里,而是靠在一邊站著,然后宣告只有心靈是高貴的"。左拉覺得于連是"完全裝配好的智慧和情感的機器","純粹在思辯中產生的創(chuàng)造物",他"專在推理上下功夫",主張自然主義的左拉認為司湯達在創(chuàng)作中帶有觀念學者和邏輯學者的身份,于連似乎只是永遠在心理活動,外界的事務,哪管它春夏與秋冬,能對于連產生震動的永遠都只是他的想像中別人對他的輕蔑與尊重。這不也正說明了作者對于連心理上入木三分的刻畫嗎?
編輯本段于連的結局
最后我們來看看于連的結局,于連死了,他也只能這樣選擇。他的悲劇是一場典型的性格悲劇,無論他性格中近乎于女性的柔弱、靦腆與男性的暴戾、野心之間的瞬間轉化,還他前半生顛沛辛苦的追求和生命最后一刻對于死亡的平靜向往,都是他性格的極端和偏執(zhí)造成的必然結果。生命原本是平衡的,當生命的一種狀態(tài)達到巔峰乃至于近乎崩潰之后,隨之而來的必然不會是平和與安寧,而是另一個極端。 于連必然走向死亡,他的命運里包含著偉大的自然法則。
比利時于連雕像 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中心廣場附近的“埃杜弗”街口,有一座引人注目的 “撒尿小童”(Manneken Pis)銅雕像[1]。這個小孩蓬松的頭發(fā),翹翹的鼻子,光著身子,笑瞇瞇地站在一個約2米高的大理石雕花臺座上,旁若無人地在撒尿。他的“尿”像涓涓細流,長年不息地澆注在下面的水池里,他那天真活潑的姿態(tài),栩栩如生的神采,十分逼真,惹人喜愛!這就是被比利時人民稱譽為“布魯塞爾第一市民”的小于連(Juliaant)。據傳說,14世紀時外國侵略軍準備炸毀布魯塞爾這座城市,小于連急中生智,用一泡尿澆滅了正在燃燒的導火線,從而挽救了布魯塞爾古城,使全城百姓幸免于難。比利時人民將小于連引為自豪,盛贊他那勇敢機智、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 另一個傳說中他是布萊邦特(Brabant)公爵高德福萊德二世(Godfried II)。1142年,這個兩歲領主的部隊與格利姆伯根(Grimbergen)領主博施奧茨(Berthouts)的部隊作戰(zhàn)。他的部隊把這個嬰兒領主放在籃子里吊在一棵樹上以激勵己方戰(zhàn)士。在這個籃子中,小領主向著敵人撒尿。戰(zhàn)斗以敵軍的失敗告終。編輯本段司湯達小說《紅與黑》中的人物于連 于連(Julien)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巨大野心而孤身一人在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里辛苦地奮斗著,其間不乏種種不光彩的手段。正當他自以為踏上了飛黃騰達的坦途和得到了超越階級的愛情之時,社會卻無情地把他送上了斷頭臺。 于連出生于小城維埃爾的一個木匠家庭,父親是一個自私的木材廠老板,兩個哥哥都是粗俗之輩。瘦小清秀的于連崇拜拿破侖,但是他看到拿破侖的時代已經終結,為了盡快飛黃騰達他只得從事神職工作。憑著超常的記憶力,他被市長雷納爾選作家庭教師,但他卻與雷納爾夫人產生了感情。后來為免事情敗露,他不得不到貝尚松神學院學習。受人推薦,他來到德拉穆爾府任秘書,得到了拉穆爾小姐的愛情。正當他以為自己將要獲得成功時,雷納爾太太的來信告發(fā)了他。憤怒的于連瘋狂地在教堂打傷了雷納爾太太,也因此被判死刑,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編輯本段于連的命運是其性格的悲劇 在小說《紅與黑》第四節(jié)“父與子”中有一段對于連的肖像描寫: 他的兩頰紅紅的,低頭看著地。小伙子有十八九歲,外表相當文弱。五官不算端正,卻很清秀;鼻子挺尖,兩只眼睛又大又黑,沉靜的時候,顯得好學深思,熱情似火,此刻卻是一副怨憤幽深的表情?! ∵@段描寫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暗示了于連性格的悲劇,首先,這個年輕人長得十分清秀,這對他以后的命運有很大的影響。于連相貌清秀,身體瘦弱,但出生在木匠家庭,他身體不夠強壯不能出色的干活,所以得不到父親的喜愛反而得到的是父親粗暴的拳腳;他擁有美貌,這成為躋身貴族及上流社會并于兩位貴族女性發(fā)生戀情的資本,但同時也是鑄就他命運悲劇的一個潛在因素。另外,他喜歡深思,探尋問題。他最愛讀的書有兩本:盧梭的《懺悔錄》,從這本書里他領悟到人應該是有尊嚴的,但出生的低微又使他往往得不到尊嚴,他因之而痛苦著。另一本是拿破侖的《圣埃倫島回憶錄》,這本書是于連狂熱崇拜拿破侖,覺得拿破侖給自己開辟了一條路,:出生低微的年輕人也可以憑自己的聰明才智打拼出一番事業(yè)??上в谶B出生時,拿破侖的時代已經過去,于連不得不放棄穿上拿破侖軍隊紅軍裝的理想,而改穿上教士的黑道袍,“紅”與“黑”象征著當時年輕人的兩條路。這段描寫還寫他在一轉瞬間目光里常常顯出一種仇恨的表情。于連是生不逢時的,內心有著仇恨,但在波旁王朝復辟與反復辟斗爭中他必須掩蓋住自己的仇恨,在表面上表現(xiàn)出很虔誠的篤信基督的樣子,把他的聰明才智用于背誦拉丁文的《圣經》。這也是小說名字的另一種解釋,“紅”是于連性格中善良真誠的一面,“黑”是于連性格中偽善憤恨的那一部分,“紅”與“黑”的交戰(zhàn),住在他的思想與行動,“紅”與“黑”的抗爭,注定了他悲劇性的命運。編輯本段于連既柔弱又殘暴 小說中索黑爾父子相互敵視的緊張關系令人莫名其妙,比如書中開始便寫到老索黑爾和于連的沖突,由于老索黑爾叫了于連兩三聲沒有得到回答,他就撲上去給了于連一拳一巴掌,直打得于連暈頭轉向、鮮血直流。即使到后來于連被判死刑關在監(jiān)獄里,老索黑爾不但不悲傷,而且還要向于連收取“預付給他的膳食費和教育費”。從這些可以看出,索黑爾父子之間的人倫之情已喪失殆盡。按照榮格的“阿尼瑪”理論,人類的心靈是雙重的,不過異性的心理特征通常在人們身上不易被察覺到,它處在潛意識狀態(tài),只表露在夢中或投射到周圍的某個人身上,(通常是男性身上的女性特征投射到女性身上,女性身上的男性心理特征投射到男人身上)但是從小就生長在只有男人的粗暴而沒有女人的溫柔的環(huán)境里的于連,他身上羞怯、靦腆、柔弱等特點,并隨著條件的變化和環(huán)境的改變,一旦遇到合適的理想中的女性,就會把內心中的女性心理形象投射出來,從而在他身上的男性心里會迅速升居主要地位,因而那種勇敢、冷酷、殘暴等充滿征服欲和占有欲的男性心理特征就會突現(xiàn)出來。因此,極端的溫柔和極端的殘酷的兩極性格,就會統(tǒng)一在于連一人身上。編輯本段俄狄浦斯情結 其實,榮格的這一觀點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分析,就是我們熟知的“俄狄浦斯情結”。于連對德·瑞那夫人的投射是以其母親的形象為原型的。而德·瑞那夫人也始終在感覺上把于連當成她的孩子。盡管二者在事實上并非有血緣關系,但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存在著“俄狄浦斯情結”,從而導致“亂倫”的恐懼。尤其是當德·瑞那夫人的孩子突然病倒時,兩人頓感亂倫必遭懲罰的恐懼。為了避免導致“娶母”的結局,于連只得處處逃避,向索??死账构P下的俄狄浦斯王一樣,為了逃避神示的應驗而逃亡異鄉(xiāng)。正當于連和瑪蒂爾德的戀情將要達到“高潮”時,德·瑞那夫人便出面干預了。雖然她對于連母子式的戀情難以實現(xiàn),但嫉妒之心決不允許她把于連推到別的女人的懷抱里,于是她便采取了最為卑鄙的手段,寫信告發(fā)了于連,使于連功敗垂成。于連感到異常惱怒,表面上看是德·瑞那夫人的出現(xiàn)破壞了他即將到手的錦秀前程,實際上于連前程的斷送意味著他將重新回到德·瑞那夫人身邊。當于連認識到“娶母”的結局將無可挽回時,他只得采取槍殺德·瑞那夫人的辦法。對德·瑞那夫人刺殺的不成功宣告了于連逃避的失敗,也宣告了他對瑪蒂爾德小姐的最終拋棄。但于連實際上又怕德·瑞那夫人真的死掉。他處在既愛又怕的矛盾交織中。當他得知德·瑞那夫人沒有死時,他先是驚喜于他所愛的人并沒有死,隨之擔心的娶母結局將最終難免,于是,于連考慮到既然不能把德·瑞那夫人殺死,那就只好把自己殺死。所以當法庭判他死刑時,他拒絕任何可能生存的要求,甚至承認法庭的判決是“公正的”。編輯本段于連的最后逃避 我不抱有任何幻想,死亡在等待著我,它是公正的。我竟然會企圖殺害最值得我尊敬和欽佩的女人。德·瑞那夫人曾經像慈母一樣對待我。我的罪行是殘酷的,而且是有預謀的?! 诮Y束以前,于連又回過頭來談他的預謀,談他的悔恨,談他在那些比較幸福的日子里對德·瑞那夫人懷有的尊敬和兒子般的無限愛…… 這是于連對德·瑞那夫人戀情的真正告白。于連所認為的判決的公正性,已不再是法律的,而是道德的。并且于連只能選擇死,這是他對亂倫的最后逃避。編輯本段于連既是作者本人又是他的理想 仔細比較司湯達的生平與于連的經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司湯達不幸的童年、軍旅生涯、政治生活,都和于連有很多相似之處??梢哉f,《紅與黑》中的于連形象實際上就是司湯達本人,通過于連這一形象,不但表達了作者童年被壓抑的欲望,而且還體現(xiàn)了他一生屢受政治挫折的坎坷經歷;通過于連和德·瑞那夫人的優(yōu)美愛情抒發(fā)了他的戀母情結;通過于連壯烈的死,完成了他對死亡的好奇和體驗。至于于連最后在法庭上精彩的演講,則更是作者一生中遭受政治迫害的直接表現(xiàn),于連的全部人生閱歷不過是讀了盧梭和拿破侖的兩本書而已,于連對社會的認識是幼稚和膚淺的(或者說在某種程度上是膚淺的),這樣富有政治見解的精彩講演與其說演講者是于連,不如說是司湯達本人。可以說,整部作品就是作者全部內心世界升華的結果。編輯本段于連性格中的來復線 小說中,德·瑞那市長要聘請于連去他家里做家庭教師,于連的父親老索黑爾在薪水、吃、穿、住等一系列問題上與市長討價還價,老索黑爾關心的只有一樣東西――金錢,而于連關心的是他和誰一起吃飯,是和主人還是仆人。也就是說如果和主人一起吃飯,他就可以去。他的這種自尊心背后掩蓋著相當嚴重的自卑。由于自己出身比較低微,所以他的這種自卑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我們在他生活中看到這樣一個來復線,就是瞬間的自卑馬上激起自尊的反抗,這種反抗如果得到了某種勝利的滿足,這個來復線周期就完畢了。但接著在另外一件事情上感到瞬間的的自卑,他又會激起一個自尊的反抗,然后再獲得一種勝利的滿足:瞬間的自卑――自尊的反抗――勝利的滿足――瞬間的自卑……編輯本段愛情降臨時 比如有一天在花園喝茶的時候,傍晚天色有點黑了,于連不小心碰了一下德·瑞那夫人的手,夫人立刻把手抽回去。對于一個貴婦人,這是修養(yǎng)使然。但于連馬上產生一個念頭:德·瑞那夫人瞧不起我,我的手一碰到她,她一下子就抽回去了。這樣一種自卑的意識變成自尊的反抗,他想:“無論如何我要抓住她的手。”經過很激烈的痛苦的思想斗爭,他下了很大的決心,把德·瑞那夫人的手抓住了。由此開始兩人的愛情。當天晚上德·瑞那夫人非常興奮,覺得自己的生活揭開了新的一頁,甜美的愛情降臨了。而于連只是感到一種勝利,感到一種勝利的滿足,因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所以那天晚上他睡得很香,和德·瑞那夫人完全不同。編輯本段疑慮和矛盾中的于連 無疑,《紅與黑》是一部充滿著魅力的作品。西方關于研究司湯達的作品數量足以與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紅學"等量齊觀。的確,作為法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紅與黑》中對于19世紀上半期法國風起云涌的各方斗爭和矛盾都展現(xiàn)得頗為深遠,貴族、大小資產階級、教會人士一個個的粉墨登場,潛伏在表象下的實力的交戰(zhàn)刻畫了當時整個社會的腐朽和虛偽。而在我看來,《紅與黑》之所以如此經久不衰,都絕不僅僅在于該作品所體現(xiàn)出的政治和社會意義。記得藍棣之老師曾經說過,一部現(xiàn)實主義作品大大不同于記錄社會的高級文件,文學的意義也絕不僅在于記錄,我想,是《紅與黑》中主人公于連充滿著無限矛盾與反差的各種思想和行為,更足以讓每位讀者看得目瞪口呆卻又如癡如醉,足以讓每一位研究者分析成千次上萬次。編輯本段于連的性格 我們隨便從中挑一段來讀,便很容易看出于連的極端細膩和敏感。在市長家做家庭教師時,于連已經通過出色地背誦拉丁文《圣約》贏得了德·瑞納一家上下刮目相看,更憑著他清秀的長相、少年的自尊打動了德·瑞納夫人的芳心。而于連卻出于一種奇怪的自尊和一定要證明點什么的心理,望著她,仿佛她是個仇敵,他正要上前和她決斗交鋒…… 就是這樣,這個怪異的于連牢牢抓住了讀者們的心。于連的敏感和細膩、倔強是天生的,他還擁有著超群的記憶力,而他的高傲和自尊、崇拜權勢則是后天環(huán)境的賦予。于連確實是十分自我的,在他的心目中,尊嚴被提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可以放棄輕而易舉就能到手的錢財,因為他需要的是別人的尊重。但他對于"自尊"的理想和追求又最終把他引向了歧途。編輯本段于連的觀念 于連雖然有著民主的思想和英雄主義的熱情,但當他得到了拉莫爾公爵的賞識時,他卻逐步地向貴族勢力妥協(xié)了,這時的于連仿佛只知道為拉莫爾公爵的一場政治陰謀走足報信。在他的個人奮斗歷程中,他經歷著一次次的反抗和妥協(xié)。他是機智聰明的,然而在很多方面,我們只能說他是天真而無知的,比起整個社會中精心鉆營的人們來,他是無力的,也是無助的。 左拉在《論司湯達》中是這樣寫的:"他(司湯達)停留在一種抽象的意愿里,他要人這種生物不包括在自然里,而是靠在一邊站著,然后宣告只有心靈是高貴的"。左拉覺得于連是"完全裝配好的智慧和情感的機器","純粹在思辯中產生的創(chuàng)造物",他"專在推理上下功夫",主張自然主義的左拉認為司湯達在創(chuàng)作中帶有觀念學者和邏輯學者的身份,于連似乎只是永遠在心理活動,外界的事務,哪管它春夏與秋冬,能對于連產生震動的永遠都只是他的想像中別人對他的輕蔑與尊重。這不也正說明了作者對于連心理上入木三分的刻畫嗎?編輯本段于連的結局 最后我們來看看于連的結局,于連死了,他也只能這樣選擇。他的悲劇是一場典型的性格悲劇,無論他性格中近乎于女性的柔弱、靦腆與男性的暴戾、野心之間的瞬間轉化,還他前半生顛沛辛苦的追求和生命最后一刻對于死亡的平靜向往,都是他性格的極端和偏執(zhí)造成的必然結果。生命原本是平衡的,當生命的一種狀態(tài)達到巔峰乃至于近乎崩潰之后,隨之而來的必然不會是平和與安寧,而是另一個極端?! ∮谶B必然走向死亡,他的命運里包含著偉大的自然法則。
參考資料1. 世界十大名著 .擴展閱讀:1世界十大名著 http://www.zhenpm.cn/content.asp?id=283&Page=22《紅與黑》
希望對你有幫助 , 望采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58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如何買到好的龍井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