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紫砂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現(xiàn)也有機器大批量制造的。
源自文人茶道
梅堯臣、蔡襄、蘇東坡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詠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堯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堪稱千古絕唱,講的就是用紫砂陶壺烹茶。當然最講究、最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要數(shù)蘇東坡了。他總結(jié)出“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情?!庇没钏?、江流深水煎茶,味道會不同凡響,更加清醇清遠。到了明代飲茶的方法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1595年張源撰寫的《茶錄》對沏茶的程序,做了詳盡的介紹:“探湯純熟便取起,先注少許壺中,祛湯冷氣,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過中失正……兩壺后又用冷水湯滌,使壺涼潔,不則減茶香矣。”這與今天的沏茶方法沒有什么不同。烹茶演變?yōu)槠悴瑁瑢Σ鑹氐馁|(zhì)地要求就相對高了,通過千百年來的實踐,人們發(fā)現(xiàn),用紫砂壺泡茶,茶味雋永醇厚,由于紫砂壺能吸收茶葉汁,用的時間愈長,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于是,紫砂壺也就應(yīng)運而生,制作紫砂壺的高手、名家、大師也就一個個走到歷史的前臺,他們的名字和業(yè)績與紫砂壺的興衰交織在一起。
創(chuàng)始于供春
通常的說法,紫砂壺的創(chuàng)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龔春(供春)?!坝鄰淖嫒x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也?!保▍敲范Γ骸蛾柫w瓷壺賦·序》)供春壺,當時人稱贊“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倍潭?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上Ч┐簤匾巡坏靡?,現(xiàn)在流傳的供春壺多是仿品。當代宜興紫砂大師顧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價格也在60萬港幣左右,足見供春壺的藝術(shù)價值多么珍貴。龔春傳時大彬、李仲芬。二人與時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稱為萬歷以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時大彬的紫砂壺風(fēng)格高雅脫俗,造型流暢靈活,雖不追求工巧雕琢,但匠心獨運,樸雅堅致,妙不可思。他的高足徐友泉晚年自嘆:“吾之精,終不及時(時大彬)之粗也?!毙煊讶?,手工精細,擅長將古代青銅器的形制做成紫砂壺,古拙莊重,質(zhì)樸渾厚。傳說,徐友泉幼年拜時大彬為師學(xué)藝,懇求老師為他捏一頭泥牛,時不允。此時一真牛從屋外經(jīng)過,徐急中生智搶過一把泥料,跑到屋外,對著真牛捏了起來,時大加贊賞,認為他很有才華,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絕活,后來果然自成一家。以上四人為第一期時代的紫砂壺大師。第二期紫砂壺大師為清初人陳鳴遠、惠孟臣。陳鳴遠以生活中常見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薺、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壺,工藝精雕細鏤,善于堆花積泥,使紫砂壺的造型更加生動、形象、活潑,使傳統(tǒng)的紫砂壺變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藝術(shù)品,充滿了生氣與活動。同時,他還發(fā)明在壺底書款,壺蓋內(nèi)蓋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藝程序,對紫砂壺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由于陳鳴遠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時,故仿品、贗品大量出現(xiàn)。顧景舟先生說,從少年習(xí)藝,直至暮年,半個多世紀中他也只見到幾件真品,收藏家要特別小心以防走眼。明末天啟、崇禎年間的惠孟臣,長于制作小壺,以小勝大。孟臣壺以竹刀劃款,以器蓋內(nèi)有“永林”篆書小印者為精品。第三期紫砂壺大師是清代中葉嘉慶、道光年間的陳鴻壽和楊彭年。陳洪綬,是清代中期的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藝術(shù)主張創(chuàng)新,他倡導(dǎo)“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但必須要見“天趣”。他把這一藝術(shù)主張,付諸紫砂陶藝。第一大貢獻,是把詩文書畫與紫砂壺陶藝結(jié)合起來,在壺上用竹刀題寫詩文,雕刻繪畫。第二大貢獻,他憑著天賦,隨心所欲地即興設(shè)計了諸多新奇款式的紫砂壺,為紫砂壺創(chuàng)新帶來了勃勃生機。他與楊彭年的合作,堪稱典范。值得一提的是嘉道年間的邵大亨,他為陳鳴遠以后的一代高手,其它如邵友蘭、邵友廷、蔣德休、黃玉麟、程壽珍諸人,則一代不如一代。更多的是因循守舊,很少創(chuàng)新,制作工藝也日漸草率荒疏。當代的紫砂大師,首推顧景舟老先生,顧老潛心紫砂陶藝六十余年,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名傳遐邇。建國后七老藝人:任淦庭、吳云根、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顧景舟、蔣蓉,現(xiàn)當代紫砂代表人物:高海庚、徐秀棠、徐漢棠、汪寅仙、呂堯臣、周桂珍、李昌鴻、鮑志強、顧紹培、何道洪等也各自身懷絕技,各有專長,皆為一時俊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cha/374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退伍軍人譚書德躋身茶行業(yè)百強
下一篇: 鮑志強:紫藝砂海一代巨匠